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青綠山水第一人--楊啟輿作品

導語:

在1400年的滄桑歲月中「青綠山水」幾度興衰,如今再度盛世復興。年逾耄耋的當代著名青綠山水畫家楊啟輿先生的大幅青綠山水為盛世罕見之佳作,被我國著名美術史家陳傳席先生譽為「中國大青綠第一人!」


當代青綠山水第一人——楊啟輿山水畫


《天游武夷至尊》

《疑是仙居》


楊啟輿1926年生於湖南常德。1948年入中央大學美術系,1952年南京大學美術系本科畢業。現為福州畫院畫師、院務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福建師範大學教授。曾任福建美術家協會副主席、顧問。


當代青綠山水第一人——楊啟輿

提起中國的山水畫,人們印象中大多為水墨畫。然而不久前在中國美術館開幕的「楊啟輿青綠山水畫展」彷彿時光倒流,讓許多人重新發現了魏晉以來至唐宋的青綠山水世界。

作為當代復興青綠山水的藝術大師,楊啟輿被我國著名美術史家陳傳席先生譽為「中國大青綠第一人!」這次在京的個展,集合了老先生20多年專研大青綠約70餘幅成功之作,既有民族特色又有時代氣息,表現了我國南方水鄉和閩南亞熱帶的文化色彩風情。在開幕當日的「楊啟輿作品研討會」上,美術評論家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展覽會我一般看看而已,真正讓我喜歡的還是不多,楊先生的畫我很喜歡,每一張畫都經過精心的構思,有每張畫的個性,而不是千篇一律地按照一個程序批量生產。楊啟輿青綠山水畫進京展覽,是對當代中國美術的一個貢獻,積極的推動。」

「水墨和青綠的結合是中國的一個老傳統,但是像他這樣有一些寫意而且很奔放的那種寫意和這種大青綠的結合確實還是不多見的。」

「青綠山水畫幾乎成絕學了,在這種情況下,楊先生堅持做青綠、金碧山水的探索是非常值得崇敬的。在我的心目當中,青綠、金碧山水帶有一種理想化。」

「楊先生的畫從青綠的傳統中來,大部分是自己試驗的。青綠以前是工筆,青綠山水畫得很工細,不是很難,楊先生的畫有一種很豪放的氣概,既沉著又痛快,這就不容易。很多人早年畫工筆,晚年則轉向寫意了,楊先生從寫意轉向工筆,這點也不容易。」

「我們唐宋以來的青綠金碧山水在楊先生的畫展上又見到了。他是對中國傳統文化一個非常深刻的認識上,從哲學上、美學上、繪畫資源的重新發掘上選擇了青綠山水。青綠、金 碧山水代表了東方的東西,體現我們東方人,中國人對大自然的理解和認識,對美的認識。金碧青綠山水是我們當今所謂的廟堂殿堂藝術,它代表了國家形象和大國氣魄,能夠振奮人心,因此時代需要青綠山水。」

「楊先生是一個學者型的畫家,現在很多畫畫的不太讀文章、做研究了,而且畫的畫也追求短平快,楊先生就不一樣。他花了二三十年的工夫,而且是從中國畫的傳統繼承和發展的角度來考慮的。」

畫展開幕前,記者在西藏駐京辦的媒體見面會上見到了楊啟輿先生,當時真是心頭一愣:只見他笑聲朗朗、步履穩健,一臉濃密的白鬍子陡然而生幾許仙氣,全然沒有耄耋之年的暮年衰氣。雖然與楊老先生的聊天只有短暫的十幾分鐘,卻讓記者感受到了一位老畫家平和中蘊含激情的藝術情懷。

什麼叫青綠山水畫?

「山水畫是我們中國很具有特點的一個畫種,從山水畫的發展歷史來說,我們現在常見的多為水墨,實際上最早的山水畫都是有顏色的,叫青綠山水。因此青綠山水為山水畫之首。先有青綠山水,然後到唐代的時候才有水墨山水。到後來由於文人畫的發展,文人喜歡水墨畫,慢慢冷落了青綠山水。青綠山水停止了發展幾百年。

青綠山水的特點是以水墨為基礎,在上邊做一些石青石綠的顏色。青綠是一種意向色彩,所謂意向就是不完全寫實,就像我們環保講綠色,青綠就是一種欣欣向榮的色彩。在材料上都是用礦物質的顏色——石青石綠。就形成中國很有特色的一種色彩山水畫。跟西方的色彩不完全一樣,在色譜上和用色方法上,在一些色彩觀念上,都不完全一樣。」

您的青綠山水畫在古人的基礎上有什麼突破?

「我一直也還在摸索,現在世界繪畫都是色彩作為表現語言,惟獨中國把水墨看得非常重要,我覺得這是一個偏向。我們既然有一個很好的傳統,我們就應該發揚我們的色彩傳統,發揚我們自己民族繪畫中間色彩的啟發,讓他得到弘揚。

對大青綠的觀念並不局限於青綠這兩個色調,它就是表現一種大自然的欣欣向榮的面貌,所以我還是根據不同的對象,青綠是主調,如果畫沙漠,我就是以金,暖調子為主調。比如畫《火焰山》,用金、土黃、紅做主色調,雖然是沙漠,但我們感覺到生機勃勃。表現藏族的村莊,看起來山是比較蒼茫的,但在表現上,我給它加了很多金點,不會有太荒涼枯寂的感覺。

這是我的一種試探性。」

促使您在藝術上由水墨轉向青綠山水的因素有哪些?

「一開始我也畫水墨畫,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才把主要的精力放在青綠山水上。這次展覽也有水墨的。我一開始也學我的老師傅抱石畫水墨,學他的方法,到後來我想自己走自己的路,跟他完全是背道而馳的。我覺得藝術都是共通的,而藝術講究個人創造,獨立的一個風格。不是說中國畫都是一個模式的,雖然也有抄襲,雷同的東西也比較多,但每個畫家都應該走自己獨立的路子。

目前國內畫青綠山水的比較零散,像畫我這種大青綠的還比較少。我比較集中畫了二十多年。我生長在福建,四季如春,整年都是那種欣欣向榮的大自然的色彩,感染我。中國最早的一句名言:外師造化,中得心源,造化就是大自然,心就是自己的感悟。我覺得水墨不能滿足我來表現山水。傳統繪畫對我最大的一次感染就是到永樂宮看壁畫。雖然是以人物為主,但是它那個色彩鋪天蓋地的都是以青綠做主調。一走進去有震撼力,有廟堂氣概,有一種很威嚴的,很莊重的色感。用于山水畫肯定會有很好的效果。這兩個因素對我畫青綠有重要的意義。宋代王希孟的大青綠山水《千里江山圖》對我的影響也很大。

在唐代青綠山水是一個主要的流派,一直到宋代仍有一些好的傳世作品。在藝術上的回歸,這也是自然的現象。回歸有時候反而引導你創新。我不能說我畫得最好,我願意在青綠山水這個園地里貢獻我自己的力量,也希望別人畫,比我畫得更好更多。

您今年已經77歲了,您覺得年齡對畫家的藝術生命會有影響嗎?除了畫畫,您生活中的最大樂趣是什麼?

「中國畫作為一種東方文化,東方文化有個特點,它跟你整個的文化積累、積澱,還有各方面的修養都有關係。而修養的積澱要靠時間,所以我們看大家所熟悉的齊白石啊,黃賓虹啊等老畫家都叫「衰年變化」,都是70以後,然後有了一些新的感悟,讓他的畫再進入一種新的境界。我為什麼現在還想一直畫下去,就是想進一步地探索,使自己能夠慢慢進入一些新的境界。

年紀大了,比較愛流動,所以不想收學生,那樣會困住你。我寫生跑的地方相當多,跑了大半個中國。前年還到大西北跑了一圈,從太行山、甘肅、一直到新疆天山,到喀什巴基斯坦邊疆,又到藏族的草原,兜了一大圈。

我把健身看得跟畫畫同樣重要,我將近80歲了。一般年紀大的畫大畫吃不消,我仍然可以。北戴河的那一張,很大,10米15,《源遠流長》整整畫了40天,半天都沒有休息。一天爬梯要爬一二十次。」

楊啟輿先生青綠山水畫創作感悟

中國山水畫是個偉大的畫科,因為她的主題是在大自然一個博大無垠雄奇奧秘的空間中去探尋「美」,從而感化人的心靈性情和品格,在世界畫壇獨樹一幟,一千二百年生生不息。我就學時傅抱石老師是我崇拜的偶像。在學習中國畫史中,從殷商至清代,我印象最深的傳世之作,是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畫》,一位18歲的青年畫家,竟有如此毅力和天才,創作出一幅色彩絢麗三丈多長的巨幅青綠山水長卷,把江南水鄉畫得生機勃勃,可說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遺憾的是八個世紀已過去,為什麼青綠山水似乎被歷史淘汰了,我疑惑不解。

我從五十年代即從事中國畫教學,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我跑遍了名山大川,走遍了福建山山水水,亞熱帶對我最深的視覺感受是常年青綠,總感到作水墨山水不能滿足我對大自然生態色彩的感受。最初我在山水創作中試在濃墨上蓋上石綠,後來就乾脆試作大青綠山水。1981年入選了中國畫研究院首屆美展,並被收藏,增強了信心,似乎找到了一條光明大道。但從而也引發了一連串的思考。世界繪畫均以色彩作為主要的藝術表現語言,西方繪畫十九世紀印象派把色彩功能已發揮到極至,而我們這樣一個泱泱大國,五千年文明,卻只津津於樂道中國畫中的筆墨,畫壇爭論不休,而對於中國畫中的色彩要素,畫壇從未作為議題!水墨畫不可否認,成就輝煌,「墨分五色」只是說可分為若干色階去表現對象。從色彩觀點看,水墨畫只是一種黑色調單色畫而已,絕不能代替色彩表現對象,大自然有不同的形態、季節、地域,呈現給人有不同的色感,激發人的感情共鳴,以而引發畫家用色彩把這種感情表現出來。一個單純的黑色是有限時,在我作「霞光萬道」、「秋山欲嫁」過程中,深有體會。如果說水墨能代替色彩功能,那是自我欺騙!在中國繪畫中何時才能解除這一迷信觀念?明代董其昌「畫分南北二宗」之說,重墨貶色,誤導畫壇幾百年,危害中斷了青綠山水畫的發展,犯下了不可饒恕的罪過!我應不逐時流,莊子說:「獨來獨往,是謂獨有,獨有之人,是謂至貴。」我立志要「殺」出一條青綠山水的畫路來。我認為首先要弘揚自己具有民族個性的色彩傳統,然後用外來色彩技法補充自己,才是我應走的畫路。

1983年我去永樂宮臨摹壁畫,踏入三清殿我驚呆了,四百平方米鋪天蓋地以青綠為主調的壁畫,竟能爆發如此大的震憾力。更證實了中國有自己色彩畫的優良傳統。其特徵是大氣、靜穆、雄渾、沉厚。蘊含有中國民族的個性,氣質和審美標準,絕不遜於西方和日本畫的色彩效應。永樂宮之行,大大鼓舞了我的志氣。我一定要把此行的感受,注入到我作的青綠山水畫中去。84年我作了一幅大青綠山水入選了六屆全國美展。89年香港《收藏天地》約稿發表了我八幅青綠山水,評文《歷史的挑戰》,給了我肯定和鼓勵。

93年首屆全國山水畫展,我作了一幅金碧青綠山水入展。展廳內是黑鴉鴉一片,絕大多數都水墨畫,從追求重墨厚重效果成為時流,著重彩者廖廖無幾,唯我一幅大青綠山水。我心情很矛盾,一方面想到了我是獨樹一幟,但同時又害怕我有被水墨時流淹沒的危險。不久,意外地接到中國美協通知,由中國美協推薦中南海紫光閣收藏。從此我定下心來,要堅定地走自己的畫路,埋頭苦幹若干年。

對青綠山水色譜的思考

「色譜」就像面孔一樣,使人一看就知道他姓氏名誰,色彩畫的色譜就是不同風格色彩畫的面目,一種民族繪畫或是個體畫家,都有各自不同個性的色譜,畫家創造的色譜,反映了作者的不同天資、素養、品格及審美的追求。

「色譜」是一種文化素質的體現,它的內涵包含有對哲理的思考,繪畫材料的特徵,運用技巧及作者審美品味的追求。在多元文化並存的今天,一個民族或畫家,是通過對色譜形式美的個性創造,參予競爭的。我必須把握傳統青綠山水畫色譜的特徵。這是原則,對吸收外來繪畫營養是為了中國畫個性色譜得到充實,否則就易變種。

中國傳統青綠山水畫和壁畫有共同的色譜個性,我的體會有如下幾點:

中國山水畫的誕生與道家文化的影響是分不開的,最早的畫論宋宗炳就說:「山水以形媚道。」「天人合一」的哲理是山水畫的內涵,人是大自然的一分子,人回歸自然,讚美自然,因而產生了山水畫,從而畫家在創作山水畫中又能凝氣怡身,優化心靈。青綠山水畫並不是只用青綠二色,「青綠」是大自然生命色彩的概稱,如今把「綠色」作為環保生態名詞同義。「青綠」首色要把大自然描繪得生機勃勃,這是青綠山水的靈魂。青綠山水畫所用的顏料,一開始就選用了天然有青色綠色的銅礦石研細製成,這與青銅器文化有關,在秦兵馬俑彩俑上,就塗有石青石綠色,色相穩定,千年不變,用這種顏料表現永恆的生態美,是大自然賜給人的最好顏料。這是青綠山水色譜的基本因素。石青石綠屬於晶體顏料,它始終保持光澤明亮,是埋在地下若干年才發掘出來的純礦石,色調十分純樸沉穩,沒有火氣,那是化學顏料無法相比的,因此,直到科學發達的今天,畫家作青綠山水畫仍堅持用礦質顏料。有石青、石綠、硃砂、赭石、石黃、蛤粉、金等。這類顏料不宜與其他色雜配調用,否則,易失去光澤。因而青綠山水畫一直保持用石色原色的傳統,成為其色譜的一大特色。為了避免色相過佻,因而,在著石色前都要先鋪底色。冷色調的石青石綠用暖色鋪底;暖色調的硃砂則可用冷色調深蘭或墨色鋪底。金色用暖調色或冷調色鋪底均可,鋪底色宜用水色不宜用粉色。

中國繪畫色彩觀和認識色彩的方法不一,作畫程序也不一,反映在色譜上有很大的差異。中國畫「隨類賦彩」尊重物體原色,但又是根據表現的主題和意境主觀用色,是一種意象色彩。把純色彩分為紅、黃、蘭、白、黑五個原色,西方繪畫色彩是表現光對物的影響而產生的視覺色感,認識色彩是通過三稜鏡在日光下分解為紅、橙、黃、綠、青、蘭、紫七色。因之在著色技法上是用複雜的多種色的混調,去表現畫家視覺對物體因光影響而產生的色彩變化。二者各有千秋,形式感完全不同。中國道家觀念是「五色令人目盲」,即五顏六色色調太雜,反而令觀者色感遲鈍。「既雕既鑿復歸於朴」是說繁瑣的加工調配,還不如樸素、單純、大方好。因而中國畫用色主張單純、明快、清新、樸實,保持石色原色美為好。而西畫則著意於色彩複雜地調配組合,二者色譜面貌完全不同,個性差別很大。因中國畫色譜是追求色的靜態美,而西畫色譜是追求色的動態美,各有千秋。二者著色方法不能互相代替。我曾試驗,想打破青綠山水傳統的著色規律,把多種冷暖調的石色作複雜的組合調配著色,其結果,畫面中的中國畫色譜個性就明顯削弱了。

研究中國畫的色譜特徵,它往往不是單一色塊,而是一片筆墨色三者的組合體。因為中國山水畫作畫程序先勾劃墨線造型,然後在造型的框架內填色,填色時近乎平塗,線與點是黑色,與石色的畫組成點線面的節奏,再加上中國畫的用筆是十分講究力度的,書法用中鋒筆,運用腕力使線有如錐畫沙,折釵股的金屬質感,有力的線在點線面的色塊組合韻律中,產生一種內在的生命力,使整個色塊很有精神。這是在中國青綠山水色譜中一個重要特色。我們看到西方馬蒂斯想從東方繪畫中吸取營養,用墨直線劃成幾個黑框,然後在其中填上幾塊原色。鮮明、大氣、響亮的效果是好的。但他不懂得用中國石色的原色,劃線呆板,沒有內涵。他對中國畫色譜的內在奧妙沒有研究,看起來還是一幅西方裝飾畫,沒有一點中國味。研究色譜不僅是看一片色相的組合表象,還必須研究其所用的材料工具及其製作的技巧特性,色譜應是一個綜合體,有各自不同的精神內涵。

青綠山水的色譜是可以充實和發展的,我們在永樂宮,去觀察壁畫的局部色彩組合,雖然它是人物畫,但服裝是由多種色調塊面組成,壁畫的每個人物局部是由一塊大的主色調面,周邊配多塊小的輔色面,細看十分複雜,但整個畫面又是統一在一個石綠色為主調的大面積中,即複雜又整體,組合十分嚴密和精到。局部的主色塊組合仍不失整體色譜的特徵,只是主色調不同而已。其主色調有石綠、石青、硃砂、石黃、深赭、白、黑等。石綠又可分深綠、淺綠、灰綠;青可分有頭青、鑽蘭;硃砂有分硃砂、暗紅、紫紅;黃分雄黃、石黃;赭可分深赭、淡赭等。金線金點在整個畫面起躍動作用,使大塊靜態色活躍起來。我們通過這一分析,懂得了中國畫色譜中的色彩規律,主調是可根據需要來設定不同的石色,豐富多樣,並不是一個簡單的以石青石綠為主調的套路模式。這一點,在壁畫色彩中處理得十分豐富,是在文人畫的青綠山水畫中學不到的。根據這一啟示,我們作青綠山水畫則可根據季節、地貌、石質、地域等不同的特徵設定多種主調色了,在把握色彩關係上可吸取西方色彩學的主調配以類似色對比色的規律,配以輔色。這樣就突破了古人青綠山水中的套路。如:

石綠主調,春天用三綠,夏天用二綠,冬天用灰綠,南方用三綠,西北用灰綠。密林可用頭綠。

石青主調,春夏均可用,密林、深谷也可用。花崗石、石灰岩、石壁均可用鈷蘭。

硃砂主調,炎夏可用,丹岩可用,夕照晚霞均用。

赭、土黃、雄黃、金、主調可用於表現沙漠、沙灘、深秋、冬季為主調,丹崖削壁也可用作主調。

墨色主調可配以上諸主調色作小青綠山水。

白色主調畫雲和雪景均可用。

墨的純黑色和純白色是中國畫色譜中不可缺少的成分。因作畫程序第一步是用筆墨造型,就是用黑色造型,黑色的設置可加強色彩的重量感。白色的設置能使大片色彩畫透氣,如房屋開了窗子,可調和色調間的協調關係,這一色譜中的特色,是西畫中少見的,因在西畫寫實的色彩畫家觀念中,認為色受光的影響,不可能有純黑和純白。西畫是用大小色塊塑造形象,而中國畫是用筆墨造型,著色只是在造型中起輔助作用而已。

以上皆系我在藝術實踐中思考到的一些問題,一隅之見。要弘揚青綠山水,如何發展中國畫的色彩,當請畫壇共議之。


推薦閱讀:

「荷花獎」當代舞1
當代中國社會政治價值觀現狀
為當代「起名」正名(下)
儒釋道精神對當代商業倫理的影響
文學缺乏「經典」 當代長篇小說缺失精神性

TAG:作品 | 山水 | 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