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功能學模型之經絡穴位

此前在課程中,我一直強調中醫是一種由外而內的學問。原因很簡單,當年在缺少實驗室和解剖學手段的情況下,只能通過望聞問切等外在觀察手段獲知內在病理變化。由此而來的中醫敘事方式以及中醫文本也都具有由外而內的特徵。比如,黃帝內經講女子一七,腎氣盛,齒更髮長。齒更髮長是外在表現,是可以看得到的,說明什麼呢,說明內在已經腎氣盛。同理,女子二七,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其中「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是內在的,怎麼得出的結論呢?是通過「月事以時下,故有子」這種外在的現象得出的。稍微有些疑問的是女子四七,筋骨堅,髮長極,身體盛裝。看似全部是外在描述,沒有做到由外而內,而且還有啰嗦的嫌疑。但不要忘了,中醫講肝主筋腎主骨,此處的筋骨堅,其實想要表達的真實意圖卻是肝腎的功能最強大。所以從總體來講,中醫的這種由外而內的思維方式和敘事風格沒變。

既然思維方式和敘事風格都是由外而內的,那麼解決手段應該也有這樣的痕迹。前面我們探討了氣血、臟腑等功能學模型,根據五行生剋的模型也知道了相互關係和運行規律,但這些氣血和臟腑什麼的都在體內,有了問題怎麼解決呢?中醫總不能開膛破肚切這裡切那裡吧。因此,還是那句話,由外而內。

比如一個房間的燈不亮,只要不是燈絲燒了這種極端的器質性壞死,我們會嘗試按一按門口的開關。雖然燈在屋裡,開關在門口,好像沒什麼關聯,但牆裡有根線在連接著。所以我們只要動動外面的開關,屋裡的光明問題說不定就解決了。即使接觸不良了,重新收拾收拾開關這裡,或者看看電線的接頭,也多半就解決了。

臟腑就像那盞燈,它們的問題,怎樣才能由外而內的解決呢?或者說,它們門口的開關和電線在哪裡呢?答案就是穴位和經絡。基於這種尋求解決內在問題的外部方法,中醫建立了另外一個功能學模型——經絡模型。

中醫的想法是,既然我不能直面臟腑,直接動它們,但我可以通過經絡或者穴位去監控它們,甚至干涉它們。因此,經絡和穴位的在方法論上具有二合一的功能,既被動的監控與主動的干涉。

燈的功能只需要兩種表達,一種是關,一種是開,類似二進位的0和1,所以弄一個開關就可以了。但臟腑的功能遠遠超過這兩種,表達就更複雜,一個開關解決不了問題,所以就是一串的開關(說到這裡,突然想起亞洲氣質舞王尼古拉斯趙四的名言,沒有什麼事情是一個擼串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兩串。膀胱經一串不行,就用了兩串)。這些開關就是穴位,而且對其方向順逆、力度大小、介質不同等刺激,所激發的功能也各不相同。

因此,經絡和其上的穴位,是古人建立的一種由外而內的方法論上的功能學模型,目的是對臟腑進行監控和干涉。這樣雖然沒有用解剖學的手段,仍然也作用到了臟腑。

我們在講解臟腑功能學模型的時候已經闡述過,某些臟腑的功能是幾個器官的功能之和,而另外一些臟腑的功能又是某些器官的功能拆分。對於臟腑來說,經絡更像是網路,而臟腑是網路里的主機。只是有些經絡主機不止一台,對於幾個器官功能之和的臟腑來說,它們的經絡更像是一個具有多台主機的重合系統。因此,雖然我們可能面對的是同一條經絡,但刺激其上的穴位,卻可能干涉的是不同主機(器官)的功能。比如脾經,某些穴位干涉運化,某些穴位干涉胃口,某些穴位又干涉統血。

這些穴位非常多,學起來是個大工程。

並且,根據五行相生相剋的關係,我們刺激彼經脈的穴位,卻可能干涉此經脈的臟器。這樣一來,就不是單一的線的問題,而是結成了網。好像一條條的多肽,由於側鏈上連接的化合物之間相互作用,幾條多肽的肽鏈之間又糾纏起來。由三級結構過渡到四級結構,功能一下子又豐富起來。因此這個模型又過於繁複起來。為了簡化模型,古人又總結出來背俞穴和腹募穴,來治療相應臟腑的毛病。如果軀幹部位不方便治療,還有四肢的五腧穴可以干涉。有了這些規律性的穴位,就比較方便學習了。

了解一些經絡模型的知識,對於學習中醫的學員來說是必須功課。甚至對於學習經絡檢測來講就更是必須功課。但對於非專業人士來說,則不一定非得詳細記住其具體位置,只對其走向和循行路線有個大致的印象就好。

以下,我們從膽經開始,對聯繫12臟腑的12正經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足少陽膽經

起於目外眥,向上到達額角部,下行至耳後,沿著頸部行於手少陽經的前面,到肩上退後,交出手少陽經的後面,向下進入肩部缺盆。

一支脈,沿耳後進入耳中,走耳前至外眼角。

另一支脈,從外眼角分出,下向大迎,會合手少陽三焦經至眼下,下連蓋過下頜角,下行頸部,會合於缺盆。

由此下向胸中,通過膈肌,散落於肝,屬於膽。沿肋里,經腹股動脈處,繞陰部毛際,橫向進入髖關節部。

外行主幹從缺盆下向腋下,沿胸側,曲折過季脅,向下會合於髖關節部。由此向下,沿大腿外側,下向腓骨頭前,直下到腓骨下段,下出外踝出外踝之前,沿足背進入第四趾外側「足竅陰穴」。

足背一支從足背「足臨泣穴」分出,進入大趾趾縫間,沿第一、二跖骨間,出趾端,迴轉來通過爪甲,出於趾背毫毛部。由此接足厥陰肝經。如圖

膽經屬膽、絡肝,因此肝經膽經互為表裡。聯繫心、咽喉、胸乳等,因此膽經能量變化,同其它經絡組合,就會反映出所經路線的生理病理狀態。

足厥陰肝經

起始於足大趾背毫毛部「大敦穴」,向上沿著第一、二趾骨之間上行到足背,經過內踝,上行至膝部,沿著股部內側,進入陰毛中,環繞陰部,上達小腹,挾胃旁邊,屬於肝、散絡於膽,向上通過膈肌,分布脅肋部,沿著咽喉部氣管之後,向上進入進入鼻部,向上出於眼角,上行出於前額,與督脈交會於頭頂。

頭部一支脈,從「目系」下向頰里,環繞唇內。

腹部一支脈,從肝分出,通過膈肌,向上流注於肺。由此接手太陰肺經。

肝經屬肝、絡膽,聯繫目、咽喉、胃、肺、頭部以及生殖器。因此肝經能量變化,同其它經絡組合,會反映出所經路線的生理病理狀態。

手太陰肺經

起始於中焦胃部,向下散絡大腸,回過來沿著胃上口,穿過膈肌,屬於肺臟。從肺系——氣管、喉嚨部橫出腋下,淺出「中府穴」、「雲門穴」,下循上臂內側,走手少陰、手厥陰經之前,下向肘內,沿前臂內側橈骨邊緣,進入寸口(橈動脈搏動處),經過魚際的邊緣,出大指內側的末端「少商穴」。

腕後一支脈,從腕後「列缺穴」分出,走向食指橈側,出於末端。由此接手陽明大腸經。

肺經屬肺、絡大腸,因此肺經與大腸經互為表裡。肺經聯繫胃、鼻、咽喉、氣管、支氣管、皮膚、甲狀腺等。同樣與其它經脈組合,會反映所經路線生理病理狀況。

手陽明大腸經

起於食指末端橈側「商陽穴」,沿食指橈側緣向上,通過第一、二掌骨之間,進入兩筋(拇長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之間,沿前臂橈側進入肘外側,經上臂外側前邊上走肩端,出肩峰部前邊,向上交會頸部「大椎穴」,前入缺盆,散絡肺,通過橫膈,屬於大腸。

上行的一支脈,從缺盆上行頸旁,通過面頰,進入下齒槽,出來挾口旁,迴繞上唇,交會人中部——左邊的向右,右邊的向左,上夾鼻孔旁,分布在鼻孔兩側。由此接足陽明胃經。

大腸經屬大腸、絡肺,聯繫口、下齒、喉嚨、肩部、額角等等。與其它經脈組合,可反映所經路線生理病理狀況。大腸經尤其與人的上下兩個開口部位有關。於上,反映人的上呼吸道問題,如鼻炎、咽炎等;於下,則多反映便秘、痔瘡等問題。

足陽明胃經

起於鼻翼兩旁「迎香穴」,上行至鼻根部,再向下沿著鼻外側「承泣」穴,進入上齒齦內,回出環繞口唇,向下行於下頜交會「承漿穴」,再向後上行於耳前,沿髮際到達前額,與督脈會於「神庭穴」。

面部支脈,從「大迎穴」前下行,沿喉嚨經「大椎穴」進入缺盆,向下通過橫膈屬於胃,聯絡脾。

缺盆部直行支脈,經乳房下行至小腹兩側「氣街」。

胃下口部支脈,沿腹里下行至氣街與前支脈會合,再下行至膝蓋,沿著脛骨外側前緣下至第二足趾外側「歷兌穴」。

脛部支脈,從膝下「足三里穴」處分出,進入足中趾外側。

足背部支脈,從足背上「沖陽穴」處分出,進入足大趾內側端「隱白穴」。由此與足太陰脾經相接。

胃經屬胃、絡脾,因此脾經胃經互為表裡。聯繫口、喉嚨、乳房、膝關節等。與其它經脈組合,可反映所經路線生理病理狀況。尤其女性,不僅反映胃的問題,更反映膝蓋和乳腺方面的問題。如心情壓抑者多患乳腺小葉增生甚至乳腺癌。

足太陰脾經

起始於大趾內側末端「隱白穴」,沿著大趾內側赤白肉際處,經核骨(第一跖骨小頭)後,上行至內踝前邊,再上小腿內側,沿脛骨後交出足厥陰肝經之前,上膝股內側前邊,進入腹部,屬於脾,散絡於胃。通過膈肌,挾著食道旁,至舌根,散布舌下。

腹部一支脈,從胃部分出,上行通過膈肌,流注心中。由此接手少陰心經。

脾經屬脾、絡胃,聯繫心、咽喉、舌、生殖器、肌肉等。與其它經脈組合,可反映所經路線生理病理狀況。

手少陰心經

起紿於心中,出來屬於心臟的系帶(與其它臟器相連的組織),下過膈肌,散絡小腸。

上行的一支脈,從心臟的系帶部向上,挾咽喉,到目處。

外行的一支脈,從心繫上行至肺部,向下出於腋下「極泉穴」,沿上臂內側後緣,行於手太陰、手厥陰兩經的後面,下向肘內,沿前臂內側後緣掌後豌豆骨部進入掌內後邊,沿小指的橈側出於末端「少沖穴」。由此接手太陽小腸經。

心經屬心(大腦神智)、絡小腸,因此心經與小腸經互為表裡。聯繫頭腦、食道、舌頭等。與其它經脈組合,可反映所經路線生理病理狀況。需要強調的一點是,心經不但反映心血管諸問題,更反映頭腦神智的問題。

手太陽小腸經

起始於小指外側末端「少澤穴」,沿手掌尺側上行至腕部,出於尺骨莖突,向上經肘內側當肱骨內上髁和尺骨鷹嘴之間,沿上臂外後側,出肩關節部,繞肩胛部曲折向肩上,進入缺盆,散絡於心,沿食道,通過膈肌,到胃部,下行屬於小腸。

上行的一支脈,從缺盆上行,沿頸旁,上達面頰至目外眥,彎向後,進入耳中。

另一支脈,從面頰部分出,上經顴骨,靠鼻旁到內眼角。由此接足太陽膀胱經。

小腸經屬小腸、絡心,聯繫食道、胃、肩膀等。與其它經脈組合,可反映所經路線生理病理狀況。小腸經異常變動,一般反映在肩胛處,尤其「天宗穴」。現代人的工作經常坐著,比如操作電腦。長時間保持一種姿勢,會導致頸部和肩部疼痛,因此,只要一出現肩痛,大家就以為是坐出來的問題。其實有些人的肩痛,是由於小腸經異常變動引起的,比如有些人拉肚子,也會導致肩痛。

足太陽膀胱經

起始於內角「睛明穴」,上行額部,交會於頭頂。

頭旁一支脈,從頭頂分到耳上角。

直行主幹,從頭頂入內絡於腦,復出項後部由「天柱穴」分出下行。背部內側一支脈,沿肩胛內側,夾脊旁到達腰中,進入脊旁筋肉,絡於腎,屬於膀胱。腰部一支脈:從腰中分出,夾脊旁,通過臀部,進入腘窩中。背部外側一支脈:從肩胛內緣分別下行,通過肩胛,經髖關節部,沿大腿外側後邊下行,與前者會合於腘窩中。由此向下通過腓腸肌部,出外踝後方,沿第五跖骨粗隆,到小趾的外側「至陰穴」。由此接足少陰腎經。

膀胱經屬膀胱、絡腎,因此腎經與膀胱經互為表裡。聯繫目、腦、心、腰背、腿、足跟等。膀胱經與其它經脈組合,可反映所經路線生理病理狀況。

足少陰腎經

起始於小腳趾下邊,斜行向腳底心過「湧泉穴」,內出於舟骨粗隆下,沿內踝之後,分支進入腳跟中;上經小腿內,出腘窩內側,向上沿大腿內後側,通向脊柱經「長強穴」屬於腎,散絡膀胱。

上行一支脈,從腎向上,通過肝、橫膈,進入肺中,沿著喉嚨,挾舌根旁。

胸部一支脈,從肺出來,散絡於心,流注於胸中。由此接手厥陰心包經。

屬腎、絡膀胱,因此腎經、膀胱經相表裡。腎經聯繫喉嚨、舌、肝、生殖器、腰脊等。與其它經脈組合,可反映所經路線生理病理狀況。中醫講腎經、膀胱經都屬水,主骨。因此,腎虛的人一定是骨骼的鈣質吸收出了問題。所以腎虛之人要麼腰酸背痛腿抽筋、骨質疏鬆、骨質增生,要麼內心煩擾恐懼心慌。

手厥陰心包經

起始於胸中,淺出屬於心包,通過膈肌,經歷胸部、上腹和下腹,散絡上、中、下三焦。

胸部一支脈,沿胸內出脅部,向上到腋下,沿上臂內側,行於手太陰、手少陰之間,進入肘中,下向前臂,走兩筋(橈側腕屈肌腱與掌長肌腱)之間,進入掌中「勞宮穴」,沿中指橈側出於末端。

掌部一支脈:從掌中「勞宮穴」分出,沿無名指出於末端。由此接手少陽三焦經。

心包經屬心包、絡三焦。因此心包經、三焦經互為表裡。心包經聯繫胸肋、喉嚨、耳後部等。與其它經脈組合,可反映所經路線生理病理狀況。與心經相比,心包經更加反映與心臟有關的問題。

手少陽三焦經

起始於無名指末端「關沖穴」,上行小指與無名指之間,沿著手背出於前臂伸側兩骨(尺骨、橈骨)之間,向上通過肘尖,沿上臂外側,向上通過肩部,交出足少陽經的後面,進入缺盆,分布於膻中,散絡於心包,通過膈肌,廣泛屬於上、中、下三焦。

胸中一支脈,從膻中上行,出缺盆,上向沿脖子外側,聯繫耳後,向上出耳上方,彎下向面頰,至眼下。

耳後一支脈,從耳後進入耳中,出耳前,經過上關前,交面頰,到外眼角,由此接足少陽膽經。

三焦經屬三焦、絡心包,聯繫肩膀、頸部、耳前等。因此三焦經、心包經互為表裡。與其它經脈組合,可反映所經路線生理病理狀況。這裡尤其需要強調的是,三焦經所屬三焦由於不是一個具體的臟器,而是微循環中的淋巴循環部分,因此,看三焦經的能量數值,更要與其它位於上、中、下三焦中的各臟腑結合起來看,才有實際意義。

對於初學者來說,很多經脈具有分支,無法一一記住,那麼,主要記住氣血交接的那些主幹即可。關鍵是記住氣血流注的方向。

接下來再簡單介紹一下重要的穴位。

背俞穴:背俞穴分布在背部膀胱經的第一條經脈上,膀胱經是主要的排毒經脈,因此,背俞穴都與相應的臟腑排毒有關。排毒是中醫營養學的一個重要部分,因此,這些穴位名稱與定位要牢記。

一椎大抒二風門;三椎肺俞四厥陰;

五心六督七隔俞;八椎胰俞緊相隨;

九肝十膽仔細找;十一脾俞十二胃;

腰一三焦腰二腎;腰三氣海四大腸;

腰五椎下關元鎮;小腸膀胱骶骨尋;

中膂白環椎尾沉;

腹募穴:募穴是臟腑之氣輸注於胸腹部的腧穴,可治療相關臟腑之證,常與背俞穴配合使用。募穴分布不像俞穴那麼規律,有的在本經脈,有的在別的經脈,有的是單穴,有的是雙穴。肺經本經募中府;膽經本經募日月;腎經本經募京門;肝經本經募期門;脾經本經募章門;分布於其它經脈的是,位於胃經的大腸募天樞;以上均為雙穴。其餘都分布於任脈,均為單穴,有心包募膻中;心募巨闕;胃募中脘;三焦募石門;小腸募關元;膀胱募中極。

五腧穴:井滎輸經合。這是典型的打比方的敘事手法,描述的是井中泉水從小到大的不同階段。井為井水,像水的源頭;滎則像剛剛冒出的泉水微流;輸則像水流由小到大;經則像水流變大暢通無阻;合則像江河入海,所以五腧穴反映的是經脈氣血的大小。但是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它們只反映氣血的強弱大小,與流向無關。

井滎輸原經合歌:

少商魚際與太淵,經渠尺澤肺相連,

商陽二三間合谷,陽溪曲池大腸牽。

厲兌內庭陷谷胃,沖陽解溪三里隨,

隱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陰陵泉要知。

少沖少府屬於心,神門靈道少海尋,

少澤前谷後溪腕,陽谷小海小腸經。

至陰通谷束京骨,崑崙委中膀胱知,

湧泉然谷與太溪,復溜陰谷腎所宜。

中沖勞宮心包絡,大陵間使傳曲澤,

關沖液門中渚焦,陽池支溝天井索。

竅陰俠溪臨泣膽,丘墟陽輔陽陵泉,

大敦行間太沖看,中封曲泉屬於肝。

在不方便刺激軀幹部位的穴位的情況下,位於四肢的五腧穴不失為另一種選擇。

未完,待續……


推薦閱讀:

【經絡養生】這個穴位不得了!
巧記十二經絡穴位分寸歌訣
冬病夏治穴位貼敷夏至始
常按摩四個穴位,對男人好

TAG:中醫 | 模型 | 穴位 | 經絡 | 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