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漢字趣聞之四十一:凡、告、各、亥、求

繼續說失去原義的字

凡: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這是最早的「盤」字(也有說是鑄造器物的模子),字形本身像一個盤子的形狀(甲骨卜辭「盤庚」也做「凡庚」),後本義不存。盤子可盛各種東西,由此引伸出「概括」之義,多用於「大都」、「總共」的意義。《廣雅》:「凡,皆也。」又引申為「平常」、「平凡」義。後由於「凡」多用於其引伸義,其本義另造了「槃」、「盤」來表示,今簡化為「盤」。

告: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告」是「牿」的本字。「牯」就是養牛馬的圈。字形是在一頭牛的下面有一個食槽,表示這是飼養牲口的地方。

也有人認為字形式上牛下口,根據古代造字的慣例,「口」與表示動物的字結合一般為代表該動物的叫(如:「吠」是狗叫;「鳴」為鳥叫),所以應該表示的是牛叫。

不管哪種說法均與牛有關,上古時期常殺牛以祭告天地、祖先,故後來引申為「祝告」、「告示」、「報告」等含義。而《說文》:「告,牛觸人。角著橫木,所以告人。」

各: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甲骨文為一隻腳正從外面走到門口來,字的本義是「來」、「到」的意思。楊樹達《積微居小學述林》:「『各』亦『來』也。」金文《善鼎》:「王各大師宮。」《敔簋》:「王各於成周大廟。」上述兩篇文中的「各」明顯有「來到」的含義。

但也有人認為「各」中的上半部分「夂」指人,即許多人。「口」是表達思想,即說話的。二者組合在一起的意義是每個人有每個人的說法,即各說各的。這和《說文》的解釋差不多:「各,異詞也。從口攵,會意。攵者,有行而止之,不相聽也。」也就是說意思是「各走各的」。

亥: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原來的字義是「豬」。字形像一頭豬,上端的短橫勢頭,中間是圓圓的背脊線,腿、尾俱全。《論衡》:「亥,豕也。」後來本義不存,只從亥的生肖為豬可以看出來。

求:

金文 小篆

「求」是「裘」的本字(也有人認為,「裘」是「求」的本字)。甲骨文和金文「求」字是象形字,字形像一件皮衣的樣子,可以看出它是用帶毛的獸皮做成的。後來「求」字借為「尋求」、 「乞求」等義,就另造形聲字「裘」字。《說文》:「裘,皮衣也。」

從這個字可以看出我們的先民們在當初是穿翻毛大衣的,即:皮毛在外(據說毛在外可以防雨)。


推薦閱讀:

中國漢字中最神的八個字
史上最難漢字
誰創造了漢字的「部首」,「部首」的作用是什麼?
漢字筆畫吉凶數
中國古代的天文與人文(一)

TAG:漢字 | 趣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