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有趣的京味稱呼--孟慶達
06-12
北京人的禮貌教育歷來是從小抓起,所以現在的小孩三四歲時,就能正確的識別成年人的年齡段,準確無誤的叫出叔叔、阿姨、爺爺和奶奶,這不能不歸功於傳統的禮儀教育。北京人認為,人與人交流時相互要有稱呼,有時的確很難選擇正確的稱呼,那麼北京人就會用「勞駕」二字來代替稱呼,尤其是向陌生人問路時,「勞駕」二字透著禮貌。在與陌生人交流時,北京人忌諱用「咳」字,而多用您、先生、同志、叔叔、阿姨、大爺、大媽這些詞,這顯得很有禮貌。早年在中學校園裡老師也稱先生,平時北京人只對僧人和廚師稱師傅,歷史上師傅這個詞在北京使用得並不廣泛。 北京人在與同事、鄰居、朋友的交往過程中一向平等待人。老舍先生曾引用一句老北京的流行語:「肩膀齊為弟兄」。就是說北京人從不自稱大輩,交往過程中不僅要知道對方的姓名,還要詢問對方在家排行第幾,逐漸朋友間的稱呼就成了「二哥」和「三弟」了,輪到子侄之輩就得叫「四大爺」、「五叔」、「六嬸」了,在稱謂前邊加上一個序號顯著格外親切。《四世同堂》里有個四大爺和四大媽,這個稱呼幾乎是他們在小羊圈衚衕里的官稱。 北京人與其他地區的人在稱呼上也有許多差別,例如北京人管父親的姐姐叫姑媽,而管父親的妹妹叫「娘兒」,「娘兒」一定要帶「兒」音,如果不帶兒音容易和生身之母相混淆。北京人管父親的弟弟叫叔叔,然而在順義有些地區則管父親的親弟弟叫叔爸,這就表示叔爸不同於一般的叔叔。對於父親的姑姑應該稱為姑奶奶,如果這位姑奶奶終身未嫁,那麼到了一定年齡時,孩子們改稱她為姑爺爺。這樣叫法聽著舒服,而且輩分上也不差。 久居北京的老式家庭都有著龐大的親戚群,這個親戚主要是姻親組成,男女雙方結為夫妻,那麼雙方家長則互為親家,夫妻二人的兄弟姐妹則稱對方的家長為親爹親娘。兄弟的妻子互為妯娌,姐妹的丈夫互為連襟。女人嫁入夫家,則一切稱呼百分之百地隨丈夫,而丈夫對妻子的娘家人則另有稱謂。一般都加個內字,如內兄、內弟、內侄等等。 如果有的子女拜了乾爹乾媽以後,那麼親生父母與乾爹乾媽的關係,就稱了乾親(慶)家的關係了。 老北京人習慣稱夫婦二人為「公母倆」,雖然公母倆這3個字概括了人的數量及其關係,但是時代進步了,這3個字聽起來不大受聽,使用這3個字的人在逐漸減少。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孩子犯錯了 試試4種有趣的懲罰方法
※10秒鐘在線製作「王境澤」「為所欲為」動態表情
※清華女生有做過什麼讓你特別印象深刻的事情嗎?
※奇妙有趣的《洛書》九宮
※這次我牆都不扶就服日本人的腦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