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特色·柯爾克孜族|這些獨特的婚戀喪葬習俗,你都聽說過嗎?
柯爾克孜族實行外婚制。習慣上一般直系七代和旁系五代的親屬之間不能通婚,與其他氏族、部落或民族的孩子和同吃母奶長大的男女,也不能通婚。所以,訂婚之前,要非常細緻地了解對方的情況。
柯爾克孜族的訂婚儀式較隆重,一般在女方家舉行。男方組織「相親團」,牽上一隻活羊,帶上衣服、首飾等,特別要帶一對耳環作為訂親信物。相親的婆婆或姑姑、姨姨上前吻姑娘的前額,莊重地給戴上耳環,這意味著姑娘已是自己家裡的人了。同時還要給姑娘梳「訂親頭」,並把帶去的金銀首飾等以及衣服、鞋帽統統給姑娘穿戴上,在打扮時還唱「訂親歌」。在訂婚宴時,「相親團」所帶的禮品按親疏和輩份送給姑娘家的親戚,雙方即協商迎娶日期及其他有關事宜。
在婚禮的前一年或半年(一般是定親儀式後),要舉行認婚儀式,雙方父母不參加。在舉行認婚儀式時,新郎在嫂子和一群伴郎的陪同下,攜帶聘禮到女方家去,新郎到距女方家約一公里處,派代表到女方家請求認婚。新娘也在一群伴娘和嫂子的陪同下,前去迎接。根據柯爾克孜族的習慣,定親和認婚儀式以後,雙方不能違背婚約,尤其是女方不能隨意毀約。
婚禮一般舉行三天,儀式在女方家舉行。第一天,新郎的父母和親戚朋友陪同新郎來到新娘家。來時,帶一隻活羊,還要趕一些牲畜和帶些其他禮品。女方把男方來客招待一番之後,要舉行一種「恰西洛恰西德」儀式,即把包爾薩克(油炸菱形餅)、奶疙瘩、方塊糖、水果糖等用口袋裝起來,用木杆頂到氈房天窗上,讓其自然散開,食品落地,讓小孩子搶著吃。這種儀式表示婚禮正式開始。第二天,正式舉行「尼卡」儀式,新郎和新娘來到村長老及阿訇面前,由阿訇念「尼卡罕」(結婚證詞),吃泡了鹽水的饢或油疙瘩,表示雙方終生將同甘共苦。儀式結束後,一般要舉行豐富多彩的傳統娛樂活動,包括跳舞、對歌、賽詩等。第三天,新郎把新娘帶回自己的新房,新娘要和家人哭別。女方為女兒準備衣物、被褥和其他生活用品作為嫁妝
喪葬習俗柯爾克孜族除了黑龍江和額敏縣兩地之外,都根據伊斯蘭教習俗舉行葬禮,行土葬(不用棺木)和速葬(停放不超過三天)。
出殯時,靈柩抬到清真寺或平地上,在阿訇或伊瑪木的主持下,集體為死者進行祈禱。殯禮不能在禮拜大殿內進行,還必須避開日出、日落和正午三個時辰。
舉行葬禮時,親友都要參加。親屬、婦女穿黑衣、戴黑頭紗。子女在四十天的服喪期內不能梳頭理髮。寡婦要用頭巾將面部遮住,不讓別人見到。埋葬時頭北腳南面向西方,由兒子、近親和送葬者填土。
每逢三、七、四十、七十、一百天和周年忌日,都要在死者生前住屋(帳篷)豎一小旗,並在此接待親友的弔唁、作「乃孜爾」(做抓飯請親友替死者祝福)
註:以上民族資料與相關圖片來自於網路搜索,如有錯誤或侵權請聯繫刪除
推薦閱讀:
※一款風格獨特的毛衣袖子的織法,扭緊式的袖口
※ 高更獨特的色彩體系
※男孩新穎有涵養的名字,獨特新穎的男孩名字
※獨特做法 獨特性格——《杜十娘怒沉百寶箱》賞析
※12種獨特魅力 讓女人偏愛大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