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治胃痛遠期效果多優於西藥

導致胃脘疼痛的原因通常有兩類,一是由於憂思惱怒,肝氣失調、橫逆犯胃所引起;另一是由於脾不健運、胃氣不降而導致。因此,胃脘痛常發生在情緒失和,脾胃虛弱、飲食不節的時候。

一些患者認為中醫止胃痛效果慢,不如服西藥見效快。其實,僅就止痛而言,中醫、西醫的效果一般都不能速效。不過,中醫多根據體質,從根本上糾治、排除引起胃痛的原因,其遠期效果多優於西藥。

中醫診治胃脘痛,通常分為四個證型:

肝胃不和:胃部脹痛或牽連至肋背部,噯氣吐酸、口苦咽干、煩躁易怒,多見於情志波動之後發作,查其脈象,多弦,為肝氣犯胃。治宜疏肝理氣、止痛,方劑用逍遙散加減。藥用柴胡10克,白芍15克,當歸5克,白朮15克,升麻5克,生薑5克,甘草5克,香附10克。水煎服,每日1劑。

脾胃鬱熱:胃脘疼痛,伴有灼熱感、泛酸嘈雜、煩躁不安、口渴、小便黃赤或便秘等,為熱毒鬱積中焦,氣機不暢。治宜清熱行氣、止痛,方劑用白虎湯加味。藥用生石膏30克,知母15克,兩面針5克,玄參10克,薄荷5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l劑。

脾胃虛寒:常為久病、體弱者,胃部隱隱作痛、脘部覺冷,進食後痛減,嘔吐清水,食少神疲乏力,嚴重者手足不溫、大便稀溏,舌淡有齒印,脈沉細無力。治宜溫中和胃,止痛,方劑用理中湯加減。藥用紅參須10克,白朮10克,茯苓10克,乾薑15克,肉桂5克,八角5克,高良姜5克。水煎服,每日1劑。

瘀血內停:多見於久病者,胃痛如刺如割,進食後疼痛會加劇,痛處不移、拒按,或見嘔血、黑便,舌有瘀斑,脈細澀等。治宜活血化瘀、止痛。方劑用桃紅四物湯加減。約用桃仁10克,紅化10克,當歸10克,川芎5克,當歸10克,白芍10克,雞血藤15克,海螵蛸15克,水煎服,每日1劑。

患者在生活要做好胃痛的護理及調理,注意飲食上的營養平衡。平素的飲食應供給富含維生素的清淡食物,以利於保護胃黏膜和提高其防禦能力,並促進局部病變的修復;飲食定時定量,應盡量少食多餐,飲食宜軟、溫、暖,烹調宜用蒸、煮、熬、燴,少吃堅硬、粗糙、肥甘及各種刺激性食物,不吸煙;進食時不急不躁,使食物在口腔中充分咀嚼,脾胃虛寒者尤應禁食生冷食物。肝胃不和的患者忌在生氣後立即進食。


推薦閱讀:

【君和一葯一方】治消渴,控血糖,不用長期服西藥!
[轉載]打破了西醫宣稱的糖尿病不可治癒之斷言,擺脫了西醫「糖尿病需終身服用降糖西藥
冠心病常用西藥及副作用
有益的中西藥配伍 妙方精選
【西藥二】第四章:消化系統疾病用藥(重點及習題)

TAG:中藥 | 西藥 | 胃痛 | 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