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腳先老,養生先養腳
腳位於人體位置的最低處,承載著全身的重量,步履輕快,精神充沛,是人體氣足神旺的表現,就是通常人們所說的精神百倍的感覺。而當人感到精神疲憊的時候,往往最先感到腿腳發沉無力。可見腳的健康狀況關係到整個人體的健康狀況。民間有句俗語,叫做「人老腳先老」。當你為家庭、為事業日夜奔波,漸漸發現上樓不在輕鬆自在,長路步行腳軟腿酸時,衰老隨著精、神、氣的減少而逐漸逼近。腳部保健則是延緩衰老有養生方法。-在中醫的經脈學說中,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均起自於足部,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陽膽經、足陽明胃經均止於足部。通過經脈在足底的交接會和,足底與全身臟腑器官密切相連。通過對足部的刺激能促進足部的血液循環和經脈運行,對全身進行調節。-按揉湧泉-
搓揉湧泉穴是足部保健中最主要也是最常用的方法,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的足心。唐朝大醫學家孫思邈主張「足宜長擦」,長壽皇帝乾隆親身恭行的「十常」養生法中也有「足常摩」。古代學者陳書林記載了「擦湧泉」的養生術,並謂「先公每夜常自擦腳心至數千,是以晚年步履輕便」。蘇東坡每日睡前必行之事,閉目盤膝按揉腳心。-湧泉穴為什麼被如此重視,又具有什麼保健功效呢?人之先天根於腎,湧泉為腎經起始穴位,如泉水之湧出,為精氣之所發。因此湧泉具有滋腎水、降虛火,鎮靜安神、健脾和胃、益腎利尿、舒肝明目、健足之功效。-指擦湧泉:以左手拇指螺紋面,緊貼右足湧泉穴皮膚,稍用力下壓,持續作往返摩擦,以右手擦左足湧泉穴,每天睡前、醒後各一次,可反覆摩擦30至50次,以足心感到發熱為度。此法用力專於湧泉穴,刺激量比較大,舒肝降壓、益腎利尿作用顯著。-按揉腳趾-足趾部是足三陰經與足三陽經經氣交接的地方,按照全息理論,五足趾反應人的大腦及面部竅穴。用右手拇指、食指捏住左腳大趾,各個方向揉捏之後,輕輕拽拉。其餘四趾同法。然後用左手揉捏右腳趾。-足趾距離心臟最遠,末梢循環差,揉捏腳趾有助於促進腳部血液循環,有助於全身經氣的順接運行,保證經氣運行通常。另外還有健腦益智,宣通鼻竅,聰耳明目的功效。可防治頭痛、感冒等病症。-旋轉腳踝--
活動腳踝的方法在「老子按摩法」中就有記載「舒左腳,右手承之左右捺腳,從上至下直腳二遍,右手捺腳亦爾。前後捩足,三遍。左捩足,右捩足,各三遍。-前後卻捩足,三遍。」捺即按的意思。捩即扭轉之意。-轉腳踝可以去站位或坐位。站立時,重心移向左腳,右腳尖點地,意足尖為支點旋轉腳踝。左腳亦然。-坐位時,將左腳放於右腿上,左手輕扶左腳踝,右手握左腳五趾活動腳踝。然後左手活動右腳踝。-無扭傷時,轉動腳踝,舒活筋脈,增加腳部活動的靈活性,預防扭傷。已扭傷,視情況輕輕幫助活動踝部,使氣血通行,幫助恢復。-提示:扭傷後何時及如何活動,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以免加重損傷。-簡單小法:-魚際對腳心,緩解疲勞暢氣血。坐於登上將右足放於左腿上,右手扶托主右足腕。以左手小魚際處做上下推擦,至足心發熱為止,另一足如法推擦。-此法為推擦足心區域,搓足心可使足部血液通暢,進而通暢全身氣血,可有效的緩解疲勞,預防下肢酸軟。如睡前用熱水洗腳後擦腳心,效果更好,而且有利於睡眠,對於手足發涼也有很好的作用。-足心對手心,水火相既濟。兩手掌搓熱,用左掌心對右足心,以全掌摩搓全腳,全腳發熱為度。再以同發摩搓左足。睡前搓熱兩腳,可同時配合叩齒咽津法。-此法以勞宮穴對湧泉穴,從足跟到足心全面按摩,配合叩齒咽津,使濁氣下行,虛火下降。足部血脈經氣運行通暢,心火下降,腎水上行,可以防治高血壓、頭眩、耳鳴、失眠、頭頂痛、咽痛、足部痿弱酸疼、麻木浮腫及下肢攣疼等病症。-足跟搓足心,功簡效不減。側卧或坐位,用左足跟搓右腳心,然後用右腳跟搓左腳心,以腳心發熱為度。本方法方便簡單,用腳跟搓腳心同樣可以起到滋腎降壓、安神之功效,同時還可以鍛煉腿部力量,可謂一舉兩得。 -
《腳底按摩》一
《腳底按摩》三
養生先養腿和腳
劉長信著 文化藝術出版社眩暈頭痛血壓高,經絡腿療有奇效自測指標1.最初癥狀為疲乏、失眠、煩悶、耳鳴、眼花,時有頭暈、心悸、記憶力減退,休息後可消失。血壓明顯升高時,可出現頭暈加重,頭痛,甚至噁心、嘔吐。在勞累或情緒激動等引起血壓迅速升高時,癥狀尤其明顯。2.多數患者沒有癥狀,僅僅在體檢或發生急性心腦血管疾病時,才發現高血壓。3.在收縮壓≥140mmHg、舒張壓≥90mmHg且持續存在時,可確診為高血壓。4.四種人存在極大的發病風險:父母一方或雙方患有高血壓,日常飲食口味偏咸,有嗜煙、嗜酒習慣,體形肥胖或超重。高血壓病與中醫里的「頭痛」、「眩暈」、「中風」的病症相關。1.眩暈。中醫認為「眩暈」的發生,屬虛症者居多。如陰虛則肝風內動,血少則腦失所養,精虧則髓海不足,都容易導致眩暈。其次,疾濁壅遏或化火上蒙,也可能導致眩暈。2.頭痛。頭痛的病因很多,但不外乎外感和內傷兩大類。內傷疾病導致氣血逆亂,瘀阻經絡,腦失所養,也可能發生頭痛。3.中風。中風的主要病因,在於患者氣血虧虛,以及心、肝、腎陰陽失調,加上憂思惱怒、飲酒飽食、房事勞累、外邪侵襲等誘因,導致氣血運行受阻,肌膚筋脈失於濡養;或者陰虧於下,肝陽暴張,形成上實下虛、陰陽互不維繫的危急癥候。【劉教授提醒】下面四種人,要格外留意血壓變化在現代社會,人們的飲食口味偏重,肉類食物偏多,導致鹽分、脂肪攝入量過大。加上生活習慣也不好,多食少動,使得肥胖人群不斷增加,這些都是導致高血壓的危險因素。所以,下面四種人,應該格外關注自己的血壓變化:一是父母一方或雙方患有高血壓;二是日常飲食口味偏咸;三是有嗜煙、嗜酒習慣者;四是體型肥胖或超重者。瀉內火,補體虛,舒服降血壓在治療高血壓方面,中醫積累了很多的經驗。經過不斷研究,近年來國內醫學界也推出了不少降壓中藥和降壓穴。針對痰、火、虛、瘀等高血壓的發病因素,我們利用藥物外用和穴位刺激等方法,通過腿療瀉火祛痰、補虛和絡,從而達到降血壓的目的。(一)平肝瀉火降血壓中醫認為,高血壓在很大程度上是肝陽上亢造成。所以,中老年人、經常喝酒的人以及平時脾氣不好的人,往往是高血壓的高發人群。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採取了平肝瀉火的降壓方法。藥物:鉤藤30克,荔枝核30克,夏枯草30克,野蒺藜30克。煮水20分鐘後,維持藥液溫度40℃左右,洗泡雙腿30分鐘,以背部微微出汗為宜。鉤藤又名鶯爪風,在葉腋處有彎鉤,故名鉤藤,以帶鉤莖枝入葯。鉤藤入葯最初的文字記載見於南北朝陶弘景的《名醫別錄》。中醫學認為,鉤藤味甘、性微寒,入肝、心包經,有清熱、平肝、止痙的功效。臨床上常借其平肝之力,用於治療高血壓。經藥理實驗證實,鉤藤既有明顯的降壓作用,又有顯著的鎮靜作用,卻不會產生嗜睡的副作用。穴位:太沖、水泉、內庭太沖穴為人體足厥陰肝經的腧穴,肝經的水濕風氣由此向上沖行。位於人體足背側,當第1跖骨間隙的後方凹陷處。取穴時,可採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勢,該穴位於足背側,第1、2趾跖骨連接部位中。以手指沿拇指、次趾夾縫向上移壓,壓至能感覺到動脈應手,即是此穴。可用拇指或中指按揉3~5分鐘,以局部酸脹為宜。太,大也。沖,沖射之狀也。肝經的水濕風氣由行間穴傳來,至太沖穴後因受熱而脹散,化為急風衝散穴外,故名太沖。水泉穴為人體足厥陰肝經的郄穴,該穴位於人體的足內側,內踝後下方,當太溪穴直下1寸,大概2橫指,跟骨結節的內側凹陷處。可用拇指或中指按揉3~5分鐘,以局部酸脹為宜。水,水液也。泉,水潭也。該穴的意思是腎經水液在此聚集形成水潭。經水因本穴所處位置低下而為聚集之狀,只有極少的滿溢之水外傳照海穴的高位,經水的運行如從孔隙中輸出一般,故為腎經郄穴。內庭為足陽明胃經的滎穴。內庭在足背,當第2、3趾間,趾蹼緣後方赤白肉際處。它的去熱、去肝火、去胃火作用非常好,相當於人體自生的牛黃解毒丸。可用拇指或中指按揉3~5分鐘,以局部酸脹為宜。腳底是人體最大的福田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身體的哪一部分最值得關注呢?是五官、脖子、胸部、臀部,還是我們每天幾乎都忘記的腳底?答案是:腳底。我們的腳底可能是最不被關注的地方,然而它的作用卻非常重要。俗話說:"足弱無長壽。"雙腳在人的一生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人體狀況的陰晴表,能夠很準確地反映人的健康狀況,可以說是人體健康的"第二心臟"。古代醫學中指出:"人之有腳,猶似樹之有根,樹枯根先竭,人老腳先衰。"雙腳被比做"人體之根",從解剖學觀點看,腿腳是全身的支柱:人體共有206塊骨頭,雙腳就佔了52塊。我們每個人的足底有很多的保健穴位,分布著豐富的神經末梢,通過對足部反射區的刺激,加強身體的新陳代謝,提高免疫系統功能,促進全身各個系統的生理機能自然而然地強盛起來,達到身心整體性的健康。經常敲打足底,有滋陰降火、安神明目、調補肝腎的作用,可防治頭痛、心腦血管病、高血壓、腎炎等病。足療養生法是一種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大眾健康法。現代醫學證明,人的衰老是從腳開始的。在人們的腳掌上密布了許多血管,還有無數的神經末梢,並與大腦緊密相連,腳的健康不僅關係到人的身體健康,而且和壽命有很大關係。"春天洗腳,昇陽固脫;夏天洗腳,暑濕可祛;秋天洗腳,肺潤腸濡;冬天洗腳,丹田溫灼。"人體的五臟六腑在腳部都有相應的反射區,腳部還有大量的神經末梢,多做足部按摩,可活化內臟器官機能;消除畏冷、浮腫;緩解肩膀酸痛、視覺疲勞;保持精力充沛。腳部是足三陰經的起始點,又是足三陽經的終止點,踝關節以下就有60多個穴位。如能經常刺激足部的太沖、隱白、太溪、湧泉等穴位,就能起到滋補元氣、壯腰強筋、延緩衰老、延長壽命的作用。按摩腳底的方法很多,可把兩個腳心相向置於床上,左手搓右腳心,右手搓左腳心;也可用中指或食指由腳心向腳趾方向做按摩,每次100~200次,以按摩部位發熱為度,兩腳輪流進行;還可用手掌反覆搓腳心l5分鐘。如果時間充裕,再加上以下的按摩:左手按住右腳腳心,前後活動腳踝5次,換左腳;向外側揉按並前後活動5次,左腳同樣;向內側揉按並前後活動5次,左腳同樣;右膝彎曲,左手固定右腳掌,右手握腳跟,前後活動5次,左腳同樣;右膝彎曲,右手拇指輕按膝蓋里側,左手握腳踝,前後活動5次,左腳同樣。腿足保健法浴足:用熱水泡腳,特別是用生薑或辣椒煎水洗腳,可較快地擴張人體呼吸道黏膜的毛細血管網,加快血液循環,從而使呼吸道黏膜內血液中的白血球及時地消滅侵襲人體的細菌和病毒,使人體免受感染。摩腳洗腳後,雙手搓熱,輕揉搓相關部位或穴位,可全腳按摩,也可局部按摩,多按摩湧泉穴(足心)或太沖穴(一、二足趾關節後)或太溪穴(內踝高點與跟腱之間凹陷處)。對頭暈、失眠、厭食、面色晦暗、疲勞、高血壓、便秘等有防治作用。高抬貴腳:每天將雙腳蹺起2~3次,平或高於心臟,此時腳、腿部血液循環旺盛,下肢血液流回肺和心臟的速度加快,得到充分循環,頭部可得到充足而新鮮的血液和氧,同時對腳部穴位、反射區也是一個良性刺激。部隊行軍後都知用此法迅速消除疲勞,平時抬腳也有好處。搓揉腿肚:以雙手掌緊夾一側小腿肚,邊轉動邊搓揉,每側揉動20次左右,然後以同法揉動另一條腿。此法能增強腿力。扳足:取坐位,兩腿伸直,低頭,身體向前彎,以兩手扳足趾和足踝關節各20~30次,能鍛煉腳力,防止腿足軟弱無力。扭膝:兩足平行靠攏,屈膝微向下蹲,雙手放在膝蓋上,膝部前後左右呈圓圈轉動,先向左轉,後向右轉,各20次左右。可治下肢乏力、膝關節疼痛。甩腿:一手扶物或扶牆,先向前甩動小腿,使腳尖向上蹺起,然後向後甩動,使腳尖用力向後,腳面綳直,腿亦盡量伸直。在甩腿時,上身正直,兩腿交換各甩數十次。此法可預防半身不遂、下肢萎縮無力及腿麻、小腿抽筋等。
揉好腳就能解決身體的小問題現在人都生活壓力大,工作又非常繁忙,一旦生病了,要麼就是忍痛堅持工作,然後進行常規的打針吃藥。其實,這對於身體而言,根本毫無意義。生病了,就是身體抗議了。我們需要的是認真地去對待它,調理它,放鬆它。有句老話,"磨刀不誤砍柴工",我們應該明白這個道理,在日常生活中就重視自我保養。那麼這一節,我們說說近幾年火暴起來的足療,簡單地說,足療就是在專業按摩師的操作下,採用不同的藥液,通過各種手法刺激足部和小腿部的穴位和反射區,從而起到調暢氣血、平衡陰陽、健身療病的目的。可做足療,非得去外面嗎?這裡,咱們就說說如何自己給自己做養生的足療。祖國醫學認為足部穴位和五臟六腑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還是現代醫學解剖學證明雙足密布著豐富的毛細血管、淋巴管和神經末梢,無疑都說明腳與人體健康的重要關係。因此,足療被廣泛地用於失眠、"三高"症(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便秘、糖尿病、下肢麻木發涼、微循環障礙、亞健康等30餘種疾病的調理和治療。其中,以治療失眠、高血壓療效最為顯著。中醫認為失眠皆因心脾兩虛、心膽氣虛、心火上擾、肝腎陰虛所起,即與心、脾、腎、肝相關。那麼,要想解決失眠問題,我們動手做足療前對泡腳水的選擇上,當以養血、安神、清心、舒肝的藥材為主,將水溫控制好,就可以把腳放進去。在手法上,要多用滾法、揉法、推法、拿法,輕重力度也要根據自己的感受來調節。自己按摩一下湧泉穴、照海穴、三陰交、足三里。一般按摩完當天晚上失眠就能改善,隨後再堅持調節4~5次基本睡眠就能逐漸恢復正常。有讀者自己在家做過足底按摩,大家有一種疑惑:"是不是有酸、脹、麻、疼痛等感覺,就意味著有多種疾病?"有些讀者甚至還出現了疑神疑鬼的情況,其實大可不必,我們每個人的個體差異及耐受力程度都是不同的,因此在自我按摩時每個人所表現出來的酸、脹、麻、疼痛等感覺也不盡一樣,不要看見有些書上說你酸痛了就是有病的徵兆,這就有點偏激了。那麼,怎樣從穴位上反映出疾病的先兆呢?很簡單,當在一隻腳或腿上按壓的時候出現明顯的疼痛感,在另一隻腳或腿上的同樣穴位、出現同樣程度的疼痛感,那就可以排除患有某種疾病的可能性。有一些中老年人,出現泌尿系統的問題,他們很痛苦,又不想總是提起這個令人不好意思的話題。怎麼辦?很簡單,用大拇指分別推按雙腳上的尿道反射區,兩個手向前推。比如,尿頻、尿急、尿痛、尿道熱、灼痛這些問題,可以用兩手大拇指在尿道反射區順著向前推20分鐘,並在推的過程中不停地喝水。在腳上的腎上腺、腎、輸尿管、膀胱、尿道這幾個反射區各重點按揉或推刮10次。按摩不只是治標,而是要治本。身體所有的器官彼此之間休戚相關。一個器官有問題,連帶另一個器官也會不正常。我們自己做足療的時候,基本上每一個反射區都可以按摩5分鐘,這樣是不會有什麼害處的。遇到急性病症時,按摩時間可加1倍或3倍也不會有危險。需要強調的是在按摩肝臟和脊柱反射區時應小心。當腎臟功能良好時,才可在肝臟反射區按摩5分鐘以上,否則大量的有毒物質將進入循環系統,卻沒有能及時排出體外。脊椎的反射區不可按摩太久,因為這個部位按摩太久會使血流加強而產生暫時性的不良反應。建議每天花30分鐘做按摩,這有助於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況。腳上藏著能夠增強免疫力的秘密中醫理論記載,人有"四根"--耳根、鼻根、乳根和腳根,其中以腳根為四根之本。人老腳先衰,木枯根先竭,可見腳對人體的重要性。 每天晚上回到家,用熱水舒舒服服泡個腳,自己在腳心、腳背按、揉、扯、壓,身心也就不知不覺隨之徹底放鬆,夜晚還能香甜入夢,這真是一件非常不錯的生活享受。體會到舒服感的同時,大家可能還不知道,我們經常做適當的腳部按摩,還能增強人體免疫力。實踐證明,足浴是一種簡便易行、效果可靠的自我保健方法。故我國民間素有"睡前一盆湯"的習慣做法。熱水洗腳是一種浸浴療法,洗腳時,水溫以40℃~50℃為宜,水量以淹沒腳的踝部為好,雙腳浸泡5~10分鐘。同時,用手緩慢、連貫、輕鬆地按摩雙腳,先腳背後腳心,直至發熱為止。這樣,能使局部血管擴張,末稍神經興奮,血液循環加快,新陳代謝增強。如能長期堅持,不僅有保健作用,還對神經衰弱引起的頭暈、失眠、多夢等癥狀有較好的療效。腳底和腳趾有千萬神經和血管,即使不是按摩反射區,只是稍微按摩腳底,還是具有保健效用。腳底按摩以刺激腳底與腿側的點、線、帶和區,不只是純粹按摩腳底反射區,最終目的是達到舒經活絡、鬆弛神經。腳底按摩雖然好處不少,但也沒有必要每天來做,這反而會損傷肌肉。按摩一次後,肌肉得到鬆弛,血液得以循環,隔天還是有這方面的效用,所以大家完全可以隔兩天再來做。因為腳在人體最底部,血液中的尿酸晶等有害物質沉積在腳底,不利健康。通過足底按摩,分解沉積在腳底的有害物質,可使其通過汗液、尿液排出體外。腳底按摩對慢性病人的助益最大,如經常失眠、體質虛弱者等,進行腳底按摩後,療效顯著。糖尿病患者的兩腳常會因為病情的加劇而最終不得不被殘酷地鋸掉,關鍵就在足部末梢神經出現了問題。因此,患上糖尿病的人,應經常接受腳底按摩,讓血液通達末梢神經所在部位。一部分的腎臟病患者也應多做腳底按摩。但是如果病人的肌肉已壞死或出現潰爛現象,就不適合進行腳底按摩。腳底按摩祛病的小寶典便秘、乾咳便秘主要與大腸蠕動不夠有關,按摩時,主要刺激腳上的大腸反射區,它在左、右腳心靠腳跟處,分別呈門框和直角形分布,按摩腳內踝往上約四指處的肛門區,也有同樣之功效。需要提醒的是,便秘是實症,實則瀉之,所以按摩越用力越好。治療咳嗽,首要是刺激肺、支氣管反射區,上身淋巴腺有消炎作用,腎上腺分泌的糖皮質激素,可止咳、消炎、抗過敏,秋天燥腎起調節作用,這些都是按摩時的重點反射區域。失眠、神經衰弱兩腳後跟都有一失眠點,而心主神門,心又與小腸相表裡,腹腔神經也能影響神經緊張,所以心、小腸、腹腔反射區也要刺激。疲乏、腰酸背痛腎輸尿管膀胱,促使乳酸排泄,而乳酸正是引起疲勞的主要原因。頸椎、腰椎、胸椎的異常,直接導致人的腰酸背痛。甲狀旁腺能調節鈣代謝,促使肌肉神經興奮。為追求更好的效果,大家在按摩前最好用熱水來浸泡腳,涼了再不斷地添熱水,堅持半小時,如果其中能加上針對自身某種疾病的中藥,效果會更好。前面我們已經說過,這種自我按摩對於失眠患者效果特別有效,因為泡腳能促使血液下行,幫助入睡,建議泡得越久越好。自己按摩時的分量因人、因病而異,而且難免有痛感。如果覺得太痛,可適當放輕,但在刺激致病的關鍵點時,痛感必不可少。但是千萬要注意,患有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律衰竭的病人禁用腳底按摩。此外,孕婦要慎用,老人按摩時刺激要輕。光腳踩泥地,血糖竟然正常了採訪多了,我發現,每一位糖友都有自己的一套養生、控糖絕招,那麼,眼前這位神采奕奕、充滿激情的老人,是不是也有不為人知的秘方呢?她願不願意將秘方傳授給我?說明了我的意圖,沒想到她大方地說:「也不算什麼秘方,算是我自創的養生方法吧。幾個糖友試了都說好。」我眼前一亮!沒想到她的秘方說出來,讓我大跌眼鏡:原來就是光著腳丫,在泥土地上走。這算是哪門子養生方法啊?憶苦思甜?返璞歸真?我哭笑不得。看我這副難?置信的表情,她笑了,帶著我來到不遠處的東單公園。呵,好茂密的松樹林啊,一排排松樹整齊地排列著,風兒輕拂,一陣陣夾雜著泥土香、青草香和松樹香的氣息撲面而來。我不禁深深吸了口氣,啊,多久沒有這樣親近自然了?方華開始示範她的踩泥土養生法。只見她信步走到松樹林中,脫下鞋,再脫下襪子。看著她穿著一身體面的毛料衣裙卻光著腳站在土地上,我不禁笑出了聲。她示意我照著她的樣子去做。哎喲,好涼的方磚地!「這樣不行,必須踩泥土地。」涼而不冷,溫潤如玉,這是我雙腳踏上泥土地時一剎那的感受。試著?上幾步,原來大地竟然是有彈性的,像一雙大手承托著我,我能感到落腳時濕潤的泥土被擠到一旁時微微的癢感,能感到細小的沙礫觸碰腳底時輕輕的痛感,腳與泥土親密接觸,竟然是這樣的舒服和愜意!走著走著,我感到自己也成了一棵樹,貪婪地吸取泥土中的養分和力量,有一種說不出的輕鬆。這種體驗是從來都沒有過的。半個小時,一眨眼就過去了。方華告訴我,只要天氣允許,她每天早晚都會來這裡走上半個小時。自從每天光腳行走,原先吃的拜糖平減了量,血糖依然非常令人滿意。這個養生法好幾個糖友都試過了。有一位53歲的趙先生,原來吃消渴丸每天3次,每次10丸,血糖剛好到高限上。行走兩個月後,消渴丸每天吃兩次,每次5丸,血糖很理想。另一位糖友吳女士49歲,身高1米58的她體重達到75公斤,血脂高,糖化血紅蛋白異常,行走半年後,體重減了17斤,糖化血紅蛋白也正常了。還有一位56歲的周女士患有糖尿病胃腸功能紊亂,吃完飯肚子脹,嚴重時還會嘔吐,行走3個月後,飯後胃脹、肚子脹的感覺明顯減輕,再也沒有發生嘔吐。大家共同的感受就是:越走越舒服,越走越健康。泥土,何以造就降糖的神話?在圖書館一排排的中醫古籍之中,我終於揭開了謎底。堪稱中國?代智慧之精華的奇書《周易》認為,人屬於「坤土」。《黃帝內經》有「同聲相應,同氣相求」的說法,意思是,同樣屬性的東西容易湊到一起,也就是「物以類聚」。人既然屬土,那麼就與自然界的土壤分外親密,人與泥土親密接觸,通過泥土對人的作用,可以治癒疾病,休養身心。我驚訝地發現,赤足走路竟然不是今人自創,《黃帝內經》早已經記載了古人就有清晨起來赤足、散發在庭院中行走的養生習慣。無論是中國古代哲學,還是醫學,都十分講究五行在人體健康方面的應用。《黃帝內經》把五行、五方、五臟、五季的對應關係闡述得十分清楚:東方屬木,對應肝,季節為春;南方屬火,對應心,季節為夏;西方屬金,對應肺,季節為秋;北方屬水,對應腎,季節為冬;中央屬土,對應脾,季節為長夏。細心的人會看出其中的玄妙之處:五行中,土處在最特殊的一個位置,不偏不倚,居於正中。五臟中,脾處於最特殊的位置,不上不下,也是居於正中。居於正中的位置,有一個得天獨厚的好處,就是它可以起到「糾偏」的作用,就像站在十字路口的交警能夠指揮四面八方的交通一樣,哪個臟腑有了不良傾向,太過了,或者不及了,居於中央位置的脾就能及時調整。所以中醫有「脾為後天之本」的?法。脾土如此重要,卻是糖尿病患者的一個軟肋。中醫講「脾失健運,痰濕內生,化成內熱,耗傷津液,發為消渴。」一連串的問題,很像多米諾骨牌效應,骨牌的第一張,恰恰是脾。那麼,光腳踩踩泥土地,讓「泥土」和「脾土」串通起來,讓自然界的土去激發、補充人體的「土」,自然對糖尿病人有好處。現代中醫又是怎麼解釋的呢?一位研究中醫推拿學的教授分析說,泥土是一種很好的按摩材料。光腳走在泥土上,土質對腳底起到均勻的刺激,鬆軟濕潤的土質能夠恰到好處地貼合腳底,並起到一定的緩衝作用,這是任何手工的按摩都達不到的?果。此外,土質中的小石子、小沙礫能對腳底的穴位進行中等強度的刺激,每走一步,都是一次腳底按摩。可以說,光腳踩泥土地,是大自然與人的對話、交流,能達到身與心的平衡。物理學上的解釋更有意思:物理學家研究發現,人類的製造業不斷進步,人類能夠合成數以千萬計的化學品,這些化學合成品都是自然界所沒有的,比如化纖、尼龍、聚酯等,這些材料穿在身上,用在手中,不知不覺產生了無數的靜電電荷,日積月累,人成了負載這些電荷的大電池。可是,人體本身是個生物電磁場,大自然也是個巨大的磁場,幾十萬年來,人的電磁場?自然界的電磁場一直平衡、和諧、融洽。人成了大電池之後,與自然的平衡被阻隔,被更改,就會生出病來。所以,當人頭頂藍天,腳踩大地的時候,是在自我放電,把身上積累的靜電電荷釋放出去,恢復平衡。原來,光著腳走泥土地能保健、降糖,根本不是神話,這裡面的學問多著呢。可問題是,一定要踩泥土地嗎?在城市裡尋找一片既乾淨又能讓人隨便踩的土地也不是件容易事。那麼,在家裡的地磚、地板上行走,可以嗎?我決定自己試試。冰腳,這是光腳踩地磚的第一感覺,很不舒服。試著多走幾步,發覺地面太硬,走?很容易累。關鍵問題是,只有腳趾、前腳掌和腳後跟著地,足弓部位懸空,沒法受到按摩!我把疑問說給中醫專家聽,專家說,最好不要光腳踩地磚、地板。原因有很多:首先,地磚、地板不接「地氣」。中醫很講究這個「地氣」,認為萬物來自於塵土也終歸於塵土,土是萬物(包括人體)能量轉化的地方。我們都有這樣的經驗,一盆花養在高層建築中很容易枯萎,這就是不接地氣的緣故。花既如此,何況人乎!其次,地板、地磚沒有彈性,無法像泥土那樣,在人行走的時候給予恰到好處的緩衝,所以,在硬地面上走著走著就累了。而且容易傷到足弓,造成關節勞損。再次,相比地磚、地板,土質是非常鬆軟的,不管你是38的腳還是42的腳,全都能踩進去,泥土具有包容性;而踩在地磚、地板上,著地的部分很小,受力部位有限,難以起到按摩作用。最後,足部是人體一身之根,冰涼的地磚、地板容易引寒上行,導致腿腳抽筋、拉肚子、胃痙攣、女性痛經等問題,正所謂「病從寒中生」。接接地氣養養生如今,樓房越蓋越高,馬路越來越寬,人「接地氣」的機會卻越來越少。在高層寫字樓里工作的人,不妨中午休息的時候到樓下走走,接接地氣。並不是走在地面?就叫「接地氣」。最好光著腳,或者穿布鞋,走在土地上,才有效果。穿著皮鞋、旅遊鞋走在柏油路上、人行便道上、商場、超市裡是接不到地氣的。每天敲打腳尖10分鐘就能變年輕,太神奇了朋友轉來的文章(作者是:張俊峰﹝韓國人﹞,景象新聞社前社長,國學院常任顧問)讀後覺得很好,放在這裡與大家共享!── 二00五年秋天,和朋友們一起打完高爾夫回家,從車上拿高爾夫桿的時候,一不小心跌坐在地上。這一跌,讓我親身體驗了「年過七十膝蓋變得脆弱,腿部肌肉無力」的說法。膝蓋脆弱,上下樓梯就會覺得吃力。偶然一次機會,去了丹學修練中心,一位老師讓我每天試著做二百次的「敲打腳尖」。敲打腳尖是一個非常簡單的運動,只要伸直雙腿,把兩腳的腳後跟靠在一起,兩腳的大姆趾互相碰撞即可。做二百次大約需要兩分鐘,剛開始做的時候,兩分鐘是那麼的漫長和無聊,但是既然下定決心,就一定要堅持下來,於是一有時間就會做。兩個月過去了,不但是膝蓋,就連腿部都感覺變得更有力量了,行動也變得敏捷了。以前每次打網球時,大腿和小腿肚都無法放鬆,還會經常抽筋,而且第二天兩腿會變得非常酸痛,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這樣的癥狀竟然消失了。體驗到了敲打腳尖的效果,我就對敲打腳尖運動越來越感興趣了。據說敲打次數越多效果越好,於是我就將每天的二百次增加到五百次,五個月後,又增加到每天的一千下。現在是一天不做都會覺得不舒服。因為膝蓋問題才開始的敲打腳尖運動,現在不但讓膝蓋痊癒了,而且感覺身體也比十年前更健康了,排便正常了,臉色也更好了。遇到熟人,他們都會說:「您是有什麼好事啊?怎麼臉色這麼好看?」、「您最近吃什麼補品呢?」七十多歲的人們聚在一起,不免要經常談到健康問題,每當這個時候我都會告訴大家「敲打腳尖」運動。最近,這個運動在朋友間非常受歡迎,每天都會有諮詢電話打來,問的最多的問題是:「每天一千個怎麼做啊?」。於是,我就將我的方法告訴了他們:剛開始,在嘴裡數著。過了一段時間,就開始用手錶設定十分鐘的時間,看看能做多少。在一般的情況下,十分鐘可以做一千二百次左右。如今連時間都不計算了,看電視的時候、看報紙的時候、聽廣播的時候,只要一有空就做,這樣下來,每天能做三千次左右。現在,周遭的朋友們都開始讚歎敲打腳尖的效果。我有一個朋友,他晚上睡覺的時候,每兩個小時就要上一次廁所,做了敲打腳尖的活動後,每天晚上都能安穩地睡上五個小時。還有一個朋友做了之後,覺得自己的頭腦比以前變清醒了,集中力提升了,思緒變得敏捷了。不久前,我開車去一個朋友家下圍棋,離開他家時忘記了帶眼鏡,急忙掉頭準備回去拿眼鏡,在十字路口等紅綠燈的時候,我發現自己竟然能清楚地看見對面街上的標誌 ── 以前不戴眼鏡是看不到的!於是,從那時開始,我平時就不戴眼鏡,雖然沒有特別去測量過視力,但明顯覺得視力比以前好了很多。我做敲打腳尖運動二十個月來整體的感受是:運動沒有必要做很多種,只要持之以恆地堅持某一項運動,就一定會看到它所帶來的效果。我的身體、我的心情每天都在變得更年輕,希望我的親身體驗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醫養生與抗衰老
【健康知識】腳底,是人體最大的福田!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身體的哪一部分最值得關注呢?是五官、脖子、胸部、臀部,還是我們每天幾乎都忘記的腳底?答案是:腳底。我們的腳底可能是最不被關注的地方,然而它的作用卻非常重要。俗話說:"足弱無長壽。"雙腳在人的一生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人體狀況的陰晴表,能夠很準確地反映人的健康狀況,可以說是人體健康的"第二心臟"。古代醫學中指出:"人之有腳,猶似樹之有根,樹枯根先竭,人老腳先衰。"雙腳被比做"人體之根",從解剖學觀點看,腿腳是全身的支柱:人體共有206塊骨頭,雙腳就佔了52塊。我們每個人的足底有很多的保健穴位,分布著豐富的神經末梢,通過對足部反射區的刺激,加強身體的新陳代謝,提高免疫系統功能,促進全身各個系統的生理機能自然而然地強盛起來,達到身心整體性的健康。經常敲打足底,有滋陰降火、安神明目、調補肝腎的作用,可防治頭痛、心腦血管病、高血壓、腎炎等病。足療養生法是一種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大眾健康法。現代醫學證明,人的衰老是從腳開始的。在人們的腳掌上密布了許多血管,還有無數的神經末梢,並與大腦緊密相連,腳的健康不僅關係到人的身體健康,而且和壽命有很大關係。"春天洗腳,昇陽固脫;夏天洗腳,暑濕可祛;秋天洗腳,肺潤腸濡;冬天洗腳,丹田溫灼。"人體的五臟六腑在腳部都有相應的反射區,腳部還有大量的神經末梢,多做足部按摩,可活化內臟器官機能;消除畏冷、浮腫;緩解肩膀酸痛、視覺疲勞;保持精力充沛。腳部是足三陰經的起始點,又是足三陽經的終止點,踝關節以下就有60多個穴位。如能經常刺激足部的太沖、隱白、太溪、湧泉等穴位,就能起到滋補元氣、壯腰強筋、延緩衰老、延長壽命的作用。按摩腳底的方法很多,可把兩個腳心相向置於床上,左手搓右腳心,右手搓左腳心;也可用中指或食指由腳心向腳趾方向做按摩,每次100~200次,以按摩部位發熱為度,兩腳輪流進行;還可用手掌反覆搓腳心l5分鐘。如果時間充裕,再加上以下的按摩:左手按住右腳腳心,前後活動腳踝5次,換左腳;向外側揉按並前後活動5次,左腳同樣;向內側揉按並前後活動5次,左腳同樣;右膝彎曲,左手固定右腳掌,右手握腳跟,前後活動5次,左腳同樣;右膝彎曲,右手拇指輕按膝蓋里側,左手握腳踝,前後活動5次,左腳同樣。
腿足保健法浴足:用熱水泡腳,特別是用生薑或辣椒煎水洗腳,可較快地擴張人體呼吸道黏膜的毛細血管網,加快血液循環,從而使呼吸道黏膜內血液中的白血球及時地消滅侵襲人體的細菌和病毒,使人體免受感染。摩腳:洗腳後,雙手搓熱,輕揉搓相關部位或穴位,可全腳按摩,也可局部按摩,多按摩湧泉穴(足心)或太沖穴(一、二足趾關節後)或太溪穴(內踝高點與跟腱之間凹陷處)。對頭暈、失眠、厭食、面色晦暗、疲勞、高血壓、便秘等有防治作用。高抬貴腳:每天將雙腳蹺起2~3次,平或高於心臟,此時腳、腿部血液循環旺盛,下肢血液流回肺和心臟的速度加快,得到充分循環,頭部可得到充足而新鮮的血液和氧,同時對腳部穴位、反射區也是一個良性刺激。部隊行軍後都知用此法迅速消除疲勞,平時抬腳也有好處。
搓揉腿肚:以雙手掌緊夾一側小腿肚,邊轉動邊搓揉,每側揉動20次左右,然後以同法揉動另一條腿。此法能增強腿力。扳足:取坐位,兩腿伸直,低頭,身體向前彎,以兩手扳足趾和足踝關節各20~30次,能鍛煉腳力,防止腿足軟弱無力。扭膝:兩足平行靠攏,屈膝微向下蹲,雙手放在膝蓋上,膝部前後左右呈圓圈轉動,先向左轉,後向右轉,各20次左右。可治下肢乏力、膝關節疼痛。甩腿:一手扶物或扶牆,先向前甩動小腿,使腳尖向上蹺起,然後向後甩動,使腳尖用力向後,腳面綳直,腿亦盡量伸直。在甩腿時,上身正直,兩腿交換各甩數十次。此法可預防半身不遂、下肢萎縮無力及腿麻、小腿抽筋等。揉好腳就能解決身體的小問題
現在人都生活壓力大,工作又非常繁忙,一旦生病了,要麼就是忍痛堅持工作,然後進行常規的打針吃藥。其實,這對於身體而言,根本毫無意義。生病了,就是身體抗議了。我們需要的是認真地去對待它,調理它,放鬆它。有句老話,"磨刀不誤砍柴工",我們應該明白這個道理,在日常生活中就重視自我保養。那麼這一節,我們說說近幾年火暴起來的足療,簡單地說,足療就是在專業按摩師的操作下,採用不同的藥液,通過各種手法刺激足部和小腿部的穴位和反射區,從而起到調暢氣血、平衡陰陽、健身療病的目的。可做足療,非得去外面嗎?這裡,咱們就說說如何自己給自己做養生的足療。祖國醫學認為足部穴位和五臟六腑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還是現代醫學解剖學證明雙足密布著豐富的毛細血管、淋巴管和神經末梢,無疑都說明腳與人體健康的重要關係。因此,足療被廣泛地用於失眠、"三高"症(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便秘、糖尿病、下肢麻木發涼、微循環障礙、亞健康等30餘種疾病的調理和治療。其中,以治療失眠、高血壓療效最為顯著。中醫認為失眠皆因心脾兩虛、心膽氣虛、心火上擾、肝腎陰虛所起,即與心、脾、腎、肝相關。那麼,要想解決失眠問題,我們動手做足療前對泡腳水的選擇上,當以養血、安神、清心、舒肝的藥材為主,將水溫控制好,就可以把腳放進去。在手法上,要多用滾法、揉法、推法、拿法,輕重力度也要根據自己的感受來調節。自己按摩一下湧泉穴、照海穴、三陰交、足三里。一般按摩完當天晚上失眠就能改善,隨後再堅持調節4~5次基本睡眠就能逐漸恢復正常。有讀者自己在家做過足底按摩,大家有一種疑惑:"是不是有酸、脹、麻、疼痛等感覺,就意味著有多種疾病?"有些讀者甚至還出現了疑神疑鬼的情況,其實大可不必,我們每個人的個體差異及耐受力程度都是不同的,因此在自我按摩時每個人所表現出來的酸、脹、麻、疼痛等感覺也不盡一樣,不要看見有些書上說你酸痛了就是有病的徵兆,這就有點偏激了。那麼,怎樣從穴位上反映出疾病的先兆呢?很簡單,當在一隻腳或腿上按壓的時候出現明顯的疼痛感,在另一隻腳或腿上的同樣穴位、出現同樣程度的疼痛感,那就可以排除患有某種疾病的可能性。
有一些中老年人,出現泌尿系統的問題,他們很痛苦,又不想總是提起這個令人不好意思的話題。怎麼辦?很簡單,用大拇指分別推按雙腳上的尿道反射區,兩個手向前推。比如,尿頻、尿急、尿痛、尿道熱、灼痛這些問題,可以用兩手大拇指在尿道反射區順著向前推20分鐘,並在推的過程中不停地喝水。在腳上的腎上腺、腎、輸尿管、膀胱、尿道這幾個反射區各重點按揉或推刮10次。按摩不只是治標,而是要治本。身體所有的器官彼此之間休戚相關。一個器官有問題,連帶另一個器官也會不正常。我們自己做足療的時候,基本上每一個反射區都可以按摩5分鐘,這樣是不會有什麼害處的。遇到急性病症時,按摩時間可加1倍或3倍也不會有危險。需要強調的是在按摩肝臟和脊柱反射區時應小心。當腎臟功能良好時,才可在肝臟反射區按摩5分鐘以上,否則大量的有毒物質將進入循環系統,卻沒有能及時排出體外。脊椎的反射區不可按摩太久,因為這個部位按摩太久會使血流加強而產生暫時性的不良反應。建議每天花30分鐘做按摩,這有助於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況。
腳上藏著能夠增強免疫力的秘密中醫理論記載,人有"四根"--耳根、鼻根、乳根和腳根,其中以腳根為四根之本。人老腳先衰,木枯根先竭,可見腳對人體的重要性。每天晚上回到家,用熱水舒舒服服泡個腳,自己在腳心、腳背按、揉、扯、壓,身心也就不知不覺隨之徹底放鬆,夜晚還能香甜入夢,這真是一件非常不錯的生活享受。體會到舒服感的同時,大家可能還不知道,我們經常做適當的腳部按摩,還能增強人體免疫力。實踐證明,足浴是一種簡便易行、效果可靠的自我保健方法。故我國民間素有"睡前一盆湯"的習慣做法。熱水洗腳是一種浸浴療法,洗腳時,水溫以40℃~50℃為宜,水量以淹沒腳的踝部為好,雙腳浸泡 5~10分鐘。同時,用手緩慢、連貫、輕鬆地按摩雙腳,先腳背後腳心,直至發熱為止。這樣,能使局部血管擴張,末稍神經興奮,血液循環加快,新陳代謝增強。如能長期堅持,不僅有保健作用,還對神經衰弱引起的頭暈、失眠、多夢等癥狀有較好的療效。
腳底和腳趾有千萬神經和血管,即使不是按摩反射區,只是稍微按摩腳底,還是具有保健效用。腳底按摩以刺激腳底與腿側的點、線、帶和區,不只是純粹按摩腳底反射區,最終目的是達到舒經活絡、鬆弛神經。腳底按摩雖然好處不少,但也沒有必要每天來做,這反而會損傷肌肉。按摩一次後,肌肉得到鬆弛,血液得以循環,隔天還是有這方面的效用,所以大家完全可以隔兩天再來做。因為腳在人體最底部,血液中的尿酸晶等有害物質沉積在腳底,不利健康。通過足底按摩,分解沉積在腳底的有害物質,可使其通過汗液、尿液排出體外。腳底按摩對慢性病人的助益最大,如經常失眠、體質虛弱者等,進行腳底按摩後,療效顯著。糖尿病患者的兩腳常會因為病情的加劇而最終不得不被殘酷地鋸掉,關鍵就在足部末梢神經出現了問題。因此,患上糖尿病的人,應經常接受腳底按摩,讓血液通達末梢神經所在部位。一部分的腎臟病患者也應多做腳底按摩。但是如果病人的肌肉已壞死或出現潰爛現象,就不適合進行腳底按摩。
腳底按摩祛病的小寶典便秘、乾咳便秘主要與大腸蠕動不夠有關,按摩時,主要刺激腳上的大腸反射區,它在左、右腳心靠腳跟處,分別呈門框和直角形分布,按摩腳內踝往上約四指處的肛門區,也有同樣之功效。需要提醒的是,便秘是實症,實則瀉之,所以按摩越用力越好。治療咳嗽,首要是刺激肺、支氣管反射區,上身淋巴腺有消炎作用,腎上腺分泌的糖皮質激素,可止咳、消炎、抗過敏,秋天燥腎起調節作用,這些都是按摩時的重點反射區域。失眠、神經衰弱兩腳後跟都有一失眠點,而心主神門,心又與小腸相表裡,腹腔神經也能影響神經緊張,所以心、小腸、腹腔反射區也要刺激。疲乏、腰酸背痛腎輸尿管膀胱,促使乳酸排泄,而乳酸正是引起疲勞的主要原因。頸椎、腰椎、胸椎的異常,直接導致人的腰酸背痛。甲狀旁腺能調節鈣代謝,促使肌肉神經興奮。為追求更好的效果,大家在按摩前最好用熱水來浸泡腳,涼了再不斷地添熱水,堅持半小時,如果其中能加上針對自身某種疾病的中藥,效果會更好。前面我們已經說過,這種自我按摩對於失眠患者效果特別有效,因為泡腳能促使血液下行,幫助入睡,建議泡得越久越好。自己按摩時的分量因人、因病而異,而且難免有痛感。如果覺得太痛,可適當放輕,但在刺激致病的關鍵點時,痛感必不可少。但是千萬要注意,患有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律衰竭的病人禁用腳底按摩。此外,孕婦要慎用,老人按摩時刺激要輕。
推薦閱讀:
※【運動養生】升降開合功法
※導引養生功十二法動作要領詳解(張廣德)
※冬季飲食養生小常識
※金桔治咳嗽怎麼吃?
※養生要注意事項有哪些?
TAG:養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