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機器人發展四大「頑固派「應給予沉重打壓
在2014年6月9日的兩院院士大會上,國家主席習近平講到"機器人革命"是第三次工業革命的一個重要切入點,要花大力氣把中國的機器人搞上去,儘可能多的佔領市場。上有所好,下必甚之。一場轟轟烈烈的機器人革命在中國各大主要城市轟轟烈烈的開展起來。
企業通過不同方式涉足機器人產業的局面近乎瘋狂。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4年底,有70餘家上市公司併購或者投資了機器人、智能自動化項目,而中國機器人相關企業的數量甚至超過了4000家。據預測到2020年國內機器人系統集成市場將達到2000億元,其中一般製造業1400億元,汽車行業600億元,預計未來5年一般製造業的自動化需求將快速增長,市場需求將明顯超越汽車行業,市場規模佔比將達到70%。
但中國機器人產業的迅猛發展,在業內人士看來並不是一件好事,甚至表示擔憂。在中國大力推動機器人產業發展的同時,中國也出現了幾大消極派別,阻礙著中國機器人產業的發展。
平庸派:得過且過不思進取
中國的機器人市場一片熱火朝天,中國的機器人企業也不少,但實際上,中國很難有機器人企業拿出完全國產的機器人產品。中國守著一個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卻處處受國外品牌的擠壓,處於被動地位。
在工業機器人成本中,成本佔比最高的為減速機,約佔35%,伺服電機約佔25%,控制器約佔15%,機器人本體在總成本中佔比不到25%。若缺乏核心技術,本體機器人企業可掌控利潤著實有限。
行業內部人士並不諱言核心技術的缺乏,RV減速機、諧波減速器、伺服電機與驅動、控制器等工業機器人核心零部件技術仍跟國外品牌有相當差距,國內多數機器人企業聚集在機器人本體等領域爭奪菲薄的利潤,掙扎在盈虧線上。
種種因素加起來,導致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廠商對核心零部件的採購價通常遠高於國際品牌工業機器人廠商,傳遞到終端就是價格競爭力並不是很強或者只能選擇性能難以保證的自主品牌零部件。
目前國內機器人企業只有廣州數控、南京埃斯頓、瀋陽新松機器人等少數公司在進行控制系統、驅動和伺服電機等核心零部件自主研發。不少國內企業只是購買進口零部件後集成組裝機器人,缺乏核心技術。業內人士擔憂,長此以往,「核心零部件之短」將致本土企業生存空間被擠壓,由於缺乏核心零部件技術,我國企業在採購中議價空間狹窄,導致成本居高不下,市場競爭力不強。
朦朧派:只講理想不管現實
工業機器人單體的競爭主要集中在集成應用、主機成本和可靠性三方面,外資廠商技術保持領先,且規模化生產,一直保持絕對成本優勢,現階段國內機器人主要的技術瓶頸是核心技術與國際主要競爭對手之間的差距,核心技術如果通過進口來解決,導致的必然結果是成本升高,最終使得自身產品缺乏競爭力。
國內外的真正差距不在機器人本體,單說機器人,這只是完成了三分之一不到,還有大量的應用開發沒做,而各個行業的特殊技術是不一樣的。以焊接為例,就有電焊、弧焊幾種,每一個加工部件都不一樣,各個技術應用配套有沒有跟上?
但現實情況是,目前國內造出的機器人,實際可能沒辦法投入使用,「就像是一個玩具,形式上是機器人了,但產線技術還沒解決,終端用戶還有穩定性的問題,而現在做出的機器人,一百台有一百個樣子,怎麼實現穩定?」
機器人要發展,關鍵是應用,技術應用配套沒跟上,造出來賣給誰?若應對不當,誰又能保證機器人產業不會落到和汽車產業類似的下場?
機器人代替人工,主要解決三個層次問題,即人幹不了(特種機器人)、人干不好(汽車等高端領域)和人不想干(國內一般製造業)的,"現在到了人不想乾的階段,需要用到大量的機器人"。
不是每個領域都要用機器人替代人力的。人沒有機器人的高精度,但有適應力;有些領域,讓機器人做會非常複雜,要加非常多的感測器、測力度,只有信息量足夠大的情況下才能進行數字化,但很多應用領域,是不能數學建模的。
投機派:只搞投機不講發展
國內機器人產業發展有很多不健康的地方,必須予以糾正。政府干預過多,補貼不合理,企業一哄而上,無法形成優勝劣汰機制,如同當初的汽車產業園,有條件沒條件都要上,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各地比較優勢無法凸顯。
中國政府在以舉國之力培育機器人產業,機器人行業已成為2011-2015年的五年計劃中的發展重點之一。為加速工業機器人的普及,一些地方政府對製造業企業應用工業機器人及智能裝備均給予相關補貼。以至於很多國產機器人廠商僅僅是參加了下展會就可以向政府申請高額補助金。這就造成了湧入機器人產業的企業,很大一部分是奔著國家補貼去的。過於豐厚的援助金反而成為中國國產機器人水平提升的阻礙。
很多企業上機器人項目,都是在玩機器人概念,其實是在變相地圈國家的錢,這些企業大部分不是做機器人的,這幫人不會把心思放在產業發展上。
現在的機器人行業已經開始走入風電、光伏等的老路,企業在無利潤情況下運營,如果沒有持續的資金追加,單靠國家的補助,是不可能撐下去了。現在企業的樣機還沒做完,包括風投、PE還在套錢,等透支得很厲害了,這些人也就撤了。
機器人產業的大機遇可能又變成一個產業大泡沫。
學院派:只搞學術不搞應用
學院派是我國技術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機器人發展也是如此,但從當前的情況來來,很多學者並不是為了做研究而做技術,這中間夾著這一些別的利益。機器人產業缺乏核心技術,對於工業基礎薄弱的國家,這並不奇怪,但以非產業主導的研究、以評職稱為主忽視市場的做法亟須糾正。
早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國家863計劃啟動之初,機器人就被列入重點攻關領域;「七五」以來,機器人產業亦始終榜上有名,「十二五」規劃中更將其列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但近30年過去,機器人核心零部件技術卻依然攻而不克、制而不精。
一名參與過863計劃機器人項目的科學家說,863計劃在推動機器人發展中有積極作用,不過也走了不少彎路。
政府投入大量資金的「863」攻關似乎沒有根本突破,拿到資金髮表論文就束之高閣。一位機器人廠商直言,對一些高校和企業而言,科研項目就是拿錢工具。「我們曾與某高校合作,項目到手就開始分錢,真正用於研發的不足一成,效果可想而知。」
機器人產業專利多,有業內人士直言,國內專利多,國際專利少,轉化價值不大,這些專利還是拿來報喜用的,是拿來爭取項目、評職稱用的,不是市場化用的。2014年國際機器人協會發布的報告認為,中國機器人產業缺少技術創新,包括創新思想和創造性成就;沒有可以參與國際競爭的骨幹企業,規模普遍很小,關鍵部件品質和可靠性落後世界先進水平5到10年。一些地方政府、企業的大規模機器人替代計劃遲遲難以出台,就是因為缺少可以市場化的產品。
中國機器人要發展,必須正視中國當前存在的不足。當國產機器人廠家可以潛心做核心技術;集成商可以深究市場應用需求,研究院校可以靜下心來搞科研,並思考著如何把科技成果變成現實;一門心思想鑽國家政策空子的投機倒把派都消失的無影無蹤了,中國的機器人產業也就到了爆發的時候了。
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中國真正達到這一個理想狀況,還有很多的工作要做,任重而道遠。
推薦閱讀:
※掃地機器人
※結婚後慘成生育機器難以復出的十大女星(圖)
※「互聯網 」物業管理服務,機器人可能擔任前台接待
※拿什麼跟彪悍的機器人搶飯碗?
※世界機器人大會23日召開 參展公司一覽(投資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