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科疾病:絕經後骨質疏鬆 發病跟哪些因素有關?

 嚴重地影響老年人的身體健康及生活質量,甚至縮短壽命,增加國家及家庭財力與人力負擔。與絕經相關的骨質疏鬆症已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問題。那麼,導致經後骨質疏鬆的原因有哪些?

  1、對鈣調節激素的作用(25%):

  雌激素可以增強肝25-羥化酶,腎1α-羥化酶活性,提高1,25-雙羥維生素D水平,促進腸鈣吸收,並使鈣鹽和磷鹽在骨質中沉積,促進骨基質合成,雌激素還有拮抗甲狀旁腺素的作用,與甲狀旁腺素共同維持血中鈣磷平衡,甲狀旁腺素是刺激骨溶解的激素,當雌激素減少,對甲狀旁腺素拮抗作用減弱,可以加速骨質消融而逐漸發展為骨質疏鬆,降鈣素具有抑制破骨細胞活性,雌激素可促進降鈣素分泌。

  2、通過細胞因子的作用參與骨形成與吸收過程(15%):

  自從1988年Komm證明成骨細胞中有雌激素受體存在之後,Ernst發現外源性雌激素可促進大鼠成骨細胞產生IGF-I,由於IGF-I的產生增強,使雌激素受體過度表達,還發現雌激素能促進成骨細胞中TGF-β的產生,表明這些生長因子對骨形成有促進作用,雌激素通過這些生長因子的產生,促進骨形成。

  實驗表明,當雌激素缺乏,骨髓單核細胞分泌IL-1和間質細胞分泌IL-6都增多,Pacifici等還發現在培養的末梢血單核細胞中能產生TNF-α和GM-CSF;切除卵巢的患者體內TNF-α和GM-CSF水平升高,接受雌激素治療的患者TNF-α和GM-CSF恢復到正常水平,以上細胞因子對骨吸收過程有促進作用,雌激素通過抑制上述細胞因子的產生而抑制骨吸收。

  3、雌激素對骨細胞的直接作用(8%):

  自從1988年komm在成骨細胞上發現了雌激素受體(ER),1990年Penlser又在破骨細胞上發現了雌激素受體,更加明確了雌激素與骨細胞的直接作用關係,雌激素可與成骨細胞和破骨細胞上的雌激素受體結合,直接抑制破骨細胞的溶酶體酶活性,降低其在骨切片上產生陷窩的能力,1996年Shevde在去勢大鼠模型上證明雌激素可通過受體結合途徑,直接抑制破骨細胞前體形成細胞(骨髓造血幹細胞)的募集,分化,從而抑制破骨細胞活性,且利用細胞形態學方法證明,雌激素的這種作用是通過影響細胞周期誘導細胞凋亡來實現的,1997年kameda應用高度純化的哺乳動物成熟的破骨細胞,也得出了相似的結論,Ernst證實雌激素增強了大鼠原始顱骨細胞的繁殖及細胞內膠原,IGF-ImRNA的表達。

  發病原因

  按病因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骨質疏鬆症。

  Ⅰ型骨質疏鬆又稱為絕經後骨質疏鬆,主要原因是雌激素缺乏,發生於女性患者,年齡在50~70歲,表現出骨量迅速流失,骨松質丟失更明顯,骨折多發生在以骨松質為主的椎體,股骨上端及橈骨遠端。

  Ⅱ型骨質疏鬆又稱老年性骨質疏鬆,與Ⅰ型比較,男性患者增加,但男女之比仍為1∶2,發病年齡多在70歲以上,表現為骨量緩慢丟失,骨松質與骨密質丟失速度大致相同,骨折好發部位除與Ⅰ型相同外,髖部骨折的發生率有所增加。

  1983年,Riggs對Ⅰ,Ⅱ型骨質疏鬆症進行比較。

  繼發性骨質疏鬆是由其他病因引起的,如慢性疾病:慢性腎功能衰竭,胃切除,腸改道,鈣吸收不良綜合征,多發性骨髓瘤等;內分泌疾病:高泌乳素血症,甲狀腺功能亢進,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過多,糖尿病,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等,醫源性因素:長期應用抗癲癇葯,含鋁抗酸劑,服用過量甲狀腺素或長期應用糖皮質激素,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GnRH)激動劑等。

  絕經後骨質疏鬆是多因素性疾病,遺傳,生活方式,營養等均與發病有關,具有以下高危因素者易患絕經後骨質疏鬆症:白人及亞洲婦女,骨質疏鬆症家族史,或具有影響骨量的特殊基因的婦女,鈣攝入不足,缺乏體力活動,大量吸煙及飲酒,早絕經或絕經前行雙側卵巢切除術者,是否發生骨質疏鬆症,取決於其骨峰值及其骨丟失的速度,骨峰值高及(或)骨丟失慢者,不易發生,骨峰值低及(或)骨丟失快者容易發生。

  一、骨峰值

  骨峰值指個人一生中的最高骨量,一般在25~35歲時達到,影響骨峰值的因素很多,其中遺傳因素最為重要,營養,生活習慣等也有一些影響。

  1、遺傳因素:決定骨峰值的70%~80%,例如黑人BMD高於白人及亞洲人,其骨質疏鬆性骨折發生率低,骨質疏鬆有家族傾向,單卵雙胎的BMD差異較雙卵雙胎者小,男性的骨峰值高於女性,在有些國家,維生素D受體基因,雌激素受體基因,或膠原基因的多態性與BMD有關等,均證明骨峰值受遺傳因素影響。

  2、營養:青春期內鈣攝入量高者,骨峰值較高,對成熟骨BMC的影響可達6%,世界衛生組織推薦,青春期內元素鈣攝入量應為每天1000mg。

  3、生活習慣:運動可增加BMD,如果堅持每天鍛煉,其體力活動量高於平均量1SD時,其骨量較活動量低於平均量1SD者高7%~10%,但運動過度引起性腺功能低下而發生閉經時,骨量反而降低,骨峰值形成前大量吸煙,嗜酒者骨峰值低。

  (4)原發性性腺功能不足及青春期發育延遲者,骨峰值低。

  二、骨丟失率

  婦女的骨丟失與增齡及絕經有關。

  1、與年齡相關的骨丟失:脊椎骨丟失一般自40~50歲開始,丟失率為每年0.8%~1.2%,四肢骨的丟失大約晚10年,即自50~60歲開始,丟失率為每年0.3%~0.6%,均呈線性,其發生機制不清楚,可能與骨形成減少有關,這種骨丟失的後果是骨小梁變細,不發生骨小梁的穿孔性變化。

  2、與絕經相關的骨丟失:不論年齡,婦女一旦絕經,體內的雌激素即急劇下降,骨丟失呈對數增加,骨小梁變細,變薄,乃至斷裂(穿孔),雙側卵巢切除術後,卵巢來源的性激素全部消失,骨丟失速度更快,此時脊椎骨丟失是四肢骨的兩倍,丟失率高達每年4%~5%,持續5~10年後,骨丟失速度才減慢,四肢骨的骨丟失慢,丟失的持續時間也長。

  動物試驗及臨床觀察證實,去卵巢動物或絕經後婦女補充雌激素後,骨轉換率降低,可以有效地防止骨丟失,由此也證明,雌激素不足是絕經後骨質疏鬆症的主要發病原因。

  發病機制

  正常骨骼通過骨重建使骨質不斷地得到更新,破骨細胞的溶骨作用在骨表面下挖空形成骨陷窩,隨後由一群成骨細胞向骨陷窩移行,合成和分泌膠原以及與骨形成有關的多肽蛋白,鈣離子沉積後形成骨基質,骨陷窩由新形成的骨基質得到修補,完成一個骨重建單位,周期大約為3~4個月,骨轉換率是指舊骨吸收和新骨形成過程的速率,絕經後雌激素降低,骨轉換增加,骨丟失增加,呈現高轉換型骨質疏鬆,雌激素對骨質疏鬆發病的影響,主要是通過以下途經實現。


推薦閱讀:

醫生手機里珍藏的,都是哪些病例?
艾滋病的起源是怎樣的?
劉恆面相看六親疾病生死歌訣註解
醫數推薦 | 如何描述自己的病情?
健宜富/健怡富/genufood生命酵素課堂:酵素與疾病的關係

TAG:婦科 | 疾病 | 婦科疾病 | 因素 | 骨質疏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