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加碼第三方支付監管:餘額寶1年購買限額1萬|央行|第三方支付
網路支付監管加碼的台前幕後
章文貢夏心愉劉佳
暫停網路虛擬信用卡、二維碼支付之後,央行擬對支付機構網路支付業務進行更強力監管的消息,讓支付企業驚出一身冷汗。
近日,《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獲悉,央行已向第三方支付企業下發了《支付機構網路支付業務管理辦法》(下稱《管理辦法》)和《手機支付業務發展指導意見》的徵求意見稿。其中最核心的內容,或被認為「殺傷力」最大的內容,是對個人支付賬戶的轉賬、消費額度設限。
一名支付公司人士感嘆:「如果真的實施,那第三方支付行業基本上就不用幹了。」
「現在下發的這個,仍是在徵求意見,目前並不能確定最終稿是什麼樣。」接近央行的知情人士對記者表示,早在2012年,就《管理辦法》央行就曾徵求過意見,目前已經進行過多次修改。
但央行加碼網路支付監管卻是不爭的事實,強度甚至出乎第三方支付企業的意料。
「(央行)突然來的通知。」一名騰訊內部人士對記者說,「最開始我們沒有收到央行的相關通知,只是看到網上傳的消息。」直到上周五下午,騰訊才確認央行暫停虛擬信用卡產品與條碼(二維碼)支付等面對面支付服務。
監管風暴背後
記者從接近監管層人士處了解到,央行人士在此前做調研時並不認同打車軟體等支付模式,這可能加速了央行對於互聯網支付和移動支付「觀察期」的結束,監管加碼的態度開始變得明朗。
就在上月底,第三方支付機構被邀請參加了《管理辦法》的意見徵求會議,會議是由支付清算協會主持召開的。有參會的第三方支付機構人士告訴記者,會議要求對徵求意見稿「不準拍照也不準做筆記」。
「看到這一版的徵求意見稿之後,第三方支付公司反彈很大。」上述接近央行的知情人士也表示,上月末,一些第三方支付機構被召集在一起,討論過《管理辦法》的徵求意見稿,當時爭論確實非常激烈。
外界流傳的《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的一個版本,擬規定個人支付賬戶轉賬單筆金額不得超過1000元,同一客戶所有支付賬戶轉賬年累計金額不得超過1萬元;支付機構應對轉賬轉入資金進行單獨管理,轉入資金只能用於消費和轉賬轉出,不得向銀行賬戶回提;個人支付賬戶單筆消費金額不得超過5000元,同一個人客戶所有支付賬戶消費月累計金額不得超過1萬元。超過限額的,應通過客戶的銀行賬戶辦理。
若這些條款落實,意味著用戶數已超過8000萬的餘額寶,轉入轉出將受到影響,一年累計的購買額度不能超過1萬元。而數目更為龐大的淘寶用戶,也將在使用支付寶賬戶支付時,額度上受限。
「對數額設限,央行的初衷應該是,將支付機構個人支付賬戶往小額消費賬戶上去定位。」一名支付公司人士稱,但在當前這個時代,這點額度根本不夠用。
該支付公司人士稱,「得賬戶者得天下」。上述辦法如果實施,第三方支付公司只能作為銀行支付渠道的一個補充,沒有挑戰銀行的機會了。
擬對支付機構個人賬戶轉賬、消費額度設限之後,對《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的質疑迅速升溫。加上3月13日,央行還發文暫停虛擬信用卡產品,同時也暫停了二維碼支付,一時間批評央行偏袒銀行、銀聯的聲音四起,央行也處於輿論的風口浪尖。
針對央行暫停虛擬信用卡產品以及二維碼支付,中金公司就點評認為,這些新業務完全架空銀聯,導致銀聯的利益受到損害,動了銀聯的乳酪是暫停的主因。
「徵求意見稿的內容是由松往緊的方向發展。」前述支付公司人士則稱,早在兩三年前,支付企業的影響力還不大。但2013年餘額寶出來後,互聯網金融概念一下子火爆異常,這給銀行震撼太大,一下子銀行也緊張起來。銀行素來與監管機構保持密切溝通,這半年監管機構聽到的來自銀行的聲音就更大了。
但銀聯對此給予了堅決否認。銀聯稱,央行此次暫停上述業務,完全是從保障消費者權益、防範支付風險出發和考慮的。
據上述接近央行人士稱,3月14日,央行暫停網路虛擬信用卡和二維碼支付的消息出來後,銀聯方面也是向各處打電話詢問是否真出了這個文件。「可見銀聯其實也不知情,更別說去推動這個事情。」
「如果把此舉看作是為了保護銀聯的利益,那就把央行的監管舉措看得太狹隘了。」還有央行官員表示,暫停虛擬信用卡、二維碼支付業務,並非封殺互聯網金融,更不是為了保護銀聯的利益,主要是出於目前法律體系下風險防控的監管要求。
安全與創新之辯
目前支付市場正處於大變革之際,各種產品、創新層出不窮,但風險問題亦日益嚴峻。
根據360互聯網安全中心近日發布的報告,通過二維碼傳播惡意程序的比例在2013年增長迅速。這一方面是由於二維碼應用越來越廣泛,掃二維碼已經成為很多手機用戶的日常習慣,另一方面也是由於多數二維碼掃描工具並不具有識別惡意網址的能力,只是簡單將二維碼翻譯成網站地址。
還有網路安全專家對記者表示,二維碼支付的確存在一定的安全風險,有些欺詐者將釣魚網站鏈接或者病毒木馬偽裝成促銷二維碼,網民一不小心也可能會上當造成資金損失。
「線下POS是鋪設專線的,風險相對可控。」上述接近央行知情人士稱,此外,線下支付有一整套成熟的機制,對消費者的保護也較為完善,但線上這方面目前還存在不足。
除了安全等技術層面的問題,根據上述支付公司人士的說法,支付機構的發展,在某些方面也與央行的預期存在偏差。
該人士解釋稱,在央行的設想里,是希望第三方支付機構能夠更多地在金融基礎設施缺乏的地方提供支付服務。但牌照下發後的這幾年,支付機構卻在搶佔發達地區的市場。
上述支付公司人士稱,支付機構更熱衷在金融資源積聚的大城市跑馬圈地。「前不久,騰訊和王府井[-2.24% 資金 研報]簽署協議,在微信支付服務上進行合作,這個事情就對央行觸動很大。在央行看來,這個地方的支付服務已經十分充分了。」
前述央行官員上周表示,線上支付和線下支付業務分屬不同的領域,把線上業務延伸到線下環境,「在法律和金融風險方面,將來可能會有些麻煩事兒。」
但也有業內人士對於監管可能打擊創新保護壟斷等問題感到憂慮。宏源證劵研究所副所長易歡歡對記者表示,央行緊急暫停二維碼支付和網路虛擬信用卡並非永久停止,不能認為是完全把口子堵死,建議監管層運用底線思維監管新技術,在運營的過程中調整糾正問題。
「安全始終是個相對詞,真正的安全在於攻防之間、複雜業務場景之間的不斷優化和改進。騰訊、阿里等新業務的出台應該經過長久的設計和試驗,監管層應該在運行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再及時優化和改進。」易歡歡說,「新技術環境下匹配行為監管理念的應該是監管系統的大數據化智能化,也要更具有底線思維。」(記者王培霖、黃遠對本文亦有貢獻)
推薦閱讀:
※如何讓老客戶再次購買,這一招最靈
※oppor11和vivox20 那個更值得購買?
※買房的時候該如何避免購買兇宅
※金立s10是否值得購買?
※爸,我想買個稍微有點貴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