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會成為千古一帝的隋煬帝楊廣生平大業功過全評析 - 今日頭條(TouTiao.com)

作者:宋毅,本文選自圖書《戰爭特典001:隋唐英雄》,噹噹亞馬遜京東均有售!

一代英主隋文帝楊堅於公元604年很不名譽地死在了長安城的大寶殿內。靠著討好母后,勾結權臣楊素,楊廣終於如願以償地成為了隋帝國的至尊。楊廣雖然在父親楊堅的兒子中排行老二,但他的心卻極大,登基之後,給自己的取的年號就叫做「大業」。要多宏大的事業才能叫做「大業」呢?楊廣給了世人一個在歷史上堪稱經典的答案。

首先,楊廣登基之後決意遷都洛陽。遷都的理由很簡單,因為有方士進言說長安對他的命星不利。這個原因在今天看起來荒唐至極,但對古人來說,這是一個足以引起極大重視的理由。當然這只是明面上的說法,如果用陰謀論的看法,那就得追溯父親楊堅的死因了。隋文帝楊堅在大寶殿死得不明不白,也許楊廣遷都更深層次的原因,是不想住在父親的被害現場吧……

(圖註:隋文帝楊堅)

當然,楊廣是一個有追求的人。就算遷都,也不能遷得馬馬虎虎。他不想搬到漢魏時代的舊城裡面住,而是大手一揮,直接另選地址,再造一個新都城。要知道,僅僅在二十多年前,楊堅同樣捨棄了漢代的舊長安城,營造了一座規模巨大、氣勢磅礴的新長安城,亦叫做大興城。如此短的時間內又要建造新都城,對人力物力的消耗可想而知。作為「大業」的第一炮,楊廣調用民夫兩百萬人參與興建洛陽城,耗時十個月。楊廣將一座新洛陽城修建得富麗堂皇,堅固無比,之後歷經楊玄感、李密等人的進攻而不破,甚至後來的千古一帝李世民也只能將之圍困至投降,無法硬取,這洛陽城的建造質量可見一斑。之後武則天將此命名為神都,而日本更是羨慕唐代洛陽的宏大壯觀,氣象萬千,於是他們玩了一招Cosplay,將自己的京都生生按照洛陽的樣子修了一通,然後自我滿足地也稱之為「京洛」、「洛都」、甚至直呼「洛陽」。以至於日本在戰國時代那些實力最強的地方諸侯,為了宣示自己有爭霸天下的實力,就必須帶著大量軍隊去「上洛」。這一切的肇因,便是楊廣如今建造的這座新洛陽城。

(圖註:唐代洛陽城)

這座洛陽城的規模根據唐代的記載外郭城大約有27.5公里,面積約47平方公里。有東南北三面八個城門,其最寬的大街寬達121米,為定鼎門大街。洛陽城內共有103坊,周圍有坊牆,牆正中開門,坊內正中設十字街。縮小里坊面積,劃一方三百步(一里)的里坊規格,這是洛陽故都(北魏洛陽城)舊制的恢復,對里坊居民的控制,顯然比京城大興更加強化。洛陽西北隅適占洛陽城地勢最高的位置,在這處負隅高地上建造了宮城、皇城,並形成夾城。宮城除南置皇城外,北建重城,東隔東城,西面連苑。宮城、皇城本身又都內外徹磚。皇城之南並界以洛河。宮城後面有曜儀城、圓璧城,又建東、西隔城。皇城東面有東城,其北建含嘉倉城。外郭城東北部及洛水南岸為里坊區。洛陽城的建築規模略小於京城長安城。含嘉倉城糧窖密集,存儲來自河北、河南諸道的官糧。洛陽戒備的堅固嚴密,遠在京城之上。

在古代,一次性調動兩百多萬人建設一座世界級的大都市,已經是一件稱得上宏偉的事業了。可是,這在楊廣心中不過是一道開胃菜而已,真正的大業還在後面。後世耳熟能詳的「隋唐大運河」,人人都知道是楊廣發起修建的。實際上隋代修建的運河一共有五條,即廣通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永濟渠。其中僅廣通渠是隋文帝時代修建的,剩下四條全部是楊廣的手筆。這四條人工運河使用的總人力少說也在三百萬人以上。消耗如此誇張的人力物力,最終的成果自然也不會小。這條運河在歷朝歷代都被視為重要的運輸生命線,到今天依然發揮著作用,可謂是名符其實的「大業」。

(圖註:隋唐大運河)

對於楊廣來說,足以讓其「流芳萬世」的大運河依然遠遠滿足不了他的宏偉理想,他想要的還有更多。他發動河北十餘郡的民夫修了一條通過太行山到并州(今山西太原)的馳道。又「舉國就役」,從榆林北境,東達於薊(今北京市),開了一條廣百步、長三千里的馳道。又徵調了百餘萬人修筑西起榆林(今內蒙古准格爾旗東北十二連城),東至紫河(今內蒙古南部、山西西北部長城外的渾河,蒙古語名烏蘭穆倫河)的長城。此外還有他授意營造的十餘座各地行宮,在各地巡視所造的龍舟等等。在歷代君王中,要說役使民力,比楊廣更厲害的大概也找不出第二個了。

楊廣這種大規模徵調民眾的行為,在古代被稱為「徭役」。所謂徭役,說白了就是義務勞動,屬於國家強制行為,拿不到一分錢不說,很多時候還得自備飯食,勞動強度極大,動不動便會出現傷亡。當然這些傷亡也屬於死了白死,基本上不存在什麼撫恤。因此徭役對統治者來說就像毒品一樣,用起來讓人舒爽至極,飄飄欲仙。歷史證明了,這麼好用的東西可不是沒有副作用的,一旦用過頭了,身死國滅立刻會發生在眼前。在隋朝之前,中國第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秦朝——滅亡的導火索便是因為徭役。當陳勝、吳廣在大澤鄉向秦朝砍出第一刀的時候,滅六國統一天下的龐然大物「強秦」,就像泥塑的雕像一般,一推就倒。

(圖註:隋煬帝楊廣)

這樣的前車之鑒對楊廣來說,不可謂不警醒。楊廣可是一個飽讀詩書的皇帝,後世歷朝歷代對書籍分類的經典分類法——「經史子集」分類法——就是他首創。他曾經很自信地說,就算比學問,我也是當然的皇帝。這樣一個飽讀詩書的皇帝,對歷史上的教訓,比一般人更為清楚。因此楊廣當政的時候,下詔免除了婦女和奴婢部曲的徭役。甚至他在為闡明自己要修建新洛陽的理由而寫的《營東京詔》中,還口口聲聲地說要以簡樸為要,務從節儉,杜絕浪費。可就如毒品一樣,人人都知道毒品有害,但沾上了還能戒掉的人少之又少。徭役對於一個皇帝的吸引力,也如同毒品一樣會讓人上癮,欲罷不能。就隋代來說,男子的起征年齡是18歲,免役年齡是60歲,每年要服役30天。後來改為21歲起征,每年服役20天。看似負擔並非很重,可就如同國家稅收一般,都不過是停留在紙面上,實際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楊廣要成就大業,因此他需要大規模徵發百姓去建設那些浩大的工程。僅僅上述一些工程,粗粗計算一下,楊廣所動用的人力總數就在六七百萬左右,可謂天文數字。更駭人聽聞的是,這些工程的死亡率高到恐怖的程度。例如修建新洛陽,據記載死亡率是十之四五。而築長城,死亡率更是十之五六!按照這樣的死亡率推算,楊廣的這些「大業」消耗掉的人命甚至可能達到三四百萬之巨!要知道,就算是第一次世界大戰這樣幾乎牽涉到全人類的戰爭,作為戰爭一方的同盟國也不過就陣亡了三百多萬人而已。當然,由於我國史官對數字一貫抒情的態度,這麼高的死亡率值得懷疑。但即便在真實的歷史上沒有如此高的死亡率,死亡人數極多這一點,相信不假。

(圖註:隋帝國疆域圖)

楊廣如此濫用徭役,所引起的極高死亡率首先會導致農村青壯勞力大幅度減少,其次過長的勞役時間又會使得被徵發的農民無法趕上農時進行耕作,最終導致大批耕地荒蕪、絕收。這樣又使得大批農村家庭破產,以至於形成流民,最終變成反抗官府統治的所謂「盜賊」。而且我們知道,古代中國數千年來都是一個以小農經濟為主體的農業國家。大批農村家庭被摧毀,政府無法獲得足夠的稅收,又面臨盜賊叢生的問題,於是收入減少,支出增加,最終形成一個惡性循環,導致國家經濟崩潰,朝代滅亡。

當然,單單是超級工程還遠遠無法滿足楊廣的「大業」夢。對於楊廣來說,作為西晉滅亡近三百年後真正重新統一南北的主帥,他對於軍事上的功績有著一種異乎尋常的執迷。楊廣登基之後,擊契丹、破吐谷渾、出海流求、西域建郡,對於一個帝王來說,這也可以光耀千秋了。尤其是出海流求,此次出訪在歷史上原本不過是一次小事件,誰也沒想到,千年後這次出訪居然成了中國擁有釣魚島主權的實質性歷史依據之一。

(圖註:隋代武士俑)

這事還得追述到大業元年。海師何蠻向朝廷報告:春季和秋季,在無風的晴天里,向東方遠望,可以看到某個地方被淡淡的煙霧籠罩,若隱若現,似乎就是傳說中的蓬萊仙島。當皇帝的,沒有幾個不想「仙福永享,壽與天齊」。聽了這何蠻的話,楊廣心動,便有了朱寬的出訪。所謂的求訪異俗,實際上就是去找仙人,看看有沒有可能帶幾個回來。

朱寬在何蠻的幫助下,乘風破浪,果然發現了那片群島。那片群島遠遠望去猶如一條蟠龍旋蜿延於海上,若形若虯浮水中,故取名為「流虯」。眾所周知,「虯」是龍的意思,這不同於地位較低下的印度「龍」,中國的「龍」是一種至高無上的帝王象徵。為了避免忌諱那些自詡為「真龍天子」的皇帝,後來「流虯」便改為了「流求」。朱寬發現的這片群島,我們現在叫做琉球群島,這片島嶼便包括了如今的釣魚島。

朱寬上了島才發現,這島上的確有人,卻不是什麼仙人,反而是一群野蠻人。這群人雖然也有國王,有小王,有村落,卻粗野好鬥,時常互相攻擊。他們互相爭鬥的時候也非常有趣。基本上就是雙方派出三五勇士互相喝罵,然後互相射擊。如果敗了,大傢伙兒一鬨而散,然後派人賠禮道歉,雙方也就能和解。和解之後,大家居然將之前戰鬥而死的勇士們的屍體收集起來,飽餐一頓,將吃剩下來的骷髏獻給國王。這下朱寬可犯了愁——仙人沒找到,那怎麼去交差呢?跟島上的人交流,問問訊息,也不知所云,雙方根本言語不通。沒轍,也別廢話了,乾脆抓了一個人回去。

朱寬回去之後,楊廣倒是沒發怒,反而對這個地方很感興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嘛,既然有國家,有國王,那就應該來長安向朕朝覲,這規矩可不能破。於是把朱寬又打發了過去,要求流求人歸順。與此同時,為加強對沿海及流求等島嶼的管理和控制,隋煬帝把建安郡治從建甌遷到大海邊的閩縣(今福州),為管理流求開始了準備。可是琉球人野蠻慣了,誰知道你大隋天子是怎麼回事?搞得朱寬依舊不得要領,只得弄了一副琉球人穿的布甲回去交差。這一次終於觸怒了楊廣。楊廣此人本來就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好大喜功的皇帝,琉球人如此對待他的使者,那還能有什麼好果子吃?於是,楊廣於大業六年派武賁郎將陳稜、朝請大夫張鎮周兩位為主將,發東陽兵萬餘人正式進攻流求國。隋軍在進攻流求國的時候,路過一個島嶼叫「高華嶼」,即今日的釣魚島。

這陳稜出發之前做了不少準備。之前朱寬去的時候不是言語不通嗎?陳稜就特別搜尋了一個通曉流求國語言的崑崙人,也就是馬來種黑人。到達流求國的時候,先讓這崑崙人去溝通一下,也算先禮後兵。這流求國真像吃了秤砣一般,死活不肯朝貢。既然如此,那也沒什麼好說的,皇帝的命令必須要完成,就讓這流求國王渴利兜的頭顱作為皇帝的獻禮吧!

陳稜一聲令下,隋軍開始了兇猛的進攻。陳稜先命張鎮周為先鋒,進攻流求人。流求國王歡斯渴刺兜遣兵與隋軍抗戰,被張鎮周頻頻擊敗。陳稜率主力進至低沒檀洞,流求小王歡斯老模率軍出戰,被陳稜擊敗。陳稜陣斬歡斯老模。

初戰得勝。隋軍發現這流求國相當野蠻,毫無文明可言,什麼兵法戰陣一概不懂,打仗都是一窩蜂。隋軍乾脆分為五部,分進合擊,一路攻至流求國都。流求國王歡斯渴刺兜被迫親自率兵出戰,又被隋軍擊敗。隋軍隨即攻入流求國國都,乘勝追擊至流求軍柵。戰至此處,流求國已經徹底沒了勝利的希望。隋軍再接再厲,將這最後的防禦徹底摧毀,於戰陣上斬殺了流求國國王歡斯渴刺兜,俘獲其子島槌,一把火徹底燒毀了流求的宮室。

最終,流求國徹底被滅,國人被俘約一萬七千口,均被帶回隋朝。陳稜、張鎮周這倆位海軍將領因為這次遠征琉球國的戰功,回國後均被楊廣毫不吝嗇的陞官加爵。陳稜晉陞為從二品右光祿大夫,張鎮周則為正三品金紫光祿大夫,待遇優厚。從中也可看出,楊廣對此次的征戰很是得意。自此,流求國所轄的釣魚島等島嶼盡數歸於隋帝國,成為了中國的組成部分。

以上種種對楊廣來說都只能算是餐前甜點。他想要的,是更大更輝煌的功績。當年統一南北,他雖然號稱主帥,實際上的軍事負責人卻是時任元帥長史的高熲,楊廣不過是個被供起來的象徵罷了。甚至在攻滅陳國之後,楊廣想索要陳後主的貴妃張麗華都不能如願。張麗華被高熲很不給面子地殺了,心高氣傲的楊廣對此耿耿於懷。如今南北一統、突厥臣服,還有什麼更大更輝煌的戰功值得炫耀呢?正當楊廣拔劍四顧心茫然之時,大業六年的這一次出遊給了楊廣新的靈感,他突然發現在遼西和朝鮮半島居然有如此一大片故土等著他去收復,這可謂瞌睡送枕頭——正是時候!

(圖註:隋軍與高句麗軍之間的戰鬥示意圖)

要打仗,自然要有理由,對此楊廣的理由可謂是充分十足。首先,高句麗居然跟突厥有所勾結,這一點就無法讓人接受。當突厥取代了柔然成為北方草原上的霸主後,曾給中國北方邊境造成了極大的威脅,整個北方都在突厥的陰影之下。直到隋朝建立後,利用巧妙的外交戰,使得突厥一分為二,化為東西突厥,突厥實力受到極大削弱。隋朝另外集中名將精兵進行征討,這才將東突厥暫時壓制住。而高句麗自中原大亂後急速擴展勢力,侵佔了整個遼東和朝鮮半島北部,東北亞的契丹和靺鞨或多或少均在其控制之下,可以說是東北亞的第一大國。這兩強聯手,就能從西面、北面和東面對隋帝國的領土形成全面的威脅,這樣巨大的威脅對於隋帝國來說顯然不能忽視。此外,高句麗國如今的疆域本就在漢朝疆域內,可謂是自古以來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之前國力不濟沒有辦法,如今隋帝國兵強馬壯,又怎能任由這麼大一片國土流失在外呢?打這一仗的意義毫無問題了,不論從哪方面看,這一仗都必須打。但問題是如上文所說的那樣,好不容易找到了機會,楊廣這次可不滿足於僅僅派遣一員良將將高句麗國消滅了事,他要御駕親征!他要讓天下人都知道,他是個會打仗的皇帝,而不是只能躲在後面分潤功勞的「吉祥物」!


推薦閱讀:

相學揭秘---毛髮與運勢-今日頭條
糖尿病人,你的水果誰做主?-頭條網
能為12生肖帶來超旺財氣的盆栽-頭條網
UC頭條:粥和麵條, 哪個更養胃?
炎炎夏日皮膚黑應該怎麼穿衣搭配-頭條網

TAG:隋煬帝 | 千古 | 今日頭條 | 大業 | 機會 | 有機 | 頭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