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年的色彩故事_ 考古發現_博覽

古墓有麗影:一千年的色彩故事

  ( 遠道而來看熱鬧的人們所好奇的「有陪葬嗎」,「有金磚嗎」,都沒有。桂陽北宋古墓里只有充滿世俗趣味的一墓壁畫。 圖/瀟湘晨報滾動新聞記者 朱輝峰)

  2006年-2010年,婁底新化,邵陽新邵,郴州桂陽,湖南目前僅發現的三座壁畫墓,從垃圾、泥土以及古老時光中陸續浮出來。

  4年里,它們有的被切割帶走,有的原地封存。

  墓穴中有多少未解之謎?等待還需要多久?  

  ( 湖南郴州桂陽縣城西劉家嶺,北宋壁畫墓,墓室西壁繪有青龍。 圖/桂陽縣文物管理所)

  2010年7月6日,一台挖機不經意間挖穿的古墓成了桂陽焦點。湖南第一座保存完好且正規考古發掘的壁畫墓,讓桂陽當地百姓每日數以百計來看熱鬧,也讓考古專家遠道而來。目前,省考古研究所的工作人員正在進行最後的壁畫臨摹。何去何從,則要聯合陝西考古研究院的專家一起研究最合適的方案。

  考古現場:戴上自救呼吸器,到烤著炭火的墓室噴加固劑

  桂陽縣城西北劉家嶺,2010年8月15日早8點。

  揭開蓋在甬道上方的雨布,老工人廖爹彎身從墓室中端出一個鐵皮火盆,這是負責桂陽壁畫墓發掘的湖南省考古隊專門定製的傢伙。從14日始,他們端火熱的炭火,拿去烘烤已陰冷千年的墓穴,烤那些因年代久遠潮濕與軟化了的壁畫,前後大約烤了四五天。

  他們在對壁畫進行描摹前必經的程序——烘乾,一次次噴上加固劑,減少壁畫因酥酚而脫落。

  即使在8月的高溫里,清早的墓室中也充滿濃重的濕氣,於是只能循環往複地烤。考古隊工作人員廖昊負責噴加固劑。毛巾沾濕清水捂鼻子也沒用的時候,他戴上消防過濾式自救呼吸器,鑽進溫度可能高達70度的墓室「桑拿房」,將噴壺中溶解好的丙烯酸樹脂均勻噴洒在壁畫上。一兩分鐘後鑽出來,大汗淋漓,呼吸器外緣則已經非常燙手。而平時,「墓室里是比較恆溫的26度左右。」

  這是正式發掘的第28天。

  古墓謎情:湖南第一次發現墓室地畫

  南方因為氣候潮濕,壁畫墓稀少。因對其整體研究相當少,未知宋墓確切數據。北京大學權奎山教授曾統計南方有九座唐代壁畫墓(CNKI論文資料庫,1992年),或許到現在數字增加也並不多。

  而在陝西、山西、河南、河北、山東等地,自1920年代初,洛陽八里台空心磚壁畫完成了西漢墓室壁畫第一次驚艷亮相後,北方古墓里的紅黑線條就不斷出現在考古人員面前。

  回到2010年8月的湖南桂陽,這座壁畫墓的模樣已經很清晰地呈現在眼前了——

  沿著階梯走下7米長的墓道,外圍的第二道門,尚未打開;連接墓室與墓道間不足2米寬、1米長的甬道,是7月6日由挖廉租房地下水道的挖機師傅挖開的,考古隊員們現在就從甬道高處架梯子上下。

  我們唯一被允許觀看的壁畫,就在甬道邊。事實上,因為最初拱形券頂(從兩側向中間弧形收頂)被挖穿,人們紛紛下到甬道觀看、撫摩,加上長久以來自身的酥酚、脫落,只依稀看得到一些輪廓了。負責描摹壁畫的小夥子朱俊明與譚何易對我說,「使勁看,還是看得到的」。石灰的顏色已褪成了黃底,上面侍女的頭部看得清晰。

  繼續向墓室內部走,就外人免入了。8月9日,當主持此次考古發掘的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譚遠輝小心翼翼用鑽子敲開第一道墓門的幾塊磚時,第一次看到磚砌的券頂圓拱大磚槨。從磚槨拆除下的宋磚,如今堆在古墓邊(若是異地複製保護,這些磚都派得上用場)。

  磚槨內有木棺,已朽,殘留腐朽但依舊結實的棺板,從殘形觀察,似為一端大一端小的棺形。考古人員用電風扇吹了幾天,才將門打開。清理過程中,揭開木棺下面一層石灰層,竟然還躲藏著一幅1*2.44米的「地畫」,「這在湖南屬第一次」,譚遠輝說,「完全沒想到」。

  拆掉了磚槨的墓室,高兩米多,在裡面可以昂首挺胸走路。「在宋墓中,這種規模應非普通人家。」壁畫就繪在兩側、墓頂。

  沒有墓志銘。出土的十餘枚長滿綠苔的錢幣則為年代提供了依據,最早的年號為「元豐」(宋神宗),最晚到「崇寧」(北宋末年),而寫著「開元通寶」的,「是冥錢,只為鎮墓」。

  8月15日,我們很長時間裡,只是坐在古墓邊,聞著讓人掉眼淚的加固劑,俯瞰出露的墓室頂,隨考古隊一起疑竇叢生:躺在豪華墓葬中的她,為什麼僅有簡陋的陪葬品,又是誰,為她畫了這些壁畫? 臨摹壁畫:用黑色油性筆,透明片基紙,一點一點地描摹

  「即使無法與北方古墓壁畫媲美,已發現的這些清晰、完整、充滿想像力的南方壁畫,有著自己的時代性與特色」,主持維山壁畫保護的嶽麓書院副院長陳松長,與正在發掘桂陽壁畫的譚遠輝等人,都異常寶貝他們所遇到的壁畫。

  8月16日早,在考古隊所住的45元一晚的最便宜的招待所,第一次見到了被描摹下來的甬道兩側壁畫與墓室地畫:門神、侍女被用黑色油性筆描摹在薄膜上,打開摺疊好的薄膜,只見門神細節繁複,侍女圓潤。地畫則用上透明但質硬的片基紙,描摹時為不踩到畫,搭著架子,描摹一部分再挪動。現在,它們在床上攤開,只見中間兩個大菱形相交,如同我們今日很多桌布的裝飾花紋,兩邊分別是兩隻鳳凰、獅子,周邊飾以變形的瑞草紋。

  墓室內其他壁畫,譚遠輝老師帶著兩小夥子,在8月19日開始描摹,預計需一周時間。「墓室頂壁畫是拱形的,片基紙不好固定,難度最大。」將來,這些畫還要對著照片再完善圖案,以及復原彩色。

  他們跟著宋代畫工一一要臨摹下來的,還有龍紋,這似乎是每個古墓都曾出現的。桂陽壁畫墓室兩側分別畫有青龍、白虎,其下對稱地各站立著18個武士,持不同兵器,神情各異。除鳳凰、牡丹、瑞草等圖案,最讓譚遠輝喜歡的,是墓室後端牆壁上「日月恆升」,月亮里甚至有桂花樹和搗葯的玉兔,日月下方則是五個仙童在天空飛翔,最下面四名持笏男子相送。引魂升天的畫面,瀰漫著一種濃郁的道家意味。

  這些精美壁畫何人所畫?1958年,俞劍華先生關於壁畫的開山之作《中國壁畫》,講到畫者的身份問題,「唐代時,文人和民間畫工共同參與壁畫繪製,並不以為恥。北宋文人畫家意識的自我覺醒,致使畫家與畫工身份截然分開」,從此民間畫工鮮有記載。而作墓室壁畫者,是其他壁畫的畫工偶爾客串,還是延請了北方畫工,甚至是否女子的丈夫親力親為了一把?誰也說不清楚。而古人,完全無義務解釋。  

  (8月15日,桂陽,考古人員廖昊頭戴呼吸器進入墓穴,為壁畫噴凝固劑。)

  [再現]

  北宋末年,平陽城裡,誰為她畫了這滿牆滿地的畫?

  「骨架有點漂移」的墓主,頭骨邊擺著銀釵,以及兩個銀簪,一面銅鏡,薰爐,少許首飾告訴我們,這裡躺著的是一位宋代女子。只是不知年齡,更不知誰為她畫了如此多壁畫。她所生活的,是怎樣一個世界?

  若確定此女子為北宋末期人,那麼她生活的這座城,當時還叫「平陽」(清·王闓運《桂陽直隸州志》)。那時候的「桂陽」,是今日汝城。

  8月15日,驅車到桂陽縣城鹿峰山東塔腳下,塔始建於「宋治平年間,進士孫頎為桂陽監使時」,或許此女子也經常來此登高。翻開老地圖,今日桂陽縣城所在地,基本都被畫了方框,寫著「今州、平陽、桂陽監、平陽監治、平陽軍治」,註解著相同的繁華。《宋史·地理志》中記載的「桂陽軍」已是紹興年間,「戶四萬四百七十六,口十一萬五千九百。貢銀」。北宋女子所處的「戶」有怎樣的光景?

  桂陽縣委宣傳部歐陽朝夕副部長指著城邊,「寶山國家礦山公園處,歷代以來是鑄幣的原料基地」。到處是礦產,「有大富等九銀坑」的桂陽,在州志中的北宋末,多是戰亂記載,以及「高宗紹興三年,飢。五年,大飢。」

  彼時,後來將新化維山壁畫收入其中的嶽麓書院,應是書聲琅琅。

  ( 8月15日的桂陽縣城,北宋時稱平陽。)

  [他城]

  古墓壁畫的三種命運

  邵陽新邵壁畫、郴州桂陽壁畫:描摹,原址封存,等待

  桂陽壁畫在描摹完後,將請陝西考古研究院的專家一起研究方案。

  一年前,2009年6月第三次文物普查中發現的新邵縣某村壁畫墓,據研究與桂陽壁畫墓時代相差不遠。但墓在1970年代即被打開,據邵陽市文物局副局長曾曉光介紹,墓旁一孤苦老太太自家房子被火燒後曾在墓穴中住過,此後還養過豬。但50多幅壁畫仍保存較好。現用磚頭砌住入口,並請村民值守。慕名而來的專家與政府官員很多,新邵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員笑言,砌的磚「都來來回回搬了十多次了」。是原址保護,還是切割走修復保存,新邵壁畫還在等文物專家的意見。

  婁底新化維山壁畫:切割運走,清洗修復,薄薄地陳列

  2006年湖南大學教授胡彬彬在新化維山發現壁畫,民國時期即已被盜的壁畫墓室中,滿是垃圾。為鼓勵「社會力量保護文物」,省文物局批准嶽麓書院發掘保護此壁畫的申請。2007年,壁畫被切割成塊運走。據負責修復此壁畫的陝西考古研究院趙西晨副研究員說,「2008年6月送到陝西的壁畫,看上去非常的臟。厚厚一層碳酸鈣、二氧化硅、泥巴等的混合污染物」,而正是獨特石灰磚析出的這層晶狀碳酸鈣覆蓋壁畫上,隔絕了空氣等,打開墓室中的壁畫才未被氧化。

  壁畫修復是一個科學、系統、精細的過程,充滿我們聽不懂的名詞與步驟。每一處壁畫,都需要根據獨特條件量身製作方案。這是件極需要耐心的事情。籠統而言,幾個月不斷試驗,定製方案後,第一個步驟就是清洗,「經過模擬實驗,篩選出氨基磺酸作為壁畫表面污染層主要清洗劑,當然其中還有緩釋劑等。每天一點點地刷,大約花了四五個月,才終於刷去表層厚厚的污染層」。

  修復並不是填補,清洗完,只是變薄了。「拿來時一塊有半噸重,最終削減為幾十斤重。最薄處不過2-3毫米」。減薄可以更長久保存,也便於將來的展示。更多的細枝末節,比如畫面酥酚的加固,粘合適的板子。

  維山壁畫已從陝西回到長沙,用木框固定,如一幅畫。2010年6月4日專家驗收後,它靜靜呆在嶽麓書院,等待書院博物館開張那天,和竹簡等帶你一起穿越時光。

  河北磁縣壁畫:整體搬遷

  就在桂陽壁畫墓被發現不久前,因南水北調工程而現身的眾多古墓中的一座,河北磁縣宋代壁畫墓被整體遷移。6月16日,大吊車將文物考古專家精心「打包」好的墓連根拔起,完整吊走。那是一座八角形的墓,屬於一個四十多歲的宋代女人。預計進行一個月左右的水分風乾,再搬遷至磁縣北朝歷史文化博物館。

  著名的陝西韓城宋代壁畫墓也於去年4月整體搬遷至省考古研究院。

  [專家發聲]

  南北方宋墓都喜歡畫升天圖與生活實景

  譚遠輝

  湖南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

  湖南新邵與桂陽發現的壁畫墓都為北宋壁畫墓,有同時代的內容相似性,比如都有玉兔搗葯、門神、四靈(青龍、白虎、朱雀、玄武)、持笏男女等,人物造型也有相似之處。但是相較之下,桂陽壁畫因為墓葬規模更大,所以筆畫也要繁複精細許多。湖南新化的獸面人身12生肖,則屬比較獨特的。

  北方宋墓壁畫則多24孝圖,車馬出行、侍宴。南北方都喜歡畫升天圖以及生活場景,只是表現手法不一樣。有的南方壁畫中出現鷹圖騰、帽子上插雞毛的像胡人的男子、新疆手鼓等,可能是遷徙所帶來的融合。

  南北方壁畫的最大差異在於墓葬形制。北方多八邊形、正方形等長寬等邊型墓葬,還有攢尖頂、穹窿頂。南方則自漢代始,多券頂長方形墓葬。江浙一帶與湖南又有差異,墓外有大墓圍。

  ( 桂陽北宋古墓地畫,在湖南是第一次發現。)

  [記者手記]

  寄託

  尊重考古所保護壁畫的規定,我們終是沒有鑽進墓穴親見桂陽壁畫。8月15日的清晨至日暮,陽光從墓的這邊移到那一邊。我們就那樣坐著,跟欄杆外饒有興趣趴著看半天的百姓一樣,臆想種種關於古老的東西。

  85歲的老人都遠遠趕來要看一眼古墓。或許可以理解《鬼吹燈》和南派三叔的《盜墓筆記》為何這樣火了。未知、寶藏、幽密、兇險,背上鐵釺、洛陽鏟、鑽地龍、黑摺子去尋一座古墓,是不是很多人都做過的夢呢?

  對於考古工作者,更多的是真實瑣碎的工作,要承受讓人窒息的氣味,也有低頭見到地畫的驚喜,以及抬頭描摹著券頂弧形壁畫的辛苦。

  古人的日子閑長緩慢,似乎生活得更加「藝術」,總有讓我們驚嘆的精心的美麗。他們到處去畫美麗的壁畫,隨意潑灑,甚至不需事先勾勒,2300年前的咸陽秦宮壁畫就是如此,馬車列隊、宮女,個個神氣。

  古墓壁畫,已知最早為漢代。據鄭州大學歷史學院考古系楊遠教授的研究,至北宋中後期,墓室壁畫達到一個較巔峰的時期,其題材大致可分為「日常生活、孝行故事、超度升仙和裝飾性畫面」四類,再紛繁複雜,其布局和構圖還是相當明晰,巧妙。

  縱使南北方差異大,當時墓葬的「普世追求」還是大同小異的。「事死如事生」,這讓我們看到很多當時的生活場景再現。比如夫妻宴飲圖,比如宋代雜劇實景演出,比如墓主人可能從醫(有手捧宋代著名醫書《太平聖惠方》以及炮製中藥的場景)……一切栩栩如生。一切寄託,都在其中,或許死後是不寂寞了。

  我們似乎沒啥可寄託。攝影記者朱輝峰的寄託是一棵樹,他說他死後,樹葬。

推薦閱讀:

讀思筆記一百一十一:讀《徐旭生陝西考古日記》隨筆
[考古日報Vol.126山東滕州大韓村盜墓系列報道2]山東大韓村盜墓故事:公安部通緝嫌犯盜挖古墓群,雷管炸盜洞
蘇美爾時代有火了嗎?那時候的人吃什麼?
有哪些歷史記載過但已經失傳/湮沒很久的東西後來又被現實發現的?
考古人員會貪污文物嗎?墓葬發掘過程中是如何避免文物被順手牽羊的?

TAG:考古 | 故事 | 發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