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冰河W:霸氣武則天緣何獨敬狄仁傑?

公元690年9月,武則天將大唐國號改為大周,之後自己敕封自己,加尊號「聖神皇帝」。就這樣,強梁跋扈、權謀出眾、行事戾狠的她成了中國悠長歷史上唯一一位正式登上皇帝寶座的女性。

武則天雖然將天下由唐改姓了周,但她早年曾經侍奉過唐太宗,對李世民的施政手段非常熟悉,並且對「貞觀之治」的繁盛印象深刻、心嚮往之。史載,武則天雖為女流,但她受過良好的教育,具有深厚的文史修養,對歷朝歷代的興衰得失有深刻的理解。因此,在她執政的五十年間,尤其是後來建立大周的十五年時間裡,尚能夠延續唐太宗留下的寶貴政治遺產,亦能延續「貞觀之治」開創的輝煌,使唐朝繼續朝繁榮穩定的方向穩步邁進。

武則天雖然將大唐更名武周,但人們還是願意將之視為唐朝的一段特殊時期,史書雖然對她陰狠毒辣的霹靂手段頗有些微詞,但從不否定她的胸襟肚量與不輸男子的政治才華。

武則天和李世民一樣,非常注重發展農業,推行勸課農桑、輕徭薄賦、與民生息的政策。同時她很注意廣開言路,能夠虛心納諫,哪怕諫言的內容對她有所觸犯,她也能夠包容並採納,很少降罪於人。從地位卑微的嬪妃到君臨天下的女皇,武則天幾乎嘗盡人間所有滋味,期間的不易與艱辛,旁人難於體會。權欲極強且極具政治眼光的她,深知人才對於一個國家的重要性,如何發現並使用人才,被她列入第一要務。武則天上位不久,就大力發展自隋代開始的科舉制度,她首創了由皇帝親自主持考試、親自面試攫拔人才的方法,史稱「殿試」,以及真刀真槍上馬比試選拔軍官的「武舉」考試。通過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應試以及其他一些途徑,一大批文武兼具的人才脫穎而出,許多有才華、有品格的官員走上了歷史舞台,如狄仁傑、婁師德、張柬之、姚崇、宋璟、恆彥范等等。狄仁傑鼎鼎大名自不用說,較年輕的姚崇、宋璟等人,甚至到了唐玄宗主政時代都在發揮著積極作用。

在武則天當政的的五十年時間內,雖然人才輩出,燦若星辰,但其中最著名的人物非一代名相狄仁傑莫屬了。

公元686年,狄仁傑任寧州(甘肅寧縣)刺史,他安撫百姓,結好戎狄,緩和了唐朝和西北少數民族的關係,確保了大唐西部邊境的安寧。監察御史郭翰奉命巡察地方,一路彈劾了很多貪贓枉法的地方官,他來到寧州暗訪,卻聽到百姓都讚揚刺史狄仁傑。郭翰回朝後向朝廷薦賢,狄仁傑被升為工部侍郎。

兩年後,狄仁傑改任豫州刺史。彼時,受越王李貞起兵叛亂(想滅武迎唐)一案的牽連,有兩千多人被判處極刑。狄仁傑深知,這些人中很多都是冤枉的,他密奏朝廷,請求重查此案,使這些含冤負屈者得到寬大處理。大將張光輔鎮壓李貞有功,於是居功自傲,還縱容手下強索財物,不願行賄者就被誣陷為李貞同黨。張光輔的人想勒索狄仁傑,狄斷然拒絕,他義正辭嚴地說:「叛亂首惡李貞已經畏罪自殺,其他的人都歸順了朝廷,若你大開殺戒,任由手下三十萬部眾肆意殺戮,城中豈不要屍積如山、血流成河了嗎」?

張光輔聽後無言以對,他懷恨在心,暗中參了狄仁傑一本,說狄仁傑傲慢無禮,且有袒護李貞餘黨的嫌疑。武則天非常欣賞狄仁傑的能力與為人,因此能夠明辨是非,不論別人怎樣非議、潑髒水,她對狄仁傑依舊深信不疑。

武則天對狄仁傑信賴有加,隨即將他升為戶部侍郎。一日,武則天召狄仁傑面談,對他說:「你在豫州幹得不錯,百姓對你的評價很高。不過,也有人在我的面前說你的壞話,你想知道這人是誰嗎」?

狄仁傑答曰:「陛下如果認為那人說的有理,那就是我的過錯,我努力改正就是了;假如陛下認為我沒錯,就是我的幸運。至於是誰背著我在您耳根前聒噪,我不想知道,也沒必要糾結。我自問無愧於心,豈不聞古人云『清者自清,濁者自濁』」?

武則天聽罷大為激賞,內心非常嘆服狄仁傑的寬宏大量。

在世人的印象中,狄仁傑明察秋毫、斷案如神,和柯南道爾筆下的神探福爾摩斯有得一比。其實,狄仁傑不光善於斷案,而且其行政能力亦是出類拔萃呢。後來,政績卓著的狄仁傑升任宰相,是一位叫婁師德的老將軍向武則天力薦的。

狄仁傑是完人嗎?不!是人就有缺點,狄仁傑也不例外。婁師德推薦狄仁傑做宰相,是看重狄德才兼備,且能登高望遠的相材,並非兩人有何私交。但狄仁傑並不知情,身為文人的他反而有些瞧不起行伍出身的婁師德,他認為婁不過是一介見識鄙陋的糾糾武夫,不僅不提攜他,還三番五次將婁師德調到邊地去戍守。武則天察覺後,故意問狄仁傑:「你覺得婁師德這人咋樣?他有才能嗎」?

狄答道:「婁師德是一員戰將,他能夠盡職盡責守衛邊疆,就已經盡到本分了。至於他的才具如何,我也不很清楚」。

武則天再問:「你覺得婁師德有沒有一雙善於發現人才的慧眼呢」?

狄人傑:「我和婁將軍曾共事多年,沒見過也沒聽說過他有知人之明啊」。

武則天莞爾一笑:「我之所以能夠重用你狄公,就是婁師德向我再三舉薦的。僅憑這一點,我就能判斷婁將軍很善於發現人才啊」!

狄仁傑聽罷,不禁面紅耳赤,很是羞愧,他喃喃自語道:「想不到婁公對我如此大德,我竟一無所知,還常做小人之思,屢次以怨報德,真是羞煞人也」!

從此以後,狄仁傑十分注意發現並向朝廷舉薦人才。某天,武則天要狄仁傑推薦一個優秀人才。狄問:「需要哪一類人才」?武答:「可以出將入相的大才」。

狄仁傑若有所思道:「若論才具,蘇味道、李嶠二人皆才氣橫溢之人,都可以獨當一面。然而要物色一位能安邦定國的優秀人才,荊州長史張柬之應該算是。他雖然年紀稍長些,但才能出眾,勁氣內斂,精於行政,且有容人之氣度,是擔任宰相的最佳人選」。

武則天點頭稱是,當即下令提升張柬之為洛州司馬。從長史到司馬,此前默默無聞的張柬之也算高升了。

過了些時日,武則天再次召狄仁傑面談舉薦人才之事。狄仁傑道:「前次我推薦的張柬之,陛下還沒啟用他呢」。

武則天怪道:「我不是已經任用他當了洛州司馬了嗎」?

狄仁傑:「張柬之有經天緯地之大才,行得樓船之恢廓肚量,是宰相的不二人選,讓他當司馬豈不是大材小用嗎」?

武則天很信任狄仁傑,於是將張柬之提拔為刑部侍郎。張柬之果然不是百里之才,不負眾望的他在刑部侍郎的位置上乾的有聲有色,政績很是出色,後來果然被武則天任命為宰相。

狄仁傑心無偏私,公忠體國,一心一意為朝廷選拔人才。類似張柬之這樣的英才,狄仁傑陸續發現並推薦了數十人之多,其中不乏蘇味道、桓彥范、敬輝、李嶠這樣的能臣,許多人都成了青史留名的柱石之臣。當時有一種說法:「天下桃李,大多出自狄公門下」。

狄仁傑聽後不以為然,他解釋道:「我推薦人才是為了國家,絕不是為培植我個人的勢力」。

史載,性格強勢的武則天自幼就很聰慧,也很有智謀,是個「不愛胭脂愛乾坤」的奇女子。若論權謀手腕,剛猛果決,許多男人都望之心驚。想當初,權欲極強的她架空唐高宗李治,代替高宗處理國政。後來,武則天計除上官儀,一舉搬掉了阻礙她通往最高權力之路的絆腳石。公元674年,高宗李治被迫稱天皇,武后稱天后,二人平起平坐,大事小情全由武后說了算。朝廷上下只知有天后不知有天皇,後乾脆將李治、武則天並稱「二聖」。

公元683年,高宗病歿。武則天按捺不住蠢蠢欲動的權勢慾望,先立兒子李顯為帝,是為唐中宗。之後又找借口將他貶為廬陵王,另立豫王李旦為帝,是為唐睿宗。沒多久,她又將親兒子、睿宗李旦給廢了,改元光宅,自己親掌朝政,並重用武氏族人,毫不留情地打擊李唐皇族。在這個過程中,武則天翻雲覆雨,手段狠辣,不論是誰,只要不利於她上位的,即便是她的子女,都會被無情剷除或廢黜。武則天隨意廢立皇帝,既是對封建男權社會發起了公然的挑戰,也是對傳統男尊女卑思想的無情嘲弄。武則天的族人仗勢橫行霸道,李唐宗室人人自危,一些人開始鋌而走險,起兵公開反對她。

徐敬業在揚州率先發難,口號是:「推翻武氏專權,擁護李顯複位」。武則天命大將軍李孝逸領三十萬人馬一舉討平了徐敬業。之後,又有唐皇室諸王起兵反叛,都被武則天一一剿滅。690年夏秋之交,武則天終於如願以償,榮登皇帝寶座。

武則天手段霹靂,行事果決,作風霸氣,誰要擋她的路,絕對是佛擋滅佛,人擋滅人。狠則狠矣,但她的胸襟卻也算開闊,比如她憐惜寫《討武檄文》的駱賓王之才,對他在檄文中的詰問責罵不僅不生氣,反而認為朝廷沒能招攬任用駱賓王這樣的高才,實在是宰相的過失啊。武則天對待狄仁傑一直尊敬並信賴,從未以皇上自居,平時稱他為「國老」,從不直呼其名。狄仁傑上朝時,武則天都命人賜座,從不讓他跪拜,她對左右說:「看到國老跪在地上,我的心裡就很不好受啊」。

狄仁傑和魏徵一樣,都喜歡當面直諫,有時候武則天也覺得下不來台,但即便是心裡不爽,抑或是不贊同他的意見,卻從不當面駁斥他,往往是依從他。武則天見狄公老邁,於是免除了他值夜班的規定,還對諸臣說:「今後,若不是十萬火急的軍國大事,就不必去麻煩狄公了」。

史載,狄仁傑曾多次告老還鄉,武則天都不同意放行。狄仁傑壽至93歲,在當時絕對是一大奇蹟了。《唐書》說:狄仁傑死後,武則天悲慟不已,整日痛哭流涕,她對左右哽咽道:「朕從此再也見不到狄公了」!


推薦閱讀:

真實的狄仁傑淺陋小氣 曾想幫堂姨兒子走後門
狄仁傑說話的境界
狄仁傑:為了理想而苟活
狄仁傑銘文怎麼搭配?
百家講壇:狄仁傑真相

TAG:武則天 | 狄仁傑 | 霸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