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身的科學:一直被誤解,從未被正視
據心理學研究者稱,逾1億的美國成年人是單身,而科學對他們知之甚少。《特立獨行:單身狗怎樣被模式化、羞辱和忽視,卻仍開心每一天》的作者Bella DePaulo說,研究單身的科學嚴重缺失。那些證明結婚的人更健康快樂的研究都犯了關鍵錯誤,把可能本就有很大區別的兩類人進行比較以建立聯繫。而且它們將從不結婚的人跟離婚和喪偶的人混為一談,對單身人士來說是不公平的。
「關於單身人群和單身生活有如此多的誤解,」在今天的丹佛美國心理學聯合會年度會議的談話中,DePaulo對Live Science的記者說道。而這些誤解「有時是基於研究的成果發表的」。
美國的單身人群
DePaulo說,美國有約1.07億18歲以上的單身人士,其中有9300萬人不是同居狀態。這些人中有63%從未結婚。不管你怎麼劃分人群,未結婚的群體都在增長:例如2014年皮尤研究中心研究發現,截至2012年,約20%的25歲以上人群從未結婚,而1960年同一年齡段中的比例僅9%。隨著結婚的不斷推遲,人們更多地在成年後的早期保持單身。美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男性結婚首次年齡的中值為29歲,女性為27歲。1960年則分別是23歲和20歲。
DePaulo說,社會文化仍然牢牢聚焦於結婚。從浪漫喜劇到政府福利,一切都催著你結婚。但更多的女性的經濟機會和對單身福利的關注意味著選擇保持單身的理由更充足了。
「我們必須保留這種可能性:對某些人,單身也許是最佳的生活,」她說道。
單身的科學
上述論斷似乎與現有的心理學文獻相抵觸。以往認為,結婚和長期同居對健康有益,如心臟手術後生存率的增加和壓力及沮喪水平的下降。
問題是,對比結婚和不結婚者的研究無法隨機指定結婚或單身。很有可能結婚者和不結婚者本來就有區別。另一個問題是,DePaulo說,那些研究總是把當前結婚的人和當前單身的人進行比較。可是那些當前單身的人可能以前結過婚又離婚或喪偶了。喪偶的人跟離婚的人可能很不同,這兩者又可能跟從不結婚的人天差地別。然而那些研究把他們全都歸類為「單身」。
少數研究長期追蹤了同一批人,發現當人們從未結婚變為結婚或同居時,快樂度會略微增加——但這一蜜月效應很快就消退了。一份2012年的研究發現,這些人有時也獲得了健康上的增益,可能跟結婚帶來的伴侶的健康關懷有關。但DEPaulo說,該研究也發現單身人士結婚後不再跟外面的家庭和朋友聯繫,即許多文獻中提到的孤立效應。相反單身人士維持著更多社會聯繫。
「貌似在重要的方面是單身人士把我們維繫在了一起,」她說。單身人士更樂於參加志願活動,也似乎比結婚的人更關心年邁的父母。
DePaulo現在關注著一個名為「從心單身」的由喜歡並自願單身的人組成的團體。她建立了一套心理學量度來判定這一類人。前期研究表明了單身有一些重要的好處。例如,在願意獨處的調查中得分高的人與喜歡被人圍著的人相比,更不容易神經過敏也更加開放。DePaulo說,單身人士也有著豐富的生活技能——他們無法依賴伴侶去交稅或做飯——這大概使得他們更善於生活。
「我想我們真的需要更多地認識,對單身人群而言什麼才是重要的,他們的生活和價值觀是怎樣的——那將使我們看清多樣化生活的更加完整和公平的全貌,」她說道。
[滷雞爪子 via livescience]
推薦閱讀:
※單身漢,你有必要知道這些追求女生的「狠招」
※KTV會唱這10首歌,分分鐘告別單身!
※最狂熱的奢侈品買家是誰?單身土豪大叔!
※七夕單身慌慌慌 只能任性花花花
※2017年催桃花只適合單身男女,已結婚的請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