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唐崇榮牧師:「危險的侍奉」

唐崇榮牧師:「危險的侍奉」引言:基督徒的人生是侍奉的一生,並不缺乏喜樂和平安,卻也充滿坎坷和危險。本信息要從以利亞的侍奉之路展開,從偉人所經歷的來看,我們的侍奉也會既危險又平安。神把這些負面的信息不避諱的記載下來,是要作我們侍奉的警戒。經文:[L]羅12:1所以弟兄們,我以神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L][L]羅12:2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L][L]解釋:[/L][L]1)完全的侍奉(1)[/L][L]希伯來語「侍奉」一詞,是指奴隸為主人幹活的專用詞(瑪3:18),做好了也沒有獎賞,因為如此侍奉是應該做的。此處的「侍奉」則不帶有強迫性,有「為工價而付出勞務」的含義,只要你願意就可以得到工價,你有選擇的自由,因為你是自由人。自由人甘心來侍奉神也是應當的,因為你本是神的僕人。[/L][L]「活祭」就是強調祭物的自由性,神要我們在自由的狀態下來服侍祂。保羅強調全人獻上的意義是重大的,這不單是對神拯救之恩的完美回應,也是侍奉的起點。選民主動獻上自己是出於人的自由,神便因此而得榮耀;當侍奉者遇到環境時,也有不繼續侍奉的自由,卻依然以侍奉來回應神的恩典,那麼就更加使神得榮耀了。[/L][L]2)專心的侍奉[/L][L]保羅強調這樣侍奉要專心,一切要從神直接領受,不要跟隨世界的潮流,要「心意更新而變化」,這是指「要對神的恩典和公義要不斷有更深層次的認識」,也要做到對神的隨時隨在的引導和光照敏感,這樣,我們的傳統、觀念、習慣、領受會不斷的被真理調整,而趨於合乎神的心意。[/L][L]保羅在這裡強調:拯救之恩是我們全人侍奉的理由,神的寬容不能成為不侍奉的機會,反而更加要將全人獻上去侍奉祂才合理。可侍奉之路充滿艱辛和危險,現今的試探更是花樣百出,我們侍奉之人該如何處之?我們以以利亞的侍奉為例,作為我們面對危險的警戒(王上17-22章),因為屬靈的偉人所經歷的,我們也可能會經歷。[/L][L]應用:[/L]一、危險來自缺乏1)物質的缺乏在被神刑罰的環境里,侍奉者也在其中遭難,這或多或少令人感到困惑,也相當得打擊了侍奉者的積極性。以利亞吃的食物是烏鴉叼來的,烏鴉不算潔凈的鳥類,所叼的食物可想而知;喝的水是河裡剩的,一邊喝著一邊看著河流在乾涸,不難想像還會有不少的動物來爭水源。就這樣的「好景」也不長,連以利亞在本土生活也成了奢望,他不得不逃荒到外邦。很多人一方面羨慕以利亞所經歷的神跡,一方面又不願意在艱難的環境里侍奉,要知道——大的神跡往往是為艱難的環境所預備的。有些侍奉者因缺乏而導致錢財上的不忠,這是很可惜的,身外之物本不能捆綁自由人。多少時候,我盼望自己的生活稍微改善一些,服侍起來也安心點,可大家的生活都不好,我又怎能獨善其身呢?物質的缺乏確實對服侍有些影響,可這僅僅只能影響人的感受,除非你的侍奉是出於自己。2)支持的缺乏全地都是旱災,是指以利亞當時能去的地方,而旱災帶來的後果就是可怕的食品短缺。以利亞之所以要背井離鄉,不是他不原意和百姓同甘共苦?而是他實在太缺乏支持了,沒有物質的支持、也沒有精神的支持,他真是一個人在戰鬥。他受王的威脅、受飢餓的威脅,可能都沒有受同胞的冷落更令他心寒。令以利亞困惑的是——神居然安排一位窮寡婦來供應他。這個窮寡婦實在太窮了,她自己都朝不保夕,事實上她準備與和兒子吃最後一頓飯就去等死。這令以利亞不解,要是一個富裕的家庭也行,即使不富裕有男人的話也行,卻偏偏是個外邦的窮寡婦,這令以利亞多少有些屈辱——可是以利亞獲得供給的唯一途徑。神這樣安排,不單操練了以利亞,也是在審判以色列人,這一點主耶穌說的(路4:25-27)。當初我也不想專職侍奉,理由是教會供應太少,拿了供應就不自由,最好自己錢賺、講道、奉獻都不誤,三全其美講道也「硬氣」。3)理解的缺乏繼續「好景」不長,當寡婦以為可以安然渡過艱難期時,獨子卻突然死亡,窮寡婦悲傷至極而失去理智,把一切禍患的來源歸咎於以利亞。寡婦認為是以利亞的原因,導致神想起了她曾經犯的罪而懲罰她。表面上是窮寡婦在幫助以利亞,其實是以利亞在幫助窮寡婦,雖然如此,在新的困難來臨時,剩下的只有怨言。面對這個傷心欲絕的可憐寡婦,以利亞還能分辯什麼?除了擔當,就是忍耐。這樣的誤解,在侍奉里是不足為奇的,唯有擔當是正解。5)真正的缺乏真正的缺乏是神的不同在,如果神同在了,外在的缺乏就不是真的缺乏。用肉眼看,都是殘酷的缺乏;用信心看,全是神的美意:他面對王的追殺,卻沒有喪命;面對遍地的饑荒,卻沒有真挨餓;雖逃荒至外邦,卻仍有寡婦的接待;雖然受了冤枉,卻彰顯了神的大能;艱難的環境使以利亞學會了禱告(雅5:17-18)。保羅也說:「似乎憂愁,卻是常常快樂的;似乎貧窮,卻是叫許多人富足的;似乎一無所有,卻是樣樣都有的。」(林後6:10)在艱難面前,我們要像後來的安德烈一樣,找到僅有的五個餅和兩條魚就夠了,因為那差遣我們的主與我們同在就足夠了。二、危險來自逼迫1)逼迫的逃避當以利亞勇敢對亞哈宣告神的審判後,卻依然需要逃避逼迫,好像最偉大的神仆也沒有特權。本來這是神要刑罰以色列人,卻連神的僕人夜一起受了災,實在令人費解。偉大的以利亞數次逃避逼迫,真的有失風度,對以利亞這樣心氣兒的先知,跑比不跑可能更難。嗚呼!可要記住——侍奉者的有種逃避是戰略轉移,而非潰逃,連主耶穌也如此做過(可3:7)。侍奉者總會遇到危險,尤其是逼迫,因為「光照在黑暗裡,黑暗卻不接受光」(約1:4)。只要是合乎真理的,就一定被非真理的圍攻,主說:「我將在神那裡所聽見的真理告訴了你們,現在你們卻想要殺我!」(約8:40)侍奉路上會遇見逼迫,這需要侍奉者預備好心志。2)逼迫的面對如果說食品的缺乏是撒旦的第一個手段,那麼逼迫就是撒旦的第二個手段,現在的手段則是物質的豐富、工作的忙碌和感受的體貼了。神卻利用第一個手段來熬煉選民,使他們學習依靠神;神也利用第二個手段來煉凈教會,使忠心與不忠心的僕人被顯明。既然是有益的,那就勇敢去面對吧。神在侍奉路上設置逼迫很有必要,可以嚇退假侍奉者,顯明真服侍者。其實,所謂的危險是從人的角度看的,要是從基督的角度看,你一直都是平安的。例如,亞哈想殺以利亞,卻找不到;耶洗別想殺以利亞,卻追不上跑的飛快的以利亞。三、危險來自得勝1)沒得勝後追擊以利亞大獲全勝後,卻沒有對權貴直言不諱,反到對亞哈說:「你可以去吃喝了」(王上18:41、44)。和亞哈和平相處的機會是多麼難得?此時的亞哈要乖的很多,他被親眼看見的神的烈火震懾了,也默認以利亞殺掉了自己養的450個巴力先知,這正是以利亞對他講道的好機會。但是人性的軟弱,使以利亞忽略對亞哈的規勸。我們何嘗不是呢?對那些比我們成功的人士,因加倍小心地說話,而掩蓋了真理的威嚴性。在點上施洗約翰和保羅是我們的榜樣。2)沒得勝後沒調整跑得比亞哈的馬車還快的大英雄,卻因耶洗別的一句話而落荒,令人大跌眼鏡。他一口氣從迦密山跑到別示巴,從別示巴再跑一天後,竟然灰心到放棄逃跑改為向神求死。幸虧神沒有聽以利亞的禱告!為什麼屬靈英雄有如此靈性低谷?這是忽略身體休息和靈性修整的結果。在得勝後的放鬆,是危險來襲的破口。即便是主耶穌,在做工後都要單獨退到山上去禱告和休息。而且,以利亞還興奮過了頭,他跑的比亞哈的馬還快,意義何在?在大勝後,卻沒得到所期望的果效——反招來耶洗別的追殺,實在令他灰心。神沒攔阻以利亞逃跑,反而給他吃了「長跑丸」,讓他跑的更快、更久。這可不是神在耍以利亞,而是有功課給他,讓這段刻骨銘心的經歷,成為他後來侍奉的提醒——跑的越快,可能離目標越遠,因為方向錯了。這是憑自己的意願侍奉的必然結果,可悲的是——神可能讓你白跑一段後,才讓你回頭。3)沒得勝後無提醒[L]面對耶洗別的口頭威脅,使以利亞落荒而逃,這是典型的缺乏同工提醒所致。要是同工這樣提醒:你連450個人都殺了,還害怕耶洗別嗎?這不都是出於神的嗎?耶洗別要是真敢殺你的話,還會說到明天才殺你嗎?這樣,以利亞便不會逃跑了,更不會在羅騰樹下求死。[/L][L]有同工的話,「若是跌倒,這人可以扶起他的同伴;若是孤身跌倒,沒有別人扶起他來,這人就有禍了!再者,二人同睡,就都暖和;一人獨睡,怎能暖和呢?有人攻勝孤身一人,若有二人便能敵擋他;三股合成的繩子不容易折斷。」(傳4:10-12)教會要想宣教,一定要預備好同工,孤軍作戰要不得。[/L]四、危險來自要職1)要職上的迷失也許再要職上教導人太久了,也許長久沒經歷困難,也許沒有也許,可以利亞再次陷入危險。他對以利沙說:「我未曾被接去離開你,你要我為你做什麼儘管求我。」好大的口氣,沒在自己侍奉結束的前一刻,仍然有功課要學。令以利亞沒有想到的是以利沙求告:「願感動你的靈加倍的感動我。」不求金,不求銀,只求神的靈。以利亞當時肯定尷尬的很。他人生的最後一堂功課,居然是自己的學生給上的。這是領袖容易遇見的危險,做很大的工作久了,以為自己真的很厲害。2)要職上的人意[L]「拿答、亞比戶在西奈的曠野向耶和華獻凡火的時候,就死在耶和華面前了,他們也沒有兒子。」(民3:4)二人的責任就是要使祭壇上的火永遠點著,不要熄滅(利6:12-13)。「獻凡火」是什麼意思?可能因醉酒(利10:9)把火搞滅了,自己再去點;也可能指二人不按禮儀獻祭。不管怎樣,他們都是玩忽職守。[/L][L]侍奉者須謹記——侍奉不可世俗化!我們做事,很容易受世俗影響,以為只要達成目的就好,什麼方式則不重要的話,神就不必吩咐我們要遵照他的法則了。[/L]3)要職上的經驗經驗在服侍中是很重要的,可也容易成為我們的束縛。摩西就是用經驗來侍奉,導致自己不能進入迦南地,這是何等可惜。進迦南是摩西為之奮鬥一生的目標,卻因他沒有靠吩咐使磐石流出水來,而是選擇了擊打磐石(民20:10-14),這是他擅長的方式,因為他曾經擊打過。這可不是第一次擊打磐石,同樣有活水流出解決了百姓的需要,可方法卻不是神要的。其實不是摩西不明白,而是摩西太明白了,才會忽略神隨時隨在的引導,神要我們用常新的方式來侍奉。問題的本身不是擊打還是吩咐,而是摩西對神的引導所表現的遲鈍和不信,這是摩西被經驗所束縛的結果。4)要職上的情緒侍奉者都有情緒,但不可把情緒帶入侍奉中。約拿就是帶情緒服侍的,導致神的管教。雖然從來沒人佈道象約拿那樣成功,幾句話令12萬人徹底悔改。他知道160年後,尼尼微人會興起來佔領以色列,他愛自己的民族和同胞,可這都不足以令他在侍奉中摻雜情緒。結束語:獻上全人是侍奉的開端,不是侍奉的高潮。 ***********************************錢財的侍奉引言:大家都愛花錢,卻未必都會花錢,例如怎樣運用錢財參與侍奉。記得多年前開始納「十一」時就很掙扎,實有割肉之感,當我明白納「十一」乃是神的吩咐,便甘心持守到如今。注重禮節的中國人,即使人不到「禮」必到,可我們去敬拜神時,為什麼卻會忽略禮物?中國教會要是再不從錢財的侍奉上悔改的話,就會在宣教上失職、在人文關懷上無力,教會就越發被邊緣化。本信息不從奉獻就會得到神十倍賜福的角度來講,這確實太功利了,就像當年的雅各一樣,「神若與我同在,在我所行的路上保佑我,又給我食物吃、衣服穿,使我平平安安地回到我父親的家,我就必以耶和華為我的神,我所立為柱子的石頭也必作神的殿,凡你所賜給我的,我必將十分之一獻給你。」(創28:20-22)這所謂的「抓住應許」的禱告是在談生意,可不是禱告成功的典範。經文:14:22你要把你撒種所產的,就是你田地每年所出的,十分取一分;14:23又要把你的五穀、新酒和油的十分之一,並牛群羊群中頭生的,吃在耶和華你神面前,就是他所選擇要立為他名的居所。這樣,你可以學習時常敬畏耶和華你的神。14:24當耶和華你神賜福與你的時候,耶和華你神所選擇要立為他名的地方,若離你太遠,那路也太長,使你不能把這物帶到那裡去,14:25你就可以換成銀子,將銀子包起來拿在手中,往耶和華你神所要選擇的地方去。14:26你用這銀子,隨心所欲,或買牛羊,或買清酒濃酒,凡你心所想的都可以買。你和你的家屬,在耶和華你神的面前吃喝快樂。14:27住在你城裡的利未人,你不可丟棄他,因為他在你們中間無分無業。14:28每逢三年的末一年,你要將本年的土產十分之一都取出來,積存在你的城中。14:29在你城裡無分無業的利未人,和你城裡寄居的,並孤兒寡婦,都可以來,吃得飽足。這樣,耶和華你的神必在你手裡所辦的一切事上,賜福與你。(申14:22-29)解釋:1) 納出錢財學習敬畏(22-23)十一——也稱「當納的」,指所擁有的財產或收入的十分之一奉獻神。神要求以色列人向祂迴轉,就是要他們從「十一」開始,「……,就是你們在當納的十分之一和當獻的供物上。」(瑪3:8)這本是神暫時託管於人、為了實驗人的,不歸還就是竊取。神家裡無糧就會使傳道者流失,這樣百姓就沒有真理聽了,這就離「各人任意而行」不遠了。把「當納的」歸給神,會使人體會到敬畏神的喜樂與平安,因為做對了。在錢財的支配上,最能體現信仰的光景和為人之道了,主耶穌也曾說,「你的財寶在哪裡,你的心也哪裡。」人心最容易被錢財轄制,所以神特意在給人的賜福上,規定了十分之一是屬於神自己的,好讓我們用神的錢財來操練如何支配錢財。現今為了主耶穌在救恩和生活上所賜予我們的一切,是可以用一定的錢財來表達我們的感恩之情的,所以金錢的侍奉應當成為崇拜程序的一個重要環節。不過,當教會過分強調十一奉獻時,信徒容易出現逆反心理而拒絕奉獻,這是為了奉獻金而講奉獻的結果,更是忽略真理教導的結果。其實,十一奉獻是獲取喜樂的方法,也是獲取神賜福的途徑。2) 運用錢財享受生活(24-26)神給予人很大的方便,因路遠不方便帶實物的,便可到現場用購買的方式獻上等價的物品即可。這些物品的選擇權也在人自己,「凡你心所想的都可以買」,這是神給人的自由空間,但這個空間是有範圍的。這樣做之後,就可以在神的殿里享受生活的樂趣,也可以享受到團契生活的美好,因為「在神的家中吃飯是有福的」。運用錢財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是國人所缺乏的,我們是個喜歡攢錢的民族,這是因為過去大家餓怕了、窮怕了,對未來沒有安全感。其實,基督徒已經被主耶穌從這陰霾里解救了出來,就不當將未來之盼望建立於錢財上——基督以外沒有盼望!3) 使用錢財供應牧者(27)利未人是散居在各支派中間,目的是為了更好的牧養以色列民,這好比今天的傳道者一樣,哪裡需要福音就去哪裡,因此他們不能被事業和田產所纏累,當他們去哪個城裡,那城就是他們的產業。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一個時代或一個民族的墮落,跟傳道者不作為有密切的關係,好比士師時代因利未人的不作為,以致整個民族任意妄為。利未人為什麼不作為?跟物質供應不夠有關。靠福音養家的傳道人,要是教會的供應過於微薄的話,就是虧欠神的僕人了,也會迫使他們去為生計奔波而忽略傳道,那麼這些民就有禍了。這也是以斯拉回歸後、在重修律法時,首先恢復對利未人的供應之原因。有個疑問——傳道者所牧養的教會,為什麼不能供應他和他的家庭需要?這是教會的責任、還是傳道者的責任?值得各位同工們的研究。摩西說:「牛在場上踹谷的時候,不可籠住它的嘴。」(林前9:9)神對牛尚且如此眷顧,何況祂的僕人們?是誰領你來到主面前的?又是誰花時間牧養你的?供應他們的生活是應當的,如果專職傳道人因供應不夠,而去分心用他途賺錢的話,是教會的羞辱,以利亞接受外邦窮寡婦的供應,也對以色列人的羞辱。有人說傳道人既然是神所呼召的,神就會負他們完全的責任,可神負責任的方式是用教會來供應牧者生活的。因教會的虧欠致使傳道人離開教會的話,受損失的不是傳道人而是會眾,因為傳道人在神那裡還是傳道人。你可能會說,這裡的聚會停了,我就換地方,反正有的是教會「歡迎」我,那你就是白眼狼。怎樣的傳道人才有資格接受教會的供應?就是帶領弟兄姐妹把教會建好,在教會的經濟實力允許的情況下就可以拿了。在沒有經濟基礎的時候,首先要節約的就是牧者的薪水,因為利未人是在帶領以色列人得地為業後才享用供應的。為了供應才傳道的不是好傳道人。例如,有人想要安排一位讀過神學想全職的弟兄來我們好管家教會侍奉,問我要不要?我說:「要」。人家問:「給多少錢?」我說:「沒錢。」再問:「為什麼?」我答:「先做2-3年在說。」先勞動再拿錢是合理的,在工作的同時參與侍奉,也是一種呼召的印證,更是對教會的一個交代,這是好管家教會選拔講道人的原則。4) 利用錢財幫助弱者(28-29)神吩咐選民,每三年要將當年收穫的十分之一收集起來,統一安排用來幫助無倚靠的貧窮之人。這條例可以杜絕窮人陷入貧窮的深淵,也避免了富人仗勢欺人。看顧身邊的弱小乃是信徒的責任,因為適當地幫助窮人,是敬虔生活的一部分。在社區里設立人文關懷的機制,這不單是非常的人道,還可以拉近貧富差距。當個人擁有財富的同時,也承受了相應的責任,因為「多給誰,就向誰多取。」保羅也說,「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腓2:4)每個人身處的環境都是他侍奉的平台。有個說法——不奉獻的人很容易離開教會,因為他們的財寶在自己的口袋裡,他的心就當然不在教會裡了。財富只是被人用來支配的,是侍奉的工具而已,否則錢財就會成為人的捆綁,這也是自殺的富人比例比窮人高的原因。適當的捐出善款去幫助人,會給自己減壓的,因為錢財確實是負擔。主耶穌也說,「不要為自己積攢財寶在地上,地上有蟲子咬,能銹壞,也有賊挖窟窿來偷;…… 」(太6:19-20)應用:一、奉獻的定義因著愛主的緣故,把錢財甚至全人獻出的行為都叫奉獻。1)奉獻的種類A、十一教會採用舊約十一標準為奉獻的「最低基數」是合乎聖經的,因為新約時期的來臨,意味著信徒的生命走向豐盛,不再需要硬性的規定了,可以隨著內心的感動自主發揮,這意味著奉獻會超出十分之一。B、樂捐因著愛主耶穌的心,而甘心樂意的捐贈出自己的錢財,去應對特殊的需要,這也是奉獻。要照著你的有餘,來作肢體間的幫補。保羅說:「各人要隨本心所酌定的,不要作難,不要勉強,因為捐得樂意的人是神所喜愛的」(林後9:7)。C、施捨因憐憫的心而有的額外幫補,非份內的奉獻。這需要暗暗地去做,動機正確的施捨是神所悅納的。2)耶穌的肯定有人反對持守「十一奉獻」,說這是守律法,因為新約沒有明文規定,所以不必持守。可主耶穌說:「……,因為你們將薄荷、芸香並各樣菜蔬獻上十分之一,那公義和愛神的事反倒不行了。這原是你們當行的,那也是不可不行的。」(路11:42)很清楚,主耶穌自己是贊同十一奉獻的。新約之所以沒有明文規定,那是神不要用硬性規定來勉強人,給信徒一個自主奉獻的空間,而且十一的標準已被愛主的信徒突破了。3)使徒的持守「論到為聖徒捐錢,我從前怎樣吩咐加拉太的眾教會,你們也當怎樣行。每逢七日的第一日,各人要照自己的進項抽出來留著,免得我來的時候現湊。」(林前16:1-2)保羅說信徒應該拿出收入的一部分用來支持教會,可沒說一部分收入到底是多少,只說「照自己的進項」做,這是憑良心斟酌的意思。新約確實沒有硬性要求奉獻多少,卻給信徒留下更大的彈性發揮。二、奉獻的標準1)舊約要十一耶和華神說:「你們要將當納的十分之一全然送入倉庫,使我家有糧,以此試試我是否為你們敞開天上的窗戶,傾福與你們,甚至無處可容。」(瑪3:8-10)瑪拉基時代的百姓沒有按神的要求,把十一存入聖殿,也許和我們一樣,捨不得勞苦得來的錢財。可是他們錯了,因為主耶穌說:「你們要給人,就必有給你們的。」(路6:38)舊約時代,神要以色列人嚴守十一,頭生的都要拿錢贖買,很多罪也可以拿錢來抵,好像神很愛錢財一樣,其實這是出於神的慈愛——給人悔改的機會,使人在花錢時教訓深刻。在人類還沒有對真理有足夠的認識時,需要神清楚地告訴人們具體的奉獻數目。順服神的吩咐,便檢驗了自己的信心,也使得信心被操練完全,其實神要的不是人的錢,而是人的心。再說,神已經應許了,當百姓獻上十一時,便會大大地賜福他們。這應許是事實,但要小心持守,免得奉獻的動機是出於功利的目的。其實守十一是「盡諸般的義」,也成全了律法。2)新約要全部保羅說:「所以弟兄們,我以神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羅12:1)新約強調全人的奉獻,並不拘泥於十一之數,這是徹底的奉獻,是實現人生價值最大化的奉獻。記住——全人奉獻並不是侍奉到一個高潮才會的有的奉獻,而是一切侍奉的起點。保羅織帳篷也是全人的奉獻,因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福音的緣故。3)奉獻的質量對於奉獻的質與量的要求,則採用主耶穌的看法為標準。A、對質的要求其實,馬利亞所獻的一瓶真哪噠香膏,之所以被主耶穌所稱讚,並不是出於價格的昂貴,而是真實的信心和對主話語清楚的認識,所以此事被主藉以歸正門徒對香膏表面價值的注重。因信而獻的禮物是主所紀念的,像亞伯所獻的——凡是憑信心奉獻的,都是高質量的。B、對量的要求主耶穌曾稱讚一個只奉獻了兩個小錢的窮寡婦,因她把一切養生的都奉獻了。在主耶穌的眼中,這兩個小錢遠超過其他人奉獻的總和,因為這是窮寡婦的全然奉獻。質和量同樣重要,只是主對量的計算方式不同於常規,祂不看你奉獻的數目大小,而看你為自己留下了多少。結束語:「金錢的侍奉」是信徒的特權,唯有信徒才有這資格。基督徒不必用金錢為自己的來世做打算,只需在今生存感恩的心,把屬於神的歸給神,把屬於人的叫給人。阿門!***********************************************************************學習的侍奉引言:基督徒的人生是侍奉的人生,否則成就再大也是虛度了,那麼侍奉該從哪裡開始呢?從裝備真理開始,真理就在《聖經》里,是隨時都可以接觸的「文字之真理」,所以,學習聖經是一切侍奉的起點。基督徒在承受神恩的同時,也領受了神的使命,「因為給誰的多,就向誰多取」,這是公平的原則。我們要把白白得來的恩典,也白白的捨出去,送真理給別人則是最好的禮物了。可要記住,在傳播真理之前,需要先學習《聖經》。經文:3:15…… ;這聖經能使你因信基督耶穌有得救的智慧。3:16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註:或作「凡神所默示的聖經」),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3:17叫屬神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解釋:1)聖經的目的神賜下《聖經》(文字的道)的目的,是要神的選民從《聖經》里認識主耶穌,從而產生得救之人該有的智慧。主耶穌也說:「給我作見證的就是這經。」(約5:39),當然這是指舊約,「你們如果信摩西,也必信我,因為他書上有指著我寫的話。你們若不信他的書,怎能信我的話呢?」(約5:46-47)而新約對舊約的延伸,使我們對主耶穌的認識更加清晰,越發有智慧應對世界的挑戰了。不學習聖經,怎麼有得救之人該有的智慧?而且讀經不可偏愛新約,要整本通讀才好,因為新約是舊約的應驗和延伸,舊約所隱藏的,在新約被揭示開,所以新舊約是統一的系統,比如,舊約記載主耶穌的預言,新約則記載主耶穌如何成就舊約。2)聖經的作者默示——呼出,聖靈的吹氣。A、神是聖經作者《聖經》不是一本靠人的智慧就可以寫的書,乃是神藉著聖靈向一些信徒啟示自己的屬性和旨意,再由他們將信息記錄下來而成的書,這個過程就是「默示」,「因為預言從來沒有出於人意的,乃是人被聖靈感動,說出神的話來。」(彼後1:21)經卷間的呼應、肯定、協調和新約對舊約的補充、完善、延伸,都不是憑人的智慧可以辦到的。雖然每卷聖經都有作者自己的風格,但依然是在傳講神的話,這就是真理的「可言傳性」。聖靈掌管著整個寫作過程,並保全聖經在任何環境里的安全,因此聖經的可靠性是不容質疑的。記住——整本聖經都是聖靈所默示的「神的話」,即使裡面有「人的話」、「天使的話」、「魔鬼的話」、「驢的話」,可這些都是聖靈「默示」人寫下來的,為了傳達神的心意。B、 人是聖經作者《聖經》寫作的時間、地點、作者、文字、體裁都不同,成書時間跨越近1600年;寫作地點跨越亞、歐、非三大洲;作者背景差異也大,有君王、總理、牧人、漁夫、學者等;所用語言也不同,有希伯來文、希臘文、亞蘭文等;體裁也是多樣性的,有詩歌、書信、歷史文學、啟示文學等。無疑《聖經》是人的作品,因為有個人的風格;但也是神的話,因為傳達的是聖靈所啟示的信息,也是基督徒信仰生活的絕對原則。3)聖經的功用A、開始的功用教訓——先從正面教導人,使人明白神的心意;督責——再從反面責備人,使人明白是非善惡;歸正——消極方面的作為,使人離開以先的惡行回歸到正途來,恢復正常被造之功用;學義——積極方面的作為,由淺入深按部就班的學習神的公義,用以回應救恩之要求。我們學習聖經,不單可以增加對神的認識,也可以規範、約束己身之言行,從而知道如何在世上去完成主耶穌的託付,這是預備選民的工作。B、最終的功用得以完全——生命方面的完全,神要我們像祂那樣的完全;預備行善——生活方面的完全,在生活上有善行作為見證。學習《聖經》除了增強人的信心和歸正自己的言行外,終極目的就是引導人去行善,否則便沒有什麼益處了,這是聖經的終極功用。當然,人之所以可以為神去行善,也是出於聖靈的工作,因為「因為你們立志行事,都是神在你們心裡運行,為要成就他的美意。」(腓2:13)記住——聖靈只會按聖經引導你人,不會用其他的什麼怪異的方式。4)真理的定義「你們既聽見真理的道,就是那叫你們得救的福音,也信了基督,既然信他,就受了所應許的聖靈為印記。」(弗1「13)1)真實性「真理」的原文與偶「真實的、實在的、確定的」之含義,表達只有神才是真實的、亘古不變之屬性,因為虛謊與真理相悖。《聖經》是「文字的真理」,卻不是真理的全部,我們有理由相信,真理的長闊高深,不是文字可以完全承載得了的。當然,《聖經》所啟示的內容,完全可以滿足選民的需要,也是選民所可以領受的。記住——聖經之外,不再有新的啟示。2)絕對性真理不是相對性的存在,有了非真理才顯出真理來,更不是被人接受才算為真理,而是永恆、自有、永有之真理,具有「絕對性」。真理所展現給人的,卻也有相對性的一面,這不是說真理是相對性的,因為絕對的真理決定了「事物的相對性」,否則「相對性」來自哪裡?聖經的經文也有相對性的一面,就不可用絕對的精神來持守了,例如,飲食類、著裝類;絕對性原則的經文,則需要用絕對的精神來持守了,例如,信仰基督、獨一真神等。3)位格性真理絕對不是一套純粹的理論,也不是行事為人的公理,更不是自然界的一種莫名的力量或規律。真理是有位格的,而且還可以以「有機性」的形態來表達自己,有自主的覺悟和決定之智慧的功用。主耶穌就是這樣的真理之本體——真理的唯一源頭和精髓所在。而人對真理的認識,只能取決於真理的主動啟示,人只是被動接受真理的啟示,即使人的渴慕和尋求之心(宗教性)也是來自真理的吸引。一、必要的學習1)學習像耶穌「這新人在知識上漸漸更新,正如造他主的形像。」(西3:10)這裡的「知識」就是真理,當新人在真理上不斷被更新時,他就會越來越像主耶穌了。保羅還說:「並且穿上新人,這新人是照著神的形像造的,有真理的仁義和聖潔。」(弗4:24)你不裝備真理,哪來的「真理的仁義和聖潔」?我們是按神的形象被造的人,起初是聖潔而完全的。可墮落後,所有的人都陷在罪的轄制里,後來等「真理」來了,使我們在罪的轄制下被解救了出來,從罪人的地位轉到義人的地位上,並被擁有了新造的形象。2)不學習滅亡「我的民因無知識而滅亡。…… 」(何4:6)真可惜,最先擁有閱讀真理之機會的民族,卻被神說成「沒有真理而滅亡」一群人,真是「祭司越發增多,就越發得罪我」(何4:7)。真理可以幫助人平安度過危險的環境,也可以避免人觸犯神的震怒,學習真理的重要性可見一斑。保羅也對提摩太說:「…… ,你要謹慎自己和自己的教訓,要在這些事上恆心。因為這樣行,又能救自己,又能救聽你的人。」(提前4:16)如今的現狀呢?真理的嚴肅性和純一性不在被重視。3)不學習自義「我可以證明他們向神有熱心,但不是按著真知識。因為不知道神的義,想要立自己的義,就不服神的義了。」(羅10:2)猶太人的悲哀就在這裡,他們可以為持守一神的信仰而丟掉性命也在所不惜,可真等到彌賽亞來了,他們卻殺了祂,原因是——他們發的「熱心」不是按「真知識」。不學習真理的人,當然就不明白神的公義了,那自己的「義」就理所當然成為絕對的標準。很多服侍的人,都說自己走在神的旨意里,可他們為什麼還在相互掐架?二、正確的學習1)熟讀聖經「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誡命,不是你難行的,也不是離你遠的。…… 這話卻離你甚近,就在你口中,在你心裡,使你可以遵行。」(申30:11-14)為了讓人能夠明白,神賜下「文字的真理」《聖經》,這就是「文以載道」之意。誰說讀不懂,就說明他沒有好好讀,不太容易讀懂,才有讀的價值。熟讀聖經的理由:A、聖經是建立信仰生活的標準;B、聖經是判別事物真偽的方法;C、聖經是預備行善見證的原則;D、聖經是認識救恩上帝的途徑;E、聖經是建立可靠盼望的平台。2)正意分解A、字義解經「字義解經」並不是按字句來解釋,而是避免字句的束縛,先考慮原文的意思和時態,尤其要考慮希伯來文的「立體思維」之模式。誰寫的書?要寫給誰?作者要傳達什麼信息?《聖經》自身的相互解釋是最具權威的,如,腓力對以賽亞書53章的解釋、主耶穌對自己的比喻的解釋,等等。還要考量當時社團的意識形態,如保羅受蘇格拉底和柏拉圖思想影響,所以,他的書信有很濃的思辨和邏輯性;彼得的文化不高,書信有很多的俚語,因此比較晦澀難明,需要查考背景才可以。B、教義解經運用教義的系統作為解經的架構,這樣做就不會偏離真理,因為教義是從整本聖經里歸納、總結出來的,也受過教會長時間的驗證。如果教義本身不完善,解釋出來的結果也會出錯,所以,尋找一套最接近聖經總原則的教義,作為解經的架構就尤為重要。本人接受「歸正神學」為解經架構,「歸正」並不是說自己是最正統,這是驕傲的說法。「歸正」是一種回歸聖經的態度和精神,凡是符合聖經的信息都要接受,因此也要接受古聖先賢們的成果。教導人的,要按正意分解神的道,講論聖經所記載的,並要引導會眾去實踐,從而解決信仰生活的實際需要。小心運用「寓意解經和靈意解經」,因為它們已經完成了歷史使命。三、錯誤的學習1) 新派的錯謬新派神學混跡於教會中,其知識分子的招牌和名人效應,使人難以辨認。他們對神跡的淡化,體現他們的不信來;他們想讓信仰合乎自己的理性,卻沒有想到信仰是超理性,上帝比他們的理性更大。他們以為注重《聖經》的倫理,就是在遵行神的旨意了,把關於神跡部分和靈界的部分都忽視掉,只接受所帶出的教訓——虛假的敬虔和真實的放縱便產生了,這就是今天所講的「文化基督徒」,因為他們被「文化」了。2)靈恩的錯謬受新紀元運動的影響,「靈恩派」在濫用「神跡」,其實他們是引進了異教的法術和心理學的催眠術,他們講的聖靈更不是《聖經》所記載的那位。有本「靈恩派「大人物寫的書,說靈恩派真理比較薄弱,說歸正派不夠熱情,所以要合一,這看似美好的建議,卻充滿危險。這不是把一杯熱牛奶加一杯涼牛奶,就變成一大杯溫牛奶的問題。而是把一杯變質的牛奶摻在一杯好牛奶里,如何變成一大杯沒有變質的牛奶的難題。要想合一,靈恩派人士必須要離開錯謬的地步,加入歸正福音教會來。這是受後現代主義影響的體現,一切都要合乎人的「理性」,強調個人的主觀意識,自己的感受就是判斷一切事物的絕對標準。結束語:學習真理要有禱告的心,理性要歸回到真理;學習真理要有渴慕的心,要像在讀情書一般;學習真理要有順服的心,要像在讀聖旨一般。
推薦閱讀:

G2是一個危險的偽命題
車上哪個位置最危險?居然不是副!駕!駛!
沙發放錯位置很危險 現在後悔還來得及!
自主品牌渡過危險期?
拍「馬屁」很危險,狀元郎成為一首詩,敗為一個字

TAG:危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