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 歷史上真實的迪士尼公主

《風中奇緣》電影海報

文丨張慧

轉自《青年參考》

本文已取得授權,請勿擅自轉載


在迪士尼公主的行列中,《風中奇緣》的女主人公寶嘉康蒂是唯一實有其人的角色。就像被多重解讀的影片本身,400多年來,關於她真實人生的爭論從未停歇。

2015年6月,迪士尼經典動畫電影《風中奇緣》迎來了上映20周年紀念,片中女主角寶嘉康蒂的形象再度出現在專題報道中,喚起了許多人年少時的美好回憶。

影片演繹了寶嘉康蒂與英國探險家史密斯相愛,促成印第安部落與殖民者和解的故事。以動畫題材探討種族關係的手法,也是《風中奇緣》至今為人津津樂道的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風中奇緣》堪稱迪士尼動畫電影中的另類——主人公在歷史上實有其人。男主角約翰·史密斯出版自傳後400多年間,那位曾對他捨身相救的印第安公主無數次被繪畫、書籍、舞台劇和影視作品關注,以至於被視為「好萊塢刻畫的美洲印第安人的最佳代表」;在更多人看來,寶嘉康蒂不只屬於印第安民族,更屬於整個美國社會。

歷史真相VS藝術加工

翻開初版於17世紀早期的《約翰·史密斯上尉全集》,多數情節和主人公的名字一樣平淡無奇,這反倒讓作者踏上新大陸、結交印第安土著的經歷更加奪人眼球。

根據歷史記錄,真實的寶嘉康蒂是一名講阿爾岡琴語的印第安少女,出生在今天的弗吉尼亞州。作為波瓦坦部落酋長最喜愛的女兒,她的名字在當地語言中的含義是「小俏皮」。1607年前後,當英國移民沿著詹姆斯河設立定居點時,寶嘉康蒂只有十一二歲。

相比之下,《風中奇緣》(Pocahontas)雖以寶嘉康蒂命名,對她的生活背景卻言之不詳。

片中,從「自帶鼓風機效果」的長髮到露出肩膀的長裙,她的形象完全是藝術創作的產物,就連影片的核心情節——寶嘉康蒂救助史密斯,也時常要面對部分學者的質疑。

約翰·史密斯出版自傳的時候,寶嘉康蒂已經去世,因此,無人能夠驗證書中的說辭:印第安人準備處決「白皮膚的不速之客」,千鈞一髮之際,寶嘉康蒂衝到史密斯身前護住他,說服父親放過了這個遠道而來的英國人。

《風中奇緣》還原了這段故事,將其解釋為寶嘉康蒂對史密斯暗生情愫。按照史密斯自己的說法,印第安人抓著他,推推搡搡地來到兩塊平整的石頭前。當這些土著「打算用木棍敲碎我的腦袋時」,寶嘉康蒂衝出來,「將我的頭抱在她的懷裡,宣稱我是屬於她的,讓我免於死亡」。

學術界對此並非毫無異議。威廉斯堡的印第安研究機構負責人、文化人類學家巴克·伍達德指出,這段看似驚心動魄的插曲可能是當地人的習俗,「只是收養儀式的組成部分」。至於寶嘉康蒂的舉動,「沒有威脅的孩子張開懷抱,是一種象徵性姿勢。當你遇到外族或者外國人,不知對方的意圖,而你又想表示和平,就會派出孩子(與來客溝通)」。

迪士尼「自由發揮」遭批

美國《人物》雜誌指出,在拍攝籌備階段,《風中奇緣》的創作團隊確實對波瓦坦印第安部落進行過研究,還專門學習了北美原住民的歷史與文化。即便如此,迪士尼還是壓抑不住自由發揮的衝動,以至於有印第安人在影片公映後抗議說,「歷史被歪曲得面目全非」。

去弗吉尼亞「就地取材」時,劇組遇到了一對印第安姐妹——「小鳩」雪莉和「白鴿」多比。影片導演格倫·基恩透露,這對姐妹的面孔幫助他確定了寶嘉康蒂的相貌。「我給她們倆拍了照,寶嘉康蒂的臉龐出現在腦海中。」他回憶稱,「倆人都很漂亮,他們的站姿十分高貴。」然而,為影片擔當顧問的雪莉卻告訴《人物》,他對迪士尼最終敲定的版本很不滿意,「我真希望他們將寶嘉康蒂的名字從片中抹掉。」

印第安人的反感情緒不止於此,更關鍵的是,「迪士尼將寶嘉康蒂從小女孩變成了成年人」。按史料推算,初次結識史密斯時,寶嘉康蒂只有10歲左右,而片中,她已是談婚論嫁的成熟女性。其中原因在於,《美女與野獸》意外獲得1992年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後,迪士尼打算繼續照搬類似的浪漫愛情橋段。據《迪士尼公司的幕後歷史》一書記載,正是這樣的「指導思想」,讓本來被設定為忘年交好友的寶嘉康蒂和史密斯,搖身變成了成年的愛侶。

格倫·基恩為這種加工做了辯解,稱10歲的小女孩和成年男子談戀愛會嚇壞觀眾,「我們必須在歷史的準確性和社會責任中做出選擇。」

歐洲畫師為寶嘉康蒂繪製的肖像,此時的她做英國貴婦裝扮。

銀幕之外的短暫人生

其實,到影片中主要情節結束之時,寶嘉康蒂一生中最不平凡的歲月才剛剛開始。

按照巴克·伍達德的說法,這個小姑娘確實扮演了印第安人與歐洲拓荒者之間的紐帶,她經常前往英國人的定居點——詹姆斯敦,要麼幫她父親捎口信,要麼以物易物。在史密斯筆下,她擁有無與倫比的智慧和精力,熱誠地與異鄉來客分享糧食和其他物資。

令人遺憾的是,和平沒能延續太久。1609年,土著和殖民者爆發武裝衝突,寶嘉康蒂也被扣為人質。此間,她自學英語,結識了年長10歲的英國煙草商約翰·羅爾夫,兩人共度了很長一段時光。在寫給弗吉尼亞總督的信中,羅爾夫稱自己對一個「教養粗魯、舉止野蠻、來自被詛咒的種族」的女性「如痴如醉」;最終,在羅爾夫勸說下,寶嘉康蒂皈依了基督教。

1614年4月5日,兩人在詹姆斯敦當地的教堂結為伉儷。

不少人相信,寶嘉康蒂和羅爾夫的結合,終結了殖民者和原住民的敵對和衝突,鞏固了來之不易的和平。羅爾夫稱,這場聯姻「讓種植園繁榮、讓國家獲得榮譽、讓上帝實現榮光、讓我得到救贖」。波瓦坦酋長也認可這門喜事,於婚禮當天派出親眷前往助興。

其後兩年,羅爾夫帶著印第安愛人回到英國。從此,這個貴婦打扮的「新大陸姑娘」以「印第安公主」的身份廣為人知,很快成為社交名媛,甚至覲見了英王詹姆斯一世。

不管繁華的倫敦是否令她樂不思蜀,寶嘉康蒂從此再也未能見到故土。文獻記載,她病逝時年僅22歲,於英格蘭的格雷夫森德下葬,墓碑上寫著「麗貝卡·羅爾夫」。此後,她的獨生子托馬斯在英國長大成人,時隔多年才重返北美,並躋身上流社會。

一個故事,多重解讀

美國歌手韋恩·牛頓一直以寶嘉康蒂的後代自居,1995年《風中奇緣》上映後,他曾提出將先祖的遺骨遷回弗吉尼亞。「把她埋在英格蘭是莫大的諷刺,就像把華盛頓葬在俄羅斯一樣。」可是,格雷夫森德當地牧師大衛·威利表示,牛頓的想法純屬痴人說夢,「我們根本不知道她究竟葬在了哪裡,可能就在這座教堂下面,可能已被某條道路覆蓋。」

寶嘉康蒂自己恐怕不會想到,她短暫的一生會被施以多元化解讀。西方視角下,她主動融入文明世界,帶來了和平;而在不少印第安人眼中,她是殖民主義的受害者。關於她的婚姻,有人認為她瘋狂地陷入了戀愛,也有人認為,她嫁給年長很多的男人是無奈的選擇。

她的銀幕形象也不可避免地遭受爭議,譬如被描繪為「反映了異國情調的性幻想」。這讓她的同胞頗為不快。波瓦坦部族曾撰文稱,《風中奇緣》將印第安人塑造得「非好即壞」。文章還質疑,迪士尼以約翰·史密斯的一面之詞作為影片的基礎,有失公正。「那些歐洲裔美國人應該捫心自問,為何要將史密斯的自吹自擂上升到民族傳奇的高度?」

當然,把寶嘉康蒂視為榜樣的印第安人也為數不少。從小在印第安保留地長大的模特瑪利亞·沃馳曼曾在真人秀《全美超模新秀》中模仿寶嘉康蒂的造型,她告訴美國《俄勒岡人》報:「我一聽說這個比賽,就知道自己應該扮成她。我非常興奮,她是我最想詮釋的對象。」

迪士尼公主的精神傳承

更重要的是,由於「強加」的愛情元素,《風中奇緣》的更多閃光點往往為觀眾忽略。

美國「Mtv」網站稱,幾乎每部迪士尼動畫主角都有四條腿的朋友或長著翅膀和喙的寵物,但寶嘉康蒂才是真正具有環保思想的公主。正如影片主題曲《風中色彩》吟唱的那樣——

「你以為所踏之地非你莫屬,你說大地無非死物;但我卻知道岩石有生命,樹木有靈魂,萬物皆有名。你以為和你有著同樣面孔與思維的生物才叫人類,如果你另闢蹊徑,會發現很多東西你一無所知。你可聽過狼對著清冷的滿月嚎叫?或者去問問山貓,它為何神秘微笑?你能否應和山谷幽幽的迴音?或者繪製旖旎在風中的繽紛色彩嗎?」

藉此,寶嘉康蒂指責史密斯和他的同伴只知道攫取資源,而沒有看到自然的潛力。《大西洋月刊》認為,捍衛自然生態的理念,通過女主角之口得以凸顯。這段歌詞的原作者斯蒂芬·施瓦茨也強調,他的靈感來自印第安人對人與自然關係的理解,「我希望寶嘉康蒂向史密斯指出後者的歐洲中心主義,本質上,這是一首喚醒良知的歌。」

難怪有人認為,時隔20年,《冰雪奇緣》等新作中的女主角身上,依然有著寶嘉康蒂的精神傳承。

印第安歷史文化研究專家海倫·朗特里則告訴《人物》雜誌,真實的寶嘉康蒂並不那麼漂亮、性感,不過,影片中的她反對包辦婚姻、主動追求愛情,依然稱得上是現代女權主義運動的同路人。這也是在女權主義者眼中,《風中奇緣》做出的最大貢獻之一。

「我們的確會談論她,我們尊敬她,」波瓦坦部落的後裔馬克·卡斯塔洛對美國「費城」網站表示,「只不過,並非所有印第安人都贊同她的行為,不是所有人都會選擇她走過的路。她當時只有12歲,她選擇的只是自己的人生。」

推薦閱讀:

迪士尼的公主形象是怎麼創作得來的?
童話故事中惡毒的王后該怎麼阻止王子與公主的美麗愛情?
來自世界各地的迪士尼公主用母語唱歌……
讓迪士尼的十四位公主狼人殺,貝兒估計能活到最後

TAG:歷史 | 迪士尼公主 | 人物 | 真實 | 迪士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