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陳氏太極拳的重心與虛實關係
06-13
要弄清傳統陳氏太極拳的虛實關係,首先要知道什麼是人體重心,怎樣去倒換重心,還要知道什麼是雙重,怎樣避免雙重。人體重心就是人體重力的作用點,或者說是人體的「平衡點」,這個「點」只有在人體相對靜止時,它才是瞬間定位的,當人體運動時這個「點」隨肢體的運動姿勢而改變,它不是固定在人體某個部位的,傳統陳氏太極拳運動就是靠這個「平衡點」的變化來保持自身的平衡,使自己如「不倒之翁」。 雙重是指在練拳時虛實不分,動作僵滯,運化不順,在推手與技擊中不能把對方的來力進行轉化,而發生的頂抗、較力現象。產生雙重的原因有許多,有自身的雙重,有外來的雙重等,避免雙重的唯一方法就是分清虛實。對於初學太極拳的人來講,往往認為那一條腿承受的力量大,重心就偏於那面,這條腿則為實腿,實際上這是一種錯誤的認識,其實重心的偏沉,和那條腿受力的大小沒有任何關係,即使受力很大也不一定是實腿,是重心所在,在太極拳運動中我們把雙腿分成兩種情況,即「支撐腿」與「施力腿」。 當雙腿配合動作向左右兩側發勁時,有人則認為重心多偏於「支撐腿」這一方,如「懶扎衣」定勢為右弓蹬步,右腿支撐身體穩定重心,左腿施力傳勁到手,便會認為重心偏右,實際重心這時恰恰偏左,以達到右發左塌的「隨遇平衡」。此時「支撐腿」變成了虛腿,「施力腿」就成了實腿。又如雙腿配合動作上下發力時,重心與虛實的變化也不一樣,如「金剛搗碓」最後一個動作右拳下搗、右腳下震發力,右腿承受的力量較大,從腿法與用法上講右腿是實腿,左腿應為虛腿,可恰恰相反在這個動作上「左支撐腿」是實腿,右下震腿「施力腿」是虛腿,如果認為右腿是實腿的話就會出現「右重則右實」的雙重現象,向這種情況從動作外形上是無法分辨出重心所在的,如拳論所言「內換虛實外不見」。綜上所述重心與虛實的轉換是靈活多變的,並不固定。下面我就重心在其它方面的虛實變化做以下闡述,望各位同好斧正。 「千變萬化由我運,下體兩足定根基。」足為周身之根,它姿勢的正確關係到整個動作的成敗。足在支撐、旋轉、開扣、進退時重心與虛實關係變化很大,當一足支撐身體成獨立步時,就足跟與腳掌而言亦有虛實之分,此時足跟為實、腳掌為虛,如腳掌承受力量較大,踝關節就會受力過大前傾,從而不能保持松豎,會導致支撐腿不穩,膝前跪,足跟掀起,和重心偏離等現象;當雙足支撐身體穩定重心時,足跟與腳掌的虛實也不一樣,如「預備勢」的平行步,站立時要十趾抓地,湧泉穴空,感到雙足跟發重,此時兩足跟為實,雙腳掌為虛,人體的重心正好瞬間落在丹田下方的中間位置;當足在旋轉時如是以腳掌為軸,則足跟為虛,腳掌為實;如是以足跟為軸,則腳掌為虛,足跟為實;足在外開、內扣時腳掌應為虛,足跟為實;足在進退時虛實也有變化,如進步時以足跟領勁輕擦地面而行,則足跟為實,腳掌為虛;退步時以腳掌領勁輕擦地面而行,則腳掌為實,足跟為虛。 在武術中有一句話「手是兩扇門,全憑變打人。」手法的虛實變化在實戰中非常重要,就手而言,不同的手型、手法其虛實變化也不同,陳氏太極拳講「一動無有不動,節節貫穿。」就是要避免手法與勁力上的雙重,如「單鞭」定勢左手的「下塌外碾勁」,是以左掌先合注對方,再走一個舒指坐腕的「穿透勁」來進行發放的,在這個過程中左掌根的合為虛,掌心及掌指的碾發為實,如果沒有了這個虛實轉化,用左掌去硬推,那麼左掌與所推之處就產生了雙重現象,又如「掩手肱錘」中的拳法,在握拳時要外實、內虛,「運時散手(虛),著人成拳(實)。」這樣的虛實變化都是為了避免手法上的雙重,此外,在拳架中體現著法與勁力的手為陽手,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打擊手」,為實手;在拳架中輔助配合的手為陰手,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指導手」為虛手。在實戰技擊中雙手的虛實也不是固定的,它會根據技擊的需要而轉變,此時」指導手「與」打擊手「可以互換,陰變陽、虛變實,只有分清雙手的虛實,掌握其變化規律,應用起來才會從心所欲。 從整體動作的勁力變化上來看,虛實更為重要,在勁力的變化與轉換過程中輕靈舒展的蓄勢動作為虛,沉著充實的發力動作為實;整個動作的運勁過程為虛,一勢終了的定勢為實,如「懶扎衣」右腳輕靈舒展,如履薄冰的出步為虛,左腳堅如磐石的支撐為實;右手的沉著發力為實,左手的放鬆下沉為虛。其實每一個拳勢在重心變化上都有許多次,就一個小動作而言,它的重心與虛實也在不停的變化,因為決定它變化的原因有很多,如意念、呼吸等,平時我們所說的重心偏於那一側,是一個瞬間的說法,並不代表整個拳勢,這個「平衡點」只是在這一勢終了,下一勢啟動前的一個瞬間定位,並不是絕對不變的。人體重心的虛實由內到外,始終在不停的變化,所以拳論中講「虛非全然無力,實非全然站煞。」 重心轉換的虛靈,是避免雙重達到「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的前提條件,要做到「隨遇平衡」首先要分清腰胯的虛實,掌握重心的倒換方法,如胸腰螺旋右轉時,松右胯翻左臀,從虛實上講右胯則為虛,左胯為實,此刻身體右側為虛,左側為實;如胸腰螺旋左轉時,松左胯翻右臀,從虛實上講左胯則為虛,右胯為實,此刻身體左側為虛,右側為實;當身體轉正,呼氣、放鬆、下沉時,兩胯為一順間的虛,丹田鼓盪,小腹為實。此外當身體向上騰躍時,四肢上升,中盤下沉,即四肢為虛,丹田為實。 在傳統陳氏太極拳中重心倒換的方法有兩種,即「襠走下弧倒換法」與「襠走後下弧倒換法。」當胸腰沒有發生螺旋變化,重心由一側移向另一側時,要求會陰穴下沉,用襠走下弧(鍋底形)倒換重心;當胸腰發生螺旋變化,重心由一側移向另一側時,要求會陰穴下沉,用襠後走下弧(鍋底形)倒換重心,這時要旋膝、轉踝,使雙腿走明顯的纏絲勁,這裡說明一點,「襠走下弧倒換法」胸向沒有改變,「襠走後下弧倒換法」胸向有所改變,兩種方法同樣走「鍋底形」但有所不同,下弧倒換法重心是沿著鍋底的弧線平移過去的,有點像順著鍋底直接滑過去一樣;而後下弧倒換法重心是隨著鍋底的「圓」旋轉走弧線移過去的,有點像圍著鍋邊里側旋轉一樣。 「襠走後下弧倒換法」特別有利於松胯、翻臀、轉腰、圓襠、纏絲、蓄勁、和丹田內轉。在傳統陳氏太極拳中,所有的拳勢都是靠這兩種方法的組合來完成重心虛實互換的,正是因為有了這樣重心倒換法,才有了傳統陳氏太極拳的獨特風格,「合則太極,分則陰陽,動則螺旋。」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轉》澄甫先師曾親傳楊家太極不傳之秘有十二則
※太極十三樁
※陳大偉表演陳式太極老架一路
※掌握好武式太極拳身法八要點
※陳式心意混元24式太極拳(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