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邪致病不容忽視,艾灸6穴位,祛濕一身輕

人體內的濕,大都由兩個方面造成的,經絡不通與身體內陽氣不足,下面先來分別介紹一下。

第一:經絡不通

經絡不通,大都是因為過量食用垃圾食物。由於垃圾食物中,含有人體無法合成以及代謝的添加劑,雖然含量很低,可如果恆久食用,就會在體內形成積累,到了一定程度,我們體內就會形成垃圾聚積,障礙我們經絡的暢通。

第二:身體內陽氣不足

陽氣不足,多是因為喜食冷飲,貪吃生冷瓜果等寒涼之物,損傷人體陽氣所致。同時,猛吹空調也是造成經絡不通、陽氣不足的重要原因。

特別是炎熱的夏天,外界酷熱,大自然本是讓我們在這個季節蒸騰一下,出出汗,將體內的毒素以及垃圾代謝出來,但我們空調一吹,我們的自然代謝便已紊亂,長期以往,體內濕氣便日積月累。"千寒易除,一濕難去。濕性黏濁,如油入面。"濕與寒在一起叫寒濕,與熱在一起叫濕熱,與風在一起叫風濕,與暑在一起就是暑濕。濕邪不去,吃再多的補品、藥品都如同隔靴搔癢,無法發揮作用。

生活中很多人患上了脂肪肝、哮喘、高血壓、心腦血管等疾病,其實都跟濕邪、痰濕有關。

【濕氣重對人體有什麼影響】1、濕氣太重讓你眼腫舌大濕氣重癥狀:早晨眼皮腫,或有下眼袋;照鏡子時發現自己舌苔厚膩;舌體胖大、或舌邊緣有明顯齒痕。確認是否脾濕,最準確的方法就是看舌的形態。健康人平時可以養成定期觀察自己舌象的習慣,對照一些中醫舌診的圖片,就可以發現自己健康問題的蛛絲馬跡。在春夏季,脾濕的人常常感覺口內粘膩,面色晦暗,發黃。2、濕氣太重讓你食欲不振濕氣重癥狀:到該吃飯的時候,沒有飢餓的感覺,而且什麼也不想吃;吃一點東西就感覺胃裡脹脹的;在吃飯過程中有隱隱的噁心感。中醫五行學說認為:脾具有"土"的特性,土很容易吸水,所以濕氣進入體內最容易傷脾。自檢脾胃功能,就能發現你是否脾濕。脾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吸收我們吃到體內的各種食物和水液,把這些物質轉化為能夠被人體利用的營養物質,為細胞新陳代謝提供能量。大多數人在夏季濕熱的環境中,都會出現食慾和消化功能下降。但也有一些人食慾不受影響,有較強的飢餓感,可是吃了東西後馬上會有飽脹的感覺,這是胃強脾弱的表現,也是脾濕的徵候。3、濕氣太重讓你工作沒精神濕氣重癥狀:有胸悶的感覺,想長呼一口氣才舒服;感覺四肢或身體沉重甚至有渾身酸疼的感覺;身體特別疲乏,懶得活動;活動時關節發緊,好象不靈活;有頭昏沉、頭腦不清爽的感覺;易睏倦,有時記憶力減退。古人說"脾氣一虛,肺氣先絕",說明脾與肺的功能相互關聯、相互影響。脾氣虛到一定程度,肺金失養,就容易出現短氣、少氣懶言,動則氣促等肺氣虛的表現。4、濕氣太重讓你發胖濕氣重癥狀:飲食作息和原來一樣,但體重明顯增加;關節僵硬,起床時渾身酸痛;下肢水腫。濕氣重的人,還可能在短期內體重明顯增加,而且表現為虛胖的體征,更嚴重的人會出現下肢水腫等問題。5、濕氣太重讓你大便稀噠噠濕氣重癥狀:大便稀爛不成形;大便基本成形但較軟,而且總會有一些粘在馬桶上很難衝下去;或總有大便排不盡的感覺。確認是否脾濕,最便捷的方式之一就是看大便。正常大便是香蕉樣軟硬適度的條形。而如果外形軟爛、黏膩的大便就是脾濕的表現,說明身體消化功能異常。體內濕氣過重時,小便往往表現為尿不多,甚至尿量很少或尿得不痛快。有些女性白帶量多,也是濕氣的顯現。為什麼現代人一病起來就那麼難治?因為他們體內有濕,體外的邪氣總是和體內的濕氣裡應外合,糾纏不清,導致病總好不了,甚至產生了好多疑難雜症。治病就要去根,病的根源就是人體內的濕氣,想辦法去濕氣才是最有效的治病方法。祛濕首選灸法穴位推薦:1、關元穴:位於臍下3寸,為養生保健強壯的要穴。長期施灸有調理氣血、補腎固精等功效。

2、中脘穴:位於腹部正中線,臍上4寸處,相當於五指寬度。灸療能有效緩解胃部疾病的各種癥狀。

3、命門穴:位於人體背後第二腰椎之下與臍相對,是人體生命力的中心,為元氣"住宿"的地方。

4、足三里穴:外膝下3寸,脛骨外側月一橫指處。

5、豐隆穴:小腿外側的中點,肌肉較鼓起的地方,這個是祛濕較好的穴位,每日用艾灸即可有效健脾化濕。

6、解溪穴:腳背、踝關節活動的凹點。這個穴位是全身祛痰濕的穴位,對解除下肢的水腫效果較好。


推薦閱讀:

艾灸治療腎病(2)
秋季易腹瀉 用艾灸
艾灸調理感冒咳嗽,這幾個穴位一定要灸!
艾灸的功效與作用
如何用鐵盒做艾灸工具?

TAG:艾灸 | 穴位 | 祛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