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詩創作基礎十講

格律詩創作基礎十講

編寫:白永春

一.概述

中國是詩的國度,中華詩詞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有著十分廣泛的群眾基礎。中華詩詞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也是世界文化寶庫中最璀璨的明珠。其獨有的神韻,獨特的藝術魅力,塑造升華著炎黃子孫的崇高精神境界。中華詩詞來源於生活,是通過作者對勞動生活以及世界的認知深感與想像,流露出來再現生活而高於生活的藝術作品。

古體詩的發展軌跡:《詩經》----楚辭----漢賦----漢樂府----魏晉南北朝民歌----建安詩歌----陶詩等文人五言詩----唐代的古風、新樂府。古體詩不講對仗,押韻較自由。它既可以押平聲韻,又可以押仄聲韻。在仄聲韻當中,還要區別上聲韻、去聲韻、入聲韻。一般來說,不同聲調是不可以押韻的。篇幅長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體和雜言體。它的韻是以《詩經》為主的先秦兩漢韻文的韻。傳統音韻學關於古韻的研究,主要成就在於古韻分部。所利用的材料,主要是《詩經》韻字和《說文解字》的諧聲偏旁,兼及先秦兩漢韻文、重文、異文通假、讀若、音訓等。

格律詩(近體詩或今體詩)是唐代形成的律詩和絕句的通稱,是在南朝永明體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隨著「四聲八病」和「永明聲律論」的傳播人們逐漸認識到其中的弊端,將其整理修改,出現了更為簡便「粘對律」,並由此演化出「平仄律」。五言律詩的定型是由宋之問、沈全期於唐高宗及武后時期完成的。他們不僅提倡詩歌應講究聲律和對偶,而且提出平仄相粘的規律,即一聯的對句要與出句相對,下一聯的出句與上一聯的對句要相粘,並把這個規律貫穿全篇。後來經沈全期、宋之問、杜審言、李嶠(qiáo)把這些規律運用於七言歌體中,最終在唐中宗景龍年間形成了七言律詩的定型。在唐朝格律詩未定型之前,詩人們都是以復古形式在創作。李白以《古風》為標題,作詩五十九首(即:《古風五十九首》)。標誌著他對初唐以來複古詩學的一種深化。自李白之後,「古風」一詞才流行起來。唐代定型後的格律詩分為:五言絕句、七言絕句(每首四句)、五言律詩、七言律詩(每首八句)五言排律、七言排律(每首十句以上)。

二.押韻

押韻就是把同一收音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如:東(dong)、宮(gong)、紅(hong)、空(kong)、雄(xiong)。其實,就是看漢語拚音中的韻母(ong)。凡是同韻的字都可以押韻,一般總是把韻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韻腳」。唐人所用的韻書為隋朝的陸法言所寫的《切韻》。宋人增廣《切韻》,編成《廣韻》,共有二百零六個韻。實際上唐宋詩人用韻並不完全按這兩部韻書,比較能夠反映唐宋詩人用韻的是金人王文郁編的《平水韻》,以後的詩人用韻也大抵根據《平水韻》。

1.《平水韻》共有一百零六韻,其中平聲有三十韻,編為上、下兩半(上平聲:一東、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魚、七虞、八齊、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刪

下平聲:一先、二蕭、三餚、四豪、五歌、六麻、七陽、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鹽、十五咸),稱為上平聲和下平聲。格律詩只押平聲韻,且一韻到底,不許鄰韻通押。那麼何謂鄰韻?唐宋詩人用韻的情況,平聲韻可分為幾組,每一組都屬於鄰韻。1.東、冬;2.支、微、齊;3.魚、虞:4.佳、灰;5.真、文、元、寒、刪、先:6.蕭、餚、豪;7.庚、青、蒸;8.覃、鹽、咸。按此分類來掌握鄰韻,是比較嚴格、比較正規的。

2.中華詩詞學會於2005年5月頒布《中華新韻》的韻部劃分依據是普通話。標準是同身同韻。所謂「同身同韻」,即是將韻身相同的字,歸於同一韻部。平仄區分原則是只分平仄,不辨入聲。每個韻部中發音為陰平、陽平的字,即為平聲字;發音為上聲、去聲的字,即為仄聲字。不再區分入聲字。也就是說入聲韻歸進仄聲。

一、麻ɑ、iɑ、uɑ二、波o、e、uo三、皆ieüe四、開ɑi uai五、微ei ui六、豪ɑo iɑo

七、尤ou iu八、寒ɑn iɑn uɑnüan九、文en in unün十、唐ɑng iɑng uɑng十一、

eng ing ong iong十二、齊i erü十三、支(-i)(零韻母)十四、姑u

以上兩部韻,《平水韻》與《中華新韻十四韻》略,可任意選一種進行格律詩創作。但在創作中,兩種不能混用。

三.聲調與格律

1.語音的高低、升降、長短可劃為四聲。古代的四個聲調,即:平聲、上聲、去聲、入聲。除平聲以外,共餘三聲都是仄聲。按現代拼音的四聲來確定,即拼音中的一二聲為平。三四聲為仄。

2.格律就是從四聲的平仄演化而規定的規則。也就是平仄相對相粘的規律。相對就是:平對仄,仄對平。違反了對的規則,叫做失對。相粘就是:平與平粘起來,仄與仄粘起來。七絕、五絕在三四句開頭兩字(平平粘平平,仄仄粘仄仄)。七律、五律在二三、四五、六七句開頭兩字(平平粘平平,仄仄粘仄仄)。違反了粘的規則,叫做失粘。失替就是在一句子中,位於二、四、六位置上的字,平仄必須交替使用。應該是「平仄平」或者是「仄平仄」,這樣交替的形式出現。但是,如果出現「平平仄」,或者「仄平平」,這就是失替。格律詩是雙句入韻(二四六八尾),單句不入韻(首句入韻除外,即:一二四六八尾)。格律詩的平仄格式,按照每首詩首句的第二個字和尾字之平仄聲調可分為四種格式:

(1).平起平收式:平平仄仄仄平平,

(2.)平起仄收式:平平仄仄平平仄,

(3).仄起平收式:仄仄平平仄仄平,

(4).仄起仄收式:仄仄平平平仄仄,

以上四種格式,可演化七絕四種,五絕四種。七律四種,五律四種。總共十六種格律詩基本格式。

四.絕句

絕句(又稱截句、斷句、絕詩)。四句一首。絕句一詞最早在南朝的齊、梁時代就已出現。陳代徐陵的《玉台新詠》收有四首五言四句的詩,不知作者名字,題為「古絕句」。此時的絕句是指五言四句二韻的小詩,並不要求平仄和諧。絕句分為律絕和古絕。古絕可用仄韻,不論粘對與平仄。律絕只能用平韻,要求粘對與平仄。律絕是律詩興起以後才有的,古絕遠在律詩出現以前就有了。

例:五言古絕,或稱古風詩。

(唐)李白《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仄平通平仄,平平通仄平。

(「通」表示該字是多音字)

全詩雖然押平韻,但沒一句合律的句子,而且前後聯不粘,後兩句失對,所以它不是格律詩中的絕句。此首格律詩的五絕格式如下:

平平仄仄平(韻),〇仄仄平平(韻)。

〇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韻)。

律絕句有四種基本格式(包括七絕,五絕):說明:〇表示可平可仄

下面正格形式,將用《平水韻》與《中華新韻》的詩來舉例。以便我們掌握兩種韻。

七絕:

第一種格式

七絕平起首句入韻

〇平〇仄仄平平(韻),〇仄平平仄仄平。(韻)

〇仄〇平平仄仄,〇平〇仄仄平平。(韻)

例如:王昌齡《出塞》

《平水韻》上平十五刪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再例:白永春《老來何苦憶從前?》(新韻)

《中華新韻》八寒ɑn iɑn uɑnüɑn

人生夢裡想當年,擺上滄桑再撒鹽。

一把心酸揮不盡,老來何苦憶從前?

七絕平起首句入韻,每句刪去頭兩字就變成五絕仄起首句入韻。

五絕仄起首句入韻

〇仄仄平平(韻),平平仄仄平。(韻)

〇平平仄仄,〇仄仄平平。(韻)

例如:盧綸《塞下曲》

《平水韻》上平一東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

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

再例:白永春《無奈》(新韻)

《中華新韻》七尤ou iu(iou)

落葉似輕舟,隨風浪里游。

汪洋無處去,恨在水中愁。

第二種格式

七絕平起首句不入韻

〇平〇仄平平仄,〇仄平平仄仄平。(韻)

〇仄〇平平仄仄,〇平〇仄仄平平。(韻)

例如:竇鞏《南遊感興》

《平水韻》上平十灰

傷心欲問前朝事,惟見江流去不回。

日暮東風春草綠,鷓鴣飛上越王台。

再例:白永春《漫步人生》(新韻)

《中華新韻》八寒ɑn Iɑn uɑnüɑn

老酒一杯何寂寞?悠然百步賦詩篇。

紅樓夢裡觀衰敗,碧月風中覽世間。

七絕平起首句不入韻,每句刪去頭兩字就變成五絕仄起首句不入韻。

五絕仄起首句不入韻

〇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韻)

〇平平仄仄,〇仄仄平平。(韻)

例如:王之渙《登鸛雀樓》

《平水韻》下平十一尤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再例:白永春《人間天堂》(新韻)

《中華新韻》十一庚 eng, ing (ieng) , ong (ueng) iong,(üeng)

鳥語穿雲靜,梯田入畫屏。

飛紗飄眼底,山寨麗人行。

第三種格式

七絕仄起首句入韻

〇仄平平仄仄平(韻),〇平〇仄仄平平。(韻)

〇平〇仄平平仄,〇仄平平仄仄平。(韻)

例如:李商隱《夜雨寄北》

《平水韻》上平四支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再例:白永春《歲月催人幾度歌》(新韻)

《中華新韻》二波、o e uo

曲徑池塘泛碧波,幽庭把酒憶蹉跎。

紅塵醉笑千杯醒,歲月催人幾度歌?

七絕仄起首句入韻,每句刪去頭兩字就變成了五絕平起首句入韻。

五絕平起首句入韻

平平仄仄平(韻),〇仄仄平平。(韻)

〇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韻)

例如:王涯《閨人贈遠》

《平水韻》上平十一真

花明綺陌春,柳拂御溝新。

為報遼陽客,流芳不待人。

再例:白永春《超度》(新韻)

《中華新韻》九文 en,in (ien),un (un),ün (üen)

觀音寺廟深,冷月葬花魂。

靜默林孤地,憂歌碧宇存。

註:冷月葬花魂。出自《紅樓夢》第七十六回黛玉和湘雲的聯句:寒塘渡鶴影,(湘雲)

冷月葬花魂。(黛玉)

第四種格式

七絕仄起首句不入韻

〇仄〇平平仄仄,〇平〇仄仄平平。(韻)

〇平〇仄平平仄,〇仄平平仄仄平。(韻)

例如: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平水韻》上平十一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再例:白永春《元陽山城》(新韻)

《中華新韻》十一庚 eng, ing (ieng) , ong (ueng) iong,(üeng)

一覽乾坤八百里,奔來雲海嘯山城。

閑情雅士登高處,鎖定桃源眾友驚。

七絕仄起首句入韻,每句刪去頭兩字就變成了五絕平起首句入韻。

五絕平起首句不入韻

〇平平仄仄,〇仄仄平平。(韻)

〇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韻)

例:王勃《山中》

《平水韻》上平五微

長江悲已滯,萬里念將歸。

況屬高秋晚,山中黃葉飛。

再例:白永春《登田飛月》(新韻)

《中華新韻》十一庚 eng, ing (ieng) , ong (ueng) iong,(üeng)

青山猶未見,雲海嘯蒼峰。

腳踏梯田去,心飛碧玉宮。

五.律詩

律詩由八行組成,即:四聯。五字句的稱五言律詩。七字句的稱七言律詩。第一聯叫首聯(一二句),第二聯叫頷聯(三四句),第三聯叫頸聯(五六句),第四聯叫尾聯(七八句)。按照規定中間兩聯必對,即:頷聯和頸聯必須對仗。首聯和尾聯可對可不對。律詩的平仄講究一三五字可不論,二四六字要分明。排律每首十句以上,首尾聯不要求對仗,其餘各聯必須對仗。

律詩有四種基本格式(包括七律,五律):說明:〇表示可平可仄

七律:

第一種格式

七律平起首句入韻

〇平〇仄仄平平(韻)〇仄平平仄仄平。(韻)

〇仄〇平平仄仄,〇平〇仄仄平平。(韻)

〇平〇仄平平仄,〇仄平平仄仄平。(韻)

〇仄〇平平仄仄,〇平〇仄仄平平。(韻)

例如:韓愈《左遷藍關示侄孫湘》

《平水韻》下平一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

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再例:白永春《別了·元陽》(新韻)

《中華新韻》四開ɑi,uɑi

離京隨父幼兒來,彈指揮肩鬢髮衰。

一把滄桑誰個曉?三杯老酒我獨開。

少年聚友背柴笑,天命尋詩創意徊。

江外梯田遊客贊,夢中碧月照君懷。

七律平起首句入韻,每句刪去頭兩字就變成五律仄起首句入韻。

五律仄起首句入韻

〇仄仄平平(韻)平平仄仄平。(韻)

〇平平仄仄,〇仄仄平平。(韻)

〇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韻)

〇平平仄仄,〇仄仄平平。(韻)

例如:王維《終南山》

《平水韻》上平七虞

太乙近天都,連山到海隅。

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

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珠。

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再例:白永春《人生越險峰》(新韻)

《中華新韻》十一庚 eng, ing (ieng) , ong (ueng) iong,(üeng)

鎖定目標沖,艱難越險峰。

雄師揚筆墨,沙場戰煙濃。

嬌子十年苦,辛酸一把中。

題名金榜笑,落選再來攻。

第二種格式

七律平起首句不入韻

〇平〇仄平平仄,〇仄平平仄仄平。(韻)

〇仄〇平平仄仄,〇平〇仄仄平平。(韻)

〇平〇仄平平仄,〇仄平平仄仄平。(韻)

〇仄〇平平仄仄,〇平〇仄仄平平。(韻)

例如:杜甫《客至》

《平水韻》上平十灰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

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餘杯。

再例:白永春《駕霧騰雲任筆揚》(新韻)

《中華新韻》十唐 ɑng , iɑng , uɑng

麻雀焉知鴻雁志,少兒怎解老年殤。

辛酸一把塞壺裡,苦酒三杯灑院牆。

昔日雄心皆不泄,而今弱膽也能狂。

乘風破浪尋詩去,駕霧騰雲任筆揚。

七律平起首句不入韻,每句刪去頭兩字就變成五律仄起首句不入韻。

五律仄起首句不入韻

〇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韻)

〇平平仄仄,〇仄仄平平。(韻)

〇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韻)

〇平平仄仄,〇仄仄平平。(韻)

例如:杜甫《春望》

《平水韻》下平十二侵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再例:白永春《鄉間小路》(新韻)

《中華新韻》十唐 ɑng , iɑng , uɑng

明月鄉間路,清風醉臉龐。

鳥旋山谷越,魚躍水波揚。

萬頃青松地,千年老樹樁。

孤君行古道,銀夜美如霜。

第三種格式

七律仄起首句入韻

〇仄平平仄仄平(韻),〇平〇仄仄平平。(韻)

〇平〇仄平平仄,〇仄平平仄仄平。(韻)

〇仄〇平平仄仄,〇平〇仄仄平平。(韻)

〇平〇仄平平仄,〇仄平平仄仄平。(韻)

例如:杜甫《登高》

《平水韻》上平十灰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再例:白永春《閉月羞花未上妝》(新韻)

《中華新韻》十唐 ɑng , iɑng , uɑng

閉月羞花未上妝,起身小步慢推窗。

畫眉展翅迎春色,紫燕歡歌戲瓦房。

劃宇晨鐘驚旅客,飄聲寺廟誦經長。

沏杯感悟詩思到,敲鍵回車麗句翔。

七律仄起首句入韻,每句刪去頭兩字就變成五律平起首句入韻。

五律平起首句入韻

平平仄仄平(韻,〇仄仄平平。(韻)

〇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韻)

〇平平仄仄,〇仄仄平平。(韻)

〇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韻)

例如:李商隱《晚晴》

《平水韻》下平八庚

深居俯夾城,春去夏猶清。

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

並添高閣回,微注小窗明。

越鳥巢干後,歸飛體更輕。

再例:白永春《酒之吟》(新韻)

《中華新韻》十唐 ɑng , iɑng , uɑng

松尖碧玉光,把酒話憂傷。

母子哭離恨,夫妻道分揚。

悠悠人海路,漫漫世間蒼。

獨自漂泊苦,孤心欲斷腸。

第四種格式

七律仄起首句不入韻

〇仄〇平平仄仄,〇平〇仄仄平平。(韻)

〇平〇仄平平仄,〇仄平平仄仄平。(韻)

〇仄〇平平仄仄,〇平〇仄仄平平。(韻)

〇平〇仄平平仄,〇仄平平仄仄平。(韻)

例如:杜甫《詠懷古迹》

《平水韻》下平四豪

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

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雲霄一羽毛。

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

運移漢祚終難復,志決身殲軍務勞。

再例:白永春《放飛心情》(新韻)

《中華新韻》十一庚 eng, ing (ieng) , ong (ueng) iong,(üeng)

日躍東方峰鎖霧,鳥鳴北壁映桃紅。

千絲柳絮隨風擺,一院花碟向樹耕。

我品青茶君作畫,他瞧白鷺你觀松。

揮毫灑盡心頭悅,把盞歡歌碧月躬。

七律仄起首句不入韻,每句刪去頭兩字就變成五律平起首句不入韻。

五律平起首句不入韻

〇平平仄仄,〇仄仄平平。(韻)

〇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韻)

〇平平仄仄,〇仄仄平平。(韻)

〇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韻)

例如:李白《送友人》

《平水韻》下平八庚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孤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再例:白永春《血淚仇》(新韻)

2014.12.13.公祭日有感

《中華新韻》十唐 ɑng , iɑng , uɑng

笛聲飛耳內,歷史烙山牆。

把酒辜魂祭,揮詩筆墨揚。

悲歌環宇宙,淚灑入心房。

不忘中華難,軍民苦練強。

六.律詩的對仗

格律詩中的對偶,叫做對仗。就是上下兩句平仄必須相反,詞性必須相一致,如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等。如天文、地理、服飾、器物、動物、植物、人體、行為、動作等同一意義範圍內的詞方可為對。對仗的運用有寬有嚴,因而出現各種不同類型,工對、寬對、鄰對、借對、扇面對、錯綜對、流水對。

1.工對:近體詩中用得很工整的對仗,稱為「工對」。要做到對仗工整,一般必須用同一門類的詞語為對,如名詞中天文、地理、時令、器物、服飾等同一意義範疇的詞。

如杜甫絕句四首(之三)「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對仗相當工整。詩中的「兩個」對「一行」(數量結構對數量結構),「黃鸝」對「白鷺」(禽類名詞相對)、「翠」對「青」(顏色名詞相對)、「千」對「萬」(數詞相對)都是同類詞為對,非常工整。

2.寬對:近詩體對仗中的一種。它與工對是相對的概念。寬對是一種不很工整的對仗,一般只要句型相同、詞的詞性相同,即可構成對仗。這樣的對仗,一般稱之為「寬對」。寬對要比鄰對的要求再寬一些。如一般以名詞對名詞、以形容詞對形容詞便可以。如黃魯直《答龍門秀才見寄》詩第二聯「明月清風非俗物,輕裘肥馬謝兒曹」便是寬對。

3.鄰對:近體詩對仗中的一種。用詞義的門類比較接近的詞為對,便叫「鄰對」。所謂詞義門類相近。如:天文與時令、地理與宮室、器物與衣飾、植物與動物、方位對數量等的關係。用這些意義接近的詞為對,就是鄰對。如白居易《感春》中的兩句:「草青臨水地,頭白見花人」,草與頭不同類,水與花不同類,地與人不同類,這可以算是鄰對。

4.借對:近體詩的一種對仗方式,或稱為假對。它通過借義或借音等手段來達到對仗工整的目的。

(1)借義,是利用詞的多義性,通過一個詞的某一種意義與相應的詞構成對仗,但詩里所用的並不是這一種意義,而是另一種意義。如杜甫《曲江》詩:「借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尋常」一詞具有多種含義,一為「平常」,一是「八尺為尋,倍尋為常」。前者是一般的副詞,後者是數量詞,這裡用尋常來對數詞「七十」,用的是它本來具有的數量方面的含義,而詩中用的卻是它副詞方面的意義。這就是「借義對」。

(2)借音,是利用字詞之間的同音關係,以甲詞(字)來表乙詞(字)。如:「殘春紅葯在,終日子規啼」,以紅對子(諧音:紫),又如「住山今十載,明日又遷居」,以十對遷(諧音:千)。

5.扇面對:詩、詞、曲對仗的一種格式,即隔句相對。一首詩中前聯與後聯形成對仗,便是扇面對。各聯中的出句和對句,本身不構成對仗。如:唐人白居易的《夜聞箏中彈瀟湘送神曲感舊》詩:「縹緲巫山女,歸來七八年。殷勤湘水曲,留在十三弦。苦調吟還出,深情咽不傳。萬重雲水思,今夜月明前」。第一、三句為對,第二、四句為對。

6.錯綜對:古代韻文對仗的一種方式,它不拘字詞的位置,相對的詞語處於錯綜交叉的情況。如:中唐詩人李群玉《杜丞相筵中贈美人》「裙拖六幅湘江水,髻挽巫山一段雲」,「六幅」與「一段」結成對仗,「湘江」與「巫山」也結成對仗,但位置不同。這便屬於錯綜對。

7.流水對:近體詩對仗的一種。流水對是出句與對句在意義上和語法結構上不是對立的,而是有上下相承的關係,兩者不能脫離或顛倒,而是有一定秩序的語言結構。如:杜甫《聞官司軍收河南河北》「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它們有前後相承接的關係,必須是從四川的巴峽到達巫峽,然後才能再從襄陽到達洛陽,先後的次序不能倒置,而語句的關係上,是下句承接上句,兩者構成一個順承複句,而這兩句使用的詞語,卻構成對仗。這種對仗有如流水,從上游流到下游,故稱之為「流水對」。

七.律詩的拗救

格律詩中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做拗句。也就是平聲的地方用了仄聲,就叫「拗」。在本句或對句適當的位子將仄聲改為平聲挽救過來就叫「救」。對句救出句式的孤平叫「拗救」。

1.仄平腳句型的拗救,屬於孤平拗救。即:五言律句是一拗三救(第三字救第一字)。例如:李白《夜宿山寺》尾聯:

不敢高聲語,正格:仄仄平平仄

恐驚天上人。正格:平平仄仄平----改為:仄平平仄平。其中「恐驚天上人」一句中第一字「恐」用了仄聲,出現了「拗」,就將第三字改為了平聲。即「恐」拗,「天」救。

七言律句是三拗五救(第五字救第三字)。例如:杜甫《九月五首》(其一)首聯:

重陽獨酌杯中酒,正格:平平仄仄平平仄

抱病起登江上台。正格:仄仄平平仄仄平----改為:仄仄仄平平仄平。其中「抱病起登江上台」一句中第三字「起」用了仄聲,出現了「拗」,就將第五字改為平聲。即「起」拗「江」救。

2.仄仄腳句型的拗救,屬於特拗。即:五言律句是三拗四救(第四字救第三字)。例如:白居易的《草》

野火燒不盡,正格:仄仄平平仄----改為:仄仄平仄仄,春風吹又生。正格:平平仄仄平----改為:平平平仄平

其中:起句第四個字變成了仄聲字,對句第三個字變成平聲字,即「吹」救「不」)

七言律句是五拗六救(第六字救第五字)。

3.平仄腳句型的拗救,屬於大拗。即:五言律句必須由對句第三字施救,例如:杜甫《秦濟驛送嚴公四韻》首聯:

遠送從此別,正格:仄仄平平仄----改為:仄仄平仄仄

青山空復青。正格:平平仄仄平----改為:平平平仄平

其中「遠送從此別」中第四字由平聲改為了仄聲。即「此」拗「空」救。

七言律句必須由對句第五字施救。例如:南宋·陸遊《夜泊水村》頸聯:

一身報國有萬死,正格:平平仄仄平平仄----改為:平平仄仄平仄仄。

雙鬢向人無再青。正格:仄仄平平仄仄平----改為:仄仄平平平仄平

其中「一身報國有萬死」一句中第六字「萬」用了仄聲,出現了「拗」,就將對句「雙鬢向人無再青」中第三字改為平聲。即「萬」拗「無」救。此聯,「有、萬」二字都拗。下句「向」字拗,「無」字既是本句自救,又是對句相救。

八.格律詩的禁忌

1.孤平:是指除了韻腳的平聲字外,詩句中只有一個平聲字。

舉例:七絕仄起首句入韻中的第一句

句式:仄仄平平仄仄平,

寫成:仄仄仄平仄仄平,就叫「孤平」。

2.三平尾:是指詩句末尾連用三個平聲字。

舉例:七絕平起首句入韻中的第一句

句式:平平仄仄仄平平,

寫成:平平仄仄平平平,就叫「三平尾」。

3.三仄尾:是指詩句末尾連用三個仄聲字。

舉例:七絕平起首句入韻中的第三句

句式:仄仄平平平仄仄,

寫成:仄仄平平仄仄仄,就叫「三仄尾」。

4.合掌:一首詩中相鄰的兩聯對仗,句子的結構要避免完全一樣。如果結構一樣,這種毛病稱為「合掌」。如:中華,華夏,就是合掌。

5.失對:要求一聯的上句與下句平仄相反。如果相同了,就是失對。

6.失粘:要求上聯下句與下聯上句間對應的字,平仄相同,即為粘,如果不粘,就是失粘。

7.失替:要求一句內2、4、6字,平仄要交替。沒有交替,就是失替。

8.四聲八病

(1)四聲:

指:平、上、去、入四聲。

(2)八病:

(1).平頭:五言詩首句和次句的第一或第二字同聲。

(2).上尾:首句與次句的末一字同聲。

(3).蜂腰:一句中第二字與第五字同聲。

(4).鶴膝:第一句和第三句末字同聲。

(5).大韻:同一聯中用了和所押的韻同韻部的字。

(6).小韻:同一聯中有同韻部的兩個字。

(7).旁紐:一聯有兩字疊韻。

(8).正紐:一聯有兩字雙聲。

9.押韻九戒;

(1):出韻----出韻俗稱落韻,如:押「一東」韻,誤押「三江」韻。即為出韻。(2):湊韻——所押韻與全句意義不相連,而勉強湊合者。(3):重韻----重複押同一韻腳。也就是韻腳押兩個相同的字。

(4):倒韻---為遷就韻腳,一個詞語顛倒而用之者。如:「新鮮」顛倒為「鮮新」。

(5):啞韻----為聲調不響亮或意義不明顯。如:「葩」即花也,而「葩」字不響。「芳」即香也,而「芳」字不響。

(6):僻韻----僻韻又稱「險韻」或「難韻」。即生僻之字韻。

(7):複韻----意義相同之字韻,如六麻韻中之「花、葩、華」,七陽韻中的「芳、香」,十一尤韻中之「憂、愁」等字韻。

(8):犯韻----犯韻又稱冒韻,即不是韻腳處用上同韻之字。

(9):撞韻:白腳(絕句中的第三句仄尾)與韻腳相同就稱為撞韻。

九.格律詩的章法

1.立意

立意是作者的構思設想、寫作意圖、創作動機,是一首詩的寫作角度與確立的文意。就是你要寫什麼?想表達什麼思想感情?有了整體思路,再用賦、比、興三種手法,按格律詩的起、承、轉、合,布局謀篇進行創作。

2.賦、比、興三種手法。

(1)賦:就是鋪陳直敘,即詩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關的事物平鋪直敘地表達出來。

(2)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詩人借一個事物來作比喻,用情感流露出來。

(3)興:則是觸物興詞,客觀事物觸發了詩人的情感,引起詩人的動機去創作,所以大多在格律詩的起發端。

3.起、承、轉、合。

(1)起:就是「起頭」、「開頭」。景起,事起,直抒胸意,比興寄託,寫景,抒情,敘事等等。

(2)承:就是承上啟下,承接上文,引出下文,根據情路、景路、理路,將上下文之間緊緊地聯繫起來,上下關聯,前後呼應。

(3)轉:就是轉換,由情轉到景,由景轉到情,由彼轉到此,由此轉到彼,由事轉到理,由理轉到事,由物轉到人,由人轉到物,或順勢而轉,或乘勢而上。一首詩中「轉」最重要。

(4)合:就是結尾,結尾往往是詩文的精華之所在,是作者抒發情感、表達志向的重要環節。結尾有兩種結法,1.明結;就是通過結尾直抒胸臆,闡明事理,抒發感慨和豪情。2.暗結;暗結則是以事說理,借景抒情,用事件和景物來傳達、折射、暗示出作者的感情、寄託和抱負,給人以自由發揮和想像的空間。

4.一三五字可不論,二四六字要分明。

也就是說七律、七絕每句的1.3.5字平仄可不論(可平可仄),2.4.6字平仄必須按規定的格律來創作。五律、五絕只有「一三不論,二四分明」,但是這些不是絕對的。作為每個創作格律詩的作者來說,如果嚴格按照格律來創作無疑是最好的。這樣,既可以鍊字也可以鍊句。

例如:七律平起首句入韻

〇平〇仄仄平平,(韻)〇仄平平仄仄平。(韻)

〇仄〇平平仄仄,〇平〇仄仄平平。(韻)

〇平〇仄平平仄,〇仄平平仄仄平。(韻)

〇仄〇平平仄仄,〇平〇仄仄平平。(韻)

第一句:「〇平〇仄仄平平」如果135不論,就會變成三平尾。(仄)平(仄)仄(平)平平,三平尾是詩之大忌。所以說,135不論不是絕對的。

十:格律詩創作中不可缺少的元素

1.物象:物象是指客觀事物。如:「花草樹木,山川河流,風雨雷電」等。

2.意象:物象通過詩人的情感升華而表現出來的就是意象。如:「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其中的意象,就是自然意象。

3.意境:意象組合起來,就構成了意境。

例如:其一: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中「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句中的「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這些事物就是詩中的意象,這些意象組合在一起,就成了一個傷感,凄涼的意境。意境是具體事物組成的整體環境和感情的結合。情寄托在景中,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其二:杜甫《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詩人在這首詩里用了「黃鸝、翠柳、白鷺、青天、雪、船」等七個意象,從多角度描繪了一副色彩明快、富有生命氣息的立體春景圖。

4.虛境:在格律詩創作中,想像之景為虛。也就是用聯想、幻想、想像、回憶等思維方式進行的創作。

5.實境:在格律詩創作中表現的眼前之景為實。實境是一種真境、事境、物境。

例如:《望廬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中的三四句「飛流直下三千尺(實),疑是銀河落九天。(虛)」

綜上十講,即為格律詩創作基礎。


推薦閱讀:

CASH音樂大使張國榮詞曲創作淺析
王羲之行書集字古詩,創作必備!
尋找祖父 ——《陸犯焉識》創作談 嚴歌苓
兩分鐘看明白律詩創作如何對仗
寧夏詩詞創作的三個維度

TAG:創作 | 格律 | 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