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往生,四十八願全得到了。四十八願就是極樂世界。
【何以故。欲令他方所有眾生聞彼佛名。發清凈心。憶念受持。歸依供養。乃至能發一念凈信。所有善根。至心迴向。願生彼國。】 這段經文裡頭最重要的,八個字,就是『一念凈信』,『至心』、『願生』,這八個字重要。我們看註解,右面這兩行經文,「表諸佛讚歎之本因」,本因是根本之因,為什麼要讚歎?「蓋欲眾生聞名生信」。不是佛介紹,誰知道有極樂世界?佛不但介紹,而且多次介紹。我們知道,釋迦佛當年在世講經只講一遍,沒有重複講第二遍的。唯獨這部經多次宣講,古大德給我們作證,佛講了多少次?三次以上。《無量壽經》傳到中國來,從漢朝到宋朝八百年,八百年間做了十二次的翻譯。但是這個譯本,《大藏經》裡頭有記錄,經沒有了,就是經失傳了,現在剩下來五種原譯本,七本失傳了。在這五種原譯本裡面去看,看內容,有很大的差別,這樣大的差別就肯定佛不是一次講的。如果梵本,就是原本相同,那大同小異,不至於有這麼大的差別。像《金剛經》,《金剛經》在中國翻譯有六種本子,六種本子都在,細細去看,真的大同小異。證明是一個原本翻的,翻的人不一樣,所以意思大同小異。 這個差別太大了,特別是願,願的條目不應該有差別。有兩個本子四十八願,有兩個本子二十四願,你看差這麼多。宋朝最後一個譯本,三十六願,這是決定不應該有這個錯誤的。所以祖師大德肯定,至少是三種不同的梵文本子到中國來,翻譯才有這麼大的出入。但是還有七種失傳的沒見到,所以就說三次以上,佛講這部經三次以上,這是很特殊的。在這個《大藏》裡頭沒有看過這種狀況的,唯獨這部經。這部經是特別法門,能令一切眾生,賢愚不肖統統得度。你看,這句阿彌陀佛誰不能念?個個人都會念。只要真相信、真發願,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沒有一個不往生,沒有一個不成佛,這個法門多殊勝。再找一個殊勝法門找不到了,沒有能跟它相比的。所以佛要常常講,要多多介紹,這是慈悲到極處。 所以註解一開頭就表諸佛讚歎的本因,希望一切眾生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聽到這部經生起信心,「發願求生,悉證無上菩提」。「《會疏》曰:是則第十八願成就」,第十八願說臨命終時十念必生。「一部宗歸,唯在於斯」,這一部就這部《無量壽經》,它的宗旨、它的歸趣就在第十八願。所以十八願,隋唐時代祖師大德把它看成四十八願的核心,四十八願裡頭第一無上的大願。「所以者何?」為什麼?「雖四十八願皆殊勝」,沒有一願不殊勝,「以念佛往生為最要」。願再殊勝,你不能往生,那你的願全落空了。這一往生,四十八願全得到了。極樂世界就是四十八願的成就,往生到極樂世界,四十八願你統統享受到。「雖一一成就皆難思,而此成就為不共,故諸佛讚歎」。一一成就都不可思議,極樂世界就是四十八願的成就,四十八願就是極樂世界。這是阿彌陀佛專有的,十方諸佛世界裡頭所無,不共。故諸佛讚歎,因為這個原因,一切諸佛沒有不讚歎的。 『聞彼佛名』,「《教行信證》曰」,這部書裡頭說,「言聞者,眾生聞佛願生起本末,無有疑心,是曰聞也」。你一定要曉得,阿彌陀佛在因地為什麼發心,這心是怎麼發的,這個願,願是怎麼發的。不是自己憑空想像的,每一願都是他對於一切諸佛剎土裡面的考察、參學,總結成的心得報告。我們相信了,如果憑空想像的,我們很難相信。他是真正到一切諸佛剎土裡面去做調查,細心觀察,哪些對修行人有利益,哪些對修行人是障礙。所有障礙的他都排除,讓極樂世界變成修學無障礙的道場。這個道場里所有一切設施,全是幫助你、提醒你、提升你,不許你懈怠,不讓你墮落。大乘教裡面我們知道,世法裡頭,一切善法由三善根生的,世間所有一切善法離不開三善根,出世間菩薩法只有一個善根,叫精進。這是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提供你一個精進的道場,你不會懈怠,你不會退轉,了不起! 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即使是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佛的願文裡頭有說,「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這還得了嗎?阿惟越致是三種不退,第一種是位不退,決定不會退墮凡夫;第二種行不退,度化眾生不疲不厭,不會退到二乘;第三個是念不退,是法身菩薩,念念趣向無上菩提,絕無退轉。這三種不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同居土下下品就得到,這是彌陀的不共法,一切諸佛剎土裡頭沒有,只有極樂世界有。所以我們了解彌陀四十八願生起的本末,我們的疑心就斷了。四十八願生起的本末,這部經上講得非常詳細,我們佩服得五體投地。中國古人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彌陀確實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他經過調查、研究,這是真實的學問,這不是假的。不是只有學而沒有考察,他是通過考察,不是閉門造車。這是今天所謂的科學的精神,阿彌陀佛求學是圓滿的科學精神,必須樣樣求證,樣樣親自考察,認真負責。這叫聞。 「聞名得福,故能生凈信之心」,就能夠生清凈心。「清凈心者,無疑之信心也」,這個難得。我們今天對極樂世界相信,對阿彌陀佛相信,對念佛往生也相信,可是就去不了。什麼原因?這信心裡頭有疑,這個東西沒去掉。為什麼沒有去掉?對極樂世界了解不夠深刻、不夠透徹,當然有懷疑。我學佛,對西方極樂世界,可以說最初的三十年懷疑,我學佛六十多年了。最初的五、六年,對凈宗有誤會,認為是釋迦牟尼佛對一些沒有知識的人方便說的方法,所以對凈土就看輕了,沒重視它。到我辭去工作專求佛法,還是居士身分,在懺雲法師茅蓬住了半年。懺雲法師叫我讀了幾本書,這半年當中。讀了一部《印光大師文鈔》,正編跟續編四冊,讀了一部蓮池大師的《彌陀經疏鈔》,蕅益大師的《要解》,幽溪大師的《圓中鈔》。我在他那個地方住了半年,讀了這幾部書。特別是印光大師的《文鈔》,對凈土宗起了尊敬的心,知道有個大概,以前那種輕視的態度轉過來了。但是沒有想學這個法門,不容易! 心裡頭好高騖遠,總要目標在大經大論,像《華嚴》、《法華》、《楞嚴》,這是嚮往的,凈土沒有擺在眼裡,現在不反對了。老師勸我學凈土,我也很感謝老師,但是沒有接受。我跟諸位同學都講過,我是怎麼信凈土的?學了《華嚴》、學了《法華》、學了《楞嚴》這才相信凈土。為什麼?《華嚴經》到最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菩薩當中,心目當中最仰慕的是文殊、普賢,在《四十華嚴》第三十九卷裡頭看到一段經文,文殊、普賢都是發願求生凈土的。我看到這個經文就寒毛直豎,怎麼這樣的菩薩發願求生凈土?再把《華嚴經》從頭仔細去看一遍,服了。這才知道古人的話沒講錯,《華嚴》、《法華》是引導我們歸凈土,我是被《華嚴》、《法華》、《楞嚴》三部經引導歸凈土,這個歸凈土就死心塌地了。我要不是這三部大經,什麼人勸我修凈土我都很難接受。這三部經都講過,《楞嚴》講過七遍,《華嚴》沒講完,講兩遍,兩遍都沒有講完,分量太大,尤其後面這一次,講得也很詳細。依照我這個細講的方式,一部《華嚴經》估計需要兩萬個小時。這在大學裡頭沒這個課程,兩萬個小時是一萬個學分,哪個課程有一萬個學分?真正不可思議。 我們今天,《無量壽經》,過去講過十遍,講經文,沒講註解。看到這部集注太好了,實在太圓滿,這個集注就不亞於《華嚴》,不亞於《法華》、《楞嚴》,可以說集經論之大成,了不起。在過去,永明延壽大師在整個《大藏經》裡面,拈取精華編成一套書,《宗鏡錄》一百卷。《宗鏡錄》是什麼?《大藏》的精華,你讀這部書等於讀整個《大藏經》。黃念祖老居士這個註解,這是凈宗的精華本,經論裡面所有講到凈宗的,統統抄集在這本子裡頭;古來祖師大德的註疏,講到凈宗的,也在這個註解裡頭。這個註解裡頭會集了經論跟古大德的註疏,一共是一百九十三種,集大成者,這還得了!黃念祖老居士這個著作,要度多少人?要救多少眾生?他臨終給我們做了個表演,一向專念,每天念十四萬聲佛號,念了六個月,往生了。我們有理由相信,他不是普通人,佛菩薩再來,給我們表演的,給我們做示範的,絕對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事情,他做到了。夏蓮居的會集,如果不會集,我們對於《無量壽經》學習的興趣生不起來。為什麼?五種本子要讀真的太難,而且中心抓不到。所以,夏蓮老是集經之大成,黃念老是集註解的大成,我們展開經本要知道感恩。佛菩薩再來,我們才有這麼大的福報,在這一生當中能夠遇到,遇到了就決定成就,決定生凈土。 所以眾生聞佛願生起本末,這才能建立信心,特別是現在這個時代,你要不把這個原因說得清楚、說得明白,不相信。聞名得福,這生清凈心,清凈心,沒有懷疑的信心。又無垢之清凈心,垢是染污,你心裡頭沒有染污,這叫清凈,「無垢之凈心」。《勝鬘寶窟》上卷有這麼幾句話,「清凈心,凈者信也。起凈信之心」,這是清凈心,「又不雜煩惱心」,這就是無垢的清凈心,煩惱是染著,真能放下了。 『憶念受持』,受是信受,接受了。持是堅持,憶是憶佛功德,念是念佛名號。所以經要熟,為什麼?經熟幫助你憶佛。你不要去想別的,其他的念頭全放下,念頭起來想佛的功德,想極樂世界。「一切法從心想生」,你常常想阿彌陀佛,常常想極樂世界,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就會現在你面前。像《楞嚴經》上所說的,「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把世間法放下,把出世間的佛法也放下,我都不想,我專想《無量壽經》,我專想阿彌陀佛,你就對了,你全對了!我現在在晚年,年輕的時候對於經教非常喜歡,現在統統放下了。現在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每天讀經,就讀這部註解,念阿彌陀佛、想極樂世界。我們現在這個背景是極樂世界的圖,我的同學江逸子居士畫的。這是複製品,我用它來做背景,常常想到西方極樂世界,常常念著阿彌陀佛。 『歸依』,歸是回頭,依是依靠,「謂身心歸向,依止不舍」。我們依靠誰?依靠阿彌陀佛,萬緣放下,把身體、把性命統統依止阿彌陀佛。在這個世間再住多久,我不知道,阿彌陀佛知道。我該走的時候,阿彌陀佛就來接我,阿彌陀佛沒有來,我知道他還不讓我走。我就在這個世間多表法一天,給大家做一個念佛修凈土的樣子。我就這麼一樁事情,其他沒事,什麼事都放下了。佛在經上叫我們做的,我們一定認真努力把它做出來。 這部經上佛教給我們修行,修正我們錯誤的行為,第八品裡頭說的三種凈業。三種凈業大乘裡面講得很多,排列都是身口意,唯獨這個經上不是這個排列,這個經上是口身意,把口業擺在前面。「善護口業,不譏他過;善護身業,不失律儀;善護意業,清凈無染」。修凈土的人,這三句話要記住,念茲在茲,要把它做到。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必須要與它相應,不能違背,信願持名,決定得生。這三句把所有的戒行全部包括在其中,把中國傳統的文化,古聖先賢的教誨,五倫、五常、四維、八德,也圓滿含攝在其中。從「說誠實言」下手,這善護口業,不妄語、不兩舌、不綺語、不惡口。身心真正歸向阿彌陀佛,自己不要為身體操心,也不要為生活操心,一切阿彌陀佛照顧;他不照顧,我們就走了、就往生了。這個生活自在! 『供養』,「《玄贊》曰:進財行以為供,有所攝資為養」。這句話念老下頭有解釋,「所言財行,指二種供養」,第一種「財供養」,第二種「法供養」。財供養裡面,「指香花、飲食、湯藥、財物、頭目腦髓、大地山河等等器物」。這都屬於財。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對我們就是兩種供養,財供養跟法供養,圓圓滿滿絲毫不欠缺,佛對我們。我們怎樣回報?我們的回報,盡形壽依教奉行。這個裡頭財供養跟法供養統統都有了,盡形壽是財,內財,就是此地講的頭目腦髓;依教奉行是法供養,「法供養者,如說修行,以為供養」。 「《彌陀疏鈔》曰:清涼大師雲」,這是《華嚴經》上說的,「高齊大行和尚,宗崇念佛,以四字教詔。謂信憶二字,不離於心。稱敬二字,不離於口」。就是「本經憶念受持,歸依供養之旨」,跟我們這裡所說的宗旨完全相同。信、憶不離於心,心上要常有。早年我在台中學教,老師教導我們,換心。我們現在的心,是嚴重染污的心,心裏面是什麼?自私自利、名聞利養、貪瞋痴慢、五欲六塵,這個心。這個心念佛不能往生,只可以說跟阿彌陀佛結個善緣,阿賴耶識裡頭種個種子,要往生到極樂世界,還得來生後世,這一生去不了。這一生想去,把我們心裡頭這些拉雜東西全清除掉,把它放下。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聞利養,放下五欲六塵,放下七情五欲,統統不能要。統統放下,心裡頭乾淨了,把阿彌陀佛請來放在心上。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也沒有,阿彌陀佛即是我心,我心即是阿彌陀佛。李老師教給我們的。 這就是信、憶,你真信你就真肯做。心裏面這些拉雜東西,骯髒的東西,這是什麼?這是輪迴的因。不僅是輪迴,是三惡道的因,因為它不善;如果我們心裡裝的是仁義道德,那善,那是三善道的因。我們今天所裝的是三惡道的因,你看貪瞋痴慢,貪,鬼道的因;瞋恚,地獄道的因;愚痴,畜生道的因;傲慢,修羅道的因。業因果報我們要很清楚、很明白,知道我們起心動念該起什麼心、動什麼念。修凈土的人,起心動念全是阿彌陀佛,全是極樂世界,這就對了。 稱、敬,稱是念佛,念佛要有誠敬的心去念。印光大師說的,一分誠敬你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你得十分利益,沒有誠敬心,雖然口念佛不得受用。古人有句話說得很好,「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得不到利益。這就叫功夫的淺深,念佛念得再多,沒有功夫,沒有誠敬心。具足誠敬,百分之百的誠敬,萬分之萬的誠敬,那個一念都能往生。蕅益大師說,往生品位高下,全在念佛功夫的淺深,沒有說念多少,真誠恭敬心去念比什麼都要緊。念熟了之後,對人對事對物統統是真誠恭敬心。不至於我只對念佛真誠恭敬,對他都沒有了,那你這個心是假的,不是真的。真的,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是真誠恭敬。這個在菩提心裡頭叫深心,深心是自利,自受用;他受用是大慈大悲,愛心,能愛一切眾生。 底下看,「《疏鈔》雲」,《疏鈔》蓮池大師的,「往生凈土,要須有信,千信即千生」,一千個人相信一千個人往生,「萬信即萬生。信佛名字,諸佛即救,諸佛即護」。你相信佛的名字,阿彌陀佛的名字是自性性德,念阿彌陀佛就是念自性、真心,所以諸佛就幫助你。念佛名字就是感,諸佛即救、即護就是應,跟諸佛菩薩感應道交。我們念佛,有沒有得到諸佛的救護?諸佛是真的救護,你自己不知不覺,你自己沒有感覺。為什麼?你的煩惱太重,業障太深,把阿彌陀佛的應障礙住了。不是佛不來,不是佛不應,是自己有障礙;果然能把障礙放下,感應立刻現前。 所以底下說,「心常憶佛,口常稱佛」,心常常想佛,別想別的。你一定要知道,你想其他的造輪迴業,你出不了六道輪迴。即使想其他的佛菩薩,於凈土不相應,不能往生,來生能得人道、能生天道,這算不錯了,不能往生;真正往生,我就想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身常敬佛」,敬佛最好的方式是禮拜。如果我們每天能夠拜阿彌陀佛拜三百拜,這是個很好的運動,對你身體一定有很大的幫助。拜佛的時候,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沒有其他的。這「始名深信」,深信的標準是這樣的。「任意早晚,終無再住閻浮之法」,任意是隨意,早課、晚課你念佛、拜佛。這樣子去修,你這一生再不會住這個地球,你來生一定到極樂世界去。「此策發信心,最為切要」,用這個來警策、發起真正的信心,這非常重要。【凈土大經科注 (第三二五集) 2012/5/6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325】
【小編語:此篇開示重要。極樂世界非去不可。願生極樂,就是願速成佛,必得諸佛加持。南無阿彌陀佛,就是我要成佛的至誠呼喚。信願持名,真的是速成正覺的無上妙法。在當今這個時代,不常讀《無量壽經》,這個信願很難很難真正生起;不常讀《無量壽經》,很難很難明白什麼是真正的信願持名。共勉。阿彌陀佛。】
推薦閱讀:
※錢報獨家披露得到證實23年前長興舊案兇手果然是他 錢江晚報
※四十的男人碰不得[得到你的人卻得不到你的心]
※聰明之人的五大特徵, 做好兩點必得到領導的信任!
※【漲姿勢,這張圖看完趕緊收藏,有錢不一定買得到......】
※失去不悲 得到不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