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青州】一口廢井,挖出驚世佛教寶藏 ——青州佛像窖藏發現記
青州市博物館龍興寺窖藏造像整理現場
青州龍興寺窖藏出土北朝佛像殘破狀況
1996年秋,益都師範擴建的新操場工程動工了。每天早晨,我都要到工地上去走一走。因為工地離我的宿舍很近,開窗就能見到,走動走動,也算是晨運。當然,主要的,還是去察看會不會有奇蹟出現。我這種毫不引人注意的散步,卻出現了跟隨者,幾天後,在我背後的跟隨者愈來愈多。這不禁引起了我的警覺,跟隨者決不是出於什麼好奇心,而是一種有意識有目的的行為。
記得1981年冬天,我帶人到城東黃樓鎮遲家莊去普查興國寺故址,在彌河岸邊運回一車的石造像殘塊和一件完整的東漢時期石羊,消息不脛而走,一些想要挖寶發財的所謂「特殊的文物愛好者」,聞風而至。他們到了遲家莊村,利用地里齊人高的玉米作為掩護,瘋狂地用鋼釺鐵杴在地里亂掘。
就這樣,興國寺遺址以及遺址周圍土地幾乎全被深翻了一遍,那些在地下沉睡千年的造像,不論殘碎,不論大小,被盜掘一空。經過拼對、修補後,很快就在香港古董交易市場上露面。
現在,他們不知又從什麼地方鑽了出來,注視著我在工地上的一舉一動。他們是要在我的足跡中,找到「財源」,又一次圓他們發財的美夢。我只要俯下身去,撿些碎磚殘瓦察看一下,他們照樣也去撿些磚瓦看看;我看到推土機推出的泥土顏色有些變化,撥動撥動,看是否夾雜著什麼遺存,他們也跟著去翻,還記住這處地點。
於是,工地上出現了一種奇怪的現象,我跟在推土機後面,那些「特殊的文物愛好者」跟在我的後面,雖然相隔一段距離。有時,我不在,他們照常跟在推土機後面,不時地也撿些磚瓦石塊看看。哪怕到了晚上,只要推土工作不停,這些人就跟著推土機,遲遲不願離去。
一個多星期以後,操場的地面大部分被推平了,也正在此時,場地西北角還真的推出了幾塊殘石造像,大小都有;不久,又挖出了佛像的一雙跣足,一隻佛的手掌,磚瓦殘件也多了起來。
根據這些跡象分析,無疑的,此處應是一處古代寺院遺址,再從地望觀察,很有可能就是我尋找已久的龍興寺遺址。天哪,真能讓我如願以償嗎!
10月5日早晨,王華慶館長到操場工地散步,在西北角,他發現推土機翻出的泥土土色與別處不同,就趕來告訴我。
本來,操場地面已經平整了,卻不時地被那些「特殊的文物愛好者」又挖得坑坑窪窪,在場地的東邊露出一個近似圓形的凹坑,一種與別處顏色不同的泥土散在周圍。
我們一同到了圓坑邊上,看到地面散開的都是五花土。這種五花土通常作為墓壙或窖穴回填的泥土。因為深挖墓壙或窖穴時,一般要往下挖掉幾層不同顏色的土層,待回填時,已挖出的各層泥土相互疊壓混雜成為五花土,就與表層的土壤顏色不同了。
地面上,圓坑周圍五花土範圍很廣,經分析,都是從這圓坑向外散布的。而這圓坑,並不太像圓形,又帶點方形。這是個什麼坑呢?會不會是個盜洞?也許是職業的敏感性,我首先想到的是盜洞。
我從事田野考古已經三十多年了,不知遇到過多少次特殊情況和現象,卻沒有見過在古城邊古剎遺址內出現一個孤單單的大盜洞。如果確是在佛教寺院遺址內,那麼,能在地下盜些什麼有價值的埋藏呢?
這個跡象值得重視,很快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訴館內領導,馬上又同師範學校取得聯繫,告訴他們發現了可疑的盜洞,有必要進行發掘。同時,向上級作了彙報。隨後,我組織館內曾經參加過考古發掘的庄明軍、楊華勝和劉華國來到現場,向他們說明情況,第一步是要找准這個可疑的圓坑範圍,然後,試掘一下,看看是不是我所懷疑的盜洞。
嚴格地說,這個圓坑與盜洞還是有區別的,因為坑口挖得比較規整,坑壁也光直,不像盜洞那樣粗率。後來才知道這是一口沒有打成的廢井。我們用了整整一個上午,往下挖了不足3米深,大家已累得氣喘吁吁了。就在這時,在坑下的庄明軍突然喊了起來:「有佛像!」
這句話把大家都驚住了,誰能想到下面埋著佛像。我更是激動,發現佛像正是寺院遺址最重要的實證。我的眼睛有點濕潤了。為了掩飾內心的激動,我掏出香煙,狠狠地了幾口, 一方面叫大家暫不聲張,免得惹起周圍人們的注意。沉默了一會兒,我叫庄明軍先上來,每個人的臉上都明顯地露出無法掩藏的興奮神情。
工地上的人本來就不少,庄明軍在坑下也不止叫喊一聲,耳尖的人早已聽到了。用不著打招呼,自然地一個又一個地圍攏來。為了保護好現場,不妨礙我們的繼續發掘清理工作,館內及時調來了保衛人員,臨時拉繩圈地,疏導了人群,工地漸漸恢復了平靜。
後來我們知道,村民曾在這裡打井,不斷地挖出造像碎塊,而且大大小小往下愈挖愈多,他們感到太費勁,便轉移到別處,留下了這個井坑。我原稱它為盜洞,弄清情況後就改稱為廢井坑。他們只挖了2米多深,挖碎了一些造像,我們挖到3米深處,便發現了較完整的石造像。庄明軍說,坑內的造像是疊壓放置的,目前還沒有挖到坑底,不知疊放有多高。幸虧這口井打在堆放造像的邊緣,否則,砸壞的造像就更多了。照庄明軍的說法,可以肯定這些造像是有意埋藏的。這是一處佛教造像窖藏。
下午,我們挖到窖藏坑底,距地面有3.5米深,暴露出造像的一小角,疊放約1米高。窖藏究竟有多大?窖藏內除了造像,還會有什麼?這處窖藏是什麼時代開挖的?……一系列問題都是未知數。我們必須很快做出發掘方案,再次向市裡彙報,因為,這還牽涉到師範學校修建操場的用地問題。
市裡同意我們作搶救性試掘,並報山東省文物局,同時轉報國家文物局。博物館成立一個領導小組,王萬里副館長負責工地安全保衛,姜建成副館長負責後勤和造像收藏,我則負責全部發掘工作,庄明軍、楊華勝和劉華國都參加進來。
廢井挖開了,造像暴露了,作為搶救性試掘,下一步工作怎樣進行?如果從井口向四周挖開去,像大開膛似的取走造像,又快又省事。但是,這是違反田野考古操作規程的。即使是搶救性的發掘,也要取得完整的資料,以備以後的研究。現在地面後期堆積的1米多厚的土層要及時清除,窖藏範圍需用洛陽鏟探明,地層情況要弄清楚,工地要加強安全保護。搶救要求快捷,但是,也決不能粗率從事,應該在保護遺存遺迹的基礎下,進行有序的發掘和清理。
經過討論,我們決定:請山東省考古研究所駐臨淄文物工作站支援兩名探工;請當地風景區派出所支援幹警,並且聯繫駐地解放軍某部,請他們也調派戰士來支援發掘工地的安全保護。博物館則抽調兩名保衛人員全天死守工地。這樣,工地得到安全保證,鑽探工作也能迅速開展。
10月7日一早,派出所的幹警來了,部隊派來15名戰士,臨淄工作站支援的探工,也匆匆趕來了。各就各位,戰士們同發掘人員開始清除井口四周的填土,雖然沒有推土機,背筐、擔擔,穿梭往來,緊張而有序,效率也很高。
我向兩位探工介紹了工地情況,他們一邊一個從井口南北分別向外鑽探。南邊向外探出1.5米左右,找到了窖的邊沿;北邊向外探出4米,也找到了邊沿,南北兩邊(加上井口南北寬1.5)相距7米。接著,他們從井口東西向外鑽探。
我對探工說,如果鑽探深度打到2.5米,仍是填土,就停止往下探,因為再往下鑽可能鑽到造像上。東西兩側探出3米遠時,坑內土質仍然沒有改變。我要求繼續向外鑽探。探工們滿頭大汗,連口水都顧不上喝,在3米以外又下鏟了。他們很清楚,不探出窖藏的範圍,沒有了發掘範圍的限制,也就無法規劃發掘。
不久,西邊在3.5米處打出生土,已到窖邊,而東邊探出的還是五花土,直到4.5米外,才見到生土東西兩邊(加上井口東西寬1米)竟有9米。天哪,這個窖藏面積達60多平方米!
挖這麼大的窖藏,一般寺院難以承受,只有較大的寺院,才有可能。我認為這座寺院就是龍興寺,便將這次發掘項目,定名為龍興寺佛教造像窖藏。可巧,省文物局來了電話,說國家文物局批准搶救發掘,並確定發掘隊由我領隊。
前幾年,村民廢棄這口井,填土時沒有破壞井壁,我們發掘時,也沒有擾亂,因此,井壁暴露的土層情況,相當清楚。在生土層的上部疊壓著三層土層:
第一層(最上層)是現代耕土層,厚30厘米(已被挖掉)。
第二層(中層)是黃土層,厚50厘米左右,屬於明初建藩時增築青州城城牆留下的痕迹。
第三層是淺灰土層,厚15——45厘米,為金元時期堆積,夾有北宋時期瓷器殘片。
據此分析,這個窖藏埋藏時間,應在北宋晚年或在金初。正式發掘前,還需解決的一個難題,就是清除地面和窖穴內的填土。單是穴內填土就需取走150立方米,加上地面的堆積土,數量不小。每天依靠十幾個人一筐一筐地抬,何時才能完成?最後還是動用挖土機,僅一天時間,就都全部清除了。自從我們向上級報告師範學校擴建的操場上發現了造像窖藏,青州市的領導和附近的群眾,便絡繹不絕地來到發掘現場。圍觀的人天天增加,我們不得不在窖藏四周10米以外再築起一道護欄。
正式發掘窖藏的先期工作都完成了。我坐在窖邊的土堆上考慮發掘方案。田野考古,不能僅僅局限於發掘工作本身,還要為以後在室內整理資料、分析和研究創造有利條件。這麼大規模的造像窖藏,我是第一次遇到,工作一定要做得完善、妥當,不能因為第一次,造成人為的損失。
曾經有人建議,採用大開膛的辦法,全面揭開,把窖內文物全部暴露出來,再一件件加以清理。這個辦法看似簡便,卻不符合實際操作,而且我們發掘人員不多,全面揭開,容易顧此失彼,資料記錄不全。何況這一帶人來人往,文物全部暴露,非常不安全。再者,窖內文物全部暴露,日晒雨淋,怎麼行?在窖上搭個大棚加以保護,經費困難,也無此必要。目前,窖藏內造像放置情況不明,是否還有其他文物,也不清楚。貿然大開膛,無疑是一種「挖寶」行為,將會失去多少可貴的考古資料,無法估計,以後是根本難以補救的。
我考慮的是分塊發掘法,把整個窖藏劃分幾塊,像切蛋糕似的,發掘一塊清理一塊,按照一定程序進行。這樣,工作不會忙亂,又能保證發掘質量。
於是,我向發掘人員提出了具體做法:每天,由我劃定範圍,要求大家完成劃定範圍內的文物清理工作,包括拍照、繪圖、錄像和編號等,最後取出造像,點清交給庫房管理人員,由他們直接運入臨時庫房。我把擬定的分塊發掘法給大家講明白了,還作了適當分工。
10月7日,龍興寺窖藏正式發掘,想不到的是,尋找龍興寺遺址,竟是從發掘一座造像窖藏開始!
編者語: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正在展出「破碎與聚合:青州龍興寺古代佛教造像」,共展出青州龍興寺古代佛教造像約50件(組),既有較為完好的造像精品,又有部分殘破的造像。策展人鄭岩先生希望在「破碎與聚合」之中,向觀眾闡釋青州龍興寺古代佛教造像的意義和價值。同時也希望提示給觀眾一種不同於以往的新的觀看「雕塑」的視角。該展覽將展至9月20日。
北魏永安二年 韓小華造彌勒像
北魏晚期 彩繪佛立像
北魏晚期 一佛二菩薩貼金彩繪像
北魏晚期 貼金彩繪菩薩立像
東魏-北齊 一佛二菩薩貼金彩繪像
北齊 彩繪佛立像
北齊 貼金彩繪佛立像
北齊 彩繪佛立像
北齊 彩繪佛立像
北齊 彩繪佛立像
北齊 彩繪菩薩半跏像
北齊 貼金彩繪佛頭
北齊 貼金彩繪石雕菩薩立像
北齊 貼金彩繪佛立像
北齊—隋 貼金彩繪佛坐像
北齊 貼金彩繪佛立像
北齊 法界人中像
北齊 貼金彩繪菩薩立像
北朝 彩繪佛足
北宋 彩繪羅漢像
註:文章摘自《青州龍興寺佛教造像窯藏》, 夏名采著, 2004年
推薦閱讀:
※你的財寶藏在哪裡?
※竅決寶藏海 01、智慧寶劍
※《教言寶藏》第一課(一)講解《教言寶藏》的緣起
※曾仕強《易經》智慧寶藏:易經的智慧 (第九集 陽極成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