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國歷史唯一自動禪位的皇帝是誰?

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公曆是1795年的10月15日,在圓明園勤政殿,乾隆帝當眾開啟了密封二十二年的鐍匣,取出發黃的上諭,宣布永琰為皇太子,改名顒琰,命他即日移居紫禁城內毓慶宮。顒琰叩頭謝恩,表示謹遵聖諭,修身歷練,以期不負重託。

緊接著,乾隆帝又宣布了更為驚人的決定:

網路配圖

以明年為嘉慶元年,正月初一舉行傳位大典,自己退位稱太上皇帝,仍自稱「朕」,太上皇諭旨稱為「敕旨」。

截止此時,乾隆帝統治中國六十年,除了乾隆帝以外,在場的人打記事起就使用乾隆年號,漫長的時光使人們習慣於乾隆皇帝的永存,現在,親耳聽到乾隆帝宣布他的時代即將結束,這個震撼力跟晴天霹靂差不多。

不過冷靜一想,立即發現乾隆帝退位退得並不徹底,實際上大權未交,就連紫禁城裡邊的天子寢宮——養心殿,乾隆帝也不打算騰出來,因為他說他住了六十年,一直很順當,不想搬家;而且,他說怕換個地方睡不著。那麼,新皇帝住在哪兒?乾隆說還住在毓慶宮,可以把毓慶宮改個名,不叫毓慶宮。至於叫什麼,現在沒想好,以後再說吧。

看來,顒琰這個「兒皇帝」不好乾。

按照中國傳統,不管是虛情還是假意,你不能不客氣一番。於是,群臣言不由衷地紛紛上書皇帝,有的大臣勸乾隆帝順應「億兆人之心,久履天位」,有的大臣順著顒琰的話說如果非傳位太子不可,也應該「俟壽躋期頤」再舉行歸政典禮。前邊說了,期頤就是一百歲的代名詞,乾隆能活到一百歲?你還別說,乾隆對此也有點兒信心。同時,蒙古王公、滿洲王公也上折懇請,一時聲勢浩大。

網路配圖

面對朝野反對他退位的呼聲,乾隆皇帝是什麼態度呢?

乾隆皇帝對太子和滿朝王公大臣的表態十分滿意,因為這樣一來不僅滿足了心中的榮譽感,還可藉此再向普天下表示一次自己的高風亮節。

嘉慶元年的正月初一,公曆是1796年2月9日,清朝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一場千年罕見的傳位大典在紫禁城舉行。八十六歲的乾隆太上皇不靠攙扶,邁著穩重的步伐登上太和殿的寶座的台階,就皇帝位。寶座前地上放著拜墊,寶座東側案上陳放著《傳位詔書》和皇帝玉璽,三十七歲的皇太子顒琰立在西側,侍衛近臣分立太和殿內外,大殿前廣場文武百官按文東武西原則,分班肅立。暹羅、安南、朝鮮等屬國也派使臣前來朝賀,場面壯觀而又莊嚴。

坐在太和殿皇帝寶座上,看著眼前的皇帝玉璽,乾隆內心波瀾起伏,一會兒,這一切就不屬於他了,六十年的時光如過眼雲煙,他能坦然地面對這一切嗎?

禪讓之說,起自堯舜,但只是史冊傳聞之詞,是否真有其事,不得而知,至少秦漢以來,鮮有嘗試。像乾隆帝這樣為了踐行諾言而主動傳位者,稱之為前無古人,稱為開天闢地的大事情,毫不過分。

網路配圖

什麼叫一言九鼎! 什麼叫一諾千金! 什麼叫君無戲言!什麼叫康乾盛世!

真是曠古未有的盛典!即使退位退得不徹底,也夠令人感動的了!

禮成,太上皇還宮,嘉慶帝在太和殿即位,接受群臣的朝賀。與歷朝歷代的登基大典比起來,這個典禮就寒酸得多了,不管怎樣,他坐上了皇帝寶座。如果說乾隆禪讓是亘古未見的壯舉,那麼,他這個「兒皇帝」也是前無古人的創例,這個「皇帝」怎麼干?


推薦閱讀:

中國新詩100年與30位標誌性詩人
韻律與中國詩歌繁榮的相關度分析
郭韶明:那些主賓倒置的男女事件(中國青年報 2007-1-28)
誰是未來中國第一經濟大省?

TAG:中國 | 歷史 | 中國歷史 | 皇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