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轉載]轉載]一程十發:千古之秘之心法集萃

夫積學至博易,由博返約難。熟習實踐經驗證知,其間歲月風霜,紅顏白髮,燭殘壅彰,履碎嶺雲,銷熬多少功夫,膳夫知味哉。

---張大昌[愚點評:真是一讀令人三嘆,苟非醫中人,安知此茲味!意有在而言難盡也,唯慧者之心悟之。]

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欲泄其邪、先補其虛。

非補元氣,不但正不敵邪而邪不去,即使邪去而正不能支也。

寒之不寒、是無水也。當求諸腎。

熱之不熱、是無火也。當責諸心。

中氣不足,溲便為之變也。

肺金清降化精血。

肝木溫升化神氣。

元陽寄於腎、其用見於心。

腎水溫則君火歸根。

土燥則火降神清。識

合眼即見盜汗,頸背伴下半夜身熱,血虛。

頸部盜汗,心腎不交。

木陷於水,腰痛。

木郁克土,腹痛。

脈粗為外實內虛。

脈細為外虛內實。

軟主諸虛。

硬主諸實。

長主軀表。

短主腑里。

所謂知病非病,可謂知病矣。

治即非治,可謂達治矣。

子和云:萬病能將濕熱解,

打開軒轅無縫鎖。

氣滯變為痰。

血滯變為膿。

蓋內傷所生諸病,皆系內臟氣血機能衰疲所致,虛疲郁滯皆寒也

若或覺證有發熱者,非氣血壅瘀所致,乃飲食中毒而言,豈真熱歟?

風熱相併則為燥。

寒凝相併則為濕。

凡腹痛下利,亡汗失血,皆風木之疏泄也,乃木郁生風。

凡痞悶噯喘,吐衄痰嗽之證,皆緣肺氣不降。

肺氣積聚則痞寒於心胸。

肝氣積聚則結於臍腹。

君相二火不歸坎府,

則神魂不安而驚悸。

腰不能直者風寒。

腰不能俯者水濕。

濕散而有用謂之陽。

陽陷而內滯謂之濕。

實火:陽氣為邪所郁不能外達而化熱。

虛火:陰陽氣血虛弱引起的熱。

陽氣有餘為身熱無汗

陰氣有餘為多汗身熱

生從乎陽,陽不宜消也。

死從乎陰,陰不宜長也。

道書曰:涕、唾、精、津、汗、血、液,七般靈物總屬陰。

五應震曰:見痰休治痰,見血休治血,

有熱莫攻熱,喘生休耗氣,

精遺不澀泄,明得個中趣,

方是醫中傑。

恭錄張大昌先生後天重脾說:

後天之要,莫重於脾,水谷之官,四臟皆得稟之,以土為萬物之母故。《易》云:「大哉坤元,滋生萬物」

木無土則折,

火無土則滅,

金無土則缺,

水無土則決。

意有在而言難盡也,唯慧者之心悟之。


推薦閱讀:

千古奇文,醒世養心
千古共軌:信、願、行——學習《往生論注》的體會
流傳千古的《我儂詞》究竟為何而寫?
守半壁山河,收舊時國土,武穆千古!千古!【藤枝投稿】
老祖宗留下來的千古絕句,句句驚心!

TAG:轉載 | 千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