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論當代世俗化語境中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的挑戰及應對

(王芳:南京師範大學泰州學院講師)

世俗化是用世俗標準取代信仰與理想標準的過程,是個人的主體意識覺醒和利益觀念不斷強化的過程。改革開放開啟了中國社會真正意義上的世俗化序幕。世俗化改變了中國的社會秩序結構和個體的心理秩序結構,對社會主義建設的理論與實踐活動都造成了不容忽視的影響,更使主流意識形態面臨著全新的衝擊和挑戰。市場經濟、民俗風情、全球文化、日常生活、虛擬空間是世俗化的主要域場。當下,以信仰缺失、理想幻滅、價值混亂、道德虛無為表徵的庸俗化亂象已成為世俗化生活中主要的負面態勢,嚴重浸染、破壞了社會文明的生態空間,使得重物質享受、輕精神崇高,重金錢實惠、輕尊嚴廉恥,重個體利益、輕集體利益成為許多普通民眾在特殊情境中凸顯的「自然」價值。意識形態通過話語表達其特定的內涵。話語在社會生產實踐過程中產生並得以不斷豐富和發展,是由語言符號和價值觀念組成的統一體,反映社會各階層的利益訴求和價值觀念。世俗化生活中,庸俗化等負面話語是其主要表徵。作為世俗生活主體的普通民眾在各種生活域場中形成了紛雜、自發、感性、低層次的庸俗化語境,對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的建構造成不容小覷的衝擊和挑戰。

一、當代中國世俗化語境中的負面話語特徵

世俗化話語的主要構造要素是處在世俗化生活中的民眾所「津津樂道」的口頭流行語,反映了廣大民眾一定的利益訴求和價值傾向。當代世俗化語境呈現出庸俗、媚俗、粗俗、惡俗等多樣性的負面話語標籤。

(一)市場經濟的話語特徵:庸俗的物質性話語——金錢至上

市場經濟中的趨利性、消費性、分散性等固有性質所萌發的拜金主義、極端個人主義、享樂主義、消費主義等,隨著民眾交往的普遍化得以泛濫。普通民眾最為凸顯的價值觀由計劃經濟的「重義輕利」轉向到市場經濟的「重利輕義」,即金錢、利益至上。表現在話語上,如「一切向『錢』看、『有錢能使鬼推磨』、『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等,成為當今民眾最流行的話語標籤。這種話語很有市場,甚至成為許多素質低劣的民眾為不道德、甚至是違法犯罪等危害社會的惡劣行為找到作惡的借口,形成了較為強大的社會負能量域場,對主流意識形態倡導的樂於奉獻、重義輕利等價值觀造成了嚴重衝擊。

(二)日常生活的話語特徵:粗俗的民用話語——娛樂和實用至上

日常生活世界不僅是人們衣食住行、飲食男女、婚喪嫁娶、生老病死、禮尚往來等具體活動的世界,也是人們在生產生活中表現出內在的傳統、習慣、知識、經驗、價值等民俗文化世界。日常生活話語大都圍繞著人們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的生活需要而展開,表達了人們的世俗生活訴求,貼近生活、貼近實際,符合民眾口味。現代社會民眾生存壓力大,需要用輕鬆娛樂的話題來緩解勞動疲勞,正統的政治話語和理性的學術話語讓老百姓覺得嚴肅乏味、身心疲憊、遠離生活。許多以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旨的「高、大、上」文藝精品,不僅不被民眾喜歡,而且還遭到冷嘲熱諷,缺乏生存的市場。一方面,表現在以消費為主的現代社會中,「娛樂至上」是一些流行文化的標籤,以輕鬆內容、娛樂話題滿足了廣大勞動人民對於非精品文化的消費需求;甚至許多充斥「性」內容的低俗不堪文化作品,成為民眾釋放壓力的主要渠道。表現在日常交往中,「活著就要快樂」、「今日有酒今日醉」更是成為當下民眾特別是年輕人最熱捧的潮流話語標籤;親朋好友、同事、同學的聚會上,「無性則無聊」的流氓式話語漸成趨勢。另一方面,實用至上愈發成為傳統民俗風情中推崇的話語。萬健中在《民俗文化與和諧社會》中指出,民俗作為一種意識形態,從人類社會生活中產生,並沒有從人類生活中掙脫出來,而是與現實生活糅合在一起,成為具有傳統意義上的社會生活方式,群體生活習慣的一部分。傳統民俗話語載體主要為:一是日常生活中的俗語,有稱謂、人名、諺語、委婉語、流行語、俏皮話、口頭禪、招呼語等等;二是特殊場合或儀式中的套語,有咒語、吉祥語、禁忌語、神諭、禱詞、誓言、隱語等。改革開放以來,這些話語載體的形式傳達的信息呈現了向實用至上的明顯轉換。「這物品到底對我有多大用」、「和這個人交往有多大用處」、「無用即空談」的話語標籤被廣泛使用於人們物質生產實踐、人際交往等生產生活領域,潛在地改變著人們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而且,更令人擔憂的是,這些傳統民俗中夾雜的封建殘餘沉渣泛起,悄然地浸染著民眾的思想觀念,與急需推進現代化的社會進程很不合拍。

(三)全球化下的話語特徵:媚俗的西方話語——西方至上

肇始於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全球化擴張進程,無疑極大地改變了中國民眾的世俗生活。「全球化的加速推進,人類實踐領域不斷向縱深處拓展,科學技術更新換代的速度如同電光石火、一日千里,由此不斷拓展新的社會生活、社會關係和倫理領域,社會生活或『人際』關係日益複雜化、多元化,政治的腐敗、經濟的畸增、環境的污染、科技的妄為以及信息的宰製成為生活的內在構成。」[1]「全球化」的概念也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比較時髦的話語,對民眾的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產生前所未有的「意識形態」影響。特別是中國入世以來,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利用其強大的經濟、科技、文化優勢,蓄意圖謀西化、分化中國,通過各種渠道,全方位地推行西方模式、價值觀念,削弱國民的國家榮譽感和主流意識形態的話語權威。譬如,政治上,許多右翼知識分子妄圖強嫁西方的政治體制於中國的政治結構,宣揚西方「自由、民主、人權」等抽象的「普世」價值觀;經濟上,「中國製造」的產品遭受國民的貶斥。每逢節假日,大量國民湧向國外購買生活物品;文化上,西方媒體借電視、電影、音樂等「肯德基」式的快餐文化載體,強行向民眾滲透「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消費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價值觀。「月是西方圓」、「言必稱希臘」成為民眾頗為時尚流行的話語標籤,這些都充分體現了廣大民眾特別是年輕人崇洋媚外的媚俗心態。

(四)虛擬空間的話語特徵:惡俗的網路話語——情感宣洩至上

網路虛擬空間是人們千般性情真實流露的最佳平台,現代網路媒體的開放性、匿名性、即時性、便捷性等特點使得網路話語具有極大的自由度,一些辨別能力較低、不明真相或反社會的民眾炮製出「性+暴力」大肆泛濫的惡俗的話語標籤,表現出以丑為美的審美觀、低俗詈罵司空見慣、嘩眾取寵以及語言暴力大肆泛濫等較為突出的特點。以丑為美的審美觀的話語有「屌絲」、「苦逼」、「人不猥瑣枉少年」、「水至清則無魚,人至賤則無敵」、「英雄不問出路,流氓不看歲數」等等。低俗詈罵的話語有「他媽的」、「他奶奶的」、「狗日的」、「睜起狗眼說瞎話」等等,更為惡毒辛辣的是用性器官以及性行為進行人格攻擊謾罵。嘩眾取寵的語用觀主要表現為: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之下有些媒體人置人們最基本的道德良知於不顧,一味以奇聞軼事為主導、以荒誕怪異為特色、以低級庸俗為底色,通過駭人聽聞的標題緊緊抓住了人們對娛樂明星異常關注的心理而肆意編撰一些子虛烏有的事實。特別是「標題黨」們迎合了廣大年輕人的低級趣味和獵奇心態,達到了增加點擊量和製造轟動效應的目的。甚至某些網路公知、極端反動分子通過捏造、歪曲事實真相,借網路平台聚力散布反黨言論,製造民族分裂、煽動極端暴力事件,嚴重損壞了黨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極易引發社會動蕩。而有些激進網民則利用互聯網的平等性、聚集性等特性,大肆宣揚「平民主義」色彩和扮演社會監督員的民粹主義、挑戰權威的「山寨」文化。上述種種,都體現了新時代網路話語中的狂妄戾氣、惡意謾罵、詆毀誹謗、主觀武斷等以叛逆、惡搞、惡俗等非理性特點的語言風暴和惡俗心態。

二、世俗化語境的負面話語對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的挑戰

話語權本質是意識形態的統治權,實質是思想統治權,來自於對核心話語體系的堅守和自信。「話語權既是解釋世界和理解世界的一種場所和平台,又是掌握世界和創造世界的一種『武器』和『權力』」。[2] 話語權也是不同利益群體或利益集團為實現群體利益的工具。「話語主導權是一個社會中主流話語的標誌,它在社會各種形式的話語中不僅居於統治地位,而且能真正起到支配作用,不同意識形態之間爭奪的焦點,就是話語主導權。誰擁有了話語主導權,誰就強化了本階級或集團的意識形態的控制力和整合力,從而更好地實現本階級或集團的利益。」[3] 主流意識形態的話語權是反映統治階級意識、屬於政治生活和學術領域的話語體系,其話語內容和形式是在領袖人物、知識分子和人民群眾的合力推動下形成的。中國主流意識形態的核心話語體系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主旨、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內核的理論體系。世俗化語境中所呈現的粗俗、媚俗、惡俗等多元性特徵使得民眾話語在中低端層次徘徊,與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的真正要義背道而馳,對當今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的構建造成很強的衝擊。

(一)解構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的國家權威性

以庸俗化等為主要特徵的流行話語流解構了主流意識形態話語的權威性。

1.因主要的生活場景不同導致民眾對主流意識形態話語的排斥。世俗化是人們的生活常態,普通民眾更關注的是世俗生活,而非政治生活。而且,世俗化生活領域中的流行話語帶給民眾感官上的愉悅、心理上的滿足,而主流意識形態給民眾造成的形象標籤是嚴肅乏味、缺乏情趣、「又紅又專」、過於政治化,難以說服群眾。感性的庸俗化話語和理性的主流意識形態話語形成緊張的對峙,主流意識形態話語被擠兌到邊緣化的地位。

2.社會貧富兩極分化、權力腐敗現象也在不同程度對主流意識形態的話語權威造成威脅。網路話語中的謾罵等惡俗話語某種程度上是普通民眾對社會不滿、非理性的情感宣洩。理論和現實的脫節是不少人藉以攻擊社會制度的靶子。中國化馬克思主義話語體系中所倡導的比如社會主義的本質是「共同富裕」,反映在現實中卻是令人憤慨的貧富兩極分化;「科學發展觀」反映到現實中卻是某些地區日益惡化的生態環境;「三個代表」反映到現實中卻是一些共產黨員披著人大代表的外衣卻不能真正代表人民發聲,甚至背地裡干著貪污腐敗的違法勾當。諸如此類等等具有社會負能量的現象都在不同程度上消解了主流意識形態弘揚的正能量。

3.多元化社會思潮挑戰主流意識形態的話語權威。在各種社會思潮「充滿激情的話語旋風」中,意識形態「趨同論」、「過時論」、「無用論」、「中立論」、「淡化論」、「虛假論」、「終結論」等論調輪番上陣。把這種現象置於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兩種意識形態競爭博弈的國際環境來看,「西方文明中心論」的文化霸權邏輯使得在中外文化交流和意識形態碰撞中,一些非馬克思主義、反馬克思主義的社會思潮披著文化和學術的外衣擠兌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指導的主流意識形態,導致馬克思主義被邊緣化、空泛化、標籤化,在一些學科中『失語』、教材中『失蹤』、論壇上『失聲』,某種程度上解構了主流意識形態的話語權威。

(二)消解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的社會整合力

意識形態的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社會整合功能,可通過對社會不同的利益集團、階層提供共有的價值觀和行為規範,來統攝其思想和規範行為,使其與現行社會制度相協調。葛蘭西將意識形態整合功能稱為「社會水泥」,認為「在保持整個社會集團的意識形態上的統一中,意識形態起了團結統一的水泥作用」。作為一種社會整合的手段,意識形態不具備法律整合規範個體行為時的強制力,但當它以作為普遍利益代表和社會共同理想信念的面貌出現時,卻能在心理層面提供一種更具向心力的整合作用,使社會民眾在不受強制力情況下,自覺地體現思想和行為上的遵守。然而,庸俗化等話語卻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主流意識形態的社會整合功能。比如,相比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一方面,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還未完全、徹底地體現出來,這樣就使得「資本主義已徹底腐朽、將被社會主義埋葬」等話語的說服力大打折扣,社會民眾喪失對主流意識形態的信心,形成淡漠、疏離主流意識形態的「離心力」,從而削弱主流意識形態話語對民眾的吸引力和影響力。另一方面,與西方強勢的意識形態滲透形成強烈對照的是:我國雖然高舉旗幟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但意識形態話語缺乏生動性,空洞乏味的八股文風造成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向心力分化、散落,大大影響了人民群眾對其心悅誠服地接受程度。

(三)懸置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的政治認同感

政治認同是社會共同體成員對政治行為主體及其政治實踐活動的信任、認可和支持。民眾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權的堅守不僅僅是政治立場的問題,同時也是信仰認同、政治認同的價值選擇問題。意識形態功能,除了指導黨和國家的政治生活,為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論指導,表現在日常生活領域,就是要在尊重差異中擴大政治認同,在包容多樣中增進思想共識。個人對社會的無私奉獻和社會制度架構的最終目的為解放全人類等崇高價值理念是主流意識形態內蘊的最高價值旨歸。然而,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所指向的社會目標並能立即兌現,它是基於對歷史發展規律認識基礎,從當下出發對遠景的科學預見。低中層次的庸俗化等觀念則在很大程度上懸置了主流意識形態所要堅守的崇高的政治認同。世俗化以市場經濟的工具理性邏輯,將馬克思主義為核心的主流意識形態所倡導的理想、信念和其蘊藏的崇高價值全部納入效益、實效、功能等庸俗的範疇加以考量評估,變成可消費、可計算、可評估的對象。反映在當前民眾的思想中,則把主流意識形態倡導的核心價值觀虛無化,反而以非常明顯的「活在當下」、「活著就要快樂」等價值虛無的態度作為生活的主要價值風向標。對於部分民眾來說,沒有當下,不能帶來感官快樂的事物、主義、價值等等都是無意義的;一個先驗的,超越當前的領域不是不存在的就是與自身無關的。特別是市場經濟的「一切向錢看」和西方的「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佔據民眾主流話語。某些傳統意識形態話語,如「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大公無私」、「個人利益無條件服從集體利益」等等,在日常生活中和市場經濟的運行中,愈發失去存在的現實土壤。本質上說,庸俗化話語背後反映的價值觀就是將一切主流意識形態倡導的「應然」的崇高價值都消解為「實然」的、庸俗「有用」性,將一切主流意識形態倡導的價值理性都轉換為工具理性,從而造成對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懸置或丟棄。

三、立足民眾的世俗生活,從三個維度著力應對庸俗化話語對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的挑戰

必須看到,一方面,世俗化話語呈現的零亂、不確定、瞬時性的自發無序狀態,使民眾的思想意識更多在中低層次徘徊,不能引領高尚、文明的社會風尚;另一方面,世俗化更多反映的是具體、瑣碎、感性的問題,不能上升到系統的、理性的理論形態或「主義」。故不能將世俗生活領域意識形態化,世俗化域場中所凸顯的諸多負面的社會問題,也必須用主流意識形態去引導、批判、提升、優化。但是,我們不得不正視世俗化的存在樣態,這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因為,主流意識形態的公共性、普遍認同必須經由社會個體才能實現,而社會個體的選擇和判斷是以可感知的生活世界為依據的。所以,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的生成又離不開世俗生活世界。「新時期主流意識形態話語體系及其價值取向首先必須是『從社會中來』的,立足於現實的世俗社會的基礎上,通過概括、提煉、升華,再到『社會中』去。這才不至於犯馬克思所批判的『頭腳倒立』的錯誤,才是真正的『社會』主義。」[4] 所以,我們應該立足世俗社會,批判地吸收庸俗化話語中合理的話語樣態,優化主流意識形態話語表現方式,重構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

(一)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增強主流意識形態話語的民眾認同度

毛澤東說:「一切空話都是無用的,必須給人民看得見的物質福利。」[5] 鄧小平強調:「人民,是看實踐。人民一看,還是社會主義好,還是改革開放好,我們的事業就會萬古長青。」[6] 盧卡奇也認為,所有的意識形態面臨的決定性問題不是「是什麼」的認識論問題,而是「做什麼」的社會實踐問題。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的建構之本在於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對「原本」生活世界的關注。從長遠看,真正說服民眾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越性和中國共產黨的核心領導力,歸根到底要靠發展和全面從嚴治黨;從當前看,維護局勢穩定,也要全面深化改革,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所取得的偉大成就化解民怨民憤,以此真正確立和維護黨和國家的光輝形象。具體而言,一方面,面對當下中國的各種矛盾,在決策和執政實踐中,政府應始終堅持人民群眾是歷史真正的創造者的觀點,集中人民群眾在社會實踐中形成的巨大智慧和力量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密切關注百姓話題和民生問題,堅決不迴避、不退縮輿論熱點問題和突發社會事件。針對部分民眾的政治認同危機,及時把脈找到癥結所在,以抓鐵留痕的精神消除民眾的憂患,以敢闖敢幹的精神化解民眾的疑慮。通過走進生活、貼近現實的理性實踐,引起受眾的情感共鳴;引導民眾由日常生活中「實用至上」的功利認同走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最大實際的制度認同;引導民眾由個人利益認同走向對國家、集體利益的自覺認同。另一方面,面對西方強勢文化帶來的話語滲透,簡單依靠主流意識形態的教化、規定和強制來擺脫西方文化領導權的鉗制,只能適得其反。必須認識到,傳統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深刻的集體記憶,其話語體系具有持久的本土化認同的社會心理基礎,通過深度挖掘本土文化優秀資源,拋棄其封建糟粕,對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基礎上進行主流意識形態話語傳播,突出話語權的中國元素、中國風韻,增強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二)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先進性祛除民眾話語的「俗」性

黨的十八大提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即「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主題鮮明、層次明顯、導向明確,凝聚了社會主義各階層的主流價值取向。但是,在世俗化生活的語境下,核心價值觀的建設並不是空洞的理論宣傳和強行的內容灌輸,要讓全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真正認同和踐行,必須採用扣合時代主題和符合民意、民情的語言,採取鮮明活潑、靈活多樣、民眾願意接受的各種形式去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廣泛民眾的心理契合度。正如習近平同志指出:「一種價值觀要真正發揮作用,必須融入生活,讓人們在實踐中感知它,領悟它。要注意把我們所提倡的與人們日常生活緊密聯繫起來,在落細、落小、落實上下功夫。」同時強調,「要利用各種時機和場合,形成有利於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活情境和社會氛圍,使核心價值觀的影響像空氣一樣無所不在、無時不有。」[7] 具體而言,首先要充分認識到傳統媒體作為意識形態的衍生物是一種自上而下的縱向傳媒方式,在信息源上,權威性和價值性都體現出局限性。要改變那種自上而下的以國家權力為支撐的「單向度」灌輸路徑,充分整合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有效資源,順應民眾的審美趣味及接受方式,利用民眾喜愛的傳播方式和運營機制,建立主流意識形態話語和民眾話語的良性互動機制,爭奪多元媒體格局下的輿論話語權。要有效發揮電視台、電台、報刊等傳統媒體的作用,策划出貼近百姓生活、富有特色、製作精良的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專欄節目。比如中央電視台的《感動中國》《舌尖上的中國》《鄉村中國》《第三極》等都是深受百姓喜愛又真正提升民眾素養的電視精品。其次,要清醒地看到自媒體的傳播方式特點,平行的橫向傳播和平權化的網路語言給傳統話語壟斷帶來的強烈衝擊,大力發揮網路媒體、手機等新媒體交互性和發布快捷性的作用,將世俗生活中有正能量的「小人物」、「小事件」打造成優化社會環境、改善社會風氣的「大輿論」。更應加強網路監管和控制的力度,實行實名制,堅決制止低級趣味與情調的惡俗話語,及時引導民眾抵制煽動性的言論,嚴厲懲治被西方收買的不良公知和網路「大V」製造民族分裂和反黨、反社會的謠言、流言的違法行為。第三,要充分依託務實多樣的民眾文化平台,將看似空洞、遠離世俗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轉換成喜聞樂見的文藝形式,真正在百姓心中落地生根。在內容選擇上,大力扶持農村基層綜合文化站建設、開闢文化活動專用市場;在形式設計上,堅持民俗文化和地方特色相呼應,傳統意蘊和時代氣相融合,讓人們在欣賞蘊涵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涵的優秀民眾文化作品中獲得思想啟迪和理論感召。

(三)用鮮活的民眾語言還原馬克思主義話語的人民性

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一貫強調人民群眾是物質財富、精神財富的真正創造者,「人民」也是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觀、價值觀特有的辭彙,但是「人民」是和絕大多數個人的命運緊密相連的具體概念,而絕不是一個空洞的集合名詞。因此,作為主流意識形態,「馬克思主義能夠面向日常生活世界,背靠價值意義世界,在透析經濟社會發展所產生矛盾的背後的『主義』問題時,在回應社會現實熱點、理論解釋難點和群眾思想疑點時,提供科學的理論思維和正確的價值導向,從而體現出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相對於其他社會思潮的理論優勢和價值觀優勢,同時抵制各種危害社會進步和人民思想健康的錯誤思潮,進而掌握其在思想文化領域中的話語主導權。」[8] 然而,在世俗生活中,馬克思主義只被民眾認為遠離生活的理論而被懸置在神壇,沒有真正走進民眾內心深處。重新賦予「加強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指導」和「加強」的內涵,「徹底」發揮對新的社會矛盾的解釋作用而非「遮蔽」作用,發揮馬克思主義在世俗化生活領域裡的引領作用,必須用鮮活的民眾話語還原馬克思主義話語的人民性。具體而言,首先,必須通過精英知識分子和教育工作者向民眾講明馬克思主義鮮明的群眾立場。馬克思是被實踐證明的、符合無產階級利益訴求的真理,關注的對象不是「永恆合理」的虛假秩序,而是人民群眾真實客觀的生產生活狀況,因此內蘊著廣泛認同的群眾基礎。馬克思主義關於人性、人道的話語,就內在地包含著對於現實生活和社會矛盾的勇敢面對,對於人民群眾自己解放自己的歷史定位,對於每一個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不懈追求。其中,「對於困難群眾歷史命運和弱勢個體社會平等的特別關注,是馬克思主義人性話語的魅力所在,也是馬克思主義話語權的深厚基礎。」[9] 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宣講切忌教條式地重複,而是要在深入探討和解決轉型期中國凸顯的深層社會問題和社會矛盾中,採用世俗生活中能夠體現社會進步「智」、「情」、「意」的「情感」類話語,讓馬克思主義話語合乎歷史情境的「發展式回歸」,才能有效地掌握馬克思主義話語權在社會生活中的話語主導權。其次,強化民眾話語和主流意識形態話語的契合度,還原馬克思主義的人民性話語。創新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的學術話語,將政治話語、學術話語轉化為符合民眾接受心理的日常生活話語,加工提煉民眾樂於傳說的話語素材,不斷變換民眾喜聞樂見的話語形式,使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核心話語和基本話語真正掌握其在社會生活中的話語主導權。在這方面,我們黨的歷代核心領導做出了表率。如毛澤東喜歡採用人民喜聞樂見的話語素材轉換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話語。比如他用「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槍桿里出政權」、「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等等話語來說明革命、實踐等理論的重要性。而鄧小平也用「不管白貓黑貓,抓到老鼠就是好貓」、「摸著石頭過河」等來說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改革開放的特性。最後,還應批判地借鑒體現人類進步、反映共同價值的西方範疇和話語,如「物化」、「主體性」、「解構」、「重構」、「匱乏」等,賦予其在中國語境下的具體內涵,增強馬克思主義的解釋力。但是,切不可以西(西方學術理論)解(解構)馬(馬克思主義),更不能將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消解在西方的語境之中,防止食洋不化,為重構馬克思主義話語體系爭取西方話語資源,並將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研究成果全方位地推向世界,達到增強民眾在西方世界的話語對接能力和提高民眾的民族自豪感和榮譽感的目的。

在世俗化語境下,庸俗化等負面話語搶佔民眾話語陣地,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的建構問題仍任重道遠。祛除世俗化生活話語的各種負面的「俗」味,切實提升主流意識形態話語的公信力,根本在於正視世俗社會中的各種錯綜複雜的矛盾和負面態勢,用優越的社會制度、徹底的理論、科學的路徑,真正讓廣大民眾自覺認同和維護主流意識形態的話語權威。(責任編輯:王娜娜 胡義 校對:耿春曉)

注釋:

[1]張志丹:《無倫理的道德與無道德的倫理——解碼現代社會的倫理道德悖論》,《哲學研究》,2014年第5期.

[2]樊浩:《中國民眾意識形態報告》,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年版,第106頁.

[3][4]陳錫喜:《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和話語體系》,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第253頁.

[5]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38頁.

[6]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81頁.

[7]習近平:《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人民日報》,2014年2月26日.

[8]陳錫喜:《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和話語體系》,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第279頁.

[9]侯惠勤:《意識形態的變革與話語權——再論馬克思主義在當代的話語權》,《馬克思主義研究》,2006年第1期,第47頁.

(文章選自《中共浙江省委黨校學報》2017年4期)

推薦閱讀:

趙薇:想挑戰床戲才接港囧 當技術活完成
霍建華挑戰雙重人格      錢江晚報
NO.511【影·裝備】專業源於創新,佳能好相機永無止境的挑戰
谷歌圍棋軟體挑戰人類
手臂、核心力量夠了嗎?循序漸進挑戰 6 個瑜伽手臂支撐

TAG:意識 | 話語 | 世俗 | 挑戰 | 王芳 | 話語權 | 當代 | 語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