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華陰陽學說淺探

走進古老而神奇的思維空間——中華陰陽學說淺探揭陽 林建南 在學習中華傳統文化的時候,我們常常會遇到善於五行、八卦、天干、地支、卜筮的內容。我們曾經把它們作為「封建迷信」進行封殺。但我們並不全對,原來,裡面的陰陽學部分的內容,是諸子百家中的一家之言,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方面。而且,貫穿中華傳統文化的陰陽辯證思維、天人合一思想,本身就離不開五行、八卦、天干、地支。我們如果能夠撇開現有的單一的思維方式,撤開習慣性的簡單判斷,而是走進這個思維繫統,用五行、八卦的思維方式去看自然、看人生看杜會、看渺茫無際的世界,你就會發現許多前所未見的神奇巧妙的東西,如群星閃爍,照亮夜空。一、解開它,複雜、縝密、巧妙的系統 從文王《八卦》,孔子《十翼》,董仲舒《春秋繁露》,班固《白虎通論》,到邵康節《心易占卜玄機》,劉伯溫《推背圖》,圍繞著中國人文化心理深層的獨特思維,孕育了陰陽學說、釋易說卦、談卜言筮、奇言詭論。鬼谷子、嚴君平、東方朔、諸葛孔明、郭璞、管恪、李淳風、袁天罡、麻衣仙、陳希夷、邵康節、劉伯溫……一個又一個民族文化的高層學者,運月五行、八卦的體系,預測未來,射覆事物,傳說紛紜,神妙驚人。他們所談論的事物成為絕妙的預言,而他們語言的簡約和獨特非常人所能理解。他們的理論,起於陰陽五行之理,涉及八卦星相之數,玄乎奇異,令人心怵。於是一些淺嘗輒止的人,貶之為玄學,斥之為迷信。可是,一種傳諸數千年而不斷、引起歷代高層學者研究的文化現象,決不是那麼簡單的東西。在陰陽學說裡面,有著一個個複雜、縝密、巧妙的思維繫統。 陰陽五行是最樸素也是最根本的概念。在中華傳統文化中,陰陽觀念與五行觀念的結合構成陰陽五行現念,陰陽學說與五行學說的合流形成陰陽五行學說。陰陽觀念在春秋時期受到較多的談論,陰陽被視為兩種對待互補的屬性,代表兩種不同的氣和形象。五行的起源可能較早,《尚書·洪範》說「天乃錫禹洪範九疇」,九疇的第一項是五行。五行學說用木、火、水、金、土來劃定天下萬物的屬性。如五色中,白金青木黑水紅火黃土;五方中,西金東木北水南火中央土;五情中,悲金怒木恐水喜火思土。天下萬物萬事,無生命的無機物和有機物,有生命的動物、植物、微生物,人類,社會活動,情感,思維,無所不與五行相匹配。繽紛世界,被五種屬性所歸納。五行還有相生相剋的相互關係和相(生)旺休囚死的狀態變化,如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春火相,夏火旺,長夏火休,秋火囚,冬火死……五行還被用來匹配八卦,對應人事。乾兌金,離火,震巽木,坎水,艮坤土;仁木,義金,禮火,智水,信土……鄒衍建立了以五德終始和五行生剋為核心的陰陽五行學說,呂不韋主編的《呂氏春秋》子以應月闡述,董仲舒和班固等人又加以發揮,五行又進入規定旗幟服飾、官員設置、朝禮方位等問題的政治思維之中。陰陽五行學說的體系龐大而縝密,使人看到樸素中的深奧,簡約中的涵容,化合中的奇妙。 八卦學說是一個紛繁複雜而充滿哲理的體系。八卦相傳為周文三所創,一說河圖洛書衍出,一說卜筮據龜背紋畫出,一說為數學(因其與二進位數學巧合),未有定論。八卦的基本構成是爻,以一橫為陽爻(—),斷開為陰爻(--),象徵天地之初,混沌無形,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而分陰陽。陰陽化育,有天地人三才,三爻交化,形成乾、兌、離、震、巽、坎、艮、坤八卦,分別代表天、澤、火、雷、風、水、山、地八種自然現象。後人又賦予它們更多的含義,大至天地,小至蟲魚,動者龍虎,靜者瓦礫,都有八卦卦象與之對應。在後來的方術之士手中,八卦又被配以方位、五行、六神、八門、九星、十干、十二支、二十八宿等,八卦加中央又組成九宮,使八卦的運用無所不至。八個基本卦象兩兩相疊,又交互演化出履、同人、大有等六十四卦,這六十四卦分別闡述六十四類社會事理。每一卦中,又分六爻,每爻給出一句對應的卦義,稱為爻辭,加上乾坤二卦還有用卦,於是六十四卦對應了(646+2)條即三百八十六條爻辭。這樣豐富的內容,令人嘆為觀止。有人說周文王演八卦寫卦辭以斷事理,有人說先秦歷史事件記錄乃集成卦辭,有人說是某些哲人的分類思想錄,有人則簡單地斷為巫祝們卜筮情況的記錄大全。由於說法紛紜,於是更加玄乎,連走科技前頭的美國人,也在人造地球衛星上畫了中國的八卦,希圖有什麼外星人來讀懂它。然而,八卦強調研究事物的變易發展,故稱「易」;爻辭重在預測斷事,故稱「彖」,歷經幾千年的淘洗,汲取多少人的心血,越來越豐富,越來越神奇。周易八卦紛繁複雜而充滿哲理,實際上是研究中華傳統文化不可不讀的。 天於、地支是源於數學與天文學,而被賦預了特別的意義。古人以十數為天干,十二數為地支,分別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史記》稱十干為十母,十二支為十二子,又簡稱干支。十天干與十二地支相配,又成為甲子、乙丑、丙寅、丁卯等六十個代號,作為數字用,稱為六十花甲。有一種說法,古人認為「天圓地方」(當然,我們今天知道地球是圓的),在大地上有10條柱子支撐著,所以對應十天干;在觀察天文時,又把木星直射的情況分為12種類型,想像天上有12個宮,對應了十二地支。中國的天文曆法就是用干支和六十花甲來推演的,紀年紀日月六十甲子,紀月紀時用十二地支。天干地支也被拿來配五行八卦,甲乙東方木,丙丁南方火,戊己中央土,庚辛西方金,壬癸北方水;子水在坎位,丑土寅木在良位,卵木在震位,辰土巳火在翼位,午火在離位,未土申金在坤位,酉金在兌位,亥水在乾位。六十花甲又根據音律配以屬性,稱為納音,如甲子乙丑海中金,丙寅丁卵爐中火,戊辰己已大林木……《三命通會》對六十花甲納音作了詳細的屬性分析,把數字引向五行相旺休囚死的複雜對應。古人在軍事上排兵布陣,也與天干地支、五行八卦結合起來,諸葛亮《心書》就有「八卦之象,推而用之;六十甲子,轉而用之」的布陣之論;李荃《太白陰經》更上參用頗多;其他許多兵書戰策都附有《術》篇,就專講卜戰。所以我們認為,天於、地支是源於數學與天文學,而被賦預了特別的意義。 陰陽術數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無處不在。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處處都有五行、八卦、干支、花甲的痕迹,有的甚至直接用五行八卦的概念和屬性去診釋內容。關於天地四象的星占之術,關於卜居相地和風水之術,關於人相貴賤的相人之術,關於命相命理的算命之術,應用上述內容上不在話下的。其他如中醫則與陰陽五行結緣最深,從人體結構、器官,到病因、病理分析,廣泛借用了陰萬五行的理論和術語;武術、氣功則與八卦理論滲合最多;數學、天文、曆法、農業、氣象又離不開天干地支、六十花甲來表達;至於服裝、建築、園林、文學、美術、音樂、書法、政治、軍事、飲食、冶煉等,也都普遍地應用到明陽、五行、八卦、於支、花甲的名稱和對應屬性。以陰陽、五行、八卦、干支相互配搭對應運轉化合,形成了一種文化現象,這就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獨特的思維體系。而這種思維體系,經過陰陽學家的聯繫和深化,又經過卜籠者們利用和發展,讓世人感到複雜深奧、神奇莫測,難怪乎不少人稱之為玄學、詭談、迷信抑或外星信息,既欲探其幽深,又難窺其精奧,於是興嘆迭起,畏懼叢生,給五行八卦思維體系披上了一重重灰暗的面紗。二、跳出單一思維空間,走進古老神奇世界 由於五行八卦思維繫統的紛繁複雜和詭秘玄乎,加上一些研究的人簡單地數量化,江湖上的人用之於占卜斂財,其中所包含的哲學思辯即陰陽學說獨特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飽遭蒙塵。雖然在歷史上有鄒衍、董仲舒、管恪、邵雍、陳傳、周教頤等人深研其妙理,探求其精奧,但更多的時候,五行八卦蒙受了壞疑、誤解和貶斥。然而,陰陽五行八卦的思想體系還是毫不猶豫地通過儒、道兩家滲透到中國文化的每一個角落之中。當我們跳出實證科學的單一思維框套,試圖用另一種思維,去觀照世界時,我們就會發現,陰陽學說的思維世界,原來是一個古老而神奇的世界。 首先,陰陽學的思維是一種基於模糊模型和枚舉歸納的辯證法思維。你不要急於去討論五行八卦內容的所謂的「客觀性」或「主觀性」,不要輕易地把他們打入「封建迷信」的度紙簍,也不要筒單地給他們下「樸素唯物論」「客觀唯心論」等等什麼論的概念。你要細心地看五行八卦的每一個名稱每一個含義每一個聯繫,它是一種最重視辯證思維、最看重事物聯繫的思維體系。我們習慣於辯證唯物論和實證的自然科學的恩維方式,但我們可曾明白:達爾文的進化論在社會科學領城就行不通,實證的自然科學依然無法解釋靈魂、經絡、世界起源、氣候循環等奧秘,實驗室也代替不了人類社會的模式。自然科學以為無法證實的就靈不存在的,對已證實卻無法解釋的現象武斷或數衍地稱為「客觀規律」抑或「公理」,而當你超脫實證的自然科學的思維習慣時,你卻不禁要反問:「當實證的條件不夠時,無法證實的東西不也可以存在嗎?當自然科學無解釋某些現象和規律時,有沒有其他思維方式可以完成這個任務呢?」這時,陰陽五行八卦的思維體系正好補充了自然科學的不足之處,好極陽必有極陰的思維,體現在八卦的乾卦第七爻「用九」的卦義中,這一思維,竟可以推斷出世界最深的峽谷就在世界最高的山峰珠莫朗瑪峰的身邊,還可以解釋月盈必缺、月晦有明的規律;用五行生剋的理論,則能闡釋春夏秋冬輪轉、物象生髮壯旺衰老變化以及晨晌昏夜循環等現象,甚至闡說天下分合、人事代謝的社會規律。諸如此類,當你換個角度思考問題時,你就進入一個別臻的思維空間,它決不是牽強附會的,而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可以用於認識世界的完整的體系。 其次,陰陽學說的模糊性和概括性,在決策應用中具有高效特點。我們從哲學的角度去研討時,就會發現,五行八卦的思維方式確實比起自然科學的思維模糊些,但卻廣闊得多。我們可以發現,五行八卦的許多看事物的方式,就象現代模糊數學的表達方式一樣,是用一些圈住了大概範圍的泛數值一權值,來劃分享物,特別是劃分一些不可用具體數值來計算的享物屬性或生髮程度,它們只是一些相對的權值,而不是絕對數值。比如人的五情(怒喜思悲恐)你可以說出大概的情形,卻不能拿絕數字來計算它。這種情況,模糊數學就用權值來規定它的上限和下限,五行學說則用木、火、土、金、水來對應表達它。又如剛強和旺熱的發展變化,我們更無法以數表示,但八卦卻能通過乾卦卦形六爻的六種位!來研究它的逐一變化,一爻潛龍勿用,二爻見龍在田,三爻終日乾乾,四爻或躍在淵,五爻飛龍在天,六爻亢龍有悔,若要我們闡釋六種情形,所用文字決不會簡短,而乾卦用六爻說明事理,卻能具體而簡易。所以說,五行八卦的思維體系,用少數簡易的名詞,去對應無數複雜的事物,它們表達的內容無窮無盡,它們揭示的道理奧妙萬千。 再次,陰陽學說的思維其實具備更為廣泛的涵蓋能力。五行八卦的思維體系並非只偏重於分析事物的屬性、只偏重社會科學和思維世界的應用,它對於自然科學所研究的內容同樣有直接的對應,從而使它的應用更廣闊、形態更現實,遠遠超出了常人所見的卜盆與玄學的範圍。比如舉世盛讚的中醫科學,就曾經以「易醫」面目出現,應用五行八卦學說來講述其中的許多內容和道理。人體的筋膜、血脈、肌肉、皮毛、骨做,臉上的舌、眼、鼻、口、耳,腹內的肝、心、脾、肺、腎等等,都用木、火、土、金、水來與之對應;藥物的酸、苦、甘、辛、成也用木、火、土、金、水來與之對應;而病情的變化、內臟功能的相互關係,則用五行相生相剋及生旺休囚死的情況來表示。這些對應和聯繫已經被現代醫學證明是合理的,券官的屬性合乎實際,功能的聯繫合乎醫理,於是五行八卦學說在中醫科學中被完整地保留下赤來,在現實生活中起著重大的作用。同樣,陰陽五行八卦學說應用子天文、曆法、氣象、武學、工藝、烹壬、冶煉等學科研究,也存在著屬性與生克的合理的對應關係。由此可見,五行八卦的思維,可以藉助於理解自然科學的現象,更簡易地表述規律,更靈活地揭示潛科學奧秘,只是細節之處,沒有自然科學精細和具體而已。 陰陽學說歸根到底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另一面。我們理清了以上思路,然後站在這些思路之上,高屋建銳地看一看,就窺見了中國古代先賢的天人合一思想了。混沌初開,陰陽生化,輕清為天,重濁為地,靈性為人,污濁為物。此間陰陽五行八卦,彼間萬劫萬物萬事,均可與之對應。尚于思考、勇於探求的中華祖先,用賽智的眼睛,發現事物之間的聯繫,用獨特的思維,揭示享物之間的規律。他們說:「萬物有數,易數無窮,動靜可知,不出於玄天之外,吉凶必見,莫逃於爻象之中。」諸子百家,或多或少地應用和闡述了這些思想。有的觀天象以諫君主,借陰陽以調人和;有的弄著草而斷吉凶,演八卦而測未來;有的縱論陰陽,繪現五行,編排八卦,企圖用圖表來說明天人溝通的奧秘……所有這些,歸於天人合一思想。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地不仁,以萬物為白狗。」孔子說:「五十而知天命。」「仁者樂山。智者樂水。」這都是天人合一學說的雛形。孔子的孫子孔及真正開闢了偌家天人合一學說,他寫道:「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爽。」第一次公開提出「天人合一」命題的,據說是宋張載,他說:「搖者則因明致誠,因誠致明,故天人合一,至學而可以成聖,得天而未始遺人。」天人合一思想確立地位,卻是西漢之時。漢武帝時,一方面民間流行談緯學說,一方面盆仲舒提出了完備的「天人感應論」,把天的一切與人的一切相比附,比如說「人有三百六十節,象日數也;大節十二,副月數也;也有五臟,副五行數也;有四肢,副四數也……」由此建構了一套完整的確認皇帝應當「法天而治」的理論。於此之後,盆仲舒寫出《春秋繁露》,斑固寫出《白虎通論》,司馬遷寫出《天官書》,邵雍記下梅花易數,劉基畫出推背圖,深奧龐大,奇妙巧合,折服帝王,息爭天下,莫不顯示了天人合一思想的神奇魅力。天人合一思想,以陰陽五行八卦為基本構架形成的獨特思維體系,融匯了中國古代先賢的智悠的心血,也融匯了中華民族閃光的思維和審美情趣。古人就認為天人合一思想近能睿智地感知事物,遠能迅速地思慮天下,懷柔遠方於不言,化育萬民以無為,明明德於天下,傳天道於千古,我們是應該研究的。三、企圖參透天人合一秘密的梅花易數 天人合一思想通過漢代與政治的掛鉤,在以借家為主體的中國學者中廣泛傳播,然後一步步滲透到中華民族文化的方方面面,滲透到中國人的思維方式之中去。多少代人,多少先賢,窮畢生精力,池浩瀚書海,努力破譯天人聯繫,企圖打開天人通途。於是,種種應用五行八卦的思想湧現出來,種種以占卜為主要形式的東西先後出現,有五行相術、天官星占、紫截神數、梅花易占、六壬神卦、納甲占卜、六爻預洲、奇門通甲、四柱預洲、形勢風水、理氣風水、測字、抽籤、扶亂等等。這些占卜之術的產生和流傳,或多或少地反映了中國人對天人合一思想的認同,或多或少地反映了古人打通天人途徑的一番努力。但多數由於數理繁雜,神秘詭話,脫離常人的思維習慣,反而陷入玄學的地步,讓學者誤解它的內涵,讓投機者當成簡單的數值對應遊戲,妄算命理,胡推未來,使其中溝通天人信息的東西蒙塵不見。在這些令人目眩的占卜術中,宋代邵雍為主所發揚光大並整理成章的梅花易數占卜術,卻獨見其真誠坦蕩,相當程度地反映了天人合一恩想的內容,高度地體現了天人合一思想的精徒。 邵雍,號康節,北宋著名理學家、易學家,祖居河北范陽,幼遷衡章,後徙共城,晚年定居洛陽。他把周易歸結為象和數,以象數推演解說先天圖,發展了漢唐以來以陰陽為中心的宇宙論,對整個宋明哲學產生重大影響。他著有《皇極經世》、《梅花觀梅拆字數》等書,完善了近取諸身、遠取諸天、隨處成卦、見徽知著的卦象卦義分析預測方法。笙占、龜卜過重著草和龜甲的死板形式,奇門、六壬、四柱過重千支和花甲和的既定屬性,星占、風水遙遠或定時於是不能隨時取用,抽籤和扶瓦過求淺顯以致令人懷疑。只有梅花易數,藉助耳、目、心三要,通過望占、聽占、時占、字占、t占等多種形式定卦,又參著環境,考慮時序,分析體卦用卦的生克關係、互卦變卦的情況以及卦形爻位的陰陽內外狀態,來卜知過去,預測未來。這種方式,最能體現享物之間的聯繫,也最能體現以顯知隱、以知探迷的天人合一思想。 我們來著看梅花易數的有關要點:一、卦象,動爻,體用。這是梅花易占根據望占、聽占、時占、字占等所得到的易數推出的卦象基本情況。如時占,以年序花甲、月數、日數相加的和,除以8,餘數為上卦數;年序數、月數、日數、時支序數相加的和,除以8,餘數為下卦數(餘數小於8當然取該餘數,若除盡,則卦數取8》,並由此對應定卦。然後以年月日時數的和除以6,餘數為動爻數,若除盡則取6對應確定動爻。這樣得出卦象和動爻,有動爻的稱用卦,無動爻的稱體卦,根據體用生克的情況,便可推斷吉凶。甲子年五月三日丑時占卜,1+5+3=9,1+5+3+2=11,9/8=1---l,11/8=1---3,11/6=1---5,於是得同人卦,上卦數乾,下卦數離,動爻第五,在上卦。所以,體卦在內,即代表己方的卦象,在下方,為離火;用卦在外,即代表敵方或外來影響因素的卦象,在上方,為乾金。火克金,已方制服外方,所以這天占卜者辦事可成,兼之五月火旺,故大吉。二、卦分內外,爻分陰陽,位列三才。梅花易數把下卦稱內卦,應事近而急;把上卦稱外卦,應事遠而緩。二卦相登成卦,共六爻,一三五為奇數,二四六為偶數,分別為少陽、陽、太陽和少陰、陰、太陰。奇位見陽爻,君子在其位,古樣;偶位陽爻,君子不在其位,行正道或知退則吉祥,反之則不利;倆位陰爻,小人歸位,處不變則安穩;奇位陰爻,陰氣乘剛必有小人陰禍。此外,從外到內,爻分三才,五六爻屬天,三四爻屬人,一二爻屬地。天位陽爻而其下群陰,乃是眾臣從君的卦象;天位陰爻而其下群陽,則是陰人在位而綱紀倒看的卦象;如此等等,直接把爻的情況與預測聯繫起來,用陰陽學說揭示更深刻的道理。三、變卦,互卦。動爻在盆佔中就是老陽或老陰,老陽即極陽,陽極變陰,老陰即極陰,陰極變陽,故有動爻陰陽消長,發生變化,成為變卦。卦象去掉一爻六爻,衍化成新卦,則成為互卦。如前所述的占卜卦象是上乾下離,動爻第五,五爻一動,變成變卦是離;將這個同人卦去掉一六兩爻,衍化成的互卦女後卦。梅花易占認為,變卦反映事物發展的終極情況,而互卦反映事物發展的過程。這種思路,反映出梅花易數發展的觀點,比起一錘定音的其他占卜更顯懊重,更需智者的體悟,更能反映天人信息的溝通。而其預測的結果,對想趨利避害的人們,更有可操作性。四、參閱卦辭。梅花易數倡議在分析卦象之後,要積極參考《周易》對應的卦辭,這有利於運用前人的經臉來理清自己的思路,體現了一種審懊持重的態度。 綜觀梅花易數的內容,我們可以看出:梅花易數是一種企圖參透天人合一思想的易學的方法論。首先,它通過觀察現世事物,進行屬性直接對應或卦數對應,把事物之間的聯繫用類似於模糊數學權值的方式,由卦名表達出來,其分析的結果,很好地暗合了天人信息的溝通。梅花易數又強調外部條件對卦象的影響,如春占木旺,夏占火旺,秋占金旺,冬占水旺;如居山林木旺,居冶場火旺,居江河水旺;如遇貴乾盛,遇鄉人坤盛,遇僧道龔盛,遇長男展盛等等。這種直觀分析,可以糾正術數過於抽象而出現的誤差,把天人信息反映得更加準確。其次,梅花易數對卦象體用生扶克應的分析,反映了自然、社會中相生相剋的規律性;而對互卦變卦的分析,則突出地反映了發展的觀點和明析的思路。最後,梅花易數比諸其他占卜理論,獨具赤誠坦蕩的特點。它直取信息於天地之間,感知變化於人物之前,應象數於八卦,解未知於陰陽,從而推知本物和預洲吉凶。它沒有眩目的數字,沒有套用的詭詞,不必鬼神之聲,無需含糊之辭。它重視環境的影響,參閱卦辭的詳解,坦誠地承認術數卦象表達天人關係的極限,肯定預洲者進一步感知分析的重要意義,其赤誠坦蕩,更見天人合一思想的精粹。所以說,探索天人合一思想,尤其應重視對梅花易數的研究。四、用天人合一思維窺視世界 古人說得好:「學以致用。」我們既然研究了天人合一思想體系,我們就應該拿起這一思維工具,來了解世界,來改造世界。我們決不放棄曾經用過的唯物辯證法思維和實證科學的思維,我們只是應用中華祖先給我們留下的獨特思維方式,補充以前思維的不足,拓展以前思維的空間。換句話來說,就是應用陰陽五行八卦的思維方式,去發展潛科學,去了解和改造更廣闊的世界。 應用天人合一思想,第一步要學會用陰陽五行八卦的表達方式去感知自然界的事物,訓練用陰陽五行八卦的思維方式去發現自然界的現象和規律。對事物的名實,要能用陰陽五行八卦去對應,見刻綠樹,即想及木,見到沼澤,即想兌金,見到老馬與蒸氣,即栩乾金,見到紅花與星火,又想離火。這是一種最墓本的判斷能力。凡見數字,要能與天千地支和六十花甲、五行八卦對應起來,如丙子年對應花甲納音是潤下水,而天干丙屬天上火,地支子屬北方坎水。對於享物的性質、狀態,要能迅速做出屬性的搭配,如氣候與人體症侯的五氣,稱風、暑、濕、澡、寒,分別對應震巽木、離火、坤艮土、乾兌金、坎水。見到實際存在的事物之間的聯繫,又要善於反思出它們的內在聯繫,從而深刻地認識客觀事物對應於五行八卦的屬性和生克關係。比如看到四季植物萌生髮育成長成熟收藏衰敗的現實,反觀出冬木生春木旺夏木休長夏木囚秋木死的五行相旺休囚死變化規律。 應用天人合一思想的第二步,是突出聯繫的觀點,學會觀乎自然天象,而感知人間變化,同時由此及彼,推知萬享萬物。從自然到自然並不難,從自然到人、到社會、到思維卻是一步步向高處攀登著。首先要解決自然比諸人和杜會的問題。有數聖的對應比附,有屬性的對應比附,有生扶剋死的對應比附,有陰陽消長的對應比附,還有天地存亡之道與人倫社會修正之法的對應比附。周代里六官:天官家宰,治官之職,象天所立之官;地官司徒,教官之職,象地所立之官;春官宗伯,禮官之職,象春所立之官;夏官司馬,政官之職,象夏所立之官;秋官司寇,刑官之職,象秋所立之官;冬官司空,一官之職,象冬所立之官。遠古設官,便體現了天人比附。再如日食月盈,星官就彈助朝剛不正,陰盛陽衰,要求國君檢點是否小人在位、陰人干政,這又是社會比附於自然的例子。其次要解決自然比諸思維的間題。思維之被感知,在於言表,即吉語、表情,動作等,所以我們就要抓住這些可以被感知的現象,去了解思維,然後,抓住思維過程的矛盾衝突比附自然的相生相剋規律,抓住思維內容的真偽來比附客觀事物的陰陽關係。最後要解決由此人此事及彼人彼事、由一人一事及眾人眾事的問題。這方面要特別注重屬性對應、生克規律、陰陽消長三大要點,努力追求見一葉而知天下秋、聽一聲而察天下變的境界。在這種比附中要引以注意的是,中華民族文化中的五行八卦理論,起源於中國(主要是唐以前以長安為中心的古中原地帶)的土地上,同時也極限於中國的土地上,所以我們進行取象類比時,要以中國為主要觀照。 應用天人合思想的第三步,還要了解古人天人合一思維的實現形式,才能深化理解。如卜筮方法,雖然有很多迷信玄學的東西,但如不了解,還是不能深入理解周易、八卦的有關原理和有關卦辭的內在聯繫的。最常見的卜筮有幾種:(一)蓍草占卜大事。1、把50根著草,拿開一根,稱「大衍之數五十有五,其用四十有九」;2、這40根著草任意分為兩部分,橫放上方象天,橫放下方象地,即「分而為二以象兩」;3、從上方取一根豎於中間,象人,「掛一以象三」,三即天、地、人三才;4、以4根為一組,上方數過的仍放上方,剩數豎於左,象徵閏月,即「揲之以四,以象四時。歸奇於以象閏」。5、以4根為一組,下方數過的仍放下方,剩數豎於右,「五歲再閏,故再而後掛」。以上稱一變06,去掉左右剩數,上下之和就是44或40,用同上的方法完成二變。7、再去掉左右剩數,上下之和就是40或36,再用同樣的方法完成三變。8、三變之後,上下合數36或32、28、24,以4除之,得9或8、7、6,稱四營數,6為老陰,8為少陰,9為老陽,7為少陽。於是第一爻就得出來了。以上方法完成六次,於是成卦,老陽老陰為動爻,推算吉凶和前述梅花易數相同。若全卦無老陽老陰,則稱靜卦,以內為已,以外為人。(二)五行論人。藉助五行八卦來分析人的體形、面相、手相、聲音、氣色等,來推論人的性格、氣質和命運。(三)四柱探討人際。四柱預測,以年序花甲、月支配天千、日序花甲、時支配天千為「四柱」。俗稱「八字」,來推算一個人的命運。在四柱中,以日柱為主,代表已方,其他三柱都看作外禍福,皆可為占卜之驗,如谷之應聲,如影之隨形,灼然可見也。其理出於周易遠取諸物近取諸身之法。」(四)陰陽優化人居。就是應用陰陽學說,研究人的居住環境與人的關係,稱為「風水」、「堪輿」。其中有形勢派、理氣派兩大學派,而後代研究的人又衍生出許多學派,弄得玄而又玄,常常把人引入歧途,不可不慎。 天人合的化境,乃是直覺而知天下事。說具體點,就是以耳聞目睹心覺來直接感應萬事萬物。如何做到這樣呢?一方面要通曉萬亨萬物的屬性,靈活感知世界的狀態和變化。這需要格物致知,修鍊氣功、調養心性、磨練意志,來達到處變能知、處危不驚、宏大不亂、徽極不迷,達到佛教觀世音法境,以應無窮l另一方面,學會把握自己的心態情緒,理解這種自我感知所蘊含的天人聯繫,用獨到的聰明賽智去預測吉凶。第三方面是要從平時注重訓練,如少用卜籠,多用直覺,少用爻辭,多用卦象,養成「見事物,應八卦,思五行,知生克」的恩給習慣;又如注意克服單向聯繫和生搬硬套,積極訓練網路思維,追求全方位高層次地溝通天人信砂息。 陰陽八卦五行為主體的思維體系,發展成為中國人獨特的天人合一思想,並成為中華民族文化中的一個精華部分。歷史的風塵反覆地把它湮沒,然而它渾金朴玉一般,經曆數千年而不改其精英之質。這一古老而神奇的思維空間,一旦得以挖掘弘揚,就會如同金玉磨洗,重新煥發其熠熠的光彩照亮人間求索的夜空。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天人合一思想,一定會為潛科學研究開闢更為廣闊的天地,為人類可發展戰略開闢更為寬敞的道路。 林建南在搜狐上的博客--南天濃茶
推薦閱讀:

陳式太極拳24式> 中華武術
中華命理---八字預測蓬萊高級班筆記(4)
中華傳統文化精粹集錦(一)
中華道藏12_1---5

TAG:中華 | 陰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