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錢已經四面楚歌!「資產配置荒」時代來了?

過去幾年中國從「錢荒」轉換到了「資產配置荒」的時代。我們正面臨著「資產配置荒」:雖然我們知道有句話叫「現金為王」,但拿著現金就好像在裸奔,總覺得不踏實,但又沒有更好的選擇。這時候,「荒」就變成了「慌」。

劉曉博:你的錢已經四面楚歌!文/劉曉博一位朋友跟我探討投資之道,我問他今年成績如何。他說:自3月份進股市至今,經歷了瘋牛和股災,仍然盈利50%。我向他道賀,他淡定地說:利潤都在,只是本金虧光了。當然,這是個段子,不過很能反映出當今股民的生存狀態。本欄目在呼籲散戶遠離股市,但問題是,從股市裡出來你又能投資什麼呢?P2P?幾乎所有P2P公司的軟文都在嘲笑馬雲,並自稱他們的回報率3倍4倍於餘額寶。但問題是,投資者永遠無法確定,自己是不是接了擊鼓傳花的最後一棒。實體經濟這麼差,股票配資也「陣亡」了,P2P公司怎樣才能為投資者賺回16%以上的年化收益呢?除非他們拿風投往裡面貼,但這又能貼多久?當然不排除部分優秀的P2P公司可以做到,但絕大多數企業比較麻煩。他們能活到明年的這個時候嗎?所以,如果你要參與P2P投資,最好採用「三三制」:投資總額不超過你「可投資額」的三分之一,而且要將投資分散到「至少三家」股東實力強勁企業。房地產?如果你有錢,有買普通住宅的指標,現金流還可以,我會建議你在北、上、深繼續買房子。注意,要在比較好的地段購買普通住宅。但由於限購的因素,加上房價昂貴,能做這種投資的人很少。而且,房子已經淪為慢資產,是長期抗通脹的工具。短期內看,也許回報率不會太高。至於絕大多數中小城市,除非你是剛需,否則還是離房子遠點。尤其是傳統商業中心的天價商鋪,或者是郊區、新區的「綜合體」場內鋪,十有八九都是掉進去一輩子都難以翻身的陷阱。換美元?絕大多數普通居民,沒有多少海外關係,不太可能移民,也不太可能海外置業。未來一年內,人民幣最多貶值10%左右,如果沒有槓桿,玩起來實在沒有多大意思,一個漲跌停板而已。而且美元利率偏低,理財產品少、回報率低,跟人民幣相比差了幾個百分點。所以,除非你有孩子要旅遊,或者有其他實實在在的需要,否則也沒有多大必要去換美元。美元債券?這當然算是一種投資,但你到哪裡買呢?門檻太高,手續繁瑣,不是普通人碗里的菜。其實國內的債券、信託產品,也大致如此。信託產品的風險在加大,選擇起來非常困難。黃金?那更是面目獃滯的投資品種。長遠看,比如10年、20年,黃金肯定比美元堅挺,也比人民幣堅挺。但仍然跑不贏「真實通脹」,不如有人口增量的大城市中心區的房產。黃金只能在極端情況下避險,比如戰亂、逃亡。否則,買了也只能壓壓箱底,將來傳之子孫而已。歐元、日元、歐債、日債,以及歐洲和日本的房產呢?當然,這都是可以進行的選擇,但我們不是李嘉誠,沒有專業人士幫助我們打理這些資產,更何況我們被每年5萬美元的換匯額度限制著,所以只能洗洗睡了。也許有人會問:股市呢?3000點了,連李大霄都又「空翻多」了,說是地平線了,難道不可以優選股票長期投資嗎?我想說的是,千萬不要被平均市盈率這種說法欺騙,如果按照市盈率中位數觀察,A股仍然偏貴(見下圖)。市盈率股票家數評價10倍以下46物有所值,但數量太少10~20倍181價格合理20~30倍247有點小貴30~50倍446比較貴50~100倍501非常貴100倍以上586太貴了虧損企業646很貴而且買來的還是垃圾數據來源:WIND資訊我還要指出一點:按照中國股市的傳統,上市公司的利潤被高度控制。這些企業往往在熊市的時候把虧損做出來,在牛市的時候把利潤做高並搞高送配。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目前的A市盈率是被一家家上市公司自發地美化過的。更何況,IPO註冊制改革即將到來,一大批真正的優質民企將登上股市的舞台。所以,IPO註冊制不實施,就談不上長期投資。你現在買的股票,基本上都帶有「審批泡沫」。用民生證券管清友、李奇霖兩位先生的話說,過去幾年中國從「錢荒」轉換到了「資產配置荒」的時代。我們正面臨著「資產配置荒」:雖然我們知道有句話叫「現金為王」,但拿著現金就好像在裸奔,總覺得不踏實,但又沒有更好的選擇。這時候,「荒」就變成了「慌」。沒錯,錢到了最尷尬的時候!那該怎麼辦?我的建議是:降低對回報的期望,只要接近於跑贏「真實通脹」就好(CPI是2%,真實通脹大概是M2增速減去GDP增速),保持較好流動性,等待機會。這時候,安全和耐心是最重要的!從「錢荒」到「資產配置荒」

民生證券研究院執行院長 管清友民生證券研究院固定收益研究員 李奇霖最近,收到了來自於銀行、理財、券商資管、基金公司包括散戶大媽們等各類投資者抱怨,您說錢該往哪投啊?最近股市波動太大,債市絕對收益率這麼低,PPP還不規範,大多數二三四線城市不敢碰,而一線城市房地產房價收入比太高、租售比太低似乎也不靠譜,您說錢該放哪呢?對此,我只能說,歡迎步入「資產配置荒」時代。曾幾何時,也就不久前,在2013年6月,我們剛經歷過一場「錢荒」。地方政府融資需求膨脹、房地產泡沫刺激開發商拿地開工、過剩產能開啟最後的狂歡,實體對信貸的資源的饑渴不能被傳統表內信貸滿足(存貸比考核、信貸投放行業限制、資本充足率約束),開始借道表外融資,各類金融創新層出不窮,結構化產品和理財在巨大的融資需求趨使下都被創造了出來。高收益資產的創造是需要錢去投資的,結果就是到處都有借錢的需求。但央行對這種信貸的狂歡是警惕的,因為信用大量創造會導致債務累積和潛在的通脹壓力。於是,在6月外匯占款收縮,央行也拒絕補充流動性後,就出現了7天質押回購利率一度上沖至20%的奇觀。但是,即使發生了錢荒,從居民層面看,你會發現,如果你有足夠的本金,過得還是很爽的。因為投資信託產品是很靠譜的,年化收益率10%甚至以上,有政府擔保和剛性兌付。即使不買信託理財,買點一線城市房地產也是好的,北上廣深12-13年房價一路上漲。不愁沒有可投資方向。當然,隨著中央加大反腐力度,43號文約束地方政府融資行為,再加上央行和銀監會對影子銀行的嚴監管,信託理財產品開始不靠譜了。一是真正無風險的理財產品收益率下降得很快,二是部分看似高收益的理財信託產品信用風險很大,剛性兌付的冰山在經濟下行高壓之下正慢慢碎裂。信託理財不靠譜之後,大家很快發現了下一個吸金池,那就是A股。一是足夠便宜,很多藍籌破凈,但分紅率當時都接近8%,二是有改革預期,大家知道互聯網+和製造業2025才是中國的未來,傳統過剩產能在一帶一路的大旗下可以從絕望中尋找希望,那麼這就意味著估值重估。大家預期新經濟會替代傳統經濟,而新經濟離不開股市。於是就都來炒股了。除了牛市的造富效應之外,銀行也有了實體經濟以外的高收益資產對接了,一方面可以以優先端配資給槓桿客,還可以對接券商的兩融受益權。此外,打新基金也可以為投資者提供近8%的無風險固定收益。但是,股市的瘋狂加槓桿行為也受到了監管層的警惕,股市隨後開啟了去槓桿之路,如今已成交低迷,賺錢效應不在。股市大幅震蕩後,對地方政府融資約束仍在,房地產銷售端過去雖有好轉,但巨量庫存之下也沒有開工,因此也並未帶動全產業鏈產能再擴張。從居民層面看,實體突然既沒有了好的債權類資產,也沒有了股權資產。大量有投資需求的貨幣卻沒有投資渠道,進入了「資產配置荒」的時代。最後的結果是大家接受了更低收益的銀行理財。銀行理財經理一開始拿著錢狂掃信用債,但也開始犯愁了,信用債收益率已經低得沒法看了,怎麼辦?加槓桿買,然後就是昧著良心買些高收益債。風控過不了咋辦?委託給基金公司或者私募買唄。現在公司債和信用債都瘋狂了,房企開心了,債務負擔重的非標被置換成4%-5%的公司債了,同樣爽的還有地方政府,3.2萬億地方債發了一大半了資金面也沒有緊張,誰讓錢這麼多但找不到配置方向呢?值得深思的是,如此兇猛的加槓桿的做債,和過去的股市又有什麼本質區別呢?繞了一大圈,大量的貨幣還是圍繞著傳統部門轉,無論是房地產還是地方融資平台,不管其信用資質如何,只要投資者認可這個債有政府兜底,肯定會被資金橫掃並且評級不低。這麼多貨幣沒有去向,如果實體層面真的有好的創新和好的賺錢項目會如何呢,是不是會蜂擁而上呢?答案是肯定的。但可惜的是,沒有,否則也不會資產配置荒了。或許,資產配置荒的背後只是意味著經濟改革的進程偏慢吧。21財聞匯:民生宏觀、天天說錢(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文中投資建議僅供參考)
推薦閱讀:

憑空編造騙錢財 民族資產解凍是個「坑
為何在國內做金融理財卻越理越少了?(原創)
主營資產剝離大股東減持 多倫股份逐漸空殼化 (14.9.4)
資產證券化學習筆記--邊城劍客
于丹:家教和門風是最大的家庭資產

TAG:資產 | 時代 | 資產配置 | 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