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榮獲2012諾貝爾文學獎
莫言,原名管謨業,1955年2月17日出生於山東高密縣,現為中國作協副主席。
2011年8月,莫言的長篇小說《蛙》獲得第八屆茅盾文學獎。其代表作品有《紅高粱》《檀香刑》《豐乳肥臀》《酒國》《生死疲勞》《蛙》等。
無疑,今夜那含蓄的中國紅,最世界,最民族——莫言,用他最現代的手法將中國的國民性表現得淋漓盡致。
「莫言,你在哪兒?」
國慶節前,莫言來到杭州。當時,「被諾獎」的莫言繞過諾獎對記者說:「我總得從我熟悉的生活寫起吧,自己身邊的人,自己的親人都是我小說中的人物。山東高密東北鄉是我的故鄉,屋邊的街、村口的樹、流淌的河,身邊熟悉的一切總在我腦子裡轉,寫別的地方,我也寫不像啊。只要寫長篇我都回老家,觸景才生情嘛。」
莫言的樣子自由自在,可笑又可愛:長成那樣不能怨他,頭髮稀疏也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伸出手來握,老手上有兒童般的「胖窩窩」;翹起「二郎腿」,一隻腳把舊皮鞋撐得鼓鼓囊囊……
上世紀80年代,莫言以一系列鄉土作品崛起,充滿著「懷鄉」以及「怨鄉」的複雜情感,被歸類為「尋根文學」作家。其作品深受魔幻現實主義影響,寫的是一出出發生在山東高密東北鄉的「傳奇」。
「莫言與浙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江南》主編袁敏打趣地說,莫言的《蛙》就刊登在2010年第一期《江南》長篇小說專號上。
據《高密管氏宗譜》載,高密管氏,系浙江龍泉管師仁之後裔。師仁祖是宋熙寧六年進士,官至禮部尚書、同知樞密院事。莫言多年來一直想找機會去龍泉看看,但一直沒有成行。今年8月27日至29日,他終於來到龍泉,攀白雲岩,登石馬崗,訪後甸村管氏聚居地,了卻了多年心愿。
「別看他叫莫言,其實他是個極狡猾的傢伙,嘴皮子利索得很。」文學編輯張曉紅說,莫言是他自己取的筆名,因為小時候動手打不過別人,就編順口溜罵人,學校告到家裡來,被爹娘合夥暴打一頓。以後,莫言開始寫小說,就把名字里的「謨」字拆開用,想提醒自己少說話。
可今夜,莫言不得不說話,不得不讓全世界說話。
「每個國家都為擁有自己的好作家而驕傲。」《收穫》雜誌執行主編程永新在電話里對記者表示,莫言無疑是第一個真正進入西方主流文學視野的優秀中國作家,也是作品被翻譯介紹到西方最多的作家,這已經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幾十年間,莫言是領導中國小說的第一人,他以其獨特的創作技巧、斑斕的色彩、新奇的感覺、豐厚而獨特的意象,推出一個高密縣東北鄉的藝術世界,類似於馬爾克斯的馬孔多小鎮,莫言就是中國的加西亞·馬爾克斯。」
「莫言獲得諾獎當之無愧。」《人民文學》主編李敬澤接受採訪時說,莫言小說具有強烈的現實意識,以尖銳的筆觸書寫當今社會和當代歷史;具有鮮明的本土色彩,蘊含著大量中國鄉村文化和民間文藝的元素。
當記者通過電子郵件採訪翻譯中國當代文學作品的美國專家葛浩文時,他正在翻譯莫言榮獲茅盾文學獎的長篇《蛙》。此前,葛浩文已將莫言的十多部作品介紹給英語讀者。他說:「我真心喜歡莫言的所有小說,並對翻譯它們樂在其中。比如《酒國》,可能是我讀過的中國小說中最有想像力、最為豐富複雜的作品。」
幾年前,記者在斯德哥爾摩諾貝爾獎頒獎典禮的藍色大廳,偶遇前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主席埃斯普馬克。主持了17年文學獎評選的埃斯普馬克說:「我對中國文學的發展印象非常深刻,我們關注漢語文學,尤其是比較年輕一代的作家。因為可以理解的原因,我不能提具體的名字,但我們對這一代作家的創作非常關注,懷著巨大的興趣關注。」
莫言,讓中國作家對文學有了新的衝動和嚮往。
推薦閱讀:
※年年賠率榜大熱,卻為啥總是得不了諾貝爾獎?
※莫言領取諾貝爾文學獎,授獎詞稱作品揭示人類陰暗面
※歷屆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五)
※1901~2012?歷屆「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作品、作者及獲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