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卷清貧與節儉
清貧乃讀書人順境,
節儉即種田人豐年。
[述論]
清貧雖然對於人們來說是一種困厄,但不妨說更是一種砥礪。它可以促使人們超越橫逆窮困,而以酬壯志。人人都嚮往過一種富裕奢靡的安逸生活,但奢靡容易使人蒙生貪慾,安逸容易使人精神懈怠,無所追求。
先賢聖哲雖然用心良苦,教人富而好禮,但是有史以來為富不仁的事比比皆是。有些人富而驕橫,放縱貪慾,有時為了囤積財貨和滿足個人的私慾,不惜殺人越貨,鋌而走險。直到招得德命兩喪,人人不齒,方才善罷甘休。所謂富貴無罪錯,只在一貪念。嗜貪,則常懷不滿足之心,私慾便會迅速膨脹,以至於吞噬掉一個人應當遵循的社會原則和禮義廉恥。這就是說,一個人要知禮義、行仁德,必須絕吝嗇,戒貪婪。稍息斂聚財貨之念,多長知書達禮之志。
宋代呂與叔在《克己詩》中說道:
克己工夫孰首加? 吝驕封閉縮如蝸。
試於清夜深思省,剖破藩籬即大家。
大意是說:誰願意首先下克制自己的功夫?結果那些吝嗇、誇耀、封閉的惡性只能使自己畏畏縮縮彷彿如蝸牛一樣。如果在清靜的夜裡,深思反省衝破了物慾之牢籠,推倒了阻礙我們視野的藩籬,我們也就都是大方之家而成為一體了。《易經》中的《損卦》曰:「山下有澤,損。君子以懲忿窒欲。」也是說,君子應壓抑怒氣,窒息貪念慾望。只有這樣,才能是真正的君子。
有道是:「清貧多寒士,約儉若豐年。」過去的讀書人被稱為君子、士子或大夫者,唯因其節操清高,安貧樂道,能放下貪慾,以別人積財貨之心積學問,以別人求功名之念求道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能超凡脫俗,望聖哲之項背,步先賢之後法。孔子也說過: 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論語·述而》)
粗茶淡飯,曲臂而枕藉,也不能改變我求道的快樂心情。至於那種得來不義之富貴,對我來說,把它只當作了天上的一片淡歡諾母≡啤?
正因為孔老先生自己也就欣賞此等的操守,所以才會對他的弟子顏淵的生活態度頗有嘉許: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賢哉,回也!
此間的兩次慨嘆和讚許,並不是對顏淵家境清貧本身的美譽,而是對他能夠清以養心、貧以美廉,並專心求道的志向操守的肯定。
古人講,人有五欲,五欲充心則心不明;音有五聲,五聲充耳則耳不聰。一個讀書人若被五欲所羈絆,若被五音所擾亂,必然會迷失自我先天本性,墮志泄氣,一事無成。
節儉是一種良好的美德。君子以儉治身,才能正心誠意;君子以儉治家,方可治國平天下。對種田人來說,勤儉節約歷來都有著更為實在的意義。月有陰晴圓缺,年有順逆豐欠。只有深謀遠慮,才能摒棄近憂。
即使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也不能懷絲毫揮霍浪費之心,而必須有長久的計劃和充足的準備,以防旱澇不保。年景欠收時,才能確保衣食無虞,性命無憂。此正所謂:無事常如有事時,提防才可以彌意外之變;無事常如有事時,預料方可消局中之危。
非獨種田如此,不過藉此喻理而已。
推薦閱讀:
※「最容易欠債」的手相,福薄財少,請節儉度日!
※什麼時候該投資?什麼時候該節儉?
※「節儉達人」教你妙招:廢舊紙箱做成實用鞋架
※看似節儉的N個壞習慣
※節儉,惜福,造福
TAG:節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