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 : 宗澤亞:明治時期的日本社會風貌

宗澤亞:明治時期的日本社會風貌 —— 騰訊·大家沙龍第16期實錄

【編者按】2014年10月18日,騰訊·大家沙龍第16期「明治時期的日本社會風貌」在北京日本文化中心舉辦。歷史作家宗澤亞先生給在場讀者帶來他對日本明治維新的研究。以下是本次沙龍的精彩節選。

【嘉賓介紹】

宗澤亞,騰訊·大家專欄作者,中山大學畢業,曾在中國科學院所屬研究所工作。多年專註日本古代民間風俗文化及近代中日甲午戰爭史的研究,著有《明治維新的國度》《清日戰爭》《近世日本性文化》等。

今天大家利用休息時間到這裡來進行交流,我感覺非常榮幸,能和諸位朋友在一起進行交流,會有更多新鮮的思想,感謝大家利用休息時間來到這裡。

我今天要講的是明治時期的社會風貌,這是一個很粗淺的問題。當時日本社會是怎樣的一個情況,在我學習歷史的時候,就對於明治維新了解得很少,不知道它具體是什麼樣的。我在寫這本書的過程當中,對明治維新有很大的了解,我感覺到受了很大震驚,我在這個過程當中把這個作品完成了。

今天我們交流的流程,第一個我先為大家做下自我介紹,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第二個就是明治時期的歷史背景以及社會風貌;第三個是明治維新的思考。通過這三個方面來跟大家進行交流。

【主講者自我介紹】

我畢業於中山大學金屬系化學專業,當時學的理工科。畢業以後就去了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在那裡工作了12年。以後隨著留學大軍,1988年去日本。在日本從零做起,從刷盤子做起。在日本熟悉一年之後,就開始進入到日本的企業里工作。因為我是學化學的,所以就在日本的企業里做藥品的研究開發。當時是做肝臟病和糖尿病的藥品,以後就在日本的電子企業里工作,是專門做電子設計的。所以在日本工作了20多年,對日本社會有些了解,並且對日本的文化也進行了比較深入的研究。

兩年前職業轉型,我開始投入到老人問題的研究和實踐當中去,為什麼要職業轉型?因為我們這個國家已經進入老人社會。據統計,中國的老人已經達到了兩億人口。那麼日本呢,在這15、20年的過程當中,它對老人問題做了很多的工作,有很多進步的經驗,我就想把日本的經驗帶到中國來,把日本養老的經驗介紹到中國來,這樣我就開始了職業轉型,取得了福祉用具專門相談員和訪問介護員這兩個資格。現在定期在日本養老機構做一些福祉用具的指導,體能訓練體操的指導,汲取經驗,期待今後為中國老人事業做出一些貢獻。

我的另外一個面孔,就是近代歷史學的業餘作家,從2000年開始進行了日本歷史文化的研究,我的第一部作品就是《日本近世性文化》,一看這個題目就有點微妙。中國都說日本人好色,具體怎麼個好色法,這本書從它的源頭開始研究,在日本獲得了比較好的反響。

由於這部作品的成功,接下來我又開始研究中國近代史,中國近代史影響最大的就是甲午戰爭,所以我開始進行甲午戰爭的研究,當時也有很多巧合的契機,使我開始投入到這個題目的研究。但是,我和國內許多學者的認識有些不太一樣,中國曆來都叫甲午戰爭,但是我給它命題「清日戰爭」,這個在網上有很多讀者有爭論。但現在有90%的讀者都比較認同這個名字。香港商務印書館出了《清日戰爭》的繁體版本,後浪出版公司出了簡體版本。今年為了紀念甲午戰爭120周年,又出了簡體版的新版本。

今年3月,香港商務印書館出版了《明治維新的國度》這本書,接下來後浪出版公司出了簡體中文版。

在今年7月,香港國際書展上為紀念甲午戰爭120周年,又出版了一部《清日甲午戰爭寫真集》,通過這部寫真集能對甲午戰爭的整個過程有一個全面的了解。

【明治時期的歷史背景與社會風貌】

(1)維新的時代

接下來我講講明治時期的歷史背景與社會風貌。

為什麼我們要了解社會風貌?因為通過社會風貌,能夠對於它的歷史有更多了解。通常研究明治維新的作品,大多數以文字為多,而且是以政治的視覺去研究,可是對於民生這個視角就相對較少。《明治維新的國度》則主要是從民生的角度進行研究。

日本電視劇《坂上之雲》的開場白,基本就是明治維新的背景介紹,它講了這麼幾個基本情況:

①日本是東亞的小國,是以農業為主的島國。

②明治前期,國家和人民尚處在貧困階段。

③明治維新,迎來了歷史上的開化期(日本開始打開國門,脫亞入歐學習西方)。

④國家維新變革,日本人有了近代國家的概念,這裡的人民都變成了國民。

⑤日本人雖然還不習慣做國民,但是作為日本史上最早的經歷者,人民感到做國民的新鮮和精神昂揚。

⑥當時的明治社會,無論何種階級、不論家庭出身,只要有記憶力,吃苦耐勞,取得資質,就能成為博士,官吏,軍人,教師。他們的活力,來自於這個時代的「樂天主義」。

⑦就是這樣一個貧窮的小國家,竟然要向歐洲發達國家看齊,在財政困難的苦境下,這裡的國民努力為搭建一個近代國家而艱難奮鬥。這就是當時明治維新的最大目標。

⑧明治維新的新國民,帶著他們的滿腔熱忱,期盼著國家的未來。這個小小的國家,打敗了東方老大帝國的清國,歐洲沙皇大帝的俄國……

(2)開國之步

#黑船來航#

接下來我們講講它是開國之功。我們都知道日本有一個黑船來航事件,它實際有兩次黑船來航,第一次是在1853年,一個美國的艦隊,佩里將軍帶來的艦隊,還有四隻黑船來到日本。當時日本非常恐慌,老百姓也感到很好奇,幾百條小漁船就把黑船通通圍住了,要求他們下來講話。佩里將軍就派了代表向他們表示我們要向幕府遞交國書,想通商。幕府經過研究,就和佩里將軍進行商談。

在第一次登陸的時候,美國要求開國通商,但幕府認為現在德川家慶病重,不能出席,所以希望他們在一年以後再來商討。這裡只是互相交流了30分鐘,就把佩里一行打發走了。其實日本的本意不願意開國通商,它就想把這個事情就不了了之,把客人送走就得了。可是佩里將軍留下話,說一年以後他還會來的,幕府就非常緊張這個事。

不久,佩里將軍他們就知道德川家慶已經死了,現在其他國家的軍艦也不停地來到了日本海域。這對美國來講,感覺不能把機會給喪失了,所以提前就又黑船來到了日本。這個艦隊這回直駛江戶灣,再次出現,給日本的市民帶來了極大恐慌和騷動,而且老百姓都到岸邊來看黑船,圍了很多的人。但是,佩里將軍他們來到了這裡,不是來對日本進行軍事威脅,而是非常友善地給日本帶來了西方文明。比如說,他們帶來了美國總統送來的小火車、鐵軌,這些東西讓日本人感覺到非常新鮮,覺得美國人非常友善。而且,美國人邀請日本代表到美國軍艦上參觀做客,在這裡載歌載舞。日本人第一次看到了世界上這樣巨大的軍艦,非常震驚,他們覺得西方文明是非常強大的。

經過了雙方的商談,美國與幕府締結了《日米和親條約》。美國人用和平的手段打開了日本鎖國的大門,雙方採用了「交涉條約」的做法,實現了和平交往的約定。其不平等性的傾向非常小。江戶幕末的「黑船來航」時期,動蕩的日本社會已經湧現出維新的啟蒙。日本鎖國體制開始出現鬆動崩潰的跡象。現在的日本國民對美國來航給予非常高的評價,老百姓也慶祝黑船來航,他們認為黑船來航給日本帶來了光明。沒有黑船來航事件的話,日本還是會非常的守舊、封閉的國家。

#從遣唐使到遣歐使#

黑船來航事件以後,日本和美國非常友好,美國邀請日本人到美國訪問,日本要走出國門。從遣唐使到遣歐使,經過這麼一個飛躍。過去我們都知道日本派遣唐使到大唐來訪問、取經,攜走了中國的漢字文化還有政治、經濟等各個方面的積累。

到了近代以後,日本人走出國門,現在不是走向東方,而是走向西方。1860年幕府派遣特使團出訪美國,受到了隆重禮遇。美國總統率領內閣和各界名流接見、歡迎日本使節,給予日本的禮遇非常高。

日本使節團在紐約還觀摩了美國閱兵式,通過閱兵,日本人看到了美國軍事力量的強大,感到非常震驚。這對他們將來回國進行改革軍隊也是起到了很大的影響作用。

代表團還學習工業,參觀紐約的製糖工廠,向美國人學習熨燙衣服。他不但學習工業,還學習一些基本文化,這是日常生活的文化,可能日本在過去沒有熨燙衣服的做法,看到西方人穿的衣服,都是通過熨燙,非常整潔,日本人感到很新鮮。

#脫亞入歐#

第一次打開過門、走出國門,經過了11年的時間,這11年的時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幕府倒台了,明治維新成功了。明治維新從1868年開始,到了第三年,1871年的時候,日本第二次向歐美國家派遣特使,向歐美取經。他們的學習成果奠定了日本人脫亞入歐的決心。

使團包括政府官員和留學生共計107名,其中:代表團副使大久保利通、副使伊藤博文、特命全權大使(正使)岩倉具視、副使山口尚芳、副使木戶孝允。政府使節的主要目的:向訪問國元首提交國書;預備交涉江戶時代與諸國簽署的不平等條約——日本經過了20多年的時間,知道打敗了俄國人以後,才達到了這個目的;考察西方文明。

特使到歐洲,就像遣唐生那樣好學,虔誠地學習歐美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找到了改造國家的新途徑。在代表團當中還有些留學生,包括學習西方文明的女留學生,這在當時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件。日本明治維新以後,對女性的重視也得到提升。

(3)維新國家面貌的騰起

接下來我們來講維新國家面貌的騰起。維新國家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面貌?

第一個是政治,1889年制訂了憲法,這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當時這個憲法是通過學習德國的政治制度來制訂的。憲法制訂的時候得到了天皇的許可,而且有天皇大印,有各個大臣的簽名,在頒布憲法的時候舉行了大典。

日本的這部舊憲法存續了57年,沒有進行過一次修正,表現出日本人對憲法精神的執著。這箇舊憲法一直到1946年,1945年日本戰敗,戰敗以後美國給他們修訂憲法。現在的憲法是美國人幫助日本人修訂的。過去的舊憲法它確定了三權分立的體制,行政、立法、司法,國家的政治體系是這樣一個步驟,但是從這裡面還可以看到軍方的作用。

第二明治維新面貌的重要方面,就是國家確定了大力發展經濟這個政策。

·交通·鐵路是經濟的一個重要代表,物流如果上去了,那麼經濟就會活躍起來。在清日戰爭的時候,大清國只有300公里的鐵路線,可是日本那個時候就已經有將近4000公里的鐵路線,可見日本對於鐵路的發展非常重視。其次是海路,在明治維新時期的海路也是相當發達,客輪已經開始遠洋了,可以通往美國及歐洲國家。

·紡織·大家都知道,明治時期日本的紡織業是非常發達的,到了近代,二十年代的時候,我們也知道日本的紡織產品大量進入到中國來。

·礦山·日本的石油比較少,但是日本在明治時期開了很多礦山,有銅、有銀,還有金,雖然它不如其他國家那麼富有,含金量那麼高,但是日本在礦山業,引入了西方的一些礦山專家來幫助他們開山,幫助他們來尋找這些資源,那個時候礦業就已經是比較發達了。

·鋼鐵·鋼鐵有平爐,有轉爐,在明治維新的時候就已經開使用轉爐來煉鐵。

·建築·在明治維新的時候,日本的道路兩側很多都是帶有歐式風格的建築,而且日本人在對中國佔領的時期,在中國修建的有些建築也都帶有歐式風格。

·城市下水·1889-1894年大阪市擴張新下水渠「太閣下水」,幅寬1.8米-3.6米,底面用石塊堆砌,水泥貼縫,上面用石板封頂,累計總長達350公里。1884年東京建造「神田下水道」,以防患高發病率的霍亂,主管外側是水泥補強,內側是卵形磚構造,高136厘米、寬90厘米,全長4公里。現在這兩條下水道,有一部分日本仍在使用,並作為國家的文化紀念財產保存。

·啤酒業·大家都知道日本的啤酒業比較發達,他們是從德國學來的經驗。很快啤酒業就在日本得到了全面的發展,廣告也做得相當的不錯,大勢宣傳啤酒產品。

·水泥·由於國家發展需要大量的水泥,明治時期日本的水泥產量也是突飛猛進。

·機械·當時由於戰爭的需要,從德國進口過艦船,但他們通過引進西方的炮筒,自己也可以建造炮筒,這個工程規模是比較大的。還有蒸汽氣缸,這些蒸汽氣缸可以用于軍事,裝配在軍艦和客船上面,運用氣缸作為驅動動力。

·馬匹·之前在《清日戰爭》中講到過馬匹的事情。日本的馬是從蒙古傳播過來的,那個馬比較小。這個馬在參加軍事行動的時候,它的力氣小,運動的速度慢,尤其是託運物資的能力也比較低,後來日本注意到這個事情了,在改造日本馬的過程當中下了很大力氣,後來日本的馬都是非常好的。各種馬都是在產品改良的時候,用了不同的技術進行改良,引進有德國的品種,還有阿拉伯的品種。日本的馬經過改良之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所以我們在許多電影中看到,一說起來都是日本的高頭大馬,它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的。日本的馬在中國打仗的時候,馬的身高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標準,達到了1米65,不夠1米65的話,它是不會列入軍事用馬。

·汽車·大家都知道日本的汽車現在在世界上是很有名的。在明治時代,日本就製造了自己的汽車,當時皇家的一位成員,還駕駛了日本的第一輛自產汽車。

·飛機·飛機是引入了法國的飛機零件在日本組裝,然後進行試飛的,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發揮了實戰作用。

·有線電信·日本在明治維新的時候,電信事業有了長足的進展。首先是有線電信,當時一開始拿到一個電話號也是挺貴的,但是隨著大家都要安電話,電話的費用逐漸降低,這個事業就蓬勃地發展起來了。清國的電話交換員都是男的,扎辮子,在日本則大多數都是女的,那時女性就已經走入社會參加工作,這也是一種新的變革。

·無線電信·在一百多年前就有無線電信。日本為什麼能打敗俄國艦隊,這裡有一個原因,就是那個時候日本已經有了無線電信,無線電信已經百分之百地裝在了日本的全部艦船。而俄國的艦隊只裝備了60%。日本在300公里的範圍內都可以互相交信,獲取情報,這是取得戰爭勝利的一個重要環節,而並不只是炮打的准。在通信方面,日本優於俄國。

·印刷·現在我們都知道日本印刷的東西非常精美,它是在一百多年以前就開始進行這方面的大量工作,所以它有長期的積累,現在就能達到很高的印刷水平。

·攝影·那個時候在日本到處可以看到照相館。我們之所以能看到《明治維新的國度》這本書,也是因為在一百多年以前,日本留下了大量的攝影文獻、資料。在咱們中國要想找到這些資料,好像難度還比較大一點。現在可以找到像慈禧太后的照片,那是宮廷里的照片,有攝影師給照。但是我們老百姓的生活當中,攝影還是比較少的。

·微生物·大家知道野口英世,這個人是非常有名的,他在微生物方面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現在日本一千日元上面就是他的照片。

·醫療·明治維新以後,日本吸收了西洋醫療。以前它也是搞中醫的,但是明治維新以後,中醫就不行了,醫療是以西洋醫療為標準的。我們在《清日戰爭》那本書上面可以看到一幅照片,在1894年的戰爭當中,日本就已經開始使用吊瓶給患者輸液。

·文化教育·日本的教育在歷史上比較有名,可能我們國內還不是知道得很多。其實在江戶時代,日本的教育就比較先進了。到了明治維新以後有所下降,那時國家因為財政上的困難,文化教育的起步比較慢,知道甲午戰爭日本取得勝利以後,日本拿到大清國的賠款,對日本的教育進行大量投入,使得日本的孩子們都能上學。另外,那個時代就有女子學校,在一百多年以前,日本人對女子教學就非常重視。

在明治維新的時候日本的教育是講忠,講孝順,他們引用南宋文學家文天祥的「忠孝」作為校訓:「忠,上事於君,下交於友,內外一誠,終能長久;孝,敬父如天,敬母如地,汝之子孫,亦復如是。」

日本在明治維新的時候非常重視師範學校的創建和展開,因為有大量的教師就可以教出大量的學生,所以各地都有師範學校。在明治維新的作品當中有大量的圖片,講日本師範學校的情形。日本不但注重學校教育,同時注重軍事教育。在日本最著名的軍事院校,大家都知道有日本陸軍軍官學校,這是蔣介石非常想進的學校,最後還沒有進去。再就是江田島海軍學校,我們以前一些老同志可能看過,在70年代日本電影叫《啊,海軍》,還有就是剛才看《坂上之雲》那個片子,都描寫了江田島海軍學校的故事,它是訓練非常嚴格的學校,從這裡面走出了很多將軍。

·閱讀·閱讀水平標誌著一個國家的國民的水平,如果這個國家的國民文盲多,那麼這個國家的整體面貌就非常差。在江戶時代,日本平民的閱讀能力就相當高,到了明治維新的時候,雖然一開始有些下降,但是很快又開始鋪開。這裡舉個例子,在日本開始討論建立憲法的時候,報紙上不斷出現讓國民來討論憲法究竟是採取哪個國家的好,大家可以在報紙上發表文章來進行探討,所以說是非常公開的。

(4)改革對民生的觸痛

接下來講講改革。改革很好,但是改革對民生會產生觸痛。

·政治·明治維新制定的憲法和陸軍軍制以德國體製為樣板,甚至連德國香腸、啤酒等食品也大力引進。便有人畫了諷刺畫說:這豈不是將我等國民浸入在德國的鍋里煮一樣嗎?

·教育·日本的教育改革期間廢止了原《教育令》,頒布《學校令》、《帝國大學令》、《師範學校令》、《小學校令》,確立了日本教育體制的基礎。但有人批評森有禮文部大臣將教育和學問服從於國家的教育理念。

·地租·明治維新的一個很重要的內容就是對農民的地租進行了改正。這樣一改正,就觸動了農民的利益,所以各地會暴動,還有因為糧食問題引發了與政府方面的衝突。

·文化大革命·明治維新時代新政府繼承了幕末「神佛分離令」,排斥佛教,禁止基督教,繼而發展至「廢佛毀釋」的暴舉,破壞了大量佛教文物。這就是日本著名的廢佛毀釋的文化大革命。鎌倉鶴崗八幡宮內的佛教建築多寶大塔也在此期間被破壞。

·新聞·早期明治維新的新聞並非一帆風順,從自由化到管制令,報社新聞需通過警方審查才可以發表。一開始像剛才我們說的那些研討國家的憲法,大家可以自由發表議論,報紙也可以報道戰爭的情形。可是經過那段時間以後,很多報社說得過頭了,政府就出來干涉,所以有些人嘲笑明治憲法主張的民權是虛偽的謊言。

·戰爭·明治時代發生過三場戰爭,一個是清日戰爭,一個是北京戰爭(義和團事件),第三個是日俄戰爭。這三場戰爭日本人都取得了勝利,但戰爭給老百姓帶來了苦難,反戰、厭戰、避戰、拒戰的情緒在民間蔓延

這裡順便提一下靖國神社,日清戰爭中陣亡將士的靈柱(記名小木牌)13619柱,北清戰爭1256柱,日俄戰爭88429柱,日中戰爭191250柱,太平洋戰爭2133915柱。合計2466532柱。

(5)困頓的底層

我們來說說困頓的底層。

明治維新前期人民的生活是比較艱苦的,在大都市的街道,貧民窟里有很多兒童。

遠征的士兵打仗,留守的家屬也過著困苦的生活,她們還要養育子女。

「殘飯屋」是經營剩飯的小商販。「殘飯」是軍隊吃剩下的飯,那個時候軍隊還是絕對保障的,軍隊吃剩下的飯,小商販通過走後門把這個剩飯收起來,然後用水洗,洗干以後進行乾燥,乾燥完了到「殘飯屋」里向老百姓販賣,販賣的價錢要便宜一點。

日本的紡織業非常發達,它從農村募集了大量的年輕女工,14歲以下者佔15.3%、15歲佔10.7%、16-20歲佔46.4%、21-25歲佔20.1%。日本20歲是算成人,20歲以下是非成人,未成年人達到了80%。她們每日的勞動所得非常低,每天要工作十幾個小時,薪水只有五到十文錢,非常低廉。

明治時代結核病肆虐日本,這個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在1910年結核病在工廠大規模流行的時候,女工患者達到49325人,而且死的人特別多,當時結核病被稱作日本的國民病。包括奧陸宗光,就是那個外交大臣,他也得了結核病,那都是不治之症,但是他們有一些高級療養院。但是這個高級療養院,老百姓是住不進去的,只有官僚才能到裡面去調養。至於死難的人們,他們也買不起棺材,怎麼辦呢?就裝在桶棺裡面,大頭朝下,蓋上蓋,然後就給埋了。

日本的娼妓史非常沉痛,但日本現在不迴避這件事。

日本在那個時代的娼妓是非常發達的,而且到海外討生活,到海外賺錢,那真是一個大軍啊,幾十萬大軍。80年代中國流行過一個電影叫做《望鄉》,就是描寫的那個背景,很多的日本婦女,有的是被騙的,有的是自願的,就到南洋去打工。她們在南洋為娼,但是她們思念家鄉,很多日本娼妓最後死在南洋。現在南洋就有日本人墓地公園,這裡頭有日本的無名墓,很多都是娼妓的墓碑。?

【明治維新的思考】

(1)親民的天皇

我在寫《明治維新的國度》這本書時,感觸比較深的一點就是日本的天皇是一位比較偉大的天皇。他之所以偉大,不光是他支持維新,同時他又非常親民,熱愛老百姓。明治天皇來到礦洞進行視察,手下人阻止天皇進坑道,這特別危險,但是天皇進去觀察。有這樣好的天皇,軍民也好,百姓也好,他們就特別熱愛天皇。比如乃木希典,就是203高地的那個指揮官,他的兩個兒子都葬在203高地了,但是當天皇去世以後,他為天皇自殺殉葬。

(2)明治維新的旗手

明治天皇:旗手

福澤諭吉:思想家

伊藤博文:執行家

(3)明治維新的態度

我在《清日戰爭》一書中,有這樣一段話:「19世紀的歐洲,是當時世界上最繁榮的軍火市場,在一批批拖著長辮子的清國官吏採購團附近,混雜著許多相同膚色的亞洲人面孔。他們身著西洋服,頭戴洋禮帽,頗具紳士氣度,是在武器工學方面具備很強專業知識,對最新武器技術充滿興趣的日本學者。前者貌似錢囊充裕,大有買回歐洲所有新式武器的豪氣;後者顯得謙遜好學,試圖將歐洲的技術帶回自己的國家。在對近代軍事科學技術的獲取態度上,日本人採取了與清國完全不同的思考。」

(4)為什麼要再思考明治維新

明治維新過去一百多年,我們對取得偉大成就的「對手」仍然研究不足。尤其現代人和近代人比較,就存在差距。近代的李鴻章、康有為、孫中山、梁啟超等人,都給予明治維新很高評價。認真學習和模仿,並應用於中國革命的實踐。日俄戰爭後,大清國掀起了史上第一次留學潮,恭敬的向日本學習。孫中山說「明治維新是中國革命的第一步,中國革命是明治維新的第二步」。但是現代中國人對明治維新的評價,還只是停留在學術領域,似乎官方或領袖還沒有對明治維新作出系統性的正面評價。

明治維新對中國歷史的影響巨大,我們應該究明這些影響的真正所在。明治時代的末期,正是中華民族崛起的前夜和黎明。不能因為中日戰爭的日本軍國主義,對中國犯下了滔天罪行,我們就忌諱正面評價明治維新,迴避明治維新曾經對中國革命有過的正能量的歷史事實。

縱觀百年歷史,日本的明治維新的影響,給中華民族的再生留下了巨大的政治價值。中國人應該謙虛的、正面的、客觀的、不帶成見的,再認識和再思考明治維新。

(5)一個先進的國家,她的人民應該是國民

明治維新,日本人完成了近代國家國民所具有的國家觀意識形態的轉變,真正開始從臣民國家走向國民國家。

明治維新日本的人民從愚昧狹隘的個人意識,一舉躍進到國家觀的高度。「國民」的思想,超越了「人民」「臣民」的觀念。「民」的脫胎,成為國家為我,我為國家的近代國家主義。這是一個國家文明的基本體現。

日本「國民」地位的誕生,同樣也深刻影響了近代中國文明的進步。

《明治維新的國度》的寫作中,使我進一步認識到「國民」和「人民」雖然一字之差,但詞意、政治理念、國家意義則完全不同。人民是中性的,而國民是有性的,即賦予了民以「國性」。全體國民有對國家共同體,負有義不容辭的義務。國家同樣對國民負有義不容辭的責任。

我們中國人似乎並不在乎「人民」或「國民」的稱謂,然而要做一個堂堂正正,被世界看得起的「民」,就應該選擇做「國民」,將自身與國家的概念和責任維繫起來。

(6)研究明治維新的態度

明治維新不僅僅是日本文明的遺產,也是亞洲及世界文明進步的象徵。明治維新的國度奠定了一個國家價值的存在,新興國家的價值又推進了那個國度和近鄰國度的崛起,從而進化成文明的近代國家。

閱讀《明治維新的國度》,是反省自身歷史的痛苦過程,因為那樣會發現許多已經定格了的歷史缺陷和說教,找到自身的劣根性。中華革命的先驅孫中山先生正是從反省開始,吸收西方文明和明治維新的精神,堅定了改造自我的決心,開創出一個嶄新國家的新紀元。這樣的反省即使在今日的國度,仍然具有重要的切身價值。

今天我們對《明治維新的國度》的研究,是「知己知彼」的究詰過程。從百年前現場的視角,考察對方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歷史,可以解明彼此之間的差距和產生的原因。研究對方並非卑躬屈節,而是任何企望找到自身優劣的謙遜之人應有的智慧和胸襟。

尊敬的各位讀者,感謝大家對《明治維新的國度》這本書的關注,感謝出版社為最大可能保留原著所做的努力。也許我們在領會明治維新這個政治課題時,不那樣容易,但是如果我們先從了解明治維新的「國度」開始,就會比較容易理解明治維新。這也是作者將本書設計成大眾啟蒙性讀物,所期待的效果。

謝謝!


推薦閱讀:

一代大家康殷臨《張遷碑》,痛快!
跑的多≠就能瘦,給大家說說燃燒脂肪的事兒
摩納哥打尤文圖斯,大家看好摩納哥的青春風,還是尤文?
年度水墨大家
46歲鍾麗緹機場近照,身材走形,大家注意力卻在第三張

TAG:日本 | 社會 | 日本社會 | 大家 | 風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