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一首小提琴曲《共同度過》,送給大家!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歲首年終、辭舊迎新,每個春節,均帶著希望與回顧......我們一起走過了不尋常的2017,在每個尋常日子,各自都在演繹著真切生動的生命劇場!在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里,春節的含義源遠流長,作為中華子孫,我們要傳承春節的習俗與精髓。讓我們一起共同度過春節!

▼小提琴曲《共同度過》

傳說,年獸害怕紅色、火光和爆炸聲,而且通常在大年初一出沒。所以每到大年初一這天,人們便有了拜年、貼春聯、掛年畫、貼窗花、放爆竹、發紅包、穿新衣、吃餃子、守歲、舞獅舞龍、掛燈籠、磕頭等活動和習俗。

正月初一

早起

有的人認為,如果不早起,田坎就會塌。

開門炮仗

春節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稱為「滿堂紅」。這時滿街喜氣洋洋。

拜年

春節里的一項重要活動,是到親朋好友家和鄰居那裡祝賀新春,舊稱拜年。

給壓歲錢

壓歲錢是由長輩發給晚輩的,有的家裡是吃完年夜飯後,人人坐在桌旁不許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長輩發給晚輩,並勉勵兒孫在新的一年裡學習長進,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後,放在他們的枕頭下過年給壓歲錢,體現出長輩對晚輩的關愛。

占歲

舊時民間以進入新正初幾日的天氣陰晴來占本年年成。其說始於漢東方朔的《歲占》,謂歲後八日,一日為雞日,二日為犬,三日為豬,四日為羊,五日為牛,六日為馬,七日為人,八日為谷。如果當日晴朗,則所主之物繁育,當日陰,所主之日不昌。後代沿其習,認為初一至初十,皆以天氣清朗,無風無雪為吉。後代由占歲發展成一系列的祭祀、慶祝活動。有初一不殺雞,初二不殺狗,初三不殺豬……初七不行刑,初八不打穀的風俗。

貼畫雞

古時春節在門窗上畫雞來驅鬼怪邪氣。晉朝人著的《玄中記》里講到了度朔山上的這隻天雞,說是當太陽是剛剛升起,第一道陽光照到這株大樹上時,天雞就啼鳴了。它一啼,天下的雞就跟著叫起來了。所以春節所剪的雞,其實就是象徵著天雞。然而古代神話中還有雞是重明鳥變形的說法。據說堯帝時,友邦上貢一種能辟邪的重明鳥,大家都歡迎重明鳥的到來,可是貢使不是年年都來,人們就刻一個木頭的重明鳥,或用銅鑄重明鳥放在門戶,或者在門窗上畫重明鳥,嚇退妖魔鬼怪,使之不敢再來。因重明鳥樣類似雞,以後就逐步改為畫雞或者剪窗花貼在門窗上,也即成為後世剪紙藝術的源頭。中國古代特別重視雞,稱它為「五德之禽」。《韓詩外傳》說,它頭上有冠,是文德;足後有距能斗,是武德;敵在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招呼同類,是仁德;守夜不失時,天明報曉,是信德。所以人們不但在過年時剪雞,而且也把新年首日定為雞日。

聚財

俗傳正月初一為掃帚生日,這一天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而把「掃帚星」引來,招致霉運。假使非要掃地不可,須從外頭掃到裡邊。這一天也不能往外潑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財。今天許多地方還保存這一習俗,大年夜掃除乾淨,年初一不出掃帚,不倒垃圾,備一大桶,以盛廢水,當日不外潑。

團圓飯

一年一次的團圓飯充分的表現出中華民族家庭成員的互敬互愛,這種互敬互愛使一家人之間的關係更為緊密。家人的團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與滿足,老人家看兒孫滿堂,一家大小共敘天倫,過去的關懷與撫養子女所付出的心血而沒有白費,這是何等的幸福,而年輕一輩也正可以藉此機會向父母的養育之恩來表達感激之情。

春節不僅僅是一個節日,它對我們有著特殊的意義。

正是這一天的存在,讓我們彼此找到心的所在,做回自己,心存溫暖,又增添新的力量,開始在新的一年裡繼續前行。

春節是一種團圓,有了親人的陪伴,才有你在外堅強的理由。

春節是一種味道,有了爸媽做的飯菜,才有了濃濃的思念味道。

在新年的第一天里,我們有太多的感謝要送給每個人,讓我們用最真誠的情感祝福他人,也祝福自己。

謝謝,在過去的一年裡,陪伴我們走過每一段路的人們,是他們,讓我們變成了更好的自己。


推薦閱讀:

摩納哥打尤文圖斯,大家看好摩納哥的青春風,還是尤文?
雞蛋炒饅頭: 剩饅頭沒人吃? 教你一招大家都搶著吃!
毛澤東偏愛的四位詩詞大家
愛新覺羅·溥儒(溥心畲):皇室貴胄,藝壇大家

TAG:小提琴 | 大家 | 小提琴曲 | 提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