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宮戲中的官職,你知道多少
近來看電視劇《甄嬛傳》、《于成龍》,發現裡面官職太多,除了皇帝皇后,其他也搞不清誰大誰小,見面該行什麼禮,誰說話能算數。於是抽了個空,認真研究了一下(其實是百度+搜狗了一下:)),終於有了個結論。現學現賣,寫出來供大家參考。
下表是大清國主要官名和品級,非主要官職或名稱太長太拗口的,或者不常見的,或者反正大家也不關心的,就不列出來了。總體來看,清朝官級有九品,每一品分為正和從,因此稱為「九品十八階」,九品以上是官,以下是吏。本文在七品以下就不說了,官太小犯不著花心思(其實是太繁了,閑談君好累:))
上表是清朝穩定時期的大概官職大小,不同時期可能個別變化,且不同時期由於時代變化會加入一些新官職。此外,清朝的許多官職是沿襲明朝而來,但也有略微不同。比如巡撫在明朝不是地方常設官職,是中央派下來「巡視」地方,「巡」完就走的。大概就類似於現在的「中央巡視員」,所不同的是明朝的「中央巡視員」是可以直接插手地方事務。到了大清朝,這個「中央巡視員」在地方「巡」著不走了(難道當時北京PM2.5也爆表,想外派常駐京外去呼吸一下新鮮空氣?),於是成了一個常設的地方官。
大清朝官員分為京官和外官,還分為文官和武官。武官我們平常在電視里接觸不多,就簡要介紹一下幾個常見的大官吧。
清朝最大的武官是領侍衛內大臣,掌管侍衛處(侍衛處處長:),看來當時的處長級別好高啊),正一品,武官中的最高等級。那麼侍衛處是做什麼的呢?侍衛處又稱「領侍衛府」,其職責說白了就是守衛皇宮和保衛皇帝,可見其重要性。侍衛處除了正一品的領侍衛內大臣外還有6位從一品的內大臣,輔助領侍衛內大臣工作。我們電視中看到過的比如和坤和大人就曾被封為領侍衛內大臣,索額圖也曾為領侍衛內大臣。
清朝另一個正一品的武官是掌鑾儀衛事大臣,這個武官也是正一品不過就是做點皇帝的儀仗工作,因此從實權上來看比不過領侍衛內大臣。
清朝文官最高級別是號稱「三公」的太師、太傅、太保以及殿閣大學士。可惜這幾位是個虛職,沒啥實權,因此一般需要配以擁有實權的官職。經常是將六部尚書加封一個太師、太傅、太保或殿閣大學士。這樣的文官才是清朝職權最高的文官(對了,清朝不設宰相一職)。上面講到過的和坤除了擁有過武官中最高的領侍衛內大臣還被封過文華殿大學士等文職的正一品,可見其地位之高(文武兼備,貪污不累);此外宰相劉羅鍋——劉墉也被封為體仁閣大學士,因此可以與和坤鬥智斗勇。明珠、陳廷敬、李光地、張廷玉等均被封過殿閣大學士。至於鐵齒銅牙的紀曉嵐,唉,最大隻當過協辦大學士(大學士還是協辦的,那肯定和真正的大學士有差別),因此是從一品,與和坤和大人差著一級呢。
從一品官員主要是六部尚書了。「六部」就是管官員的吏部、管土地戶籍的戶部、管典禮學校科舉的禮部、管軍衛的兵部、管刑罰的邢部以及管全國工程的工部。清朝的六部權力比現在的國家部委要大,現在的部委各司其職,而清朝「六部」的每個部可都管現在好幾個部委分管的事。比如戶部掌管著全國的土地、財稅等,相當於是現在的國土資源部加上財政部等部委了。因此清朝的六部尚書大概相當於現在的副總理或國務委員了。
尚書又分為兩種,一類是各部真實的尚書大人,擁有該部的實權,且多數又會被加封大學士什麼的提拔到正一品;另一類就是尚書銜了,沒有實權,一般是用來加封其他官員,比如讓正二品的地方總督大人領尚書銜,就相當於把總督大人由正二品提拔到了從一品。大概類似於現在的省委書記兼任中央政治局委員或中央委員什麼的。
文官中的從一品除尚書外還有督察院左右督御史。督察院就相當於現在的最高檢察院,經常我們看到審重要案件,皇帝都是要邢部、督察院和大理寺(相當於最高法院)三部會審。督察院分為左、右督御史,其中左督御史有實職,右督御史和尚書銜一樣,也是用來加封正二品官員以提拔其到從一品。
武官方面從一品有提督和都統。這兩個有什麼區別呢?這就要說說清朝的軍隊制度了。簡單來說清朝的軍隊分為滿人的八旗和漢軍,漢軍叫做綠營(這可不是台灣藍營綠營的綠營哦)。八旗的頭叫都統,由滿人擔任。綠營的頭就是提督了,一般由漢人擔任。但九門提督除外,九門提督守衛著京城的九門,保衛著皇城,地位相當重要。大清做為滿人的王朝,這麼重要的部門當然要滿人來負責了。
正二品開始有京外的官員了,因此京外官最大是正二品(當然如果被加封個尚書銜或右督御史,就是從一品了)。常見的正二品是地方的總督和京城「六部」中的待郞。
總督(又稱:制軍、制台),一般管轄兩個省或三個省(如兩廣總督),也有隻管一個省的(如重要的直隸總督),還有河道總督(河台)、漕運總督等專管某項政務的總督官職。最近電視劇《于成龍》就最高被封為負責管轄江蘇、安徽和江西的兩江總督(還負責上海哦,只不過當時好像還沒有上海),是正二品;不過總督一般又會被加尚書銜,于成龍大人也不例外,加兵部尚書銜,於是就是從一品了。
總督負責多個省,那誰來管理一個省呢?這就輪到巡撫(又稱:撫軍、撫台)再出場了。這個明朝「巡」到清朝而不走的巡撫就類似於現在的省委書記了。當然這麼重要的官,只給個從二品有點說不過去,於是一般巡撫又會被加個侍郞銜或右副督御史,於是就成了正二品。
布政使(又稱:藩台、藩司)這個官有點委屈,這個在明朝時相當於省委書記或省長的職位,就因此巡撫大人「巡」而不走,其「省委書記」的大部分權力被巡撫「收繳」了。到了清朝,布政使大人只能管管一省的財賦、民政之類,是個從二品官。
省政府還有一個重要的官員就是按察使。按察使又稱臬台或臬司,負責一省的司法、監察以及驛傳事務,乃正三品官員。正三品還有順天府尹和奉天府尹這兩個府尹,按理清朝的地方政府分為省、府、縣三級。為什麼這兩個府尹(其他的府叫知府大人,才從四品)是正三品呢?只要看看順天和奉天的地理位置就知道了。順天就是北京;奉天呢,是滿人發跡的盛京(瀋陽)。按理順天府其直接上司是直隸總督,可因為人家在北京,離皇帝比離直隸總督所在的保定近多了,「北京市長」地位可想而知。
下面講講「市長」吧,清朝的「市」叫府,因此「市長」叫知府,從四品官。原來「市長」和「省長」巡撫大人(從二品)差著四級呢。在官大一級壓死人的清朝,「市長」壓力好大。不過比比「縣長」,知府大人心理應該平穩了。作為「縣長」的知縣(縣令)大人才正七品,和知府差著五級呢。但「縣長」不哭,畢竟你不是最後一位,後面還有八品、九品。況且「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重要的事情熬三年:)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