客家人敬祖祭祀的習俗

客家人敬祖祭祀的習俗

「水有源,樹有根」。崇拜祖宗觀念最初源於古代的神靈鬼魂觀念,視祖先為神靈,亦為後來儒學所推崇的崇先報本、尊祖敬宗觀念相一致的。人們以締造姓氏的始祖、對族姓有功業或是移民的開基祖,作為崇拜對象,飲水思源,長期祭祀。客家人的遠祖來自中原漢族,長期以來,客家人重親情,宗族血緣關係觀念強,敬祖祭祀是他們重要的民俗活動之一。

崇敬先祖是客家人的傳統美德。客家人在歷史長河中不斷遷徙,使他們對故土更加留戀。對家鄉的山水、習俗的懷念使他們緊密團結起來,戰勝了一次又一次的艱難困苦。因而,傳統習俗成為聯繫客家人的堅強紐帶。

客家人「敬神不如祭祖」的觀念,開始產生於客家先祖為避戰禍而長途逃荒、輾轉南遷的路上和初到定居地之後。遙望中原祖居地歸不得,最初的客家人只能在新居住地建祀祭拜,懷念先祖;為了緬懷祖先千萬里跋涉以及定居後的艱苦創業,其後人又代代相傳,重視祭祖活動,祈望先祖庇蔭後世子孫安居樂業、發家致富,村村戶戶對祖先無不虔誠崇敬,同時也通過祭祖以凝聚全族子孫的向心力。客家人這種崇先報本、尊祖敬宗的意識,本屬儒家文化範疇。江西贛江、廣東梅江、東江、福建汀江流域等地客家人受傳統文化的直接影響,其崇本敬祖意識源於中原,而又比中原人更強烈。特別是這種崇本敬祖意識在旅外僑胞、台港澳同胞中尤為突出。他們千里迢迢回到桑梓,第一件重要之事就是拜祭祖先,把愛國愛鄉與紀念上代祖宗融為一體,表達情系鄉邦,不忘桑梓和祖宗的虔敬情懷。因此,崇敬先祖成為客家人的傳統美德。

客家人敬祖祭祀與其他地區相比有兩個主要的特點:一是在祭祀上並不局限於「五服」之內,而是把祭祀的對象一直上溯至始祖。按照古代的祭祀,一般漢族祭祀的祖先多為「五服」之內,即由己輩上推四代——父輩、祖輩、曾祖輩、高祖輩。由下已推也是四輩——子輩、孫輩、曾孫輩、玄孫輩。二是婦女也參與宗祠祭祀。這說明了客家婦女在宗族中的地位。弛們和男人一樣參加繁重的農耕勞作,同時還肩負操持家務,生兒育女、相夫教子的重任,因此在宗族中受到應有的敬重,同樣可以享有敬祖祭祀的權利。

與敬祖祭祀意義相關聯的是修訂族譜。修譜的意義在於,通過溯源分流,明確本族的祖先是誰?支脈派系情況如何?從而分清宗族內成員的尊卑長幼、親疏遠近關係,為祭祀祖先服務,最終達到認祖歸宗、敬祖收族的目的。客家地區廣東大埔縣十分重視修譜,據調查了解,全縣120多個姓族、絕大部分姓族都已修譜或正在修譜。

敬祖祭祀是客家人溝通親情和鞏固團結的凝聚力

客家人祭祀祖先的活動,主要包括兩種形式:祠祭和墓祭。

祠祭是指在姓族宗祀或祠堂奉祀姓族的共同祖先牌位。祠堂是敬祖祭祀的重要活動場所,又是思親溯源觀念的主要物質體現。我國的南方地區如贛南、粵東、閩西等地客家人有姓族便有祠,祠堂大都是豪華氣派的建築,成為族人心目中的聖殿,也是體現本族孝心、面子和勢力的地方。其正堂有堂號橫匾,供奉列祖列宗牌位、畫像和楹聯。客家人的堂號、堂聯或門聯實際上是該姓族譜的縮寫;又祠堂門前聳立的「華表」巨大石柱,同樣反映了該姓族祖先所獲得的最高官銜或功業。如吾大埔英雅謝姓宗祠「濟美堂」門前有5根華表,大門聯云:東山毓秀,寶樹花繁。劉姓宗祠門前亦有3根華表,大門聯云:彭城世家;兩漢家風。

祭祖的時間各地有所不同,一般是在逢年過節、元宵節賞燈迎燈,婚嫁喜慶,祠堂旋火之際,最為隆重熱鬧。大埔英雅謝姓「濟美堂」正月初十,賞燈祭祀。由開基祖傳至今已達20多世、300年之久,年年如是。屆時不僅在家鄉的族人要參加,甚至出門至海內外的族人,也要回來拜祭。其祭品有全豬、全羊、五牲及各種擺盤果品、古玩工藝品等,近代加上電燈布景,琳琅滿目,令人耳目一新。晚上八時全姓各房子孫先行集中「迎燈」,隨著舞獅、舞龍,鑼鼓喧天,人們舉著五花八門燈籠,魚貫而行,由村頭迎到村尾後回到祠堂。九時許,祭祀儀式開始,鑼鼓音樂齊奏,鞭炮響聲不絕,由二位族輩高、年長、福祿壽喜俱全者主祭,一人唱禮,一人讀囑,其餘裔孫按族輩大小,排在兩旁或下方,捧香陪祭。主祭者須對祖宗牌位三跪九叩,三上香、三獻禮,陪祭裔孫跟著叩首跪拜。然後讀祭文,讀畢接著賞燈,由選出兩位青壯年站在中門,手捧大燈籠,一聲令下,捷步登梯,把大燈籠安放在大廳兩旁梁下,看誰快,誰就是勝利者,方焚燒祭文、化紙錢後,宣布祭奠完畢。由各房敲鑼打鼓回到聚居地,請「飲新丁酒」至深夜。祭祀賞燈全過程,共沐祖恩,熱鬧非凡。

墓祭是指一族一姓到其祖先的墳墓上舉行的祭祀活動。客家人的墓祭多在清明節進行。清明又有大小之分。《嘉應州志》云:「八月初一謂之大清明。或清明不祭,必祭於大清明」。

客家人利用敬祖祭活動對其祖宗歌功頌德,視祖先為保護神,祈求祖先保佑,福蔭子孫。所以,每逢較大節日,全族男女老幼便聚集一堂追思祖先,勉勵後人。請長輩講祖德,宣讀家訓族規,以激勵後輩忠以報國,孝以持家,睦鄰族內,光宗耀祖。客家人通過敬祖祭祀活動,成為溝通族人血親之情,鞏固族人之間團結和睦的凝聚力。

客家人以祖源為本的傳統造就了獨特的客家民俗文化

客家人的種種敬祖祭祀活動,既體現了客家人對吉祥和幸福的期盼,也體現了以自我祖源為本的傳統,造就了獨特的客家民俗文化。

客家人在強烈的重視儒學,敬祖尊宗意識作用下,在現實生活中,事事處處與祖先有著密切的聯繫。家族的宗祠、堂號、祖宅、祭祀、族譜、族規、習俗等,使現實中的客家個特點:

首先表現在客家人崇尚讀書,興學育才,具有中原文化氣質和「詩禮傳家」的遺風。客家童謠:「蟾蜍婆,咯咯咯,晤讀書,無老婆。」又諺語:「不讀詩書,有目無珠」。反映了客家人崇尚讀書的風氣。

其次表現在客家人的民俗文化的傳承。其表現有民居建築。如大埔縣有「客家建築大觀園」之稱譽。有圍龍屋、走馬樓、五鳳樓、四點金、下山虎、鎖頭屋、日字屋、中西合璧屋等,其中明代圓形土樓花萼樓、清代方型石樓泰安樓已列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此外,還有歲時節日習俗,婚姻習俗、民間文藝如客家山歌、漢劇、漢樂、舞獅、舞龍、舞鯉、木偶戲、竹板歌等都是中原文化的傳承。

客家人在世世代代的農耕勞作中領悟到一條顛撲不破的生活真理: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客家人忠實地傳承著祖先遺留下的質樸無華的品格,務實勤勉的精神,慎終追遠的理念,永不忘記祖先的遺訓,永遠忠於祖國、忠於家族的信仰,勤勞儉樸地勞動和生活;以詩禮傳家的儒學思想,教育自己的兒孫後輩努力讀書,誠實做人,孝敬長輩,光大家族,報效祖國。這一切同樣屬於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客家人身上充分體現出來。(謝如劍)


推薦閱讀:

清明祭祀25個問答你需要了解
祭祀屈原算不算淫祀?
史上最牛太監,唯一以太監身份葬在皇陵,康熙每年為他祭祀
網路拜祭 文明低碳

TAG:習俗 | 祭祀 | 客家 | 客家人 | 家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