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一劍敘晚村
姚文昌
《 人民日報 》( 2016年05月03日 24 版)
呂留良(1629—1683)字庄生,又字用晦,號晚村,別號恥翁、南陽布衣,浙江崇德人。晚村一生著述頗豐。由於特定的政治背景,晚村詩集向來以鈔本傳世。這就造成了詩集的流傳難、保持原貌難、保存完整難等問題。俞國林先生長期致力於晚村詩歌資料的收集、校訂、系年、注釋等工作,最終著成了《呂留良詩箋釋》(中華書局)一書。全書八卷,86萬字,搜采全面,箋釋精詳,堪稱呂留良詩歌研究的一座里程碑。
《呂留良詩箋釋》對於單首詩的箋釋體例是首先過錄詩歌,次校記、次箋釋、次資料、次注釋。校記是就校本與底本的異同所出的校勘記,箋釋是對詩歌背景資料的梳理,資料是與詩歌相關的人物、事件、史料的收集,注釋則是對於詩歌本身文辭的訓釋。筆者在閱讀《箋釋》的過程中,真切地感受到俞國林先生耽於晚村、十年一劍的辛勞與堅持。
鉤沉索隱,去偽留真。晚村詩集的傳世各本卷數不一,各本之間所收詩歌篇目多有出入。因此,收羅儘可能多的版本成為進行注釋研究工作的一個前提。《箋釋》所據底本為上海圖書館藏御兒呂氏鈔本《何求老人殘稿》七卷,又使用了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清鈔本《何求老人殘稿》七卷《釋略》一卷、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呂恥齋詩稿》七卷與《南前唱和詩》一卷等9個主要校本。前言詳細說明了底本和校本的版本信息,其中包括館藏、題名、分卷、避諱、鈐印、序跋甚至一本前後的筆跡差異等諸多記錄,間有按語,對所錄信息進行簡要解釋。主要校本之外,另有偶作參校的版本數個。僅是這些版本的查找和收集就非一夕之功,更何況《箋釋》所收晚村詩歌遠不止於此。
箋證注釋,博征詳考。《箋釋》一書,「尋其字辭,摘其句式,解其典故,釋其本事」,以求「洞然乎晚村詩學之宗尚,與詩旨之蘊藉」。所謂「詳考」,書中各詩的「箋釋」一欄中比比皆是,由前面所述對於部分詩歌創作時間的考證也可窺其一二。所謂「博征」,如卷二《贈餘姚黃太沖》二首,其二有「燈前細注五宗禪」句。注釋中引黃宗羲《蘇州三峰漢月藏禪師塔銘》、錢謙益《嘉議大夫太常寺卿管國子監祭酒事贈禮部右侍郎謚文恪傅公神道碑》,既解釋了「五宗禪」等詞的字面意,又說明了晚村此句的特定含義,可謂一舉兩得。引銘注詩,注釋者取材之廣、用材之精,令人嘆為觀止。
郁震宏《箋釋序》說:「注詩之難,倍於作者。蓋作者旨在造意,而注者必征其實也。造意則可以惟志所適,徵實則須知人論世。說詩者,凡作者一名一事,必敤其朔,雖作者不必讀此書,而注者不能不存此心也。」故書中有「資料」一欄,錄存材料皆為「關乎詩旨之發明或助於理解本事者」。書後附有「資料彙編」,錄晚村生平資料及詩稿序跋資料;有「呂留良年譜簡編」,近於晚村學術編年;有「呂留良著述目錄」,細數晚村傳世、存目之書,其中傳世諸書著錄信息尤為詳盡;又有「主要參考書目」開列書目洋洋七百餘部。凡此種種,皆十餘年心血所在,研究呂留良其詩、其文、其人甚至其時學人者,均可受益,亦可見作者學術公器之心。
推薦閱讀:
※回歸二十年 | 「一國兩制」與基本法
※為什麼克拉運河100公里需要挖十年,古時京杭運河1794公里只挖了七年?
※官星通根二十年,為愛痴狂一輩子,印星為忌居月令,此婚必遭父母阻
※反腐三十年的沉思
※美國十年簽證沒有變兩年 不過11月起赴美需先登記
TAG: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