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田園詩表達的情感

山水田園詩派  盛唐詩派。以描寫山水田園、閑適生活而得名;王維、孟浩然為其主要作家,故又稱「王孟詩派」。「盛唐」經濟繁榮,社會安定,一些文人士大夫等寄情山水,便產生了山水田園詩派。該詩派以五言為主,注重反映山水田園的自然美,體物精細,狀寫傳神,講究技巧,風格淡遠清新。風格淡雅恬靜、質樸自然。有的詩篇滲透了作者的主觀情趣,把形似與神似統一起來,比謝靈運山水詩派有較大發展。他們的詩歌以恬淡清幽的意境和平和近人的風格吸引著一代一代的文人。  王孟詩派的其他成員,通常認為是綦毋潛、祖詠、儲光曦、裴迪、常建等等,他們在詩風上表現出相似的格調,有著共同的理想追求。其中裴迪和王維關係最近,相互之間經常作詩唱和,裴迪有《輞川集》二十首,王維也有很多 裴迪的詩歌。大概由於二人過往甚密之故,個人認為裴迪詩大有王維詩的味道,有時還隱隱透出一種超脫紅塵的隱士之風。祖詠的詩看得不多,印象最深的是《終南望余雪》: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從唐代社會文化背景入手,分析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獨特風格的成因。  一、從文學自身發展來看,盛唐時代崇尚「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美學思想,是形成山水田園詩質樸淡雅、恬靜風格的內在審美需求。  二、從社會思想來看,唐代道、儒、佛三教並存,中國固有的傳統文化思想是盛唐山水田園詩產生的情感社會基礎。  三、唐代的隱逸之風,是形成其沖淡空靈、玄遠飄逸特徵的內在趨動力  四、唐代經濟的繁榮為文人們歌詠山川田疇提供了充足的物質保證  王維出身封建官僚地主家庭,對封建統治階級有一種天然的包容性;且在他的一生中,雖有仕途不得志的時候,但總的說來,其一生都是比較悠閑安樂的。特別是在他大約四十歲以後,開始過著那種半官半隱生活的時期里,他「與道友裴迪,浮舟往來,彈琴賦詩」,並吃齋奉佛,「退朝之後,焚香獨坐,以禪誦為事」(並見《<舊唐書>本傳》)。正如他自己所言,「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所以他對現實生活基本是抱著一種「無可無不可」的漠不關心的態度,到了晚年,他甚至說「一生幾許傷心事,不向空門何處消」(《嘆白髮》),完全變成了一個「以禪誦為事」的佛教徒了。正是由於這個原因,王維的詩作中充滿了空靈、虛無之感。如:  斜光照墟落,窮巷牛羊歸。野老念牧童,倚仗候荊扉。雉緱麥苗秀,蠶眠桑葉稀。田父荷鋤至,相見語依依。即此羨閑逸,悵然吟式微。——《渭川田家》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鹿柴》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竹里館》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辛夷塢》  蘇軾在《書摩詰藍田煙雨圖》中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這個評語主要是針對王維的山水田園詩。王維山水田園詩最大的價值,在於他對山水藝術美的創造。為了取得「詩中有畫」的藝術效果,王維調動了他作為畫家、音樂家、詩人的一切藝術手段,善於在詩中構圖布局、設辭著色、講究動靜結合。  王維曾有過塞上之行,並作有《使至塞上》一詩: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詩首二句敘事,說自己奉使出塞,輕車簡行,經過了古屬國居延。三、四兩句說自己像風中的蓬草,來到了塞上,大雁還懂得飛回北方,自己反而離開故土,含蓄地抒發了他的思鄉之情。五六兩句寫塞上風景,很能表現他構圖創意的長處:茫茫荒漠上勁挺直上的烽煙,綿長而廣闊的黃河上渾圓的落日,組成了塞外奇特壯麗的風光畫,畫面開闊,意境雄渾,無怪王國維稱之為「千古壯觀」。在景物的描寫中,表現了詩人走馬西來,豪邁壯偉的情懷。而且這裡的「直」字,把人的視線引向雲漢高處;「圓」字,讓人想像太陽如何落入黃河。用字上,也見出作者的匠心。最後兩句交代前線指揮官的所在,作為全詩的結束。《漢江臨泛》也是這方面的代表作:  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襄陽好風日,留醉於山翁。  「楚塞」指古代楚國的地界。泛舟江上,遠遠望去,只見湖南方面洶湧而來的「三湘」之水和古楚之地相接,這是實寫,而漢水入荊江與長江九派匯聚,則是想像之辭,這兩句把遠望和遙想之景有機地結合起來,寫出了浩淼的水勢。三、四句說茫茫江水,似乎要流到天地外去了;青山迷濛,只覺得若有若無。這兩句著墨極淡,為人的視野創造了極為廣闊的空間,將實景化為空白。五、六句寫乘舟江上,感覺到郡邑城郭,若浮於前浦;江上波瀾,似晃動了天空。藉此襯托出江水的浩大無邊。王世貞評「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一聯說:「是詩家俊語,卻入畫三昧」,此詩的確是王維融畫入詩的力作。  王維的山水田園詩體現了濃郁的詩情和畫意的互相滲透和生髮。他的山水田園詩,主要是描寫自然山水和農村風光的幽美以及隱居生活中的情懷。鄭振鐸《插圖本中國文學史》說王維是直接陶淵明的,在表現對隱逸生活的熱愛這方面,的確是這樣的。如王維的筆下,農村的景物人情都是那麼美好: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這首題為《山居秋暝》的詩,把山村秋天的黃昏,描寫得這樣空明澄凈、清新純美:一陣秋雨過後,空氣格外清爽,月光透過松枝,斑斑點點灑落地上,山泉叮咚作響,水底沙石歷歷可見。翠綠的竹林里忽然傳來清脆的笑聲,原來是浣紗的姑娘要回家了;蓮葉晃動,原來是打魚的人們晚歸了。這樣一幅清新而寧靜、生機盎然又祥和優美的山居秋暝圖,深深地吸引了作者,最後他由衷地表示:春光要過去就過去吧,我這個「王孫」是決意要留下來的。  除了構圖,王維十分注意設色的技巧。他的一些詩如《送邢桂州》中:「日落江湖白,潮來天地青」。上句寫日落時江湖上反射出一片白光,下句寫潮水湧來時,碧波滾滾,天地似乎要被它染青。《積雨輞川庄作》中:「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漠漠水田和陰陰夏木,前者色調光亮,後者色調沉著;白鷺和黃鸝,色彩對比鮮明。《輞川別業》:「雨中草色綠堪染,水上桃花紅欲燃」。《白石灘》:「清淺白石灘,綠蒲向堪把。家住水東西,浣紗明月下」。敷彩設色更是鮮麗。  王維是一位優秀的音樂家,對音響的感受特別敏銳。所以他的山水詩善於將聲音溶入畫面。如《秋夜獨坐》中:「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青溪》中「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里」。《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等。  王維深受禪宗的影響,所以他的一些山水詩,「不用禪語,時得禪理」。(沈德潛《說詩晬語》卷下)。他的「禪理」是什麼呢?就是在凝神觀物的過程中,制服心中的煩惱,達到任運無心的自由境界。所以他的山水詩,喜歡追求寂靜空靈的境界,這在他著名的《輞川集二十首》中表現得更突出,如《竹里館》: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這二十個字,給人以「清幽絕俗」的感受。月夜竹林之景,一片空明澄凈,而彈琴長嘯之人,多麼安閑自在,他的神態、心態和外界的物態融為一體,相合無間。詩中的這個「人」,無疑是萬慮皆空、俯仰自由的詩人的自我寫照。  再如《辛夷塢》: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詩首兩句寫辛夷花之美,它長在枝條的末端上,春天到來的時候,它爭先開放出紅色的花朵。但是它生長在沒有人跡的山澗中,所以它的開放既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它的凋零也沒有引起人們的悲憫。這是一種閑靜空寂而絕不激動的境界。難怪明人胡應麟讀此兩詩後說:「讀之身世兩忘,萬念俱寂」。  王維的這一類詩,雖然常常流露出寂空之感,卻並非參禪之作,而是將禪理寓於山水的描寫之中,令人咀嚼玩味。我們在欣賞這一類詩時,固然要識別其中消極的成份,也不能因噎廢食,忽視了詩人創造的藝術美和提供的藝術經驗。  總之,因為王維有效地將色彩、線條、構圖等繪畫藝術的表現形式以及音樂家對聲音的表現技巧、詩人的情思和禪意全面地運用於詩中,所以他的山水田園詩具有卓然獨立的成就。  孟浩然前半生在家閉門苦學,曾一度隱居鹿門山。四十歲長安求仕失望,漫遊吳越,最終歸隱故土。他一生雖然基本上過著隱居的生活,但他內心卻相當矛盾:既希望朋友引見,進入仕途;又對世事極為不滿,心情激憤難平。如在《歸故園作》中,他寫道:「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其激憤欲狂的心境由此可見一斑。而且直到晚年,他這種「仕」與「隱」的矛盾才有所淡化。  李白對孟浩然是十分推崇的,他曾親往襄陽看望孟浩然,寫有《贈孟浩然》一詩:「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卧松雲。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對孟浩然淡泊名利,自放于山水之中的生活態度,給予由衷的讚美。但實質上,孟浩然最後的隱居,是不得已而為之的。  《臨洞庭湖贈張丞相》,從此詩中可以看出孟浩然即使在後期,內心還潛藏著強烈的入世的願望: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看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詩中「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兩句,氣勢宏大,境界闊遠,哪裡是心如止水的隱者的心態?難怪清人潘德輿稱他的部分作品「精力雄健,俯視一切,正不可徒以清言目之」。(《養一齋詩話》)這兩句寫洞庭湖的詩,只有杜甫《登岳陽樓》中「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可與之媲美。而詩的後四句,則明顯流露了希望張九齡援引的意思。孟浩然最為人稱道的,還是描寫山水行旅和隱逸生活的作品,這一類詩,也最能代表孟浩然詩歌的風格。他的手法,最突出的在於白描。他往往用素淡的語言,簡潔地寫出自己直觀的感受,看似不經意,但又具有超妙自得之趣,如《宿建德江》:  移舟泊野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以白描手法寫出直覺感受到的日暮、曠野、清江、煙渚,以及「天低樹」、「月近人」,展現出了秋江夜泊,鄉情繚繞不去的情景。又如《宿桐廬江寄廣陵舊遊》:  山暝聽猿愁,滄江急夜流。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  如實地寫出日暮猿啼,江湍水急,風吹葉響,月照孤舟的景物,其中滲透了詩人濃郁的旅愁鄉思。在這些詩里,筆墨輕淡、清麗,景意象卻很鮮活。他不像王維那樣講究色彩的鮮麗、構圖的虛實,只是淡淡寫來,似乎毫不著力,卻自有一種令人回味的韻味。  孟浩然的田園詩有意學陶淵明,寫自己和農人的交往、寫鄉村的景色和生活氣息,寫自己在自然中、在和純樸的農民交往中怡然自樂的心情。其中最廣為流傳的是《過故人庄》: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這一首詩寫的是眼前景,諸如綠樹、青山、場圃,說的是凡人情,諸如具雞黍,話桑麻,用的都是口頭語,給人寧靜、祥和、優美的感受,一種醇厚的情味,沁人心脾。  聞一多先生在《唐詩雜論》中說:「真孟浩然不是將詩緊緊地築在一聯或一句里,而是將它沖淡了,平均分散在全篇中。淡到看不見詩了,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詩。」追求自然淡遠,的確是孟浩然山水田園詩鮮明的特色。  他如「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夏日南亭懷辛大》),「微雲淡河漢,疏雨滴梧桐」(殘句)都是為人傳頌的名句。五絕中的《春曉》更是膾炙人口,把春天清晨大自然的無限生機作了精妙的體現,寄寓了作者對生活、對美好事物的熱愛。語言平易,卻朗朗上口,韻味無窮,可謂不求工而自工。  孟浩然的詩歌成就,能夠獨樹一幟,自成境界。他在山水田園詩方面的建樹,使他對唐宋以後的詩歌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孟浩然的代表作是山水田園詩。這些詩,有一部分是漫遊秦中、吳越等地時所作的。例如:  木落雁南渡,被風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隔離楚雲端。  鄉淚客中盡,孤帆天際看。迷津欲有問,平海夕漫漫。 ——《江上思歸》  北山白雲里,隱者自怡悅。相望試登高,新隨雁飛滅。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髮。時見歸村人,沙平渡頭歇。天邊樹若薺,江畔舟如月。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 ——《秋登蘭山寄張五》  在盛唐的山水田園詩人群體中,儲光羲、祖詠、裴迪、常建等人也都留下了一些優秀的詩作。如儲光羲的《釣魚灣》,寫景清麗,意境完美,可作為儲光羲山水詩的代表:垂釣綠灣春,春深杏花亂。潭清疑水淺, 荷動知魚散。日暮待情人,維舟綠楊岸。「潭清疑水淺,荷動知魚散」兩句,從「疑水淺」寫出了景物的特色,「潭清」、「荷動」二句,從景物的動靜狀態中捕捉住它們之間微妙的關係,又寫出了觀賞者的怡悅的心情。  祖詠的《終南望余雪》,據說是應試之作,按試題要求,必須五言八句才算完篇,而祖詠僅賦四句,以為「意盡」,不作畫蛇添足之事,即此四句,傳為佳作: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他如裴迪的《華子岡》: 落日松風起,還家草露晞。雲光侵履跡,山翠拂人衣。  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中: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都是膾炙人口的名篇。  李白是我國古代最具有爭議性的一位詩人,他興趣廣泛,文采飛揚,是唐代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杜甫曾說他「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李白不是一個「萬事不關心」的詩人,恰恰相反,他似乎什麼都關心,很多生活他都體驗過,表現過。儘管沒有一種生活能永遠使他滿足,但他那熾熱的感情、強烈的個性,在表現各種生活的詩篇中都打下了不可磨滅的烙印,處處留下了濃厚的自我表現的主觀色彩。「神遊九天之外,夢回八荒之間」。如:《夢遊天姥吟留別》《望廬山瀑布》從這裡面,我們可以看出,李白喜歡的往往不是寧靜的丘壑,幽雅的林泉、而是奇峰絕壑的大山、天外飛來的瀑布、白波九道的江河,這些雄偉奇險的山川,特別契合他那叛逆不羈的性格,他好象要登涉這些山川,與天地星辰同呼吸,和神仙鬼靈相往來。  杜甫與以上三者不同,他出身於一個「奉儒守官」的封建官僚家庭,從二十歲開始,進行了一系列的「壯遊」經歷。而在「安史之亂」後,由於自己的人生歷程的坎坷以及理想的破滅,他也曾想過退隱。但為國為民的強烈責任心和使命感使他走上了一條現實主義的創作道路。「俠之大者,為國為民。」杜甫就是這樣一位詩人中的俠客,即使在自己最為窮困潦倒的時候,也不忘民間疾苦。他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說:「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山,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所以,杜甫的山水詩中總是自然地流露出一種對民生的哀憐。如: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曠天低樹,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春夜喜雨》  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桃花一簇開無主,不愛深紅愛淺紅。——《江畔獨步尋芳七絕句》其一  黃四娘家花滿鼷,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江畔獨步尋芳七絕句》其二  在這些詩歌中,我們可以看出,杜甫的詩,即使是山水詩也忘不了對世事人情的關注,總是一幅悲天憫人的俠義心腸。並由此而使其詩歌創作沉浸在一種沉鬱悲壯的氣氛中。  孟浩然的山水詩特色:清淡。  孟浩然的《臨洞庭》簡析: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看垂釣者,徒有羨魚情。:虛,指天;太清,指太空;函虛混太空,指水天一色;雲夢澤,古代沼澤名,在今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帶;垂釣者,暗喻當時的執政者張九齡。此詩前四句寫景,後四句轉入抒情,借景言情,充滿比興意味,委婉含蓄,不落俗套。詩人寫此詩呈現給當時的張丞相(張九齡),委婉地希望得到他的賞識與提撥。  杜甫的<<登岳陽樓>>簡析: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坼,分割;字,指消息;孤舟,暗喻自己;軒,有欄杆的長廊;泗,指鼻涕。此詩首聯寫剛剛登上岳陽樓的感慨,頷聯寫洞庭湖的面積與水勢,頸聯過渡到自傷身世,尾聯把自身的不幸與國家的戰亂聯繫起來,感情博大深沉。  兩首詩的比較:相同點是兩首詩的結構都十分工整,詩的四聯都由起、承、轉、合組成;不同點是《登岳陽樓》第二聯所寫之景比《臨洞庭》第二聯所寫之景的氣魄更為宏大,在思想境界和人格胸襟上,整首詩所抒之情也比《臨洞庭》一詩要高。  王維的山水詩特色:空靈的意境,醇雅的意趣,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終南山>>簡析: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白雲回望合,青藹入看無。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太乙,山名;天都,指長安;分野,古人將天空星宿和地上的州分成若干區域,「分野中峰變」即一峰之隔便屬於不同的分野。此詩首聯寫遠景,頷聯寫近景,頸聯轉換角度,寫俯視所見景色,尾聯以人物作為陪襯和點綴,餘味無窮。  《山居秋暝》簡析:全詩通過描繪黃昏時候秋雨初晴後山居生活的恬靜清幽,表達詩人怡然閑適的心境,以自然美表現詩人的人格美。最後一句反用《楚辭。招隱士》中的詩句「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以久留」表達決然歸隱的之意。全詩平仄、對偶、押韻、用詞均十分出色。  3、 李白的山水詩  特色:雄奇、豪放。從描寫對象上看,李白喜歡選取高大、壯美、流動的自然山水如黃河、泰山作為描寫對象,給人以陽剛之美的享受,如《將進酒》<<游泰山六首>>等詩;從藝術手法上看,李白的山水詩充滿著奔放的激情及積極浪漫主義精神,表現為奇特的想像、大膽的誇張、神話傳說的大量運用等,如《蜀道難》等詩。  一中唐山水詩與盛唐山水詩的比較:  盛唐:風格清新、韻致高遠、格局大氣,骨氣剛健,萬象紛呈。如王維、孟浩然、李白、杜甫等人的詩。  中唐:清雅閑淡,骨力漸減。  中晚唐的山水詩代表詩人:劉長卿、韋應物、孟郊、柳宗元、劉禹錫、杜牧、李商隱等。  柳宗元的山水詩特色:善於將壓抑憤懣的感情寄托在山水景色之中,使情與景契合無間,風格比較凄清幽冷。  <<江雪>>簡析: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勾畫了一幅廖廓、清幽、寒冷而又純凈的畫面,表現詩人憂憤、寂寞、孤直的心情及深沉凝重、孤傲高潔的生命情調,全詩用詞精當,意境深邃。  《漁翁》簡析:漁翁夜傍西岩宿,曉汲清湘燃楚竹。煙銷日出不見人, 乃一聲山水綠。回看天際下中流,岩上無心雲相逐。寫於柳元被貶永州之時,詩中寫漁翁獨來獨往,突現一種孤芳自賞的情緒,含有詩人自況的意味。全詩語言質樸,意境清遠,藝術構思巧妙,頗具奇趣。  劉禹錫的山水詩特色:善於在詩中表現樂觀向上的精神面貌,風格明朗,如(<<望洞庭>>)而雄放(如<<浪淘沙>>)。  請採納~
推薦閱讀:

若願執手,相攜到白頭【情感美文】
你人生最低谷的時候是怎麼度過的?
你和物品的關係,就是你和自己的關係
大家怎麼看待素媛成長中的心理問題,話說大家對素媛抱著怎樣的心態,會有人願意娶她們么?
喜歡你是真心話,告訴你卻是大冒險。

TAG:情感 | 表達 | 山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