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糖友該怎樣吃主食,既控糖又飽腹?

糖友該怎樣吃主食既控糖又飽腹 來自糖尿病網 06:35

點擊收聽全文!

一般來說,主食含豐富的碳水化合物,而碳水化合物是提供人體能量的主要來源,包括分子量較小的糖類和分子量較大的澱粉類,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攝入人體後,可在體內被氧化分解成葡萄糖而產生能量。因此,在糖尿病飲食中,主食是主導人體血糖高低的主要食物。

然而,因為吃主食後血糖會蹭蹭往上升,因此,大多糖友都會嚴格控制主食的攝入量,甚至錯誤認為不應該吃主食或只吃一點點,血糖就不會高,結果整日飢腸轆轆,甚至導致嚴重營養不良。

因此,控制主食攝入量也是控制血糖的焦點,尤其是控制餐後血糖,那麼,如何正確吃主食,既能控好血糖又能飽腹呢?

首先,定時定量,均勻分配

《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科普版)》(2010年版)提出,膳食中碳水化合物所提供的能量應佔總能量的50%~60%,每天定時定量進食,碳水化合物在各餐均勻分配。

如果糖友全天主食為250克(5兩),則早餐主食為50克(1兩),午餐和晚餐的主食各100克(2兩)。如果糖友在兩餐之間感到飢餓,甚至有低血糖的徵兆,可以在午餐和(或)晚餐前加餐一次,加餐的量相當於25克(半兩)糧食的碳水化合物的量(如4塊梳打餅乾、1片切片麵包),同時應減少正餐時的主食量(半兩),這樣全天的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仍保持不變。

值得提醒的是,臨床營養師給糖尿病患者推薦的食物重量都是指生重,糖友一定要注意食物的生熟比換算。一般情況下,50克(1兩)米蒸成米飯是130克米飯,50克麵粉蒸成饅頭是75克(1.5兩)。市售饅頭100克是指實際用麵粉100克(2兩)。

其次,主食應多樣化,

提倡薯類主食化

主食類食物以穀類為主,包括米、面、雜糧,主要提供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膳食纖維及B族維生素等。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提倡薯類(薯類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在25%左右)主食化,常見的薯類有馬鈴薯(土豆)、甘薯(紅薯、山芋)、芋頭、山藥和木薯。

值得提醒的是目前中國居民經常把馬鈴薯作為蔬菜食用,例如米飯搭配炒土豆絲作為一餐,然而這種吃法對控制血糖不利。正確的做法是,吃薯類時,應代替部分主食,例如馬鈴薯和紅薯經蒸、煮後可直接作為主食食用,也可以切塊放入大米中經烹煮後同食。

以下為常見等能量谷薯類食物交換表

摘自《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科普版)》2010年版

第三,以穀類為主,粗細搭配

除了主食的重量,主食的品種也會明顯地影響餐後血糖。眾所周知,粗糧(如黑米、玉米、燕麥、蕎麥等),雜豆類(如綠豆、扁豆、四季豆等)升高餐後血糖速度較慢,而同樣重量的白米飯、白饅頭則升高餐後血糖較快,不利於血糖控制。因此,製作主食時,應增加粗糧比例、粗細搭配(以粗為主),以降低進食後對餐後血糖影響的速度。

值得提醒的是,粗糧攝入過量同樣會造成熱量超標,升高血糖,引發肥胖,還會影響營養物質和一些藥物的吸收。如果消化功能較弱,粗糧會減緩胃排空,令人感到消化不良甚至反酸,因此,要記住的是粗糧細糧搭配是糖尿病飲食十分重要的原則。

第四,巧用烹飪方法

一般來說,食物加工得越精白、打得越碎、烹煮得越軟爛,消化就越容易,餐後的血糖上升速度就越快。比如說,白饅頭、白麵包的餐後血糖上升速度比白糖有過之而無不及。相反,那些不夠軟爛、需要細細咀嚼的烹調方法,比如彈性很強的通心粉,有利於保持餐後血糖水平的穩定。

第五,改變進餐順序

有日本研究發現,先讓患糖尿病志願者先吃一盤蔬菜,再吃其他菜肴,最後菜配著米飯吃。跟蹤測定他們從用餐前到用餐後4小時之間每個時間點的血糖水平,發現先吃菜和先吃米飯再一口飯一口菜的方式相比,先吃菜的方式能讓餐後血糖峰值大幅度降低。因此,在吃飯之前,先食高纖維蔬菜,再食含有蛋白質或脂肪的菜,最後食用含碳水化合物的主食。

這麼吃的好處還有:蛋白質得到保障,蔬菜的數量大幅度增加,膳食纖維特別充足,胃裡覺得非常飽,主食想多吃都吃不下,下一餐之前根本不覺得餓——自然也就無需刻意控制食量了。

敲黑板

需要強調的是:糖友不要錯誤地認為不吃或少吃主食就可以更好地控制血糖,糖友每天的主食量至少要有150~200克(3~4兩)。

MDE-P-2018-22

點擊查看相關文章回顧:

《糖友吃主食別忘了這7類,餐後血糖控制更好!》

《糖尿病人這樣吃麵條,好吃健康還不升糖》

《這樣吃主食,血糖更穩定!》

糖尿病網

wwwdiabetescomcn

解鎖更多糖尿病信息!


推薦閱讀:

糖尿病人應該怎麼科學吃主食?很全面很實用一定要看!
吃出主食新主張
【謝靜】「糖尿病人選擇主食」參考指標
得了糖尿病,主食應該怎麼吃?

TAG:主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