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炳忠:台灣年輕人的恐懼根源於官方的「去中國化」教育|台獨|太陽花學運

台灣年輕人

原標題:沒了「中國心」看未來很茫然

台灣年輕人的認同問題,曾經鮮少有人關注。因為在台灣社會的認知里,年輕人大多政治冷感,他們只關心自己的事情,除此之外都不關心,也就談不上有什麼觀點、傾向。直到「太陽花學運」爆發震動全台,大人們才吃了一驚,原來這群年輕人的「台獨」主張已經根深蒂固。「中國認同」於他們而言,早已隨著從小到大的「去中國化」教育漸漸消散。對這部分年輕人來說,主張「中國認同」的同齡人王炳忠,簡直就是「異端」,是要惡搞、攻擊的對象。

「去中國化」消解認同恐懼大陸崛起

一場「太陽花學運」,造出了陳為廷、林飛帆這樣的「英雄」,也讓王炳忠意外爆紅。然而,他爆紅的原因,卻出自學運青年們的嘲諷與惡搞。遭到這種「待遇」的原因,僅僅是因為他與學運派的觀點不一樣,認為不該反服貿,更不該反大陸、反兩岸交流。身為陳為廷的中學學長,王炳忠對台灣年輕人的認同危機,感受特別深刻。

在王炳忠看來,台灣年輕人當前的最大問題與困境,都源自內心深處的茫然。因為沒有目標,所以茫然;因為茫然,所以對很多事物和變化,感覺恐懼。但值得一提的是,學運的領頭人其實是民進黨培養很久的「台獨革命分子」,這幾個人反倒清晰堅定,並不「茫然」。「但還有很多學生是跟風,他們把對未來的惶恐,發泄在了學運中。」台灣成功大學教授周志傑也曾告訴導報記者,「太陽花學運」所迸發出的巨大力量,來自台灣年輕人對「全球化」的恐懼。

意外捲入學運議題的王炳忠認為,台灣年輕人的恐懼,根本上還是與台當局20年來推行的「去中國化」教育息息相關。「沒有了中國人的意識和情感,年輕人對大陸的壯大不是感到欣喜,而是感到害怕。」當他們看到大陸並非以前想像的「一窮二白」,他們就產生了強烈的不確定感,在分離意識的推波助瀾下,就會覺得大陸崛起會「威脅到台灣」,甚至引發一些「反中」心理。

「政府」先有主張年輕人才能規劃人生

台灣年輕世代的焦慮與迷茫,是深層次的認同困境在情緒層面的反映。導報記者詢問過不少台灣年輕人,他們中超過半數不願意正面回答「你是台灣人還是中國人」這個「終極」問題,還有人開玩笑說,「大陸的字幕組就能統一台灣了!」在王炳忠看來,國民黨主張「不統」、「不獨」,民進黨為製造對立主張「台獨」,這兩個政黨的意識形態,都不能幫台灣年輕人消解對大陸的恐懼心理,也就難以幫年輕人尋找到未來。「那怎麼辦?我想台灣年輕人只能靠自己。」王炳忠告訴導報記者,年輕人必須認識到一件事,那就是台灣未來的發展離不開大陸。台灣人也是中國人,當你認可自己是中國人時,就不會感到如此恐懼茫然,相反,也會更加清晰地自我定位。一直以來,王炳忠都堅持這個觀點,為此,他與夥伴一起成立了「新中華兒女學會」,發起「反獨史陣線」,希望正本清源,找到台灣青年人的認同出路。為此,他將首次參與即將召開的第六屆海峽論壇,希望推動兩岸年輕人之間的交流。

另外,台「行政院長」江宜樺日前表示,除了學運以外的台灣年輕人,都很有幹勁和理想。對此,王炳忠頗為認可。「除了學運外,確實還有許多的台灣年輕人,他們在用自己的方式尋找未來。」他認為,學生會佔領「立法院」,發起「太陽花學運」,客觀上江宜樺、馬英九有責任,國民黨、台「政府」也有責任。「因為給年輕人指出一條路,這原本都是『政府』要做的事情。」

從年輕人的角度,希望政黨做什麼呢?有些台灣年輕人希望當局解決「22K」起薪的問題,但王炳忠強調,根本問題還是要執政黨自己先明確對兩岸關係、「統獨」關係的態度。「國民黨能不能再明確一點?要不要追求國家統一?為什麼不講清楚呢?」大時代小人物,台灣年輕人要規劃自己的人生,但當局卻沒有主張,「這叫他們如何規劃?年輕人不知道自己生活的地方將來會怎樣,才只能靠示威、反抗來表達不滿情緒」。


推薦閱讀:

老父娶年輕貌美越女 兒子與大20歲的乾媽結婚
職場年輕男士西裝搭配方法與技巧
年輕時看遠,中年時看透,年老時看淡
關於我們有的負面情緒。
20幾歲,先滿足成為年輕富翁的條件

TAG:教育 | 中國 | 台灣 | 年輕人 | 恐懼 | 太陽 | 年輕 | 官方 | 台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