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賦(170)
06-12
田斌城市沿革榆林歷史悠久,春秋為晉,戰國歸魏,秦統一六國後為上郡地。東晉時匈奴人赫連勃勃在榆林西部統萬城(今靖邊縣)建都,稱大夏國。唐及五代時設夏州、銀州、麟州、府州、綏州,均屬關內道管轄。清朝設榆林府,民國設榆林道。建國後,榆林為地區建制,先後設有專員公署、行政公署,2000年7月改為地級市。歷史上,秦朝扶蘇、蒙恬,漢朝李廣,唐朝尉遲敬德、郭子儀,宋代范仲淹、楊家將、折家將,明朝餘子俊等名將曾鎮守於此。曾先後湧現出赫連勃勃、宇文愷、李繼遷、楊繼業、折可行、韓世忠等一批有重要影響的人物。錦繡榆林,上郡故地,延綏新府①。北控河套,東扼雁並②,西衛甘寧,南連延秦。襟四塞之要衝,盛衰攸系;憑五路之樞機,治亂必據。表裡山河,九邊重鎮。維③我榆林,兩千載之延續,六百年之歲痕④。溯至秦皇一統,歸天下三十六郡,膚施所定⑤。郡處要塞,關險地重。自漢唐後,烽火迭起,攻守頻仍,郡為漠邊河套之固屏。當年漢武掃北,宋夏爭鋒。弓滿箭密時,金戈鐵馬陣。郡地得失系中原之安危,天下同凝。興自明初,然因村寨東山普惠泉流,榆樹成林民依棲之而衍生⑥。故曰今稱,榆陽雅風。由此滄桑數盡,長城重現雄渾;榆垣三拓,宏基永固堅郡⑦。接至清時,聖祖巡北騎歷駝城,冰河飲馬略輸才情,吟《出塞》,題御碑,臨孤城下,兩守忠勇⑧。至近現代,景從辛亥義舉而龍旗墜帝制終,共和創立;最至長征向北而落足延河之濱養息聚生,革命轉戰偉業傳薪,紅土錦織斧鐮簇擁⑨。從此雄師浩發東去,史卷翻新。維我榆林,從來風物殊佳.居然山川形勝。南望無定水色白于山景;北依沙海湖淖麟府河澗。寺左葭蘆,山右邊關⑩。黃河濤,長城韻。秦北如此秀靈,雋美紅石峽懸壁刻詞,墨濃碑豐;恢宏鎮北台高牆鐵垛,烽墩奇雄。凌霄塔風骨依然,古城牆歷久愈新。六樓騎街,亭閣牌榭,盡染江山風采;八景冠榆,三山拱翠,凝結古今奇勝。四合庭院似晉院;棟欄柱廊比京廊。才游寺廟,又趨殿宇,心曠神怡,念潮如涌。往年老舍⑾感賦,於今名流頻蒞。浮光躍金,看蓮花池鴛鴦湖,堪人畫卷;雨鳥沙燕,望駝峰濤西河水,波撼榆陽。楊柳蔥,榆槐旺。菠菜綠,稻米香。秋冬雨雪,黃土草地,長河落日,大漠孤煙。神奇之寶地,絢麗之吾郡。維我榆林,武不乏披堅執銳之豪傑,文幾多椽筆泡學之才俊。楊繼業⑿邊關抗遼,韓世忠⒀板蕩破金。甲申起疾風,李自成⒁策馬進京,踏碎一代王朝;斯年曾亂雨,張獻忠⒂鏖兵蜀城,史冊落滿怨功。川中餘子俊⒃拓城圖治,湘南劉厚基⒄,勤政榆興。民元始新學,張季鸞⒅長安折桂,東瀛潛心,終成一代報人;「五四」開新風,杜斌垂⒆學堂執鞭,潮頭獨弄,敢破封建羈籠。李鼎銘⒇倡言精兵簡政邊區興,高錦德(21)學攀北大清華題榜金。常念柳青(22)創業史,傳承不斷;難忘路遙(23)寫人生,精靈永存。撫今追昔,土熱旗紅。多少志士際會地,無數英傑留芳名。獨吟《沁園春》,偉人毛澤東暢抒情懷,寫千古詞;一曲《東方紅》,農夫李有源放歌領袖,引萬民頌。今我榆林,霞蔚雲蒸,日異月新。正譜能源生態城市區域經濟建設之歌,正圓國內一流世界知名發展跨越之夢。厚厚黃土生黑炭,名躍世界第七,堪稱煤都;道道坡梁泛石油,媲美科威特國,乃是油鄉。天然氣供京滬津;岩礦鹽生品上乘。中國能源新都,西部化工名城。越關山,火車連通四方,穿大漠,寬路駛向八面,陶冶精英,百年榆中學子搖籃(24),開發寶藏,兩區六園托起輝煌(25)。河畔棗甜,坡底羊肥,窯前谷豐,灘頭草美。民歌信天游,風情靡環宇。米脂婆姨美而慧,綏德漢子靈而藝。牛玉琴(26)立志播綠,乃巾幗風姿;石光銀(27)。執著治沙,是好漢壯舉。高西溝滿眼綠原景觀,楊家溝存留紅色記憶(28);爾德井顯農村新風,萬豐泉映鄉間美景(29)。須看今日吾榆,無不春風艷陽。桃花水美生麗女,峰翠泉純出俊男。純綠之米豆薯蕎,神州譽響,嫣紅之剪雕鼓唱,四海名揚。華燈競放於長街,霓裳爭艷於廣場(30)。庭院美雅,窯洞清爽。民風淳樸,人情和暢。安居而樂業,市強而民康。錦繡榆林,於斯益彰,流彩溢金。滿眼百業興盛,思之前程光明。展紅旗,達成三大目標拓展四大經濟之東風勁吹(31);凝眾志,科學發展有序跨越和諧穩定之圖略弘揚(32)。上承先人之潛德幽光,務實求真,遞傳千年盛名;下啟來者之聰明睿智,與時俱進,譜寫萬世華章。注釋:①榆林及周邊地從戰國時稱上郡,最初由魏設置。明時,陝北設延綏鎮。後延綏鎮遷移於榆林,清雍正年間設榆林府。榆林從此成為陝北軍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②雁,指山西雁北一帶。並,指大原.古稱并州③維,作語助,用於句首語。相當於「在介」「這裡」等。④榆林從春秋戰國時起設笠,迄今已有2400多年歷史。榆林城從明永樂年間(公元1403年)起,始建寨、堡、城,至今已逾600年。⑤秦始皇於公元前220年滅六國後,分天下為三十六郡,仍設上郡,郡治所管理地設在膚施,今榆林東南魚河附近。⑥指元末明初,榆林僅為一居民點,因當地有普惠泉水,四周榆樹叢生,人們圍泉而居,始稱榆林庄。榆林推稱榆陽,又稱駝城。東山為駝峰山。⑦榆林境內原存魏、秦、隋長城。明成化10年(公元1474),時任延綏巡撫都御史餘子俊為防韃靼等北方部落的入侵,奉朝廷命,率四萬軍民,歷時百天,重修榆林境內長城。該長城東起府谷清水營,西至寧夏花馬池,全長1770華里。整個工程氣勢恢宏。從1486年至1515年,榆林城曾向北向南三次拓展擴建。⑧這句指:1696年2月,清康熙帝西征葛爾丹,於府谷過黃河至榆林,隨吟「森森萬綺歷駝城,……」一詩。並傳說:有一天康熙率部來到榆林南城門下,準備進城歇息,因天色已晚,城門早已關閉,城頭站哨的兩位士兵安全防範和忠於朝廷的責任意識極強,康熙幾次叫放開城門讓其入內都不為所動,後康熙帝甚感嘆這兩位士兵的忠誠與勇氣,回北京後,特題「兩守孤城,千秋忠勇」八個字,派人賜送到榆林,並時這兩個士兵陞官晉級。⑨這句指,從辛亥革命始,榆林革命黨人順應歷史潮流,推翻了清朝在榆的街門道台等機關。後至土地革命和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榆林部分縣區也成為革命的根據地,大後方,最後這支由中央紅軍長徵到達陝北匯成的革命大軍,東渡黃河,迎接解放。⑩麟府指神木和府谷兩地。還指榆林的東部為佳縣、吳堡,西部的橫山、靖邊、定邊亦為邊關重地。(11)這句指,1939年9月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率「全國文藝界杭日協會」多位名士來榆林採風宣傳。老舍當時還從詩一首,讚美榆林。現代史上,曾有許多政治家、軍事家和名人豪傑蒞臨榆林。(12)楊繼業,神木人,北宋時著名將領。曾在晉西北一帶抵杭遼軍。(13)朴世忠,綏德人,南宋時著名將領。曾在長江南京、鎮江段大破金兵。(14)李自成,米脂人,影響最大的明末農民起義領袖。(15)張政忠,定邊人,陝北農民起義首領,後率兵攻入四川成都,建立大西農民政權。(16)餘子俊,四川青神縣人,他於1471年任明朝的延綏巡撫時,在榆修築長城,拓城戍邊,招商興農,倡導蒙漢人民往來貿易.並將延綏鎮由綏德遷至榆林,時延綏榆的邊防和振興有重大貢獻。(17)劉厚基,湖南未陽縣人。他於1868年起任清朝的榆林鎮總兵時,體恤民情、振興教育、興農興商、發展水利,並設立種疽局,首次將種牛疽醫術引至榆林。由於他治榆施政有方,深得民心。他死後,榆林民眾在城內東山建立「劉公祠」,以表思念。(18)張季鸞,榆林人,曾求學關中,留學日本,後成為著名報人。(19)杜斌丞,米脂人,著名教育家,革命活動家。(20)李鼎銘,米脂人,著名民主人士。(21)高錦德,佳縣人,當代著名學者,曾任北京大學教授、清華大學校長。(22)柳青,吳堡人,現代著名作家。(23) 路遙,清澗人,當代著名作家。(24) 指陝北著名的榆林中學。榆中曾為中國的革命與建設培養出一大批有用之才。(25)兩區六園,兩區是指榆林、神府經濟開發區。六園指:府谷火電載能、神木煤電化工、橫榆煤化工、魚米綏鹽化工、定靖油氣化工、吳堡煤焦化工。(26) 牛玉琴,女,靖邊人,因造林綠化,成績顯著,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27)石光銀,定邊人,因造林治沙成績卓著,被個為全國治沙英雄。(28) 米脂高西溝為綠色生態景點,楊家溝為紅色旅遊景點。(29)靖邊爾德井、萬豐泉為新農村建設樣板示範。(30)頌榆林市政建設日新月異,修復老街六樓,步行一條街,修復西城牆和新建世紀廣場、凌霄廣場等(31)大目標:榆林建成「西部經濟強市,綠色生態名市、特色文化大市」。四大經濟:能源經濟、城市經濟、生態經濟、區域經濟:說明:此丈參閱了《榆陽文史》《榆林文史》《榆林地區志》等史料,並比照《古城牆政》《雄關從》《太原斌》格調寫成。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陝西---榆林 佳縣白雲觀、蓮花池公園、韓世忠故里——蘄王廟、萬佛洞、白雲山、二郎山、紅鹼淖、歸德堡橋
※龍云:賦榆林
※榆林路(08.12.17)
※逛吃丨十一開啟榆林沿黃線之旅,一路嗨不停!
TAG:榆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