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告訴我們的真相
漢字告訴我們的真相
漢字真是有無窮的奧妙,許多字結合它的字源,分析它的結構,就會生髮出莫大的意趣。
就拿「國」字來說,它的繁體是「口」裡邊加「或」。這個「或」,音「YU」,是「域」的本字,指疆域。按《說文解字》解釋,「或」,邦也,與後來的「國」同義。約在周代後期,人們在它的外邊又加了一個「口」,在這裡表示疆域的邊界。
「國」以字形來看就是古人的國家觀念:有武器(戈)有土地(一)有人民(口)全部包涵就是一個國,而今之國又如何?只是一個一切都可以出賣為錢財玉帛的地方而已。
漢字的精髓在於象形,每一個漢字都具有極其豐富的文化內涵。簡化之後,伴隨象形而來的文字之美感與喻意,消失殆盡,使得漢字虛有其表了。正如有位香港朋友所說:漢字簡化後,成了 「親不見,愛無心,產不生,廠空空,麵無麥,運無車,導無道,兒無首,佇無腳,飛單翼,湧無力,有雲無雨,開關無門,鄉里無郎,義成凶,魔仍是魔。
強調繁體字,不是棄用簡體字,而是讓傳統字與簡體字共存。國人應該知道和認識必要的繁體字,因為這些漢字的結構,對於中國人的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的訓練很有幫助,對於中文文字和辭彙的理解有益處。
以下圖片引自蒼穹鬼樹的原創作品,非學術貼,以漢字繁簡變遷附會社會現象權作笑談。
60年前,「糧食」注重的是「產量」;60年後,有了三聚氰胺、瘦肉精、染色饅頭、化學火鍋……我們發現這時候產「糧食」的更該注重的是「良心」。
60年前,大多數魚在水裡;60年後,大多數魚在盤裡。
60年前,人們認為和狗一樣的哺乳動物都叫「獸」,60年後,叫「獸」的不一定像狗,數量還挺多。
60年前,人們認為一間房子,住進去只能弓著身子,便是「窮」了。 60年後,簡體漢字告訴我們,只要有能力,肯努力,你是可以住進房子的,但住進去之後,你就窮了。
過去,疆域之內要有象徵國防力量的「戈」,代表人口的「口」,表示土地的「一」,才可稱為「國」。現在,「國」裡頭裝著的是象徵著財富權力與地位的「玉」。
60年前,「義」還是個會意字,上面的「羊」表祭牲,下面的「我」表兵器,代指儀仗,表示道德與正義;60年後,「義」算個啥玩意?一個頭,兩把刀。
60年前,拆遷是件麻煩的事,要搬走好多東西,60年後,拆遷只需一道行政命令,給千把塊錢,便要你走人。不走?你見「遷」字上有「人」么?
60年前,兩條狗把言論守起來,就是「獄」了。 60年後,有了ie,可是言論依然沒有自由,因為漢字與時俱進簡體化了,「獄」變成了「獄」,狗看住了"i"。
那個時候,灋是個跟神獸有關的字,「水」表示公平,而明辨是非的神獸「廌」以角觸不直者「去」之。而今,把代表公平的「水」「去」了,就是現在的「法」。
【相關鏈接】
十大可笑簡體字
一、愛無心。
愛在繁體字中寫成「愛」,中間有個「心」字。因此,古人談到愛時,用心去愛,而現代人不僅愛得膚淺,還只愛錢……足見,愛無心後,人的靈魂開始墮落了。儘管還有個友字,但多為生意上的朋友吧。
二、龜無腳。
一經過簡化,龜,由一幅水墨山水畫,淪為一個難看的斑點——龜。不僅腳沒了,而且,龜背上的花紋也消失了。
三、龍匕首。
繁體的龍字,怎麼看都美,而簡體的龍字,哪一點能看出其蜿蜒曲折的形態,倒能看到一把匕首,似乎要殺死每個中國人。
四、門開裂。
繁體門比簡體的門多了點雕飾。而「門」,很難看出它象一扇門,像是年久失修,早已經開裂了。
五、黨不黑。
繁體的黨字,可謂意義深遠。在一間屋子裡,一群黑心的人(黑),正在密謀著什麼(口)。因此,黨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貶義多於褒義,什麼死黨、黨同伐異等,這是個蘊含哲理的字。黨字字形地演變,與中國社會的現實真是絲絲入扣也。
六、體無骨。
繁體的體字,以骨為偏旁,從豊得音。妙的是,體與禮有神秘的聯繫,說明身體不講禮儀,便成了無用的爛肉一堆。簡化後,體與禮之間看不到任何相關性,更無法覺察其讀音上的近似。
七、廠倒閉。
繁體的廠字,寄託了中國人的美好願望,誰不希望自己國家的工廠,既廣大,又寬敞呢。改成簡體後的廠,一根斜邊怎麼能撐起一個平頂呢?將廠搞成廠,似乎預示了中國工廠的前途。
八、燈白丁。
繁體燈字,不僅讀音上與登完全相同,而且,還有燈下苦讀,五子登科的美好祝願在裡面。改成簡體燈後,首先讀音變得莫名其妙,丁與登還是有明顯區別得嗎。而且,其涵義也成了,燈下出一些白丁。
九、羆怪胎。
羆原來的寫法是羆,羆是熊一類的動物,古人總熊羆連用。將羆搞成「羆」,人們將問:羆是哪來的怪胎。
十、學頭輕。
學本作「學」,如果把「子」字看成一個人,則這個人學習時,頭上應該頂著巨大的壓力才行。學習從來都不是簡單輕易的事,可以毛毛糙糙一蹴而就。改成學後,輕鬆自在隨風倒,蜻蜓點水學不好。
愛:沒有心,如何愛?
鄉:回望故鄉,已不見郎。
義:不講道義,因為不關我事。
導:領導者,已無道。
親:不能相見,怎能相親?
推薦閱讀:
※我們最該多說的兩個字
※假如沒有假如 我們一起慢慢老去
※「佛系文化」流行背後,我們正進入「低慾望」社會
※我們在一起——拜讀歌詞《和人民在一起》有感
※歐洲保守派知識分子巴黎發表聲明《一個我們能夠信靠的歐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