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光陰一寸金|古代計時工具

在中國古代,為了能夠適應當時社會的經濟發展和日常生活的需求,人們發明了很多計時儀器,比如圭表、日晷、漏刻等。中國古代的計時工具創製很早,不晚於戰國時代,而且它們各有所長,分別流行於不同時代,應用於不同的場合。應用機械原理設計的計時器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利用流體力學計時,有刻漏和後來出現的沙漏;一類採用機械傳動結構計時,有渾天儀、水運儀象台等。此外,還有應用天文原理(大都根據日影方向測定時間)計時的日晷,它也是中國最古老的計時器之一。下面舉幾個簡單的例子。古代計時工具大致有三類1利用日影測定時間,常用圭表和日晟圭表是一種既簡單又重要的測天儀器,它由垂直的表和水平的圭組成。它利用了立竿見影的道理來測量日影長度。主要功能是測定冬至日,並進而確定回歸年長度。此外,通過觀測表影的變化可確定方向和節氣。圭表是古代漢族科學家最早發明的度量日影長度的一種天文儀器,他和日晷一樣,也是利用日影進行測量的。圭表由「圭」和「表」兩個部件組成,直立於平地上測日影的標杆和石柱,叫做表;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測定表影長度的刻板,叫做圭。在不同季節,太陽的出沒方位和正午高度不同,並有周期變化的規律。於露天將圭平置於表北面,根據正午時分圭上表影,測量、比較和標定日影的周日、周年變化,可以定方向、測時間、求出周年常數、劃分季節和制定曆法。圭表測影是中國古代天文學的主要觀測手段之一,使得在很長一段歷史時期內,中國所測定的回歸年數值的準確度斗居世界第一。

日晷日晷又稱「日規」,是我國古代利用日影測得時刻的又一種計時儀器。通常由銅製的指針和石制的圓盤組成。銅製的指針叫做「晷針」, 石制的圓盤叫做「晷面」。使用時,觀察日影投在盤上的位置,就能分辨出不同的時間。日晷的計時精度能準確到刻(15分鐘)。運作原理:在一天中,被太陽照射到的物體投下的影子在不斷地改變著:第一是影子的長短在改變。早晨的影子最長,隨著時間的推移,影子逐漸變短,一過中午它又重新變長;第二是影子的方向在改變。在北半球,早晨的影子在西方,中午的影子在北方,傍晚的影子在東方。從原理上來說,根據影子的長度或方向都可以計時,但根據影子的方向來計時更方便一些。故通常都是以影子的方位計時。隨著時間的推移,晷針上的影子慢慢地由西向東移動。移動著的晷針影子好像是現代鐘錶的指針,晷面則是鐘錶的表面,以此來顯示時刻。早晨,影子投向盤面西端的卯時附近;當太陽達正南最高位置(上中天)時,針影位於正北(下)方,指示著當地的午時正時刻。午後,太陽西移,日影東斜,依次指向未、申、酉各個時辰。

1優點:沒有誤差,顯示所在地真正的時間,天然節能環保。缺點:1、對天氣具有依賴性,必須依賴日照,不能用於陰天和黑夜。2、日晷是固定的,而且使用局限於一些條件好的地區,笨重難以移動、得不到普及2利用漏壺計時,常用水漏和沙漏

元代銅壺滴漏銅壺滴漏又名「漏刻」或「漏壺」。即用一個在壺底或靠近底部鑿有小孔的盛水工具,利用孔口流水使銅壺的水位變化來計算時間。我國發明的銅壺滴漏比外國製作的滴水計時器要早的多,應用也普遍,成為歷代計時的重要工具。

圖3.早期漏刻

圖4.受水型漏刻工作原理為了較精確地計量時間, 約於商代發明了刻箭, 用一根箭放在壺裡, 作為時刻指示器, 箭桿上刻著刻度, 水退到哪一刻度, 就知道現在是幾刻了, 這種方法叫淹箭法,又叫泄水型漏刻。

圖5.泄水型漏刻工作原理沙漏也叫沙鍾。由於漏壺中的水受溫度影響,為計時的準確性增加了困難,於是用細沙來代替水。 沙鍾由上下兩個相同的瓶子組成,中間用小口連在一起,上部瓶子所盛的細沙通過中間水口慢慢流入下部瓶中,這樣上部瓶子細沙的平面漸漸降低,瓶子時間刻度就能顯示出時間。這種沙鐘的優點是可以兩面使用,翻過來,就可以下部成為上部繼續使用。

古書記載沙鍾

山東省煙台市鐘錶博物館五輪沙漏複製品3利用燃物體計時,稱為火鍾、香鍾和蠟鍾都是火鍾燈鍾是用油燈計時的裝置,它是通過燃燒後油量的減少而指示出當時的時間。香鍾是一種更為方便的火鍾,它以特製的模子製成盤香,盤香粗細均勻,燃燒時間與其長短成正比,即燃燒時間越長,剩餘的盤香越少,在盤香上記上刻度,就可以知道相應的時辰。也有具有鬧鐘作用的香鍾,當香火燒到一固定刻度時,上面掛的重物落下撞擊金屬器皿,發出響聲,提醒此時辦事的人,起到鬧鐘作用。燃香計時因為價格便宜,方便實用,在古代民間是比較流行的。蠟鍾:蠟燭本身的燃料數量定好,燃燒時的速度也就基本相同。那麼燒完一支蠟燭的時間也大體相同。如在蠟燭上刻上相應的刻度就可以計算簡單的時間間隔了。附註:古今時間對照表子時23:00 – 01:00子初23:00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子正00:00丑時01:00 – 03:00丑初01:00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丑正02:00寅時03:00 – 05:00寅初03:00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寅正04:00卯時05:00 – 07:00卯初05:00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卯正06:00辰時07:00 – 09:00辰初07:00食時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辰正08:00巳時09:00 – 11:00巳初09:00隅中又名日禺等,臨近中午的時候巳正10:00午時11:00 – 13:00午初11:00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午正12:00未時13:00 – 15:00未初13:00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陽偏西為日跌未正14:00申時15:00 – 17:00申初15:00哺時又名日鋪、夕食等申正16:00酉時17:00 – 19:00酉初17:00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酉正18:00戌時19:00 – 21:00戌初19:00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天將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戌正20:00亥時21:00 – 23:00亥初21:00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時夜色已深,人們也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靜
推薦閱讀:

沒有高科技的古代,刑偵案破解離譜到什麼程度?
中國古代的雕塑之一
看看古代至情至性的文人,如何詠送別
中國古代為什麼不禁娼???
古代四大美女在生活中是怎樣的?

TAG:古代 | 工具 | 計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