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該不該為孩子死守婚姻

近日,一家電視台講述了一個「中國式離婚」的故事:一位媽媽為了孩子,與丈夫兩次離婚又第三次結婚。夫妻之間如果感情破裂,離婚當然是一種正常的選擇。但為了孩子,父母該不該犧牲自己而維持一個完整的家?一個貌似和諧卻名存實亡的家庭,給孩子帶來的是幸福還是不幸?我們又該怎樣對待生長在破碎家庭中的孩子呢?

  女兒考上大學,卻勸媽媽離婚

  ◎鄉下玉米

  我的密友孝玲最近向我抱怨起她的女兒:「你說怎麼會有這麼沒良心的孩子?我辛辛苦苦培養她考上大學,她居然勸我和她爸離婚!這麼多年我苦苦守著這個家,還不都是為了她?」

  都說兩個好人在一起未必能組成好的家庭,孝玲和老公就是這句話最好的例證。結婚前,孝玲就覺得和他性格不和,可是她已未婚先孕。她不想打掉孩子,她覺得孩子是無辜的。她想:既然決定生下孩子,就要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於是,懷著身孕她結婚了。婚後半年,她生下了女兒雨晨。

  雨晨的出生沒有給這個家庭帶來幸福。他倆常常為了雞毛蒜皮的小事就大動干戈,可以說是「大吵三六九,小吵天天有」。起初,兩人吵架的時候,雨晨會嚇得大哭。孝玲馬上偃旗息鼓,上去摟住女兒:「寶寶不怕,我們是鬧著玩的。」女兒抬頭望向她:「那你們別鬧了,好嗎?」孝玲答應:「不鬧,我們再也不鬧了。」說說容易做到難,又一次,兩人大吵一架,老公氣得摔門而去,雨晨又哭著問:「媽媽,爸爸是不要我們了嗎?」「如果讓你選,你要爸爸還是要媽媽?」「我要爸爸,也要媽媽。」怕給女兒心理帶來陰影,孝玲以後就注意了很多,吵架的時候會把門關上,或者選擇冷戰。

  兩人鬧得最僵的時候是雨晨中考前夕,整整一個月,他們只有在雨晨面前才說話,背地裡兩人形同陌路。老公忍不住了,和孝玲商量說:「我們何苦相互折磨,還是離了吧。」孝玲大怒:「女兒正在緊張備考,虧你還有臉提!你趁早死了那條心!」好在雨晨爭氣,考上了重點高中。孝玲覺得自己所有的隱忍都是值得的。

  女兒讀了高中開始住校,孝玲和老公在家是話不投機半句多,只有周末雨晨回來家裡才有家的樣子。看著老公天天早出晚歸,把家當旅館,把自己當傭人,偶爾孝玲也有「乾脆離了」的念頭。可是,很快她就自己否決了:樓上鄰居家,父母雙方離婚了,孩子的成績一落千丈;同事離婚了,他兒子原本很健康陽光,見人就禮貌地打招呼,現在鬱鬱寡歡,見人躲著走;更可怕的是報上看到的新聞,媽媽帶著女兒改嫁,繼父欲行不軌;有了後媽,原來捧在手裡寶貝一樣的孩子受到虐待……想起這些例子,孝玲決定還是湊合下去吧。再怎麼說,老公還是愛女兒的,而女兒還有完整的一個家。

  孝玲一直覺得自己是偉大的——一切為了女兒!女兒後來以優異的成績考上理想的大學,孝玲是驕傲的:那成績也有自己的一份功勞!卻不料讀了大學的女兒,放假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勸自己離婚。

  女兒對孝玲說:「不管你們吵鬧也好,冷戰也好,其實我都是知道的。你們雖然不離婚,可是你們的不幸福同樣會給我帶來傷害!你把不離婚的原因說成是為了我,這讓我很受傷。因為你們,我都不相信愛情了!」

  孝玲的問題,我思考了很久。我身邊固然有父母離婚給孩子帶來很大負面影響的例子,可是同樣不乏即便無愛依然堅守婚姻可還是給孩子帶來很大傷害的例子。我覺得如果可以夫妻恩愛家庭和睦那自然是再好不過的事情;如果有點小小的摩擦,我也不贊成視婚姻如兒戲,能夠包容理解,沒必要非要離婚;可是,如果夫妻之間確實沒有愛,家裡沒有溫暖,那何苦死死守住不放呢?也許放手,對雙方和孩子都是一個不錯的出路!

  成長

  案例

  父母的悲劇為何在孩子身上重演

  ◎蘿樂

  前段時間陳阿姨去探望女兒玲玲,發現女婿基本不在家,玲玲說是因為他工作忙。後來陳阿姨撞見懷裡摟著別人的女婿,玲玲這才說了實話:他兩年前就出軌了,可孩子還小,自己不願離婚。陳阿姨心痛地對女兒說:那你以後怎麼辦?玲玲輕輕地說:「像你一樣啊,你這輩子不也過來了嗎?」陳阿姨頓時愣住了。

  玲玲爸爸長期在外地工作,她讀小學時他就有了別人,每年回家的時間不超過十天。陳阿姨為了玲玲,一直忍耐著。玲玲小,還需要爸爸,她忍;玲玲上了中學,不能影響孩子的學習,她忍;玲玲上了大學,可還沒畢業,她也在忍;玲玲工作了,可還沒有找到歸宿,她還在忍。好不容易等到玲玲結婚生子了,沒想到這種事兒也發生在了她身上!

  「我是為了給你一個完整的家,可孩子你知道嗎?這些年來,媽一直想,如果當初我跟你爸離了,我的人生會怎樣?我會不會遇到一個好男人?我會不會幸福?」陳阿姨痛苦地說。

  玲玲獃獃地看著流淚的媽媽。是啊,這些年媽媽的痛苦,她是知道的。其實她懂事後曾想跟媽媽談談,但媽媽總是打斷她,讓她好好學習,不要多想。她一直很內疚:如果不是自己,媽媽應該可以再找到幸福吧?

  「玲玲,你得趁早離婚!」陳阿姨拉著玲玲的手,激動地說。「他要愛孩子,你們離了婚,他也會找時間陪孩子的。你還年輕,還有機會遇到別的男人!要是拖到年紀大了,想再遇到合適的人,就不容易了!」

  那天晚上,陳阿姨母女倆談了整整一夜。第二天,玲玲就平靜地打電話給丈夫,兩人協議離婚了。

  在中國,夫妻不和卻不離婚,最常見的原因就是「為了孩子」。其實,夫妻關係的解除不代表親子關係的結束。只要協商好,離異的夫妻也可以見證孩子的成長。雖然可能陪孩子的時間少一點,但只要陪伴的質量高,一樣可以給孩子豐盛的愛。相反,如果夫妻僅僅因為孩子而捆綁在一起,就相當於把決定權交到還不具備成熟心智和理性思維的孩子的手裡,這是不負責任的,因為孩子日後會認為自己毀了父母追求幸福的機會,從而感到內疚。

  更重要的是,這種打著親子的名號綁架幸福的做法,很可能讓孩子對愛情、婚姻、幸福的理解產生偏差。如何處理情感問題和親密關係,孩子往往是從父母的婚姻中學到的。這基本上決定了孩子將以同性父母為榜樣,尋找一個跟異性父母類似的愛人,最終擁有一份與父母的婚姻類似的親密關係。

  夫妻關係名存實亡,不如處理好各種關係,好聚好散。這樣至少可以讓孩子知道:我們都有追求幸福的權利,這和做一個好爸爸、好媽媽、好兒子、好女兒,並不衝突。

  家長

  發言

  夫妻關係與教育責任是兩回事

  ◎黎錦

  好友欣然的女兒去年考上了大學,準備去學校報到之前,小姑娘要求和父母談一談。欣然本以為女兒知道他們會有不少囑咐而特意給出這樣一個機會,卻萬沒料到,女兒一張口便是:爸爸媽媽,你們離婚吧。

  女兒心平氣和地說,她早知道他們不再相愛,多年來一直在她面前假扮琴瑟和鳴的幸福情境,以為她小,不能承受他們離異造成的傷害,她說以前,她確實很怕他們離婚後自己的將來沒有著落,但隨著自己漸漸長大,越來越覺得爸爸媽媽那樣做,其實是一種犧牲……

  「事情不是你想像的那樣。」欣然和老公意欲辯解,卻被女兒用微笑和手勢制止住。向來顯得早熟的女兒很是理解地說:「你們從沒放棄過對我應盡的任何責任,我想即使你們分手了,也會這樣對我的……爸爸媽媽,感謝你們為我所做的一切,可我希望你們今後有自己的快樂。」

  女兒的話讓欣然和老公百感交集,而後,她和老公平靜地辦理了離婚手續——這也是他們在女兒尚幼時背著女兒作出的約定,多年來他們以為女兒什麼都不知道,可沒想到還是女兒先捅破了窗戶紙,原來孩子並不是他們想像的那樣脆弱。

  在我看來,這是因為他們多年來沒放棄對孩子的責任,從而將對孩子可能造成的傷害降到了最低的緣故。可惜我身邊熟知的例子中,更多的情況是相反的。

  比如同事阿梅的老公和自己所開飯店的打工妹搞在了一起,被阿梅知道後,他振振有詞地說那不過是逢場作戲。阿梅想到孩子,實在不忍心讓孩子在一個破碎的家庭中長大。為此只得委曲求全。可是後來老公變本加厲,一兩個月才回家露一次面,孩子上學接送生活起居的照顧全靠阿梅一個人,他更不要說關心女兒的功課了,連該給阿梅的生活費都想拖就拖。後來,阿梅老公又沾上了麻將癮,漸漸地把家裡的積蓄全都賭光,來要債的人堵上了阿梅的家門口。見媽媽把剛領來的薪水給了要債的人,女兒冷冷地對他說:媽媽,他是你什麼人,你為什麼要管他?反正對我來說,他根本不配做我父親!

  其實,父母對孩子的愛和責任,跟夫妻是否相愛、是否一定要維持婚姻關係是兩碼事。在婚姻維持的情況下,有些父母並不一定就能盡到責任,而有些不能維持夫妻關係的父母,卻能盡其所能地對孩子盡到責任。父母離婚對孩子的影響不可避免。但如果父母雙方拋開夫妻之間的恩怨,全心全意地愛孩子、盡責任,便是對孩子可能造成的傷害的最大挽回。

  成長

  指導

  離婚,別離孩子的心

  ◎劉平易

  離婚,近年來呈上升趨勢,但是,離婚對於雙方來說都是一種極大的傷害。特別是對孩子,如果雙方處理不當,對孩子的成長和心理將會造成沉重的打擊,將會在孩子的心中留下不可磨滅的陰影。

  如果夫妻雙方貌合神離,婚姻名存實亡,還依然因為孩子而「湊合」在一起,這種婚姻將會是一種痛苦,這種家庭環境反而會給孩子身心帶來極大的傷害。那麼,應該以一種什麼樣的態度和方式對待離婚中的孩子呢?

  不要對孩子隱瞞真相。

  在我接觸過的案例中就有這麼一位媽媽,帶著13歲的兒子生活。孩子讀初中,但是學習成績差,經常打架,並且有一次和媽媽發生衝突,把媽媽關在門外一夜沒有開門。兒子說:「你和爸爸早就離婚了,你卻說他到外地工作去了,你騙我!」在孩子5歲的時候,夫妻兩人就離婚了,媽媽認為編造一個善意的謊言,就能讓孩子度過這個坎。

  其實,離婚的事情越早告訴孩子,對孩子所造成的傷害就越小。隱瞞是一種欺騙,當孩子懂事以後反而會因欺騙而怨恨父母。

  在孩子面前要相互尊重,不要詆毀。

  處於離婚中的夫妻往往會把孩子當做「籌碼」,以此來要挾對方,有的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還會拉攏孩子,當著孩子的面指責對方,曆數對方種種的不對,甚至會誇大其詞地污衊對方,以此來博得孩子的同情,更嚴重的會當著孩子的面破口大罵、大打出手。這種以暴力和軟暴力的方式針鋒相對,只能讓孩子更加恐懼和不安。

  其實,不管雙方有多大的情緒,在孩子面前也一定要保持冷靜,剋制自己的情緒,尊重對方的選擇,不要讓孩子因暴力場面再次受到傷害。

  教養孩子是父母的責任,不要推諉。

  教養孩子是每一位父母的義務,把孩子培養成人更是父母義不容辭的責任。可是,有些夫妻當婚姻走到了盡頭的時候,卻把孩子推到了「風口浪尖」,為了自己的私利,對孩子無暇顧及,不管不問,以至於孩子過早地離開學校,混入社會,成了問題少年。

  曾有一位山西的媽媽電話里說了一件讓自己困惑的事情,她離婚之後因為工作繁忙,把孩子放在了封閉式的貴族學校,並且要求孩子的爸爸多操心,其父根本沒管過孩子。孩子認識了社會上的同齡夥伴,出入網吧,通宵達旦,抽煙喝酒,養成了不良的習慣。一次媽媽在網吧找到了兒子,讓其回家,孩子竟然和她在大街上打了起來。

  離婚之後很容易出現把孩子「放空」的局面,各自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組建了新的家庭,就想把孩子推給對方,因此,相互之間扯皮、推諉,這種做法只能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是「孤立無援」的。

  離婚不離孩子的心,不要把負面情緒直接或間接地傳遞給孩子。如果孩子年齡小,一定要找機會把事實告訴孩子,如果孩子的年齡大了,就要聽取孩子的建議,這種做法本身就是對孩子的尊重,父母的尊重會減少因離婚對孩子的傷害。

  (劉平易,家庭教育高級指導師)

  學者觀點

  孩子為何總是

  「中國式離婚」的內幕?

  ◎付小平

  近日,一家電視台播出的訪談節目《「中國式離婚」的內幕》,我看了以後,無論從專業研究的角度,還是從孩子家長的角度,都讓我有一些話如鯁在喉,不能不吐。

  這期節目以一個媽媽為了孩子而兩次離婚、第三次結婚的案例為開局,前半段主要是圍繞離婚是不是對孩子好、這位媽媽究竟該不該選擇再次離婚展開討論的。

  其實,當事人在節目中一直承認,其實他們是有感情的,互相之間彼此都放不下對方,正因為如此,他們才會三結兩離。雖然說頻繁結婚和離婚的做法有些不妥,但可以說明他們還是相愛的,只是這種愛已經不是純粹的愛情,而是超越了愛情的親情。

  同時,那位媽媽一直強調,每一次復婚都是為了孩子,孩子現在過得很快樂。而孩子對於爸爸、媽媽都有很深的感情,並且還斬釘截鐵地說不希望他們離婚。那位爸爸也含淚述說自己不捨得孩子,放不下妻子。

  婚姻和家庭中出現的很多問題,其實是非常複雜的,有時候往往不只是兩個人的事情,還涉及孩子以及雙方的父母。夫妻情感出現問題是婚姻和家庭中的常見問題,我不知道有沒有人專門研究過,那些因為感情出現問題而離婚後是否就一定過得幸福的人的比例佔多少。但就我所知道的同學朋友來看,離婚後又後悔的人其實不在少數。

  首先,我想說,從孩子的角度考慮,如果父母之間已經是水火不相容了,經常出現拳打腳踢或者互相冷漠等家庭暴力行為,這樣的家庭環境對孩子的成長來說確實不利,與其三個人都很痛苦,倒不如儘早結束這段痛苦。但是從這期節目中的這個案例來看,一家人其實是相處融洽的,爸爸、媽媽像朋友般相處,爸爸、媽媽都對兒子呵護有加,而且兒子感覺到很幸福快樂,我不覺得這樣的家庭環境對孩子造成了多大的負面影響。但是,嘉賓們卻紛紛勸說他們儘早離婚,即使當事人到最後仍然堅持不會離婚時,專家的意見依然不變,而且還聲稱是從為了孩子的角度考慮的。

  其次,我想說,不是離婚越早對孩子就越好。對孩子的成長來說,爸爸和媽媽的影響在不同階段具有不同的意義。著名教育家孫雲曉老師曾說,父教缺失會導致孩子終身缺鈣。如果一個愛孩子的爸爸或者媽媽,在成長的每一個階段都能陪在孩子身邊,恰恰是對孩子成長最大的幫助。一個很早就離開父親或者母親的孩子,如果一直處於有一方缺位的狀態,對孩子的身心發展必定是不利的。

  離婚是個很沉重的話題,既關乎自己的幸福,也關乎親人的幸福,特別是對於孩子來說,更是一次沉重的打擊。如果一對夫妻在沒有準備好之前,最好不要草率地生育孩子,一旦家庭中有了孩子,離婚的抉擇就需要非常慎重。其實,我很佩服為了孩子而復婚的夫妻,這樣的父母也是負責任的父母。

  (付小平,教育學者、親子教育專家、復旦大學博士,著有《陪孩子一起上幼兒園》)

  專家意見

  父母不和對孩子傷害很大

  ◎魯稚

  父母最怕在孩子面前失去尊嚴,因為父母是孩子的保護者,是靠山,是權威的象徵,一旦在孩子面前失去尊嚴,失去的就不僅是自己的臉面,還有全家人的安全感。沒有一個父母願意在孩子面前露出脆弱或者可恥的一面,一旦發生當面出醜的事件,特別是被人當面羞辱、欺負,顯出無能,這對孩子會是一次嚴重的創傷。

  那麼,當一個父親或母親在家庭里受到攻擊而失去尊嚴的時候,孩子內心的反應是不是一樣的呢?也會一樣。孩子對父親和母親都是愛的,這種血緣的親情不是任何其他的關係所能替代的。孩子所愛的任何一方不管是父親還是母親遭到傷害,也不管這傷害來自於何人,孩子都會感到痛苦。所以,夫妻之間如果一方讓另一方沒有尊嚴,你讓對方感到羞辱的同時,孩子也會感到羞辱,也會沒有尊嚴,只不過他會掩飾這種感情,把它偽裝成別的東西。一個家庭,只有夫妻雙方彼此尊重,孩子才能有自尊感和安全感。

  父母關係緊張,孩子會嚴重焦慮。這種焦慮來自於父母衝突所產生的無秩序和不確定。離異或單親家庭的孩子比較容易出現心理問題,並不只是因為親情的缺失,更為主要的是,這樣的家庭通常會伴生著更為複雜的關係,容易生出更多的衝突,使孩子內心陷入混亂和不安。

  夫妻之間經常爭吵,互相貶低,對孩子是非常大的傷害。孩子需要有一個強有力的父親和一個有尊嚴的母親,這關係到他的自尊和安全感。夫妻中的任何一方如果貶低對方抬高自己,實際上都是在打擊孩子,同時也是自我貶低。孩子對父親和母親兩個人的愛都是真的,也是深的,而眼見自己所愛的人被傷害,自己卻無能為力,這是很大的打擊。

  孩子之所以在父母的爭吵中特別無助,除了他是夾在兩個所愛的人中間,無所適從之外,還因為很多時候孩子會被牽扯進去,尤其是涉及孩子的養育、教育問題等,孩子感覺父母都是因自己才發生矛盾的,他會產生很深的罪惡感,有時會想,「要是沒有我就好了,沒有我他們就不會天天吵,這個家就會安寧。」有些孩子會出走,輕生,或者作出自戕的舉動,往往就是出於這種心理。這種時候孩子是非常痛苦的。

  有些父母不僅不體恤孩子的痛苦,反而把孩子當成武器,利用孩子來攻擊對方,在他們嘴裡「你從來不管孩子」、「你為孩子做了什麼」、「孩子有這些毛病,都是你慣出來的」、「你這個人這麼惡劣,孩子都是跟你學壞的」等等,當一方用孩子來攻擊另一方時,孩子實際上也受到傷害。在家庭不和諧、經常吵鬧中長大的孩子,內心都有陰影,人格極易扭曲。

  有些夫妻天真地以為,只要在孩子面前保持克制,不當著孩子的面發生衝突就行了。但實際上,孩子是非常敏感的,你們即使沒有爭吵,他也能從臉色,從語氣,從氣氛,從家裡無處不在的諸多小事中感受到你們之間的微妙溫度。

  為什麼說幸福可以遺傳,就是這個道理。孩子生在什麼樣的家庭很重要,這並非簡單地說,成功父母給了孩子某種資源,給了他某種辦事的便利,而是從整個性格和心態上的影響,這才是根本的。家庭的狀態會影響到孩子的心態,家庭的命運也就在不知不覺中遺傳下去了。

  (魯稚,作家、教育專家,著有《與孩子一起煉愛》、《正能量讓孩子內心強大》)

  標籤:父母衝突孩子的成長孩子會孩子成長婚姻關係

推薦閱讀:

兄弟四人,丁亥年父母雙雙去世
怎樣擺脫父母的控制?
不按照父母希望的方式來孝敬父母真的就是不孝嗎?
這位清華媽媽的教育方法太棒了,建議所有父母收藏了! | facebook
【父母規】每晚睡前,原諒所有人和事

TAG:孩子 | 婚姻 | 父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