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第三位皇帝明成祖朱棣,其統治時期被稱為「永樂盛世」。如果要說這位讚譽滿滿的皇帝一生中有什麼污點的話,那麼就是他搶侄子皇位這件事了。
話說朱元璋特別喜愛嫡長子朱標,可惜這位太子早逝,朱元璋悲痛之餘犯了難:繼承人現在有兩個合適的人選,一個是四兒子朱棣,心有雄材大略;一個是自己的皇長孫朱允炆,雖然儒雅了些但也不錯。
身為一個開國皇帝,開一個好頭很重要。按照當時嫡尊庶卑的思想,長子是皇位第一順位繼承人,皇長孫是第二順位繼承人,庶出的孩子們老實呆著當個王就挺好的,這樣大臣們不會有異議,也能在以後的皇位繼承上起個標杆作用。就這樣皇位定了下來。
朱元璋知道自己的四兒子太有能耐,現在看起來老老實實的,可萬一耐不住跳出來篡位怎麼辦?於是朱元璋為了讓朱允炆能穩穩噹噹的坐江山,便想到留點王牌幫助朱允炆。
當時的開國功臣基本上被朱元璋殺的八八九九,碩果僅存的只有兩三人,朱元璋選中了其中的耿炳文。
耿炳文雖然沒有徐達、常遇春等名氣大,但也是同朱元璋一起征戰中原的名將,他攻克山東沂、嶧等州,攻下汴梁,巡視河南,侍從明太祖北巡。又隨常遇春攻佔大同,攻克晉、冀。隨大將軍徐達征討陝西,打敗李思齊、張思道。鎮守此地時,疏通涇陽洪渠十萬餘丈,百姓由心稱讚,深受朱元璋器重。
朱元璋為禦侮防患,在位期間曾兩次分封諸子為藩王。朱允炆繼位時,藩王已各擁重兵,坐鎮一方,為防止藩王勢力繼續擴大,老臣們建議改革削藩,這一削自然就削到了燕王朱棣。朱棣早就心裡憋屈,身為朱元璋的兒子,太子朱標死了皇位也輪不到他,他不甘心,正好尋這個機會起兵篡位。
建文元年,燕王朱棣起兵靖難,朱允炆令耿炳文統領軍隊討伐燕王朱棣,可是手下的張保竟然投降了,並把南岸部隊的虛實都告訴朱棣。朱棣放張保回去,讓他張揚雄縣、鄚州慘敗的情景,並說北軍將要到來。耿炳文轉移部隊,準備渡河全力抗敵。待轉移之時,朱棣軍隊突然攻擊,耿炳文的部隊擁擠在城門裡,潰敗入城,吃了敗仗。好在耿炳文手底下還有十多萬兵力,足以壓制朱棣。
耿炳文堅守城池而不出,朱棣也知道耿炳文是一員老將,攻城不是件容易的事,在城外圍了三天就自動撤兵了。
可是朱允炆坐不住了,聽說耿炳文失敗的消息傳來就十分焦心,採納太常卿黃子澄的建議,以李文忠之子曹國公李景隆為大將軍,乘坐驛車前去取代耿炳文。
李景隆根本不是燕王朱棣的對手,他先後在鄭村壩、白溝河被燕軍擊敗,喪師數十萬,以致攻守形勢逆轉,燕軍逼近南京時,李景隆開金川門迎敵,致使南京失守。
可見,在最關鍵的時候朱允炆犯迷糊了,耿炳文擅長防守,能耗住就能贏,朱棣是叛軍,久攻不下必生變,小皇帝朱允炆太嫩了,如此著急就把王牌給撤下來了。導致朱棣攻入南京城,成功奪取皇位。
朱允炆見大勢已去,縱火焚毀皇宮,朱棣殺入宮中,搜尋三天也沒找到他。追問內侍,他們也不知朱允炆是死是活,只知他下令縱火後就不見了蹤影。有人說找到了朱允炆燒焦的殘骸,但無法確認是否是朱允炆本人,只得先以天子禮殮葬。
自此,建文帝朱允炆的去向成為歷史上的謎團。有人說,朱棣讓鄭和六次下西洋,明面上打的是揚國威的旗號,其實就是暗地裡找尋侄子朱允炆的。
本文為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作品
推薦閱讀:
※王牌動作:引體向上正確做法及要點提示※網曝王源王祖藍《王牌對王牌2》當隊長 謝娜白百何退出※選大學是選一個211的普通專業還是選普通大學的王牌專業好?※四大王牌動作--被過高評價的動作※破冰——亮出新王牌(記者手記)
TAG:朱元璋 | 王牌 | 朱允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