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Forum, a discussion forum about Chinese life, Chinese restaurant, food and culture in America.中文論壇, 非洲記, 美食論壇, 舊金山灣區論壇,貼圖論壇
06-13
營養與生命什麼叫營養?人類為了生存和繁衍,必須從外界攝取各種食物,經過消化、吸收和新陳代謝,以維持機體的生長、發育和各種生理功能,這一連續過程就叫營養,研究和闡明這一過程就形成了營養科學。「民以食為天」,吃飯似乎是人類的本能,但怎樣吃得合理卻包含著很多學問,人類文明發展至今,吃飯就不能停留在本能階段,需要進行科學指導。 一個人生命的整個過程都離不開營養。人處於胎兒階段時就必須從母體中獲得自己所需要的一切營養物質。孕婦的營養不僅影響胎兒的生長發育,而且也為孩子今後一生的健康打下重要的基礎。嬰幼兒和青少年時期合理的營養,對他們的身體和精神發育多起著決定的作用。合理的營養又是中、老年人保持生命活力、推遲衰老過程的重要物質基礎。對於疾病患者來說,合理的營養可增強機體抵抗力,促使早日康復。 「病從口入」應賦予新的含義,它不僅表示飲食確是某些傳染性疾病和食物中毒的媒介,同時還包含著飲食不當對人體健康造成的危害,而這種危害是慢性的,往往不為人重視。所以,必須加強營養科普宣傳,讓營養知識進入千家萬戶,使日常飲食盡量合乎營養科學要求,以增強人民體質。 人體需要哪些營養素? 食物中能被人體消化、吸收和利用的有機和無機物質稱為營養素。目前所知,人體必需的營養素有40種以上,歸納起來可分為碳水化合物、脂類、蛋白質、礦物質和維生素等5大類。它們在人體內都有一定的獨特功能,概括如下: 1. 供給我們維持身體活動所需要的能量。能量是活動的動力,人體維持心臟跳動、血液循環、肺部呼吸、腺體分泌、物質轉運、保持體溫恆定都需要消耗能量。這些消耗的能量主要源於食物中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三大營養素」。 2. 作為「建築」材料,構成和修補身體組織,從體重3公斤的小嬰兒成長為體重50~60公斤的成人,其骨骼、肌肉、牙齒、血液和器官組織的生長發育都靠食物供給各種「建築」材料。人體的組織和器官需要不斷的更新和修補。例如:血液中的紅細胞平均120天更新一次,都要靠食物提供材料,如:蛋白質、脂肪、礦物質等。 3. 提供調節生理機能所需要的各種物質,以維持正常的滲透壓、酸鹼平衡等一系列生理生化活動,保證機體健康。這些是食物中的礦物質與維生素的重要作用。營養素按人體需要的多少,可分為常量(宏量)營養素和微量營養素。常量營養素指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等;微量營養素指礦物質如鈣、磷、鉀、鈉、鎂、鐵、鋅、碘與維生素。 蛋白質對人體有那些重要作用?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 構成和修補人體組織是蛋白質最主要的生理功能。人體是由無數細胞構成的,蛋白質是其主要部分。新組織細胞的構成,細胞的繁殖、增大等都需要蛋白質做「建築」材料。人體細胞要不斷的更新,如肝細胞一個月更新一遍。衰老組織的更新、損傷後組織的修復都需要蛋白質。所以每天都必須攝入一定量的蛋白質,作為構成和修補組織的「建築材料」。 2、 構成人類體內的各類重要的生命活性物質。體內蛋白質的種類數以千計,其中包括人類賴以生存的無數的酶類。如果沒有酶催化體內各種化學反應的進行,生命活動就無法進行。人體內有多種激素,如生長素、腎上腺素、胰島素等,它們對機體的生長發育以及適應內外環境的變動起重要作用。血液中的抗體能抵抗外來細菌病毒的侵害。這些酶、激素、抗體都由蛋白質或其生物構成的,因此蛋白質有調節生理功能作用。 3、 調節滲透壓和體內酸鹼平衡。當長期缺乏蛋白質時血漿蛋白質含量下降,血液內的水分便滲入周圍組織,造成營養性水腫。 4、 供給能量。雖然它在體內的主要功能不是供給能量,但陳舊的或已經破損的組織細胞中的蛋白質也不會不斷分解而釋放能量。另外,從食物中攝入的蛋白質如有些不符合人體需要的,或者數量過多的,也將被氧化分解而釋放能量。每克蛋白質在體內氧化分解時產生4千卡能量。缺乏蛋白質可影響人體健康;成年人體約含蛋白質16.3%,一個60kg體重的人,體內有10~11kg的蛋白質,估計如果丟失體內蛋白質的20%以上,生命活動就會被迫停止運行。 哪些食物能供給人體蛋白質? 供給人體蛋白質的食物分植物性與動物性食物兩大類。植物性食物如干豆類含蛋白質20%~40%;果類;如花生、核桃、葵花子、蓮子,含蛋白質15%-30%;穀類6%-10%;薯類2%-3%。動物性蛋白質有肉類,包括畜、禽、魚類,其蛋白質含量一般為10%-20%;鮮奶類1.5%-3.8%,奶粉25%-27%;蛋類11%-14%。我國以穀類為主食,目前我國人民膳食中來自穀類蛋白質仍然占相當的比例。就此情況,可考慮在糧食的基礎上加上一定量的動物蛋白質和豆類蛋白質。值得一提的是大豆的營養價值很高,不僅在植物性食物中首屈一指,還可與動物性食物相蓖美。大豆含蛋白質極高,一般為30%-40%,是豬肉的2倍,雞蛋的3倍,牛奶的12倍。大豆不僅蛋白質含量高,而且氨基酸組成好,利於人體的吸收和利用。目前認為優質蛋白質,即動物蛋白和豆類蛋白占蛋白質總攝入量的30%以上,即能很好地滿足營養需要,較為合理。兒童青少年正處在生長發育階段,膳食中動物和豆類蛋白應占蛋白質總攝入量的50%。 素油和葷油究竟哪種好? 膳食中的脂肪來源主要是各種植物油(素油)和動物性食物所含的動物脂肪(葷油)。要論其營養價值高低,可從幾個方面考慮。 1、消化率:在正常情況下,動植物油脂一般均容易消化吸收,只是因熔點高低不同而影響其吸收率,動物性油脂熔點較高,在常溫下呈固態狀,其吸收率較低,約85%左右。植物油熔點較低,常溫下呈液態狀,其吸收率較高。 2、必需脂肪酸含量:亞油酸為人體必需脂肪酸,在人體內不能合成,故其含量愈高,營養價值也高。一般植物油,特別是豆油,麥胚油、玉米油、芝麻油、花生油中含量較高。但葷油中飽和脂肪酸較多, 必需脂肪酸相對較少。 3、脂溶性維生素含量:維生素A,D存在於多數動物性油脂中,以鯊魚肝油含量最多,奶油次之,豬油中則無。維生素E在植物油中含量較高,如每100克麥胚油中高達120mg、豆油93mg、芝麻油68mg、花生油42mg、豬油中僅5mg。由此可見,兩者各有特點。脂肪攝入量應占每日攝入總能量的20%~30%,故應控制每日脂肪攝入總量。肥肉和葷油為高能量和高脂肪食物,攝入過多往往會引起肥胖,並是某些慢性病的危險因素,應當少吃。烹調用植物油也需要控制。膽固醇為什麼要限量? 膽固醇幾乎是一個盡人皆知的詞,它也是一種類脂化合物。人體每千克體重約含膽固醇2g,一個體重70kg者總含量約140g。人們從每天膳食中可攝入約300~500mg的外源性膽固醇,其中主要來自肉類、肝臟、腦、蛋類和奶油等。此外,人體每天還在體內合成內源性膽固醇約1g左右,其總量遠大於從食物中攝入的膽固醇。飲食中膽固醇的吸收取決於攝入量。攝入量高就會降低吸收的百分比,膽固醇吸收率一般為40%左右,在攝入量高時其吸收率可降低至10%。長期過量攝入膽固醇有害身體健康已為世人皆知。膳食膽固醇的攝入量與血脂呈正相關,因此也增大了患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的危險性。一般情況下,往往是高飽和脂肪酸和高膽固醇同時存在,故應限制膽固醇的攝入量, 每日不超過300mg,對多數人較為適宜。然而,膽固醇攝入量過低也危害健康則鮮為人知。近年來某些科學家報告血清膽固醇含量與結腸癌死亡率呈負相關,即血清膽固醇低結腸癌死亡率高,提示血液中適宜的膽固醇含量有一定的」抗癌功能」。此外,含膽固醇的食物都是動物性食物,不僅含有優質蛋白,也含有許多其它必需營養素,過分限制膽固醇的攝入,勢必也限制了其它必需營養素的攝入,從而導致其它營養素的不足,影響身體健康。因此, 膳食仍應均衡,營養必需合理。碳水化合物可有可無嗎? 現在生活越來越富裕,食不厭精,食不嫌貴,飯卻越吃越少,尤其是喜慶宴席,佳肴滿桌,杯盞滿盈,但少見主食,動者也不多。這一現象應予以關注,碳水化合物決非可有可無。穀類食物是中國傳統膳食的主體,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第一條就明確提出「食物多樣、穀類為主」,提醒人們保持我國膳食的良好傳統,防止發達國家膳食的弊端。碳水化合物也是機體組織的主要成分。如糖脂是神經組織的主要成分,糖蛋白參與組成細胞膜。遺傳信息傳遞作用的核酸也是有核糖和脫氧核糖參與構成。碳水化合物對機體某些營養素的正常代謝關係密切,如有利於機體的氮儲留;有對蛋白質的節約作用。碳水化合物攝入不足,脂肪則因氧化不全而產生過量的酮體,足量的碳水化合物具有抗生酮作用。肝糖原儲備較充足時,肝臟對某些化學毒物(如四氯化碳、酒精、砷)以及體內各種致病生物感染引起的毒血症有較強的解毒能力。主要起此作用的是葡糖醛酸。在我國成人每天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宜佔全天總能量攝入量的55%-65%。 膳食纖維擔任什麼角色? 長期以來,人們對膳食纖維的營養作用不以為然,因為人體消化道幾乎不消化膳食纖維,無法像牛、羊等反芻動物一樣以此為生;它的營養價值很低,過去曾認為它是不能被利用的無營養價值的惰性物質。20世紀70年代有人提出假說,即粗糧或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可以預防西方社會中所發生的一些疾病如腸癌、闌尾炎、便秘、痔瘡、糖尿病、心臟病、高膽固醇血症及肥胖病等,便逐漸引起人們對膳食纖維的重視和研究。膳食纖維主要是不能被人體利用的多糖,主要來自植物細胞壁的複合碳水化合物,也可稱之為非澱粉多糖,它包括纖維素、半纖維素、果膠及親水膠體物質如樹膠和海藻多糖等組分。另外還包括植物細胞壁中所含有的木質素(不是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的功能大致有四: 1、 改善大腸功能。主要包括縮短通過時間;增加糞便量和排便次數;稀釋大腸內容物;提供正常存在於大腸內的菌群活動的場所和養料,成為發酵的底物。流行病學調查和實驗研究都表明高纖維膳食有降低大腸癌危險的作用。 2、降低血漿膽固醇。能阻礙脂肪、膽固醇在腸道的吸收,並促進膽固醇和膽酸從糞便中排出。因而有預防冠心病的作用。 3、 改善血糖生成反應。它延緩了胃排空率,延緩了澱粉在小腸內的消化,或減慢了葡萄糖在小腸內的吸收。使餐後血糖不會急劇上升,有利於改善糖尿病的癥狀,對糖尿病人有好處。粗纖維和果膠有利於治療糖尿病。 4、 控制體重。吃大量纖維膳食的地區,不易見到肥胖病。我國成年人膳食纖維的適宜攝入量為:總膳食纖維每天30g。 人體的能量為什麼要維持平衡? 勤儉持家的人一般十分注意家庭經濟收支平衡,入不敷出要負債,反之就會有節餘。人體的能量的攝入和消耗也要講究平衡,使兩者大致相等,才有利於人體健康。進食量與體力活動是控制體重的兩個主要因素。食物提供人體能量,體力活動消耗能量。如果進食過大而活動量不足,多餘的能量就會在體內以脂肪的形式積存即增加體重,久之發胖;相反若食量不足,勞動或運動量過大可由於能量不足引起消瘦,造成勞動能力下降。所以人們需要保持食量與能量消耗之間的平衡。腦力勞動者和活動量較少的人應加強鍛煉,開展適宜的運動,如快走、慢跑、游泳等。而消瘦的兒童則應增加食量和油脂的攝入,以維持正常生長發育和適宜體重。體重過高或過低都是不健康的表現,可造成抵抗力下降,易患某些疾病,如老年人的慢性病或兒童的傳染病等,經常運動會增強心血管和呼吸系統的功能,保持良好的生理狀態,提高工作效率,調節食慾,強化骨骼,預防骨質疏鬆。三餐分配要合理。一般早、中、晚餐的能量分別佔一日總能量的30%、40%、30%為宜。人體必需的營養素核酸:(參見核酸的作用)左旋肉鹼:1905年科學家從肌肉中提取並分離出左旋肉鹼;1940年發現它是人體必需物質,並將其命名為「維生素BT」;1996年我國衛生部將其批准為食品添加劑,列入營養強化劑類。作用機理動物體組織細胞需要的能量形式為ATP,合成ATP的主要能量來源是脂肪酸、葡萄酸、蛋白質等。脂肪是動物體內主要的能量儲備物質,肉鹼對於脂肪酸的氧化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功能食品及醫藥領域的應用 1、減肥L-肉鹼作為脂肪酸b-氧化的關鍵物質,能夠在機體內除去多餘的脂肪及其他脂肪酸的殘留物,使細胞內的能量得到平衡。肉鹼在減肥過程中真正達到了世界衛生組織(WHO)所規定的健康減肥三大標準:不厭食、不腹瀉、不乏力。2、消除脂肪肝肝臟是脂類和脂肪的重要代謝器官,脂肪的分解、合成及蛋白代謝等均在肝臟內進行,除食用過多脂肪可導致脂肪肝外,更重要的是當體內肉鹼缺乏、供應不足時,長鏈脂肪酸氧化發生障礙,導致脂肪在肝中過量存積而發生脂肪肝。增加或補給肉鹼的攝入量,可調節脂肪代謝,促進脂肪的b-氧化,從根本上消除體內或臟器內多餘的或存積的脂肪,目前瑞士、美國及日本等國家都用肉鹼來防止脂肪肝的發生,也可以通過添加肉鹼來消除肝臟中存積過多的脂肪而獲得康復。3、心臟保健心臟不停的泵出血液,不斷運動的心臟細胞其能量來源至少有三分之二是來自脂肪的氧化,肉鹼是脂肪氧化不可或缺的關鍵物質,如果缺乏肉鹼,首先影響的就是心臟。肉鹼對於心肌細胞的健康極為重要,補充足夠的肉鹼有利於預防及治療心臟的多種狀況。另外,肉鹼還能提高血液中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他是一種膽固醇的保護成分,有利於幫助冠狀動脈清潔,使高的甘油三脂下降,同時也可降低高血壓患者的血壓。4、抗衰老能量是最大的抗衰老力量,細胞有足夠的能量就會充滿活力,在人體衰老過程中細胞能量的減弱是其加速衰老的原因之一,肉鹼在整個衰老過程中起延緩過程的作用,另外,能量在細胞內起著一個修復的作用,機體衰老時不可能如以前一樣保護自己;但肉鹼能保持免疫系統的強壯,從而避免一些疾病的侵襲。5、有利於嬰兒健康肉鹼在嬰兒利用脂肪作為能量來源的代謝中,起著重要作用。新生嬰兒產熱主要靠棕色脂肪,而體內肉鹼的合成能力不足(僅相當成人的12%),因此嬰兒必須攝取外源性肉鹼。我國對嬰兒食品的L-肉鹼添加量為70-90mg/kg。6、其他方面肉鹼由於能夠促進脂肪的氧化供能,同時改變呼吸酶的活性進而促進機體的有氧氧化供能作用,從而提高運動表現。適當補充肉鹼對於疲勞綜合症也有較明顯的效果。此外,研究證實肉鹼對男性生殖能力有明顯的改善作用。卵磷脂:「卵磷脂」廣泛存在於人體組織細胞及神經系統中,是磷脂醯膽礆(卵磷脂),磷脂醯乙醇胺(腦磷脂),二磷脂醯甘油(心磷脂),肌醇磷脂等脂類物質的總稱。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熱量,高脂肪,高蛋白飲食攝入的增加,高脂血症,脂肪肝,高血壓,冠心病,腦血栓等心腦血管疾病已成為中老年人的常見病,並逐漸引起人們的重視。大量研究發現:生命的基礎物質--卵磷脂(磷脂)的缺乏,是造成上述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補充卵磷脂(磷脂)是目前各國人民關心的主要問題。隨著科技的進步,科學工作者發現:食物中大豆含總磷脂成份最高,提純的卵磷脂是純天然,乳化性能好,具有預防上述疾病功效的最佳保健食品之一,對維持人體的生理功能有許多重要作用。1、調節血脂,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正常情況下,機體內膽固醇與卵磷脂(磷脂)之間有一個固定的比值,維持二者的動態平衡。隨著年齡的增長機體逐漸衰老,膽固醇利用減少,與卵磷脂(磷脂)比值平衡失調,多餘的膽固醇隨血液循環在動脈壁沉積下來引起血管腔狹窄,嚴重時形成血栓導致急性心腦血管缺血性疾病,如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腦血栓等。而卵磷脂(磷脂)乳化性能好,能調節血脂,降低血清膽固醇、甘油三脂和低密度脂蛋白,降低血液粘稠度,防止膽固醇在血管壁上沉積,預防高脂血症、動脈硬化的發生對已經形成的動脈粥樣硬化斑,卵磷脂(磷脂)亦可以把他們化解成為可流動並且有滲透性的小顆粒而代謝掉,起到軟化血管、改善血管壁彈性、預防血栓形成的作用,有較好的防治心腦血管疾病的功效,亦有專家將其稱為血管壁的清道夫。2、促進胎兒,嬰幼兒腦及智力發育磷脂能促進胎兒細胞的形成。人體的腦神經細胞約有150億個,其中70%是在母體中形成的,磷脂具有使這些細胞活化的功能。為了促進胎兒細胞的形成,毫無疑問,處在生長發育時期的胎兒、嬰幼兒的智力發育比其它組織發育需要的磷脂量要大2-3倍。所以,懷孕期間為了胎兒大腦的良好發育,應補充充足的磷脂,讓嬰幼兒獲得良好的智力發育。美國食品及營養委員會規定嬰幼兒奶粉中必須添加磷脂。3、保肝護肝,預防脂肪肝和肝硬化磷脂是脂肪肝的剋星,肝臟中磷脂含量約佔5%,正常情況下,肝臟是以脂蛋白的形式不斷向肝外轉運脂肪,當體內磷脂或膽鹼缺乏時,會造成脂肪在肝細胞內積聚,形成脂肪肝,脂肪在肝內長期屯積,會破壞肝細胞,造成肝硬化,研究發現,脂肪肝、慢性肝炎、肝硬化病人肝臟中的磷脂和膽固醇比值異常。所以,補充磷脂有助於脂肪的轉運,減輕肝細胞內脂肪的屯積,防止脂肪肝和肝硬化的發生,保護肝臟。除此之外,磷脂有助於肝臟的解毒作用,消除煙、酒和茶礆等對人體的損害。4、調節血糖、維持機體的正常代謝很早就有學者發現糖尿病有磷脂代謝障礙,病人組織內磷脂含量減少。SUGITA等學者在觀察磷脂與胰島素合用或服用磷脂後觀察注射胰島素的效果,結果發現磷脂有加強和延長胰島素降低血糖的作用,並對糖尿病的脂肪代謝障礙以及伴有的肝功能不足方面均有良好而肯定的療效。對於低血糖患者,在臨床實驗中亦看到服用磷脂有使血糖升高的作用,顯示了磷脂維持機體正常代謝水平的天然調節劑作用。5、活化細胞、延緩衰老磷脂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減少脂質過氧化物,親水性、親油性等作用。服用磷脂可以增強細胞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減少過氧化脂質的產生,提高細胞的代謝能力,及時供給機體所需能量,延緩衰老。與維生素E、甘油結合可以溶解、消除老年斑,使皮膚潔凈光澤對美容起到重要作用。6、健腦益智、增強記憶力磷脂是人腦細胞中所含脂質的主要成份。其中的磷脂醯膽鹼可直接透過血腦屏障參與神經遞質乙醯膽鹼的合成,有利於神經元之間的信息傳遞,健腦益智,提高人的記憶、思維能力,預防早期老年痴呆的發生。大腦內乙醯膽鹼數量越多,傳遞信息的速度越快,記憶力越強。反之,記憶力衰退、健忘,隨之可發生早老性痴呆。國外學者LITTLE等研究表明:給予老年性痴呆病人磷脂治療後,病人的定向力、記憶力、語言知識和自理能力均較對照組有明顯改善。所以常期服用磷脂對人智力的開發、記憶力增強有著獨特的作用,是最佳的健腦保健品。大豆磷脂從優質大豆中萃取,為純植物性營養保健品,其純度在95%以上,為高純度、高品質機能食品。經國際權威機構確認,並積極推薦的國際最佳營養保健食品之一,被國際公認為二十一世紀食品;醫學界稱其為:生命的基礎物質、細胞的保護神、腦的食品、食用化妝品、神奇的食品等。大豆磷脂以其對人體全面的生物功能風靡全球,興起一股國際磷脂保健新潮,歐、美、日等國家已將磷脂作為臨床應用治療腦、肝、腫瘤等疾病。維生素E:維生素E是一種強有效的自由基清除劑,能保護機體細胞膜及生命大分子免遭自由基的攻擊,可望在延緩衰老、防治心血管疾病和腫瘤方面發揮作用。近些年,隨著科學研究的深入,維生素E的這些重要生理功能得到證實,成了一種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質。麥胚油是富含天然維生素E的少有油品之一,被稱為油中珍品。 維生素E是淺黃色的粘性油狀物,不溶於水,可溶於醇和油脂中。它們對酸和熱較穩定,但暴露在氧、紫外線、鹼或鹽等環境中極易被氧化而破壞。在正常烹調溫度下維生素E的損失不大,但在長期高溫或酸敗的油中維生素E會被大量甚至完全破壞掉。現在,普遍認為維生素E在營養中的作用要比目前所知的更為重要。依據現有的研究證據與事實,維生素E的生理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維生素E是生命有機體的一種重要的自由基清除劑維生素E是一種強抗氧化劑,能有效地阻止食物和消化道內脂肪酸敗,保護細胞免受不飽和脂肪酸氧化產生毒性物質的傷害。作為一種著名的自由基清除劑,維生素E的基本功能是保護機體組織細胞生物膜上多不飽和脂肪酸免遭自由基攻擊而氧化,同時也保護生命大分子物質(如DNA)免遭自由基的破壞,是細胞傷害、組織破裂的天然抑製劑,在防止包括衰老、腫瘤在內的各種器質性衰退病變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2、維生素E和硒協同清除自由基維生素E和硒都是自由基清除劑,維生素E有節約或部分替代硒的功能,硒也能治療維生素E的某些缺乏症。維生素E與硒之間有協同關係。早在本世紀50年代,人們就確立了硒與維生素E之間的相互關係,當時發現硒能有效地防止小雞因缺乏維生素E而引起的,由於毛細管通透性顯著增大而產生的嚴重水腫病和大白鼠因維生素E缺乏而出現的肝壞死。維生素E結合於生物膜上,能保護膜免受自由基攻擊而出現的過氧化損傷,硒則破壞過氧化物,防止自由基的形成及其對不飽和脂肪酸的侵襲。也就是說,硒能分解己形成的過氧化物;而維生素E能中斷脂質過氧化的連鎖反應,減少過氧化物的生成。兩者之間表現出相互節省效應,其中一種成分的生理需求可用另一種來加以部分補償。 3、提高機體的免疫能力 維生素E的缺乏會引起吞噬功能受抑制,缺乏維生素E會引起脾組織殺菌能力的下降。動物試驗表明,補充維生素E可增加胸腺的重量、脾臟抗體生成細胞的數量及血清溶菌酶的活性,增強淋巴細胞在PHA(植物血球凝集素)刺激下的轉移活性等。分析認為,維生素E能直接刺激?細胞使得脾臟抗體生成細胞數目的增加。給小鼠餵養含180mg/kg維生素E的飼料,發現維生素E能促進T細胞成熟,刺激T細胞和混合淋巴細胞的免疫反應。Bendich給17名皮膚燙傷面積達20%~64%的患者補充維生素E,3d後有9名患者因燙傷而下降的淋巴細胞數目恢復正常。4、保持血紅細胞的完整,調節體內化合物的合成相當多的證據表明,維生素E具有保持血紅細胞完整並促進血紅細胞的生物合成。血紅蛋白是一種含鐵化合物,其生物合成靠兩種酶調節,而這兩種酶的合成則受維生素E所影響。因此,維生素E可以治療巨細胞溶血性貧血,這是出現在未足月嬰兒體內的一種紅細胞異常症。患同樣異常疾病的足月嬰兒,當餵給母乳時,可使疾病的康復更加徹底迅速,因為母乳的維生素E含量是牛乳的2~4倍。維生素E作為體內化合物合成的調節劑,可能是通過調節嘧啶鹼進入核酸的結構而參與了DNA的生物合成過程,在產生紅細胞的骨髓中這種作用尤為明顯。如果缺乏維生素E,核酸的形成過程失調,結果使得紅細胞長得過大,即形成巨紅細胞。此外,維生素E還能促進輔酶Q的合成。該輔酶是由碳水化合物、脂肪或蛋白質中釋放能量的細胞呼吸機制中一個重要調節因子。5、促進細胞呼吸、保護肺組織免遭空氣污染 維生素E是細胞呼吸的必需促進因子,對心肌和骨骼肌來說尤為如此。試驗表明,4周齡的雞由於維生素E缺乏會出現嚴重的肌纖維病變和肌肉萎縮症,可能的原因在於缺乏維生素E導致細胞呼吸代謝紊亂而引起溶酶體酶大量增加。雖然用維生素E來治療人體肌肉萎縮病未見成效,但事實表明維生素E 可有效地減輕人體行走時小腿的疼痛感。近些年對大鼠進行研究表明,維生素E可防止肺組織遭受煙霧(如二氧化氮和臭氧之類空氣污染的氧化物)的傷害。人體組織中的維生素E也能防止肺部免遭空氣污染的損傷。6、其他物理功能維生素E與維生素A關係密切,前者能使體內維生素A含量增加,原因在於維生素E能防止腸道中維生素A的氧化並促進吸收,同時能提高維生素A在體內的貯存量。維生素E作為一種自由基清除劑,也能防止維生素C、含硫酶和ATP的氧化,從而保證了這些必需營養物質在機體內的特定功能。維生素E與疾病的關係由於維生素E上述重要生理功能,特別是作為一種著名的自由基清除劑,可望在延緩衰老、抵禦腫瘤侵害以及防治心血管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維生素E業己成為國際流行的高級營養滋補成分。 1、維生素E與衰老自由基 理論認為,衰老來自機體正常代謝過程中產生自由基隨機而破壞性的作用結果,而維生素E作為一種重要的自由基清除劑,自然會對機體衰老產生重要的影響。 2、維生素E與腫瘤 明確提出維生素E具有抗腫瘤作用,起始於本世紀70年代。1973年2月美國休斯敦貝勒醫院報道。流行病學調查表明,肺癌患者血液中維生素E含量比正常人低12%,而且維生素E含量低的人患肺癌的危險性比正常含量的人高出2.5倍。1984~1990年間世界各地對這方面調查的部分分析結果,由此可見維生素E在預防腫瘤方面積極而有效的作用。動物試驗表明,維生素E能降低一些強致癌劑的致癌作用,諸如可降低巴巴豆油引起的皮膚癌、苯並芘引起的肉癌和1,2-二甲基肼引起的腸癌等,維生素E還能保護放射性元素引起的細胞損傷以及可能誘發的腫瘤病變。此外,還能減輕抗癌化療藥物的毒副作用。例如阿黴素的副作用是引起心臟中毒,若在接受阿黴素治療前24h補充維生素E,可減輕其心臟的毒害但不影響抗癌效能。絲裂黴素是副作用較大的一種抗癌藥物,在用藥的同時補充維生素E可明顯減輕其副作用。維生素E對各種腫瘤均有比較明顯的防治效果,其原因可能包括三方面:⑴保護細胞免遭因自由基侵害而誘發的腫瘤。⑵提高機體免疫能力,增強機體對外界毒物的防禦能力。⑶抑制體內亞硝化反應,阻斷亞硝酸鹽或硝酸鹽向亞硝胺的轉變。己知亞硝胺是一種最常見的強致癌物。 3、維生素E與心血管疾病目前,維生素E在抗衰老、防治腫瘤方面的研究正不斷深入,而與防治心血管疾病方面則己進入應用階段。Gey曾對缺血心臟病高發地區荷蘭北卡萊利與英格蘭愛丁堡、中發地區北愛爾蘭貝爾法斯特及低發地區南非士圖恩與義大利薩布利共約100名40~49歲成年男子的分析表明,患缺血性心臟病死亡率低地區的血漿維生素E水平保持在11.2~2.0mg/L,而死亡率高地區的僅為8.6~9.3mg/L,前者明顯高於後者.據分析,血漿維生素E的危險界域為9~10.8mg/L,則因患缺血性心臟病而死亡的比率將高了5倍以上。為此,Gey認為要預防該病,血漿維生素E水平必須保持在10.8mg/L以上,每日約需攝入30IU的維生素E才能滿足要求。Toone曾給22名61~73歲的男性心絞痛患者每日補充400IU的維生素E,發現療效顯著。另有人給9名心肌梗塞病人每日服用300IU維生素E,6周後發現血漿凝固時間明顯延長。加拿大曾有人使用維生素E治療心臟病數十年,效果始終良好。維生素E防治心血管疾病的原因仍在於它的自由基清除作用。自由基攻擊動脈血管壁和血清中不飽和脂肪酸產生過氧化脂質是造成心血管疾病的一個重要起因,維生素E因能阻斷自由基的連鎖反應自然會起到有效的防治效果。因心血管疾病等原因而引起的心臟工作能力減弱、血液壓縮力降低等現象統稱心功能不全,其表現是登高時有呼吸困難與氣喘現象,安靜時也常有呼吸困難及胸悶現象,並經常出現腿浮腫。長期以來常用的一種特效藥稱毛地黃,具有較強的心肌收縮作用,能使已經衰弱的心臟再度活動起來。然而,這種靈藥的一個缺點就是用量稍大立刻發生中毒,且有效量與中毒量之間的差別微小,兩者幾乎相等,從而給實際應用帶來很大的困難。在這方面,維生素E可有效地抑制毛地黃的毒性,增強了毛地黃的使用安全性。分析表明,毛地黃中毒引起心臟機能變化及鉀、鈉電解質平衡紊亂,而維生素E抑制毒性的作用在於促進細胞的活動,而且維生素E本身有改善心臟功能的作用。4、維生素E的缺乏症與中毒症維生素E的許多缺乏症是在各種動物身上得到證實,但不同種類間的癥狀差異很大,總的來說,動物缺乏維生素E會引起生殖、神經與循環系統以及肌肉和肝臟等方面的病理變化,諸如不育、肌肉萎縮、心肌異常、肝功能退化、出血性疾病、貧血以及腦軟化(小雞癲狂病)等。這些病症均可通過補充維生素E而得到有效的防止,其中部分癥狀也可通過補充硒來制止。脂溶性維生素與水溶性維生素有何不同? 維生素種類很多,營養學常按其溶解性分為脂溶性和水溶性兩大類。脂溶性的有維生素A、D、E、K;水溶性的有維生素B族,包括B1、B2、B6、B12、煙酸、葉酸、泛酸、膽鹼、生物素,另外有維生素C等。脂溶性維生素被腸道吸收後,大部分被儲存在體內,主要在肝臟、脂肪中,通過膽汁緩慢排出體外,故脂溶性維生素缺乏需要較長的時間才會出現缺乏癥狀;但又不能吃得太多,過量攝入可致中毒,最常見的是維生素A和D中毒。水溶性維生素在消化道中很快被吸收,又容易從尿中和汗中排除體外,故在體內僅有少量存在,因此必須通過飲食經常攝入,當攝入不足時,易出現缺乏症。這類維生素一般雖不會使機體中毒,但太多了也會有副作用。如長期口服大劑量的維生素B1,可以引起維生素B2排出過多而發生B2缺乏症。孕期攝入過多,常可使娩出的嬰幼兒潛在地產生對該維生素的依賴性。 葉酸有什麼作用?葉酸是一種重要的B族維生素,最初是於20世紀40年代從菠菜中分離提取而得名。由於葉酸在膳食中的重要性逐漸被認識,特別是葉酸與出生性缺陷、心血管病及腫瘤的研究逐步深入,它已成為極其重要的微量營養素。因此2000年我國增訂膳食參考攝入量(DRIs)時,增添了葉酸的RNI數據。葉酸缺乏時首先影響細胞增殖速度較快的組織。紅細胞為體內更新速度較快的細胞,平均壽命為120天。葉酸缺乏時,骨髓中幼紅細胞分裂增殖速度慢,成熟受阻,不成熟的紅細胞增多,同時引起血紅蛋白的合成減少,表現為原幼紅細胞貧血。懷孕早期缺乏葉酸是引起胎兒神經管畸形的主要原因。神經管畸形是一種常見的先天性畸形,包括無腦兒和脊柱裂。無腦兒一般出生後短時間內死亡,脊柱裂則造成終身殘疾。葉酸缺乏可引起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濃度同型半胱氨酸可對血管內皮細胞產生損害,並可激活血小板的粘附和聚集,因而被認為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充足的葉酸攝入對心血管病的發生有一定的預防作用。中國居民膳食葉酸推薦攝入量成人為每天400ug,孕婦為600ug,乳母為500ug。葉酸廣泛存在於各種動植物食品中。富含葉酸的食物為動物肝、腎、雞蛋、豆類、酵母、綠葉蔬菜、水果及堅果類。 硒有何用?硒在20世紀30年代才首次從生物學角度引人注目。中國學者在1973年首先提出克山病與硒營養關係的報告,為硒的生理功能提出了科學依據。硒在人體內總量為14mg~20mg,廣泛分布於所有組織和器官中。硒是谷胱甘肽過氧化酶的組成部分,其代謝作用是保護多不飽和脂肪酸不被氧化,並防止其氧化所造成的組織損壞,因此人體硒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了人體抗氧化能力,以及對相關疾病的抵抗力;硒幾乎存在於所有免疫細胞中,補充硒可以明顯提高人體免疫力而起到防病效果;硒通過體內代謝產物抑制癌細胞生長。動物實驗表明,硒對化學致癌、動物自發性癌及移植癌均有不同程度的抗癌作用,補充較高劑量的硒有抗腫瘤的保護作用,硒能保護組織免受有些有毒物質如砷、鎘和汞的毒性作用;硒和維生素E可起到相互節約的作用。一般人中沒有很明顯的缺硒癥狀。20世紀70年代初,我國的科學工作者發現克山病與人群的硒狀態有關。其它與硒有關的疾病還有地方性大骨節病。白內障者及糖尿病性失明者補充硒後,發現視覺功能有改善。硒的推薦攝入量成人為每天50微克。食物和飲水是人體硒的主要來源。 什麼是膳食結構?膳食結構也稱食物結構,是指消費的食物種類及其數量的相對構成,它表示膳食中各種食物間的組成關係。一個國家居民的膳食結構,必須與他們食物的生產、居民的經濟收入、身體素質和飲食習慣相協調。當今世界的膳食結構大體可分為三種類型。第一種類型,是西方「三高」型膳食,以歐美髮達國家為代表。這些國家植物性食品消費量較少,動物性食品消費量很大,能量、蛋白質、脂肪攝入量均高,它雖然營養豐富,但也帶來「富裕病」的不良後果。第二種類型是東方型膳食,以多數發展中國家為代表。他們的膳食以植物性食物為主,能量基本上可滿足人體的需要,但蛋白質、脂肪偏少,常可導致一些營養缺乏病。第三種類型以日本為代表,它既保留了東方膳食的一些特點,又吸收了西方膳食的一些長處,植物性和動物性食品比較均衡,其中植物性食品占較大比重,但動物性食品仍有適當數量,動物性蛋白質占膳食蛋白質總量的50%,並有豐富的蔬菜、水果等,膳食結構比較合理,基本符合營養要求。不過動物性食品仍稍偏高,「富裕病」也有增加趨勢,但營養失調輕微。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有哪些內容?《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是根據營養學的原則、結合中國居民膳食的實際情況制訂的,它的目的是指導群眾採用平衡膳食,獲取合理營養和促進身體健康。共有八條:1.食物多樣,穀類為主。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類。3.常吃奶類、豆類或其製品。4.經常吃適量魚、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葷油。5.食量與體力活動要平衡,保持適宜體重。6.吃清淡少鹽的膳食。7.如飲酒應限量。8.吃清潔衛生、不變質的食物。長壽養身之道 營養與長壽有關嗎?人體衰老是生命過程的自然規律,世上絕無靈丹妙藥可以使人長生不老,但善守養生之道,講究營養的確是頤養天年的一個重要方面,它能推遲衰老的到來,到達延年益壽的目的。年老力衰,並不意味著老年人對營養的需求減低。相反,老年人的平衡膳食更重要。首先,老年人要保持適當的體重。體重在理想範圍的老年人各種疾病的患病率最低。超重,尤其是肥胖的人,易患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和中風。而低體重,尤其是消瘦者,因營養不足,免疫力低下而易患慢性支氣管炎、肺心病及其他呼吸系統疾病。因此,要調節能量攝入,保持理想體重。隨著年齡的增長,許多退行性病變逐漸增多,心臟病是危及人類生命的「第一殺手」。最無痛苦又簡單易行的預防方法是少吃高脂肪,尤其是少吃動物性脂肪(魚、禽除外)的食物;還應限制能量及食鹽的攝入量;供給足量的優質蛋白質;適當補充一些維生素及微量元素。老年人易因骨質疏鬆而導致股骨頸骨折,因此在膳食中要注意補鈣,適當食用乳及乳製品為最好。自由基是人體逐漸走向衰老甚至患諸如癌症、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而食物中含有抗氧化劑,包括β-胡蘿蔔素、維生素E、C、硒、半胱氨酸等,可以選用富含這些營養素的食物。願所有老年人活得長、活得更好,共同邁向長壽之路。素食能長壽嗎?佛門弟子多素食。近二、三十年,西方又興起素食熱,眾多素食者點葷不沾,以果蔬為主,為的是保持苗條的身材,惟恐發胖,更恐懼「三高」(高能量、高脂肪、高蛋白)膳食所帶來的惡果。國內效尤者與日俱增。素食能長壽嗎?素食者違背了營養科學全面、平衡的原則,使人體得不到所需要的營養素,從而造成某些營養素的不足或缺乏,最常見的是蛋白質,還有某些維生素如維生素A、B2等和某些礦物質如鈣、鋅、硒的不足或缺乏,這會影響身體的健康,日積月累,造成危害。一般來說,植物性食物所含的營養素量少質差。例如,穀類食物蛋白質含量較低,且其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和比例不能滿足人體的需要。單以素食為生就難得到人體所需要的維生素A,因為它只存在於動物性食物中,動物性食物所含的B2也較豐富;素食者經常容易發生貧血,這是因為植物性食物含鐵量低,並且是非血色素鐵,生物利用率低,受其他膳食因素影響大,不容易為人體吸收利用。素食者應選擇能夠接受的動物性食物,如果堅持不食禽肉,也可以吃一些牛奶和奶製品及蛋、魚、蝦等,還應增加大豆及其製品的食用量。以滿足身體需要的各種營養素。保證身體健康。疲勞過度就是在追逐死亡(「過勞死」)猝死直接死因的前5位是冠狀動脈疾病、主動脈瘤、心瓣膜病、心肌病和腦出血。和一般猝死幾乎一樣,慢性疲勞、積勞成疾也是不可小覷的因素;累積疲勞達到嚴重程度時,就會步入病態疲勞。這些病的隱蔽性蒙蔽了過勞者,以至釀成惡果。現代生活中長期超負荷工作,往往積澱成一層又一層的潛在致病因素,致使許多人勞累而疾病纏身。有調查表明,慢性疲勞綜合症在城市新興行業人群中的發病率為10%至20%,在某些行業中更高達50%,如科技、新聞、廣告等行業從業人員、公務員、演藝人員等,而這些都是「過勞死」的潛在人群。另外,過重的生活壓力、工作壓力也是猝死的兇手之一。處於長期精神壓力下,患各種疾病的機率會增加3~5倍。而免疫力降低,身體內部的防衛力量不足,小至感冒,大至癌症都有可能發生。現代人的工作往往具有靜而不動的特點,最易使人疲憊。研究表明,人到30歲以後,每過10年心臟排血的能力就下降6%~8%,血壓上升5%~6%,肌肉組織減少3%~4%。現代心理學研究發現,當一個人感到煩惱、苦悶、焦慮的時候,他身體的血壓和氧化作用就會降低。而人的心情愉快時,整個新陳代謝就會改善。專家指出:「除了適當的增強身體鍛煉之外,更重要的是補充體內各種必需的營養素。這些物質除了通過從食物獲取之外,還有一部分需要通過其他方式進行補充」如何減肥?肥胖症在當今的流行程度很高,而且愈來愈高。眾多肥胖者期盼一夜春風從「環肥」到「燕瘦」,悠忽間身材變得苗條起來。許多妙齡少女「胖急亂投醫」,結果恰得其反。正確的做法應是:首先,你必須正確判斷自己是否真的「胖」了,你可以用前面講述的「理想體重」和「體質指數」兩個指標來衡量。如果你確實是胖了,那麼你應該知道現今提出的、對大多數肥胖治療方案的目標是:適度的體重減輕,即「解決10%」,甚至減輕5%的體重,就足以控制或至少改善大多數危害健康的併發症,如糖尿病、血脂異常和冠心病等。其次,由於在治療期間難以維持已減輕的體重,因此就由減輕體重的目標轉為體重控制,儘力使能量攝入與能量消耗維持平衡,以全面健康為前提達到可能的最佳體重。控制體重可從幾方面著手:改變長期的飲食習慣,應採取一種安全明智、逐漸變化的吃的方式。要多吃水果、蔬菜、面製品、粗糧、雜糧等穀類製品以增加複雜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要少吃肥肉和葷油、油炸食品、巧克力、糖果、甜食和含糖飲料以降低脂肪和簡單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改變進食行為,努力放慢吃的速度,要細嚼慢咽,不狼吞虎咽;採購食物時注意選購上述提倡多吃的食物;在家中少吃或不吃立即可食的高能量零食。要不斷強化上述行為,進行自我監督。至於藥物,市場上許多沒有醫生處方也可合法出售的藥物一般無害,但效果靠不住,最好在醫生指導下應用。高血壓病人飲食要注意什麼?1. 限制食量、控制體重;體重增加是導致高血壓的一個重要危險因素。高血壓病人常合併有肥胖和超重,而肥胖和高血壓兩者均可使心臟工作負荷增加。因此,控制總能量的攝入,使體重達到並維持至理想範圍之內。每餐不要過飽,因為飽餐可使高血壓患者的血管舒張調節功能降低,從而引起血壓的顯著波動。2. 限制食鹽:每日食鹽攝入量低於6g為宜。少吃鹹魚、鹹肉、鹹菜、醬菜,以及醬油和味精等鈉含量高的食物。3. 適當限制脂肪和膽固醇:少吃或避免食用富含飽和脂肪酸的動物脂肪,如肥肉、豬油、乳製品等。膽固醇攝入量應小於每日300毫克,不食含膽固醇過高的魚子、腦等。用多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植物油代替日常食用的動物油,有降低膽固醇作用,但每月食用油的用量以500~750克比較理想,不宜過多。4. 多吃粗糧、蔬菜、瓜果:它們含有更多的膳食纖維、維生素、無機鹽和有益的微量元素。某些蔬菜如芹菜、馬蘭頭、孛薺等有一定的降壓、降低血脂作用。5. 增加優質蛋白質的攝入:魚類蛋白可使高血壓和腦翠中發病率降低,大豆蛋白也有預防腦卒中的作用。6. 戒煙禁酒、適量飲茶。冠心病的發生與飲食有關?冠心病絕大多數是由於動脈粥樣硬化所引起。高脂血症、高血壓、糖尿病、肥胖、吸煙和體力活動是引起本病的危險因素。其中高膽固醇血症、吸煙、高血壓是三個主要危險因素,已成為判斷冠心病的佐證。儘管本病的發病是多因素的,但已經證實合理調整飲食對於其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調查發現:富裕國家比貧窮國家的發病率高;由貧窮國家到富裕國家的移民,隨著飲食的改變,冠心病發病率逐漸升高;我國冠心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近20幾年以來,也是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呈上升趨勢。世界衛生組織在20多個國家的調查表明,55歲男子每天飲食中脂肪的攝入量與冠心病的發病率呈明顯相關。據1992年調查,上海居民膳食中脂肪提供的能量佔總能量的27.9%~31.2%,比以往有明顯增加,已接近或超過了WHO建議不超過30%的限量,對上海居民的健康狀況帶來一些不利的影響,「富裕型」疾病(包括冠心病)不斷增加。一般認為,攝入過多的動物脂肪與高膽固醇飲食可引起血脂升高;總能量對引起血脂增加及誘發動脈粥樣硬化有同樣重要意義,如美國和加拿大冠心病發病率高,就可能是與食用蔗糖過多(佔總能量的15%~20%)有關。近年來研究表明,飲食中膳食纖維太少和微量元素比例不平衡,膳食中缺乏硒、鉻與冠心病的發生也有密切關係。美國近20年來飲食中減少能量、脂肪、控制了膽固醇和純糖,冠心病的發病和死亡率都有降低。由此可見,冠心病發生與膳食結構有密切的關係。 如何用飲食防治高脂血症?1、 控制總能量:利於減輕體重。必須減少主食,每餐吃八分飽。盡量少吃各種甜食,肥肉、油煎、油炸食物和酒類。可多吃些含能量低的蔬菜和水果,以增加飽腹感,2、 堅持低脂飲食:每日膳食中脂肪不超過50克(包括食物中所含脂肪)。採用植物油,每日烹調用油10~15毫升。多採用蒸、煮、燉、熬的烹調方法。3、 堅持低膽固醇飲食:每日飲食中膽固醇含量不超過300毫升。忌食含膽固醇高的食物,如動物內臟、蛋黃、魚子、魷魚等食物。4、 適當攝入蛋白質:每天每公斤體重供給蛋白質1~1.2克為宜。多吃大豆,豆製品。5、 適當減少碳水化合物:不宜過多吃純糖、甜食。因為它們容易轉變為甘油三脂,還可以增加血小板凝集力,促進血栓形成。6、 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他們富含維生素C、無機鹽和膳食纖維,可使甘油三脂降低,促進膽固醇排除,對血管有保護作用。7、 多選食降脂食物:如香菇、大蒜、洋蔥、蘑菇、山楂、淡菜、核桃仁、花生仁、木耳、海帶、紫菜、蠶豆等。8、 選食富含鎂的食物:如小米、燕麥、豆類等。鎂參與心肌酶系統的代謝,並具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9、 避免飲酒:因酒能抑制脂蛋白酶,並可促進內源性膽固醇和甘油三脂的合成,促進血脂升高。10、 堅持少鹽飲食:每日食鹽6克以下。 糖尿病人為什麼要控制飲食?糖尿病的主要特徵是血糖水平升高,尤其是餐後血糖的上升。長期高血糖是糖尿病發病的根源,同時也是病情惡化,發生、發展併發症的禍根。因此,飲食營養治療是糖尿病治療的基礎,一切為了控制血糖,使其達到或接近正常水平。血糖穩定是糖尿病療效的關鍵。血糖就是血液中的葡萄糖,葡萄糖是人體內最多、最重要的一種單糖,可直接被人體利用,它是重要組織生理活動的能量物質,是點燃生命之火的燃料。所以,血糖必須維持在一定水平,才能保證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單糖主要靠我們吃的糧食中的碳水化合物供給,水果、蔬菜和肉類供給少部分。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經腸道消化酶分解成葡萄糖,然後吸收入血,大約15分鐘就可使血糖升高。半小時到一小時血糖濃度達到最高峰。一個半小時到兩個小時血糖才接近正常。糖尿病的發病原因主要是由於胰島素的分泌絕對或相對不足,致使對高血糖反應遲鈍而無力,不能將血糖輸送到細胞內,以致血糖高濃度地停留在血液中。無法進入細胞的糖只好從尿中大量排出。體內物質代謝的秩序開始混亂,開始引起糖尿病的一系列病變。如果糖尿病人像正常人同樣進食,則飯後血糖必然異常增高,對胰島素組織產生許多不良的影響使病情加重。適當控制飲食可減輕胰島素的負擔,讓其休養生息,有利於疾病的恢復。只圖一時痛快,不控制飲食大吃大喝,病情就會惡化。由於體內代謝失調,各種併發症也會不斷出現,甚至發生生命危險。 糖尿病人控制飲食感到譏餓怎麼辦?糖尿病的臨床表現有「三多一少」(多食、多飲、多尿及體重減輕),因此,譏餓是糖尿病的一種癥狀。在經過恰當的綜合治療病情得到了控制,癥狀也會隨之改善,譏餓感便有所減輕。食量與習慣有關,一旦減少食量無疑會感到譏餓。但是,飲食治療是糖尿病最重要的治療措施。早一日學會飲食控制,根據病情靈活地調整飲食,就會早一日受益。只要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和決心,想到一切為了治病,慢慢地也就會適應了,更須用堅強的毅力堅持終生。可以採取一些措施,解決譏餓問題。例如,多吃些低能量高容積的食物。蔬菜,特別是含水分多的葉莖類蔬菜、瓜果等,含無機鹽、維生素和膳食纖維豐富,在胃腸道消化吸收功能較好的情況下可以多用。蔬菜含熱量低,適宜做充譏食品;還可以多選用粗糧雜糧代替細糧。如全麥粉、燕麥、糙米、苦蕎麥、玉米面、玉米渣、高粱米。粗雜糧不僅比精製糧食加工損失的營養素較少,營養價值高,而且保持飽腹感時間較長;可先吃副食、後吃主食,菜做得口味淡些。 糖尿病人能嘗天下百味嗎?糖尿病人都渴望有吃的「自由」,所以常問,除了糧食、瘦肉、雞蛋、豆製品和牛奶,還能吃些什麼?能吃水果嗎?能吃土豆嗎? 總想和健康人一樣能嘗天下百味,共享人間之樂。食物交換法是將食物按照來源、營養成分的特點分為6~7類如穀類、蔬菜類、水果類、瘦肉類、乳類、和油脂類等。同類食物在一定量內,所供應的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相近似;不同種類的食物,所供應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量不同,但能量相同。糖尿病人可以根據自己的飲食習慣、經濟條件、季節、選擇食物,在不超過並保證全天能量、各種營養素供應的前提下,將一日三餐安排得豐富多彩,現試舉兩例如下:按等值谷薯類交換表得知,25克大米、麵粉與100克土豆、150克涼粉或一根中等帶棒心的鮮玉米等值。因此如果你從主食中減少25克米飯或饅頭,就可安心品嘗100克土豆泥或150克拌涼粉,或享用帶著大自然清香的中等大小的玉米棒一根了。按等值水果交換表得知,150克柿子、香蕉、鮮荔枝與200克梨、桃、蘋果、橘子、橙子、柚子、獼猴桃、李子、杏、葡萄、300克草莓、500克西瓜等值。它們都能供能量90千卡、蛋白質1克、碳水化合物21克。其能量供給量與上例谷薯類供給量相同。因此糖尿病人只要相應減少主食量,一般就可以吃水果,如吃了150克香蕉或鮮荔枝,或200克蘋果、獼猴桃或葡萄,或500克西瓜,就需相應減少25克米飯或饅頭。水果最好在兩餐之間或晚餐後睡覺前吃,至於病情控制不好者最好不吃。什麼是抗氧化營養素?自由基是廣泛存在於各種化學反應中的活潑基團,對人體的正常生理代謝具有重要功能。倘若體內產生過量,則將導致細胞膜多不飽和脂肪酸的脂質過氧化,所產生的大量脂質過氧化物會損傷細胞膜及細胞內的大分子蛋白質與核酸,對機體造成損傷。目前,由於空氣污染、環境惡化、工作壓力及不良的膳食結構和飲食習慣,使人體極易遭受自由基的攻擊,造成機體病變,引起惡性腫瘤和突發性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另外,自由基還是造成人體衰老的主要元兇,是威脅人類健康的殺手。然而,在正常情況下,人體內有消除自由基的一系列防禦系統。一種為酶系統,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過氧化氫酶、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等,可直接清除活性氧。另一種非酶系統包括維生素A、β-胡蘿蔔素、維生素E、維生素C、硒等也有不同程度清除活性氧或抗氧化效能。這後一種的成員都存在於日常的食物中。因此平衡膳食不僅能滿足機體對各種營養素的需求,也是維持體內氧化抗氧化良好平衡狀態的基本營養要求。研究發現,多種蔬菜具有清除氧自由基能力,可在安全衛生的前提下,儘可能生食。對於年老體弱、食慾不佳,營養素攝入量不足的人,或需要量增加多的人如吸煙者或接觸輻射的工作者,或患有慢性疾病如高血脂、動脈粥樣硬化、白內障、腫瘤、糖尿病等患者,除注意自膳食中供給足量抗氧化營養素外,可適當服用抗氧化營養素補充劑。抗衰老極品-人蔘 人蔘藥理作用十分廣泛。現代藥理學認為,人蔘的藥理作用特點如下: 1、人蔘對機體功能和代謝具有雙向調節作用,這種雙向調節,主要是向著有利於機體功能恢復和加強的方向進行,即主要是改善因內部(衰老等)和外部(應激、外界藥物刺激等)因素引起的機體功能低下,而對於正常機體影響很小。如:人蔘不僅能明顯減少小鼠在高溫(46℃)的死亡率,而且也能減少低溫(-9℃)條件下死亡率。再如人蔘對於大劑量應用醋酸潑尼松引起動物「耗竭」現象具有明顯改善作用,對於醋酸潑尼松引起的血清總脂、甘油三酯、膽固醇升高和皮質醇下降均有抑制作用。再如人蔘對於不正常血糖水平具有調節作用,而對於正常血糖無明顯影響。2、人蔘產生藥理作用所需劑量應適宜,過大過小效果均不佳。如人蔘皂甙減輕醋酸潑尼松副作用以劑量為60mg/kg效果最好,120mg/kg和30mg/kg效果不好。 3、人蔘皂甙基本上能代表人蔘主要藥效指標,對於人蔘單體成分藥理研究表明,某些成分的藥理作用是獨有的,其它成分即使量很大也不產生該作用。再者人蔘在治療劑量下幾乎無任何毒副作用,無致畸和其它方面異常發生。 4、人蔘主要是預防和治療機體功能低下,由於人蔘靶器官較多,尤其適用於各器官功能趨於全面衰退的老年人,是老年人的保健理想用藥。 5、人蔘主要用作增強健康、強壯和補益的藥物,尤其適用於老年人。中國古老的關於中藥的藥學典籍《神農本草經》把人蔘列為上品,言其具有「主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明目,開心益智,久服有輕身延年之功效」。人蔘增強免疫系統功能,促進生長發育,增強動物對外部或內部因素引起功能低下的抵抗力和適應性即抗應激作用與中醫滋補強壯含義是接近的。現代醫學的「促智」和「抗衰老」與中醫「益智」和「輕身延年」是對應的。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人蔘是適應原性藥物,具有雙向調節作用.人蔘的雙向調節作用是指向著有利於機體功能恢復和加強的方向進行調節。這個結論與傳統中醫關於人蔘「扶正祛邪」的作用是相符的。 怎樣選購營養保健品?1、選用得當:貨真價實的營養保健品只適用於特定的人群,如年老體弱、病體初愈、需滋補強身者;或是由於種種原因造成某種營養素的不足或缺乏、單靠膳食尚不能滿足其需要的人,額外的補充對他們是合適的。祖國醫學十分注重辨證論治,強調「虛則補之」。滋補藥並不是人人吃了都有益的,因此在選用營養保健品時,首先要考慮的是缺什麼補什麼,不缺不補。營養科學主張全面、平衡,並不提倡多多益善,任何營養素的過量都會導致營養失衡,甚至對人體造成危害。2、飲食為本:合理、平衡的日常飲食可以供給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素,是人的健康之本。「葯補不如食補」,按營養科學全面、平衡的原則選擇各式各樣的食物,精心調製一日三餐。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Foreign countries and regions ban Chinese food Zongzi
※8 must-eat foods for pregnan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