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平定噶爾丹叛亂,三個擔夫隨軍而行,數年後年入上千萬兩銀子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對北方殘元進行窮追猛打,成吉思汗的子孫不得不退回塞外生存,逐漸形成了漠北,漠南,漠西三大部。後金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在位時,採用聯姻和結盟的方式進行拉攏,漠南和漠北相繼歸附清朝。

清康熙九年,漠西噶爾丹當上準噶爾部的頭目之後,準噶爾部的勢力達到了鼎盛階段。噶爾丹野心勃勃,東征西侵,不斷南下,想重振蒙古往日的輝煌,部下控弦之士達到10萬人,對清政府構成了嚴重的威脅。康熙三十五年,康熙帝為維護清朝北疆穩定,決議御駕親征。

在清朝大軍征討途中,山西右玉縣的殺虎口是清軍的必經之路,在這一場戰爭中,三個隨軍擔夫徹底依靠卓越的商業眼光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他們共同建立的一個商號,數年後年入上千萬量白銀。

王相卿,山西太古縣人,幼年時家庭貧苦,後來依靠出嫁姐姐的照顧才長大成人,成年後的王相卿不願再依靠姐姐的接濟去生活,就打算外出謀生,在輾轉多地後,王相卿除了沒掙到錢,反而落魄的只剩下一根扁擔。

最後,經人指點,王相卿前往殺虎口做傭工。1696年,康熙決定平定噶爾丹叛亂,平叛大軍源源不斷經過殺虎口,由於清軍要深入漠北的不毛之地,運糧艱難,就允許商人隨軍貿易。王相卿認為這是一個脫貧致富的好機會,就在清軍中做伙夫,服雜役,並隨機做點小生意。

後來,他結識了同樣是擔夫的張傑和史大學,三人一拍即合,志向相投,就結為異性兄弟,決定合夥做一番大事業,但做了一年,三人連溫飽都解決不了,張、史二人就返回家鄉謀求出路,王相卿留下來繼續堅持。

清軍取得勝利後,殺虎口成了軍事重地,駐紮了大量的部隊,王相卿的生意也隨之越來越興隆,此時張,史二人返回,三人一起開了個商號,稱為吉盛堂,康熙末年改為大盛魁。此後又經過他們數十年的苦心經營,最終把"大盛魁"辦成專做蒙俄貿易、夥計達6000餘人、商隊駱駝近20000頭、年貿易總額達上千萬兩銀子的著名大商號,王相卿也成了壟斷蒙古市場的商界巨頭。以後又經過十幾代人努力,"大盛魁"競在蒙古大草原上稱雄200多年。

大盛魁根據蒙俄人的生活習慣和需求,不同時期販賣不同的產品,經營策略非常靈活,所以深得蒙古和俄國人的喜愛。另外大盛魁總號對商機的把握也很到位,比如道光,咸豐年間,大盛魁總號的經理王廷相,通過市場分析,果斷採購大量白藍綢緞,很多人都認為這是冷門貨,反對囤積,而他卻堅持進貨。不久皇帝駕崩,舉國弔喪,白藍綢緞很快脫銷,此後大盛魁高價出貨,大賺了一筆。

大盛魁商號極盛時有員工六七千人,商隊駱駝近二萬頭,活動地區包括喀爾喀四大部、科布多、烏里雅蘇台、庫倫(今烏蘭巴托)、恰克圖、內蒙、新疆烏魯木齊、庫車、伊犁和俄國西伯利亞、莫斯科等地,其資本十分雄厚,聲稱其資產可用五十兩重的銀元寶,鋪一條從庫倫到北京的道路。

後人為了紀念王相卿,張傑,史大學三人的創業精神,在"大盛魁"的祠堂和財神座前,供奉了四樣傳家寶:一條扁擔、兩個貨箱,一塊石頭、一碗稀飯。扁擔是創始人以肩挑貿易起家;貨箱是創始人用過的裝財物的大木箱;石頭是創業時作為秤砣用來稱銀子的衡器;稀飯據說是三人創業最艱苦時,沒錢吃飯,在過除夕時,三人決定奢侈一次,就煮了一碗小米粥來打發年關。


推薦閱讀:

先帝殉國,叔叔對侄子說:給你十萬兩銀子,將皇位賣給我如何
古代一兩銀子值多少錢 大部分人都想得太簡單了!
七千萬銀子擺在面前給明朝續命,崇禎卻沒有發現,便宜了李自成

TAG:康熙 | 銀子 | 隨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