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百問】在世間總是為情所困 應如何面對感情的問題?
初學佛法的小夥伴們,是不是經常會遇到一些令自己困擾的問題呢?大公佛教經常在後台收到小夥伴們的諮詢消息。大公佛教正式開通【學佛百問】欄目,為您解答生活中遇到的學佛難題。
參與方式
小夥伴們可以在每期的評論或者後台向大公佛教傾訴困擾您的難題,大公佛教每期將選取一個關注度最高的問題,並請高僧大德針對這一問題進行開示。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歡迎大家踴躍參與~
學佛百問
開始問吧
﹀
﹀
﹀
應如何面對感情的問題?
【學佛百問】第八問
百問1觀察、了達眾生皆是「情多智少」。所謂「情」是什麼?以佛觀之,「情」就是「迷」,所以說「意亂情迷」——意若亂,情就迷,「迷」就是迷失自己,「迷失理智」。「智」是什麼?「智」就是「覺」。我對這點的體會,最早是在我初中的時候。有個朋友,我知道他為人心很狠,甚至對老朋友也是如此,即使只有一點點不合他的意,就與人絕交,而且是「說絕交就絕交」,一點兒都不拖泥帶水。此人於大學時追求一個女孩子,因追不到,心中就起怨恨。於是他老兄給這女孩子寄了一封信,信封里裝的不是情書,而是一些燒了一半的金紙、銀紙。過不久,又寄了一信,信紙上畫鬼、畫骷髏。事實上這女孩子並沒有任何地方得罪他,只是不肯跟他約會而已,他就以這種方式來回報,然而他老人家卻一直自稱自己是「具有豐富的感情」的人,且自號為「豪放生」。其實,依我看來,他實在是個心胸十分狹窄、冷酷、自私、無情之人,而他卻自認是個「重情」之人。由於這件事,我那時便了知,人(凡夫)大是「情多」而智少,而且世上沒有人自認是「無情」的。一般人可以承認自己沒有智慧,卻不會自認無情。因為「無情」對眾生而言是最壞的一個判決。你判他沒有智慧,說他愚蠢,他會認為「可能是對的」,有時候可能還會笑一笑。但你若說他「無情」,那就不得了了。當然更加沒有人會自己說自己是個無情的人;可是卻有很多人會說自己沒有智慧,而且也好像覺得並非什麼嚴重的事。因此可知,眾生都是十分重「情」的,故稱為「有情眾生」。對世俗人而言,一個人即使事業上有輝煌的成就,但卻沒有愛,總覺美中不足,乃至覺得空虛,甚至覺得那些成就並沒有多大意義,因為沒有人能分享他的成就與光榮。為什麼眾生皆如是重情?那是因為「眾生皆迷」,為情所迷——「情迷智昏」的關係。
2要努力地克服自己的我執,而稍微修一點「菩薩之情」。「情」有兩種:一種是「凡夫之情」,一種是「菩薩之情」。凡夫之情是私我的、擁有的、佔有的,乃至於是「獨佔」、「控制」之情,絕對不能跟他人分享。就有人作如是顛倒之說:「你若愛我,就不能愛任何其它女人,甚至也不能愛你媽媽―你好好想一想,你到底是要你媽媽?還是要我?如果你要你媽媽,我現在就走!」這就不對了!這是獨佔之情,媽媽與太太哪有衝突?另一種是「菩薩之情」,菩薩之情即是「無我之情」、利他之情、奉獻之情、不求回報之情。我們凡夫之情不但是佔有、獨霸,而且要求回報,並且要十足的回報,乃至於是要加倍的回報:因此,我愛你一分,你至少得回我三分、五分才行,最好是十分,否則我就「不夠本」,不賺點怎行?這簡直是把感情當「營利事業」在作。我們做為一個佛教徒,為了求開智慧,就要克服我執,不能只求利己;要像菩薩一樣,不求回報,修無我之情、利他之情―佛弟子要這樣來面對「一切」感情之事。
3要依智不依情。佛的「十力」里有三項:「一切身業隨智慧行」、「一切語業隨智慧行」、「一切意業隨智慧行」。隨智而行,不要「隨情而動」;然而我們眾生都是「隨情」而不「隨智」,所以就會產生許許多多痛苦的結果:令別人痛苦,也令自己痛苦。
4化凡俗的「有情」為「大有情」,也就是「大菩薩」的意思。
大菩薩的「大有情」才是「真實的」情。我們凡夫的感情都是「妄情」,都是「虛情假意」之情。如何得知呢?最明顯的例子是:我們常可看到有人過世時,亡者眷屬常常邊哭邊說:「你怎麼這麼沒有良心這麼狠心離我而去但丟下我一個人,叫我怎麼辦呢?我怎麼辦呢?」你試想:她到底在哭誰呀?是哭自己將來的生活?還是為了他的死而哭?為佛弟子,就是要這樣以智慧來觀察了知世間人及自己的感情。回過頭來看,世問人如果「情」字得以解決,那麼生老病死的問題也就比較容易解決了,因為生老病死的總動力之源也還是由「情」而來——如果眾生斷除「迷情」,便不再受生死。那麼「情」是怎麼來的呢?「情」是由「貪愛」而來:由「愛」而有「情」,故稱「愛情」。廣言之:一切眾生正因「貪愛」而有生老病死,眾生皆以此「愛」而互相系縛,自縛縛他,你綁我,我綁你,大家捆作一團,還很得意快樂地說:「你是我的,我是你的!」而不知:這一切世間,實無我、我所。(文/成觀法師)
推薦閱讀:
※我們做錯事是因為該用腦子的時候動用了感情
※回答了一個關於「愛情」的問題
※願為事業棄感情的星座(圖)
※這樣的姑嫂關係我該怎麼處理?
※在一起三年的男友劈腿了,感覺對愛情和人性都好失望,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