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傳統婚俗之交杯酒。

在現代婚禮上,有個不可缺少的環節,同時也是眾人最樂於觀看的一段,不用問,這就是一對新人共飲交杯酒了。其實,這一專屬於我國的傳統婚俗,由來已久,甚至可以追溯至上古。但今時今日的這一傳統婚俗,早已和其誕生之初的內容形式有了很大的變化。 交杯酒古稱「合巹(jǐn) 」,是古代漢族婚禮儀式之一,起於上古。古時婚禮儀式上,把一個匏瓜剖成兩個瓢,新郎新娘各拿一個飲酒,舉行於新郎親迎新婦進入家門以後。本用匏(葫蘆)一剖為二,以七將兩器(瓢)之柄相連,以之盛酒,夫婦共飲,表示從此成為一體,名為「合巹」。後世改用杯盞,乃稱「交杯酒」。《禮記·昏義》:「婦至,婿揖婦以入,共牢而食,所以合體,同尊卑,以親之也。」孔穎達疏:「共牢而食者,同食一牲,不異牲也......合巹,則不異爵,合巹有合體之義。共牢有同尊卑之義。體合則尊卑同,同尊卑,則相親而不相離矣。」 巹」的本意是一個瓠分成兩個瓢,後代相巹用匏,而匏是苦不可食之物,用來盛酒必是苦酒。所以,夫妻共飲合巹酒,不但象徵夫妻合二為一,自此永結同心,而且也含有讓新娘新郎同甘共苦的深意。正如《禮記》所載:"所以合體,同尊卑,以親之也。" 古語有「合巹而醑」,隋末唐初著名經學家孔穎達解釋「以一瓠分為二瓢謂之巹,婿之與婦各執一片以醑(xǔ即以酒漱口),合巹又引申為結婚的意思。唐朝前期,合巹只是用酒漱口,並非真飲。到唐時,才真正演變為喝酒,還要一飲而盡,這時瓢已改為真正的酒杯,稱為「合歡杯」。新婚夫婦要共飲「合歡酒」。初唐詩人宋之問有詩「莫令銀箭曉,為盡合歡杯」,就是描寫這種風俗的。唐朝敦煌,合巹一般喝葡萄酒,還有人在旁唱祝福詞:「酒是蒲桃酒,將來上使君,幸垂與飲卻,延得萬年春。」新娘則回道:「酒是蒲桃酒,先合主人嘗,姑娘已不嘗,其酒灑南牆。」唐人並用五色綿連繫兩杯,有的還讓兒童兩人交互捧合歡杯。 唐人合巹之儀對宋人產生了直接影響。宋朝以後,世人多不再用早期合香禮中的「四爵兩香」,而是用常用酒器代替。宋時,合巹已演變成喝「交杯酒」。《東京夢華錄》載,宋人一般用綵線將兩個酒杯連接,新人各飲一盞,稱為交杯。飲完之後,將酒杯擲扔床下,如果兩個酒杯一仰一合,則認為大吉,眾人都來賀喜。喝「交杯酒」的婚俗一直沿用到明清以後,它作為我國傳統婚禮中一個很有特色的部分歷代傳承下來。
推薦閱讀:

全州傳統婚俗文化及其流變的探析
頗具古風的陸豐甲子婚俗
「說親先吃閉門羹」 揭達斡爾族別樣婚俗
準新娘在備婚期間遇到最大的挑戰是什麼?
中衛婚俗

TAG:傳統 | 古代 | 婚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