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佛捷徑——毛凌雲纂述
成佛捷徑——毛凌雲纂述
菩薩戒優婆塞湖北通成惕園毛凌雲纂述
第一 為何學佛成佛度生
世界大亂,方興末艾,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餘燼,猶未熄滅,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危機,又一觸即發,核子競賽,毀滅尤大。加以地震天災,危險莫測,無地可逃,無人能救。惟有速發利人利物、改惡遷善的大心,常念大慈大悲、觀音菩薩的聖號,定蒙慈悲庇佑,化險為夷,轉危為安。因觀音菩薩悲願甚切,代佛垂慈,尋聲救苦,一稱聖號,即蒙救護,感應甚速,靈驗不爽。這是先以欲鉤牽,後令入佛智的方便接引。待信心已生,請以念佛為主,念觀音為助,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因為天災人禍,還是最小的危險,而輪迴的危險,更有甚於千萬億倍。必須深信切願,一心稱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求了生死,求成佛道,廣度眾生,才是學佛的正因。若信願堅固,千信即千生,萬修萬人去,即了生死,永脫輪迴,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成佛度生,福壽無量。這是從正因下手,果大功高如是,請大家一心念佛。
第二 如何成佛覺行圓滿
我們信佛學佛念佛的人,先要明了佛字的意義,這佛字的意義無窮,今且略說:佛是梵語佛陀音譯的簡稱,意譯為覺者,即大覺悟的人。覺有本覺、始覺、究竟覺,佛是究竟覺悟的人。又覺有自覺、覺他、覺滿,佛是覺行圓滿的人。玆分述如下:
一、本覺
即吾人現前一念知覺的心,是人人本有的覺性,故名本覺。這覺性本來自有,不假修成,是萬劫常住不變的本體,不生不滅,不增不減,即眾生離念的靈知,人人本具的佛性,諸佛妙明的真心。我們現前所有的身心,是本體隨緣所現的妄相,這是肉團心,也就是妄心。王陽明說:『心不是一塊血肉,凡知覺處便是心,如耳目之知視聽,手足之知痛癢,此知覺便是心。』真心直說云:『在胎名神,處世為人,在眼觀照,在耳聽聞,在鼻嗅香,在口談論,在手執捉,在足運奔,遍現俱該法界,收攝在一微塵,識者知是佛性,不識者喚作精魂。』由無始不覺,一念妄動,而起無明,迷真逐妄,起惑造業,隨業受報,輪迴六道,受苦無窮。虞舜所傳:『人心惟危。』人心就是妄心,確甚危險。但真妄同源,三心實同一體,大乘起信論種種發明,妄心無體,以真心為體。佛在華嚴經說:『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別。』六祖壇經說:『凡夫即佛,煩惱即菩提。』永嘉證道歌說:『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由隨緣故,迷為眾生,而本體未嘗減,惟妄迷真隱,故在纏名如來藏。如來,就是佛,如來藏,是真心在妄念纏縛之中,雖隱而不滅。由不變故,覺即是佛,而本體未嘗增,惟妄盡真顯,故出纏即如來的法身,也就是理即佛。
二、始覺 因眾生本具佛性,迷而不覺,致妄念紛擾,煩惱無盡,流轉生死,長劫不休。忽遇善知識開導,或看佛經,才覺悟這本具天真的佛性,一向昏迷,今始覺悟,故名始覺。
三、究竟覺
本覺屬理,始覺屬智,由本覺內熏之因,與經教外熏之緣,因緣具足,依理起智,方始覺悟。既已覺悟,即以智照理,時時迴光返照,照見五蘊皆空,破盡一切妄惑,惑盡智圓,復還本有心源,究竟清凈,朗然大覺。不生不滅,無相無名,非言語所能形容,非凡情所能測度,儒所說明德、峻德、至善、至誠等微精一中的道心,佛所說法身、圓覺、般若、真如、菩提、實相、涅槃、妙心等自性清凈心,皆是強名。必須三祇修福慧,百劫種相好,方成為大行圓滿、究竟至極之無上正等正覺,一切事理,無所不知,是名成佛,方為究竟佛,堪稱究竟大覺的大聖人。
四、自覺 即前面所說:由本覺內熏為因,經教外熏為緣,發起始覺的智,了知我們生滅身中,自有本具不生滅的佛性。稱性起修以修慧,必得無上正等正覺的佛果,這就是自覺。
五、覺他 即以自覺的理,普度眾生以修福,輾轉教化他人,以先覺,覺後覺,令皆覺悟,發菩提心,同修福慧,同斷妄惑,同證真常,同成佛道,這就是覺他。
六、覺滿
即自覺、覺他,兩種功行圓滿。自覺圓滿,斷五住煩惱,得四智菩提,即慧足。覺他圓滿,經三祇練行,住百劫修因,即福足。福慧滿足,為兩足尊,是名成佛,堪稱覺行圓滿的大聖人,才是究竟佛。
第三 有何捷徑信願持名
因為眾生迷這本元真心,而起貪嗔痴等八萬四千煩惱,沉淪生死苦海,永無出期。佛以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俯就機宜,曲垂方便,廣說八萬四千法門,示以歸元之路,皆令眾生、修戒定慧,斷貪嗔痴,了幻妄的生死,證真常的心性。但眾生根有利鈍,惑有厚薄,根利惑薄的,或可即了生死,或二三四五生可了。根鈍惑厚的,或十百千萬生可了,或十百千萬劫還不能了。這是依通途教理修持,仗自己的戒定慧力,斷盡貪嗔痴等煩惱惑業,難於登天。任你見地高,功夫深,功德大,智慧大,若見思惑未盡,決不能出三界,了生死。究竟有何捷徑,能橫超三界,即了生死,圓成佛果呢?(捷徑,是最近的路,即簡便速成的方法。)
凈宗九祖靈峰蕅益大師說:『諸佛憫念群迷,隨機施化,雖歸元無二,而方便多門,然於一切方便之中,求其最直捷,至圓頓者,莫若念佛求生凈土。又於一切念佛法門之中,求其至簡易,至穩當者,莫若信願專持名號。』又說:『唯持名一法,收機最廣,下手最易,可謂方便中,第一方便,了義中,無上了義,圓頓中,最極圓頓。故云:清珠投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
凈宗十二祖徹悟禪師云:『夫見道而後修道,修道而後證道,此千聖同途,千古不易之定論也。然見道豈易言哉?若依教乘,必大開圓解,若依宗門,必直透重關,然後得論修道,否則,便為盲修瞎練,不免撞牆磕壁,墮坑落塹矣。唯凈土一門則不然,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但發願持名,即得往生,此乃佛心佛眼,親知親見之境界,非彼三乘賢聖,所能知見者也,但當深信佛言,依此而發願持名,即是以佛知見為知見,不必另求悟門也。余門修道,必悟後依法修習,攝心成定,因定發慧,因慧斷惑。所發之慧有勝劣,所斷之惑有淺深,然後方可論其退與不退。唯此凈土門中,唯以信願之心,專持名號,持至一心不亂,凈業即為大成,身後決定往生,一得往生,便永不退轉。至極省要,至極捷徑,及其證入,至極廣大,至極究竟。學者當細心玩味而詳擇之,毋以一時貢高,失此殊勝最大利益也。』
凈宗十三祖印光大師云:『唯持名一法,乃入道之玄門,成佛之捷徑。』
因持名一法,全仗阿彌陀佛大悲願力,只要信願持名,求生極樂,無論根的利鈍,惑的厚薄,現生命終,皆可蒙佛慈力,親垂接引,決定往生,見思煩惱自斷,生死自了。因為極樂世界,境緣殊勝,一一皆能增長功德智慧,圓證不退,圓超四土,圓證真常,圓成佛道。故說:『凈土法門,為徑中捷徑,持名一法,是為徑路之中徑而又徑。』因能持名的就是始覺,所持名的就是本覺,今直下持去,持外無佛,佛外無持,能所不二,即始覺合乎本覺,就名為究竟覺矣。這是我佛一代時教的特別法門,百千萬劫難遭遇,望勿當面錯過,後悔莫及。
第四 如何信願
甲 信須深信
蕅益祖師說:『得生與否,全憑信願之有無,生品高下,乃視持名之深淺』。又說:『深信發願,即無上菩提,合此信願,即為凈土指南,由此執持名號,乃為正行。若信願堅固,臨終十念一念,亦決得生。若無信願,縱將名號持至風吹不入,雨打不濕,如銅牆鐵壁相似,亦無得生之理,修凈業者不可不知也。』玆分述祖師所揭示之信願於後:
一、信自
信我自己現前一念念佛的心,本來不是我們身內肉團的假心,也不是六識緣塵分別影事的妄心,是豎窮三際,沒有始終,橫遍十方,沒有邊涯的真心。終日隨緣,終日不變,十方虛空,所有微塵國土,原來是我一念心中所現的境物,西方極樂世界,也是我心所現。我雖昏迷顛倒,起惑造業,依業受苦,輪轉不休。倘一念回心,專持佛名,決定得生自心本具的極樂世界,更無疑慮,是名信自。
二、信他
深信凈土三經所說極樂依正莊嚴,普勸持名往生,是釋迦如來金口親宣,決無誑語。阿彌陀佛四十八願,願願圓滿,方成正覺,決無虛願。六方諸佛出廣長舌相,勸信讚歎,決無二言。我們隨順諸佛真實教誨,決志求生極樂世界,定蒙佛力接引往生,更無疑惑,是名信他,即是信佛。
三、信因
以念佛為因。深信往生凈土,一生成佛的果,全由信願持名,求生凈土的因。法華經說:『若人散亂心,入於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共成佛道。』是以散亂心念佛,猶為成佛種子,況執持名號,一心不亂,怎能不生凈土呢?是名信因。
四、信果
以往生為果。深信我有念佛求生凈土的因,必得往生凈土的果,凈土所有諸上善人,俱會一處,皆由念佛三昧的真因,而得往生九品四土的實果。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也如影必隨形,響必應聲,決定功無虛棄,是名信果。
五、信事
以境為事。深信境由心現,我今現前一念念佛的心,不可窮盡,依心所現十方世界,也不可窮盡,實有極樂國土,在西方十萬億佛土以外,最極清凈莊嚴。比如地球上實有無量國土,虛空中實有無量星球,皆依心所現而實有,極樂世界,自屬實有,毫無疑義,是名信事。
六、信理
以法界實相真心為理。深信十萬億土無量事境,實在不出我今現前最微小的一念心性以外。我們現前一念心性,雖然微小,體即法界,本來廣大周遍,實無有外。又深信西方主伴,皆我現前一念所現的影子。事依理成,全事即理,妄依真起,全妄即真,依性起修,全修即性。他如諸佛眾生,皆我自心所現的影子,全他即自,我心遍法界,佛心亦遍法界,一切眾生的心性亦遍法界,譬如一室千燈,光光互遍,重重交攝,不相妨礙,是名信理。
乙 願須切願
一願厭離娑婆
如此信已,這娑婆世界,皆由自心染業所感的穢土,自願厭離。一厭人生是苦,生老病死,八苦交煎。二厭人生是空,功名富貴,無非一夢。三厭人生無常,一息不來,便屬後世。四厭人生無我,四大分離,我在何處。應即覺悟,深願厭棄,遠離娑婆,度越生死苦海。
二願欣求極樂
極樂世界,既由自心凈業所感的凈土,自願欣求。一欣無有乘苦,但受諸樂。二欣阿彌陀佛,現在說法。三欣諸上善人,俱會一處。四欣水鳥樹林,同宣妙法。五欣衣食自然,任運進修。六欣光明壽命,同佛無量。七欣圓證不退,一生成佛。應即欣願,專勤念佛,求生極樂,速成無上佛果。
丙 簡易信願
以上所舉信願,偏於理持,若事持之信願,更為簡易。印光祖師說:『凡我有情,聞是凈土法門者,當信婆娑極苦,西方極樂。當信多生以來,業障深重,非憑佛力,驟難出離。當信念佛定蒙慈悲攝受,求生決定現生得生。由是堅定一心,願離娑婆,如囚之欲出牢獄,絕無繫戀之心。願生西方,如客之思歸故鄉,豈有因循之念。』如此深信切願,定生極樂。
第五 如何持名事持理持
佛說阿彌陀經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這是教我們聞說佛名,即剋期專念,利根一日即一心不亂,鈍根七日才不亂,中根二、三、四、五、六日不定。若一七不成,調養精神,再念一七到七七,果能精進不懈,一心不亂,久當自得。臨命終時,決定蒙佛接引,即得往生極樂世界。
佛在華嚴經如來出現品說:『無一眾生,而不具有如來智慧,但以妄想,顛倒執著,而不證得。若離妄想,一切智,自然智,無礙智,則得現前。』故說種種法門,皆教以永離妄想,因眾生妄想紛紜,離想很難,無念心體,惟佛獨證,有相皆虛妄,無念即如來。無念是無妄念,故又教以持名念佛,以念止念,至於無念,即妄想離,而佛智現,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最簡易,最直捷,最極圓頓。
凈宗八祖蓮池大師說:『心本無念,念起即乖,而眾生無始以來,妄想慣習,未易卒遣,今教念佛,是乃以毒攻毒,用兵止兵,念一佛名,換彼百千萬億雜念也。而妄從真起,波逐水生,即念即空,居然本體,非於念外,別得菩提。而念佛一法,復有多門,今此持名,是為徑路之中,徑而又徑。因佛有無量德,今但四字名號足以賅之,以彌陀即是全體一心,心包萬德,常樂我凈,本覺始覺,真如佛性,菩提涅槃,百千萬名,皆此一名,攝無不盡。眾生學佛,亦有無量行法,今但持名一法,足以賅之,以持名即是持此一心,心賅百行,四諦六度,乃至八萬四千恆沙微塵一切法門,攝無不盡。』
蕅益祖師說:『阿彌陀佛是萬德洪名,以名召德,罄無不盡,故即以執持名號為正行,不必更涉觀想、參究等行,至簡易,至直捷也。聞而信,信而願,乃肯執持,方名聞慧。執持,則念念憶佛名號,故是思慧。然有事持理持:』
一、事持
深信西方確有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現在說法。雖未了達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彌陀即我心,我心即彌陀等心佛不二之理,但以信佛的緣故,決志願求生彼國土,即萬緣放下,一心繫念,句句分明,念念相續,行住坐卧,念玆在玆,如子憶母,無時暫忘,此是思慧,即是事持。
二、理持
深信西方阿彌陀佛,是我心具,是我心造,即以自心所具所造萬德洪名,為繫心之境,一心持念,念極而空,徹悟能念心外,無有佛為我所念,所念佛外,無有心能念於佛,能所雙亡,心佛一體,念而無念,無念而念,令不暫忘,仍不廢事,此亦思慧,即是理持。
三、持念方法
不論事持理持,方法很多:一、明持,是高聲朗念,或低聲細念,宜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南無是梵語,音譯為拿摩,意譯為歸命、歸依、救我、度我等義,表示恭敬與誠心。二、默持,凡靜坐、或人地有礙,不宜出聲念,若污穢不潔之處,或沐浴、便溺、睡眠之時,出聲便不恭敬,只可無聲默念,宜念阿彌陀佛四字,以免字多難念。三、金剛持,僅略動唇舌,半明半默念。四、記數持,為防懈怠,常持數珠記數念。五、攝心持,若心難歸一,當攝心切念,攝耳諦聽,初用口念耳聽,漸用心念心聽,神念神聽。或用十念記數念。即六根都攝,心自清凈。詳細方法,請參閱拙輯念佛三要。因多雜念,故以念佛的一念,抵制萬念,,使萬念歸於一念,念到只有念佛的一念,沒有雜念,就是一心不亂。
四、事理一心
一心也有兩種:不論事持理持,持到伏除煩惱,乃至見思惑先盡,皆事一心。不論事持理持,持到破一品無明,藏心開顯,親見本性法身佛,皆理一心。事一心,我執已亡,不為見思二惑所亂,理一心,法執已亡,不為空有二邊所亂,皆是修慧。若到事理一心不亂,還精進不輟,將見開智慧,發辯才,得神通,成念佛三昧,證念佛圓通,種種靈異瑞相,皆得現前。但不可預存期效的心念,唯當致力於一心不亂就是。因一心不亂,為凈業的歸宿,凈土的大門,若未入此門,終非穩妥,願與共勉!所以臨終時,須有善友助念,或用念佛的錄音帶助念,以確保一心不亂,決定往生極樂世界。
第六 往生因緣善根福德
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必須有多善根和多福德的因緣。發菩提心,以深信切願,持名念佛的凈業為正行,名善根,即往生之親因。以孝養父母,持戒修善等善業為助行,名福德,即往生之助緣。不照這正行修的,即無善根,修了只求自度,而不發心度眾生的,就是善根少;不照這助行修的,即無福德,修了只求人天福報,而不迴向極樂,轉有漏善業為無漏凈業的,就是福德少,皆不得往生極樂世界。惟有深信切願,一心持名念佛,每一聲,都有多善根、多福德的無上大因緣,因為阿彌陀佛,是萬德洪名,念一聲佛名,即萬德齊彰,罪消塵劫,福等虛空,故即以專念佛名為正行,就是散心念佛,善根福德也不可稱量,決定可以往生,何況念到一心不亂呢?或因世事忙碌,不能念到一心不亂,只要信願堅固,臨命終時,也能仗佛願力,慈悲加被,令心不亂,帶業往生。
若修其他法門,皆須消業往生,我輩業重凡夫,談何容易,當知無始以來,生生世世,所造罪業,無量無邊,假使罪業都有體相,盡虛空界,不能容受,雖活百年,每一晝夜,念佛十萬,每一聲,皆消除八十億劫生死重罪,所消罪業,如掌上土,未消罪業,如大地土,還要多劫、多生、多年月,正助雙修,精進不懈,才能消盡罪業,十方凈土,隨願往生。但初果昧於出胎,菩薩昏於隔陰,萬般將不去,惟有業隨身,又隨業受報,輪迴六道,人身難得,佛法難聞,能保來生,仍得人身,聞法再修嗎?惟有這持名一法,只要信願念佛,隨緣消舊業,更不造新殃,不問消業多少,在這一生,決仗佛力接引,帶業往生,但得生凈土,何愁業不消呢?
若恃佛力可以帶業往生,口雖念佛,心中不善,仍造惡業,而不改惡行善,投誠懺悔,必為業障所牽,決難往生。只有先憑自力,多修凈業和善業,才是決定往生的因緣。故佛說阿彌陀經,明白宣示:『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彼國即極樂世界。佛說觀無量壽佛經更詳示:『欲生彼國者,當修三福: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二者、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如此三事,名為凈業,此三種業,乃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諸佛凈業正因。』此令自力多修凈業,以為往生成佛的正因,不僅是往生的福德助緣。因此三福,一為世間善業,二為出世善業,皆凈業正因。三為凈業,發菩提心,深信以念佛求生之因,必感往生成佛之果,而上求佛道,讀誦大乘經典及念佛以自覺,即修慧;下化眾生,勸進行者念佛以覺他,即修福,覺行圓滿,福慧兩足,即已成佛。
觀無量壽佛經下品下生章說:『或有眾生,作不善業,五逆十惡,具諸不善,唯墮惡道,經歷多劫,受苦無窮。臨命終時,遇善知識,教令念佛,彼人苦逼,至心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於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命終之時,見金蓮華,猶如日輪,住其人前,如一念頃,即得往生極樂世界,於蓮華中,滿十二大劫,蓮華方開,觀世音,大勢至,以大悲音聲,為其廣說諸法實相,除滅罪法。聞已歡喜,應時即發菩提之心。』此專仗佛力,由佛力引發自力,至心念佛,僅具足十念,即與佛力相應,雖消除罪業未盡,即獲帶業往生。如未帶罪業,住生之後,何又為說除滅罪法呢?這就是佛說帶業往生的根據。凡帶凈業越多,惡業越少的人,往生品位越高,華開見佛越早,成佛越易。望各位多培養善根,多積聚福德,以為今生決定上品上生的因緣啊!
第七 往生品位九品四土
人到臨終生死關頭,死逆生順,二習相交,一生所作善惡二業,同時頓現,作善的現善境,作惡的現惡境,念佛的人,現西方勝境,佛及聖眾,放光接引,身無病苦,心不貪戀,全身都冷,惟頂門獨熱,這是往生的證驗。大集經佛說臨終徵驗偈云:『頂聖眼天生,人心餓鬼腹,畜生膝蓋離,地獄腳板出。』因人將死之時,熱氣從上而下的墮落,從下向上的超升,第八識從頂門出,識離才冷,即得往生聖道,不經中陰,一念之間,生極樂國,托質寶蓮,自然化生,不由胞胎,不假乳養,即得清虛報身,相好具足,純丈夫相。隨念佛功行的深淺,分品位的高下,故有九品四土的分別,纖毫不濫。
一、九品
凡深信切願念佛:而念佛時心多散亂的,即是下品下生;念佛時散亂漸少的,即是下品中生;念佛時便不散亂的,即是下品上生。念到事一心不亂,不起貪嗔痴的,即是中三生。念到事一心不亂,任運先斷見思塵沙等惑,也能伏斷無明的,即是上三品生。
二、四土
凡信願持名:而消伏業障未盡,仍帶惑業往生的,即是極樂世界的凡聖同居凈土。持到事一心不亂,見思惑斷盡而往生的,即是極樂世界的方便有餘凈土。持到理一心不亂,豁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乃至破四十一品無明,位居等覺菩薩,皆往生極樂世界的實報莊嚴凈土,也分證常寂光凈土。若持到究竟之處,四十二品無明斷盡而往生的,即是極樂世界的常寂光凈土,也就是候補佛位的大菩薩。因常寂光凈土,是佛所居。實報莊嚴凈土,是真實果報土,種種莊嚴,無障無礙,故又名實報無障礙土,是法身菩薩所居。方便有餘土,是佛以權巧方便而設的化城,乃中途暫住之所,名有餘涅槃,非究竟寶所的無餘涅槃,故名方便有餘土,是聲聞、緣覺、二乘,和沒有證得法身的菩薩,已斷見思煩惱,未破無明的,寄居於此。凡聖同居凈土,是佛菩薩為化度眾生,而現身說法,與凡夫共同居住的凈土。
三、圓凈四土
極樂世界,本是凡聖同居凈土,也橫具上三凈土,因為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故。佛在同居,即寂光凈土,菩薩在同居,即實報凈土,聲聞在同居,即方便凈土,眾生在同居,以持名之善根福德同佛,故能圓凈四土,圓成佛果。縱具足五逆十惡,罪業深重的眾生,只要臨終十念功成,也能仗佛慈力接引,帶業往生極樂世界的凡聖同居土,雖是下品下生,也能橫出三界,圓凈四土,圓證不退,因為壽命無量,皆得一生成佛。有這樣成佛捷徑的簡易圓頓法門,還不死心專修嗎?
第八 普勸專修
甲 舍禪修凈
或問禪宗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更為捷徑,何不舍凈參禪,而勸舍禪修凈呢?當答云:禪重傳心,釋迦世尊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是時眾皆默然,惟迦葉尊者破顏微笑。世尊說:『我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即得佛傳心,為禪宗第一代祖師。傳至二十八祖菩提達摩尊者,為東土禪宗初祖,寓洛陽少林寺,面壁九年,慧可大師立雪斷臂,求佛法印,只教以『外息諸緣,內心無喘,心如牆壁,可以入道。』慧可種種陳說心性,祖師只遮其非,不為說無念心體。可忽說:『我已息諸緣,』祖說:『莫成斷滅否?』可說:『不成斷滅,』祖說:『這就是諸佛所傳心體,更莫疑呀!』可說:『我心未寧,乞師與安。』祖說:『將心來,與汝安。』可很久才說:『覓心了不可得。』祖說:『與汝安心竟。』即傳衣法與楞伽經四卷,為禪宗第二祖。此頓悟法門,即如來禪。傳到六祖以後,因頓悟機緣難遇,多教禪凈雙修,實即攔禪入凈。恐禪宗斷絕,乃借用凈宗以念止念之法,令參話頭,起疑情,小疑小悟,大疑大悟,不疑不悟,這是祖師禪。如
一、凈宗六祖永明延壽禪師禪凈四料簡云:『有禪無凈土,十人九蹉路,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無禪有凈土,萬修萬人去,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有禪有凈土,猶如帶角虎,現世為人師,來生作佛祖。無禪無凈土,鐵林並銅柱,萬劫與千生,沒個人依怙。』
二、徹悟祖師法語云:『觀經「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二語,較之禪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尤為直捷痛快,何也?以見性難,而作佛易故。何為見性?離心意識,靈光迸露,始為見性,故難。何為作佛?持佛名號,觀佛依正,即為作佛,故易。夫成佛是佛,理無二致,而見性作佛,難易相懸若是,豈非念佛較之參禪,尤為直捷痛快也哉?一是祖語,一是佛語,何重何輕,何取何舍,學者當盡舍舊習,誠為不謬。』
三、印光祖師念佛秘訣云:『吾人心性,與佛同儔,祗因迷背,輪迴不休。如來慈憫,隨機說法,普令含識,就路還家,法門雖多,其要唯二,曰禪與凈,了脫最易。禪唯自力,凈兼佛力,二法相校,凈最契機。末世眾生,唯此堪行,否則違機,勞而難成。』
四、禪宗虛雲和尚云:『參禪、念佛、持咒等一切法門,皆教眾生破除妄念,顯自本心,佛法無高下,根機有利鈍,其中以念佛法門,最為方便穩妥。』
以上皆勸人舍禪修凈,因現無禪師傳授,參禪者、多著魔發狂,得精神病;或患腦溢血,半身不遂。若延壽、徹悟等禪師,舍禪修凈,皆現世為人師,來生作佛祖。願即見賢思齊,切勿舍凈參禪,或禪凈雙修,致十人九蹉路,或鐵林並銅柱,悔之晚矣。
乙 舍密修凈
或問密宗三密相應,即身成佛,尤為捷徑,何不舍凈學密,而勸舍密修凈呢?當答以:密宗的持咒,與凈宗的持名,皆以一念抵制萬念,使萬法歸一,異途同歸。惟密宗重傳授,由西藏傳入中國的為藏密,由中國傳往日本的為東密,雖顯密皆佛說,同為對機應病的法葯。但佛在大集經懸記云:『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惟依念佛,得度生死。』故密宗多兼念佛,求生凈土,現舉學東密與藏密的各一為證:
一、凈土聖賢錄三編云:『民國張珍午居士,旅日學醫,兼學密宗。後患腫病,業境現前,平日持咒靈驗,此時全不得力,乃轉而念佛,始業境消滅。遂屏醫藥,一心持名。其妻勸進飲食,曰:「汝勿擾我,但助我念佛,並集道友助念,我今日行矢。」道友至,同聲助念,自亦隨生朗念,尋結印念佛而逝。』
二、凈土聖賢錄四編云:『民國戴母鈕有恆居士,浙江吳興人,考試院長戴季陶居士之夫人也。七歲發心學佛,每晨念彌陀聖號,如是數年,感頂發光。畢業吳興女學堂,清宣統三年,與戴結婚後,入同盟會。民國十八年,矢志茹長素,二十年,依班禪大師受觀音菩薩六字大明灌頂法,過午不食。二十二年,復受藥師如來時輪金剛灌頂法,投花授記,賜法名蓮花金剛,日禮千拜。三十一年四月,落髮衣僧衣,修持益精進。九月十五日,忽患腦溢血,方知持咒全不得力,而舍咒念佛,自書偈云:「十念圓成佛果現。三心頓了妙蓮開。」後不復言而逝,年五十七。』
以上一業境現前,一患腦溢血,始覺持咒全不得力,而舍咒念佛,皆獲往生,舍凈學密者,可為殷鑒。
圓瑛法師勸修念佛法門云:『余前至南京及湖南湖北講經時,聞有密宗傳法法師,每勸人修習密宗,不必茹素,以持戒為小乘,大乘離相,有何持犯?況佛在世,亦許比丘食五凈肉。又云:食眾生之肉,即是度彼眾生。未悉此言出何經論,若雲食其肉,即為度他,對眾生應平等度脫,何獨對豬羊雞鴨魚蝦之類,日日食而度之,對蜈蚣糞蟲之類,竟不食不度,對自己眷屬,亦不食其肉而不度耶?此種妄言惑眾,分明貪求食肉,不能持戒,反自作教他,疑誤眾生,定招惡報。甚有多年茹素念佛之人,被惑開葷,密功未成,凈戒先破,誠為可惜!學密宗可,而學吃葷則不可,未曾念佛,而學密宗亦可,既經念佛,而改途易轍,此皆信不深,願不切,良可嘆也。』
丙 舍觀持名
或問一心持名,往生可保,兼修妙觀,生品必高,何必勸舍觀想,而專修持名呢?當答以:凈宗二祖唐善導大師,凈業專雜二修說云:『問何故不令作觀,直遣專稱名號?答:眾生障重,境細心粗,識揚神飛,觀難成就。是以大聖悲憐,直勸專稱名字,正由稱名易故,相續即生。若能念念相續,畢命為期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何以故?無外雜緣,得正念故,與佛本願相應故,不違教故,順佛語故。若舍專念,修雜業者,百中希得一二,千中希得三四。何以故?由雜緣亂動,失正念故,與佛本願不相應故,與教相違故,不順佛語故,繫念不相續故,心不相續念報佛恩故,雖作業行,常與名利相應故,樂近雜緣,自障障他往生正行故。願一切人等,善自思惟,行住坐卧,必須厲心克己,晝夜莫廢,前念命終,後念即生,永受無為法樂,乃至成佛,豈不快哉。』
印光祖師云:『善導和尚,系彌陀化身,所示專修,謂身業專禮,口業專稱,意業專念,則往生西方,萬不漏一。雜修,謂兼修種種法門,迴向往生,以心不純一,故難得益。此金口誠言,千古不易之鐵案也。』又云:『切不可謂持名一法淺近,舍之而修觀像、觀想、實相等法。夫四種念佛,唯持名最為契機,持至一心不亂,實相妙理,全體顯露,西方妙境,徹底圓彰,即持名而親證實相,不作觀而徹見西方。今人教理觀法,皆不了明,若修觀想、實相,或至著魔,弄巧成拙,求升反墮,宜修易行之行,自感至妙之果矣。』既蒙明示:觀難成就,或至著魔,決不可舍持名而修觀想,亦不可兼修,以免求升反墮。願即舍觀持名,一心專修,畢命為期,命終即生極樂世界。
第九 結勸專勤
覺明妙行菩薩西方確指云:『修凈之法,不出專勤二字,專則不別為一事,勤則不虛棄一時。』又云:『大凡修凈土人,最忌是夾雜,即是又誦經,又持咒,又做會,又好說些沒要緊的禪,又要談些吉凶禍福,見神見鬼的話,卻是夾雜也。既夾雜,則心不專一,心不專一,則見佛往生難矣,卻不空費了一生的事。你如今一概莫做,只緊緊持一句阿彌陀佛,期生極樂,日久功成,方不錯卻。』
印光祖師說:『既有真信切願,當修念佛正行。如身無事累,固當從朝至暮,從暮至朝,行住坐卧,語默動靜,穿衣吃飯,大小便利,一切時,一切處,令此一句洪名,不離心口。若盥漱清凈,衣冠整齊,及地方清潔,則或聲或默,皆無不可。若睡眠、及裸露、澡浴、大小便時,及至污穢不潔之處,只可默念,不宜出聲,默念功德一樣,出聲便不恭敬。睡若出聲,且致傷氣。雖長時念佛,無有間斷,須於晨朝向佛禮拜畢,先念阿彌陀經一遍,往生咒三遍,即念贊佛偈,念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阿彌陀佛,隨即但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或一千聲,或五百聲,當圍繞念。若不便繞,或跪、或坐、或立,皆可。念至將畢,歸位念觀音、勢至、清凈大海眾菩薩,各三稱。然後念凈土文,發願迴向往生。念凈土文者,令依文義而發心也,若心不依文而發,則成徒設虛文,不得實益。凈土文畢,念三歸依,禮拜而退。此為朝時功課,暮亦如之。若或事務多端,略無閑暇,當於晨朝盥漱畢,有佛則禮佛三拜,正身合掌念南無阿彌陀佛,盡一口氣為一念,念至十口氣,即念小凈土文,或但念願生西方凈土中四句偈,念畢,禮佛三拜而退。若無佛,即向西問訊,照上念法而念。此名十念法門,乃宋慈雲懺主、為王臣政務繁劇,無暇修持者所立也。以眾生心散,又無暇專念,如此借氣攝心,心自不散。然須隨氣長短,不可強使多念,強則傷氣。又止可十念,不可二十三十,多亦傷氣。以散心念佛,難得往生,此法能令心歸一處,一心念佛,決定往生。念數雖少,功德頗深。極閑極忙,既各有法,則半閑半忙者,自可斟酌其間而為修持法則也。』普勸
諸位大德居士,對於這成佛捷徑的無上圓頓法門,自應老實專修,勿視為難事而退卻,勿視為易行而懈怠,勿視為淺近而藐視輕慢,勿視為高深而不敢承任。因所持的佛號,真實不可思議,能持的心性,也真實不可思議,持一聲,一聲不可思議,持十百千萬無數聲,聲聲皆不可思議,決蒙佛加被,使宿障自除,善根增長,災病全消,福壽綿延,疾空煩惱,頓破無明,圓覺妙心,廓然開悟,寂光真境,常得現前,蓮萼光榮,金台影現,均非娑婆界內之人矣。他日蓮池海會,把手共行,一生成佛,可為預賀!
成佛捷徑終
推薦閱讀:
※念佛成佛的四大竅門
※為什麼成佛的人少——談佛家接引手段的現代化問題
※凈空法師:真正想成佛頭一個條件,不能用妄心,要用真心
※如何降魔成佛
※般若境缘集-如何究竟成佛(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