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誠堪布(生西法師)輔導:大圓滿前行引導文·普賢上師言教-第二課2
(接上文)
華智仁波切的前行造完之後,不管是寧瑪派的哪一個傳承,都要學《大圓滿前行》,因為它的加持很大,調服自己心的力量很大。不單單寧瑪派的佛學院、寺院都要學,而且其他教派也要學。當然,不是說所有其他教派都在講、都在學,但公認是好的法本,是都在修學的內容,很多格魯派的格西也在看、講、修學,一些薩迦派的也在修學。它的力量加持力很大,再加上華智仁波切本身心特別清凈,證悟很高,所以法本非常受歡迎。
大恩上師也說,他老人家翻譯的法本當中,《大圓滿前行》最受歡迎。一方面文字不是那麼難懂,一方面裡面有很多調心的竅決,再加上華智仁波切殊勝的發心和功德,和大恩上師不可思議的悲心,都在裡面。所以,我們得到法本後好好修學,可以對自己的心非常好地調伏。
立誓句的內容已經講完了。為了利他,自己的內心產生定解,也是為了後代弟子能夠知道這樣的調伏:怎麼樣升起出離心、菩提心,怎麼樣圓滿資糧,所以造了很好的論典。我們可以依靠這個法本為準繩,來作為真正調伏眾生的方法。
日修閉關要訣
頌詞講完了,後面大恩上師講了一個日修閉觀的要訣。我們大概介紹一下,這裡面的內容一般來講是很容易懂的,我們重點介紹如何日修閉關的方法。
對很嚴格的閉關者來講,日修閉關是有必要的。大恩上師翻譯的阿瓊堪布的《前行備忘錄》,裡面講到:如果一個人要閉關的話,這就是一個指南。當然,如果我們沒有那麼嚴格的閉關,也可以作為日常修法,比如早上修法怎麼做、怎麼迴向,當然中間可以忙一些工作,都可以。但是也有指導我們修行的一套方法,按照這個方法去做的話,避免了自己想個方法,應該這樣、那樣,自己想的東西、分別念抉擇出來的,有時是不可靠的。如果我們要真正找一個修行指南的話,應該以聖者所造的為標準,這是非常重要的。
後面大恩上師讓我們觀修暇滿難得、壽命無常,修的時候就要觀修、打坐,到底怎麼樣做呢?從早上睜眼睛醒過來,到晚上上床閉眼睛睡覺的過程當中,對修行人來講,有很多重要的東西在裡面。《日修閉關要訣》內容不多,是比較容易操作的修行方式,如果很複雜、很難懂,大家可能做不到。但這裡面沒什麼不懂的,也沒什麼做不到的,只要自己願意去做,都可以做到。而且它相當於一種標準程序,有一種紀律性的觀修方法,這對初學的修行人來講,很有必要。雖然從究竟來講,有某種紀律、某種戒律,有些地方說到高層次的時候,這些不一定那麼重要,但是對初學者來講,如果有一整套紀律,按照這種紀律修下去,逐漸逐漸可以把自己的心安住在軌道當中,把自己的分別念調伏。這是非常非常有必要的紀律。
有些修行者一天最多修六座,有些修四座的,早上兩座,下午到晚上兩座。有些修三座、兩座,有些實在不行就修一座,修一座該怎麼做,我們應該了解。這裡分晨起修行、日間修行,晚上睡覺修行的方式,都講得很圓滿。
晨起修行
首先是晨起修行,從睡覺當中醒過來,醒過來之後,早上睜眼睛的時候就開始觀想,觀想一切諸佛菩薩和傳承上師搖動金剛鈴和手鼓。我們也看到過視頻、照片,大概知道,左手搖鈴,右手是一個手鼓。鈴和鼓的聲音其實是一種覺醒的聲音,讓我們從無明的睡眠當中覺醒。有時搖鈴代表祈請本尊降臨,搖鈴也代表空性和智慧的法音,手鼓也是為了讓我們覺醒,在無明的煩惱當中覺醒。我們觀想佛菩薩在我們上面的虛空當中開始搖鈴,讓自己清醒過來,從無明的睡夢當中醒過來。顯現上我們也是剛剛睡醒,一睜眼睛就和正法相應,從早上起來的時候,它有這個必要性。
醒來之後,前面觀想完,就開始念「喇嘛欽」,「欽」就是知的意思,有些翻譯成「上師知」。但是大恩上師講了,「上師知」不能完全表現「喇嘛欽」的意思,一方面「喇嘛欽」是上師知道的意思,一方面還有祈禱上師給我加持的意思。我們就念「喇嘛欽」,安住在信心當中,祈願上師垂念我、加持我、引導我。這是很重要的,僅憑自己的修行,通過自己的能力去奮鬥,會有很多違緣障礙,沒有幫助的話是很困難的。所以我們要祈禱加持。
這也是剛開始就不忘上師的意思。我們所有正確的修行方式都不能夠和上師遠離,有的時候是上師的形象,有的時候是念祈禱上師的祈禱文,有的時候是觀想上師的心和自己的心無二無別。我們出去的時候,也把上師觀在自己的心間,或者觀在肩上、觀在自己的頭頂上等等。反正總的意思就是不要遠離上師,因為上師是我們的引導者。而且從更了義的角度,有些大德講,上師就是我們佛性如來藏的化現、外現,我們的內在是佛性,佛性顯現在外面就是上師,經常性意念上師、祈禱上師,其實也是不離自己佛性的意思。如果能夠這樣的話,內在意念自己的佛性,外在祈禱外現的上師給我們加持,裡應外合就很容易相應,很容易獲得證悟,有這個必要。
然後念二十一遍百字明,這個很重要的。每天早上起來念誦二十一遍百字明,這一定要養成習慣。後面在講金剛薩埵的時候也會提到,這屬於加持墮罪,因為罪業有一種特性,每天都會增長,不單單我曾經殺過一條魚,殺完就算了,而是罪業每天都會增長。有些上師們講,罪業的增長類似於北方下雪的時候滾雪球一樣,雪球越滾越大。
後面我們講業因果的時候,也會講這個問題。業因果除了未作不遇、已作不失之外,還有一個業性輾轉增長廣大,惡業是這樣,善法也是這樣。一個很小的種子,受報的時候就會很大,像我們種莊稼,很小的一顆種子種下去,收穫的時候就會很多很多。
早上念誦二十一遍百字明,相當於加持墮罪不再增長,當然,不一定能夠把罪業完全消盡掉。在開口講話之前(念「喇嘛欽」不算),念二十一遍百字明,就會讓罪業停止增長,每天都念,每天都沒有增長。不增長就好辦了,如果它的力量做大了,再修理它、對治它,就很困難了。但是,你把它控制在一定的範圍當中,首先把它控制下來,不要讓它增長。再開始懺悔,就容易懺悔清凈。每天在懺悔,每天在增長,這個時候很難做。所以我們要念二十一遍百字明,這叫加持墮罪的方法。
念二十一遍百字明的時候,已經坐起來了。這時就在床上安住,觀察昨晚的夢,有時做夢想得起來,有時根本想不起來——到底做沒做夢?做了什麼夢?好像做夢但是想不起來,這就沒辦法了。如果想得起來,就想一想:做得是善夢還是惡夢。惡夢就是自私自利、傷害有情等等,善夢就是發菩提心、拜佛等等。如果惡夢就要譴責,善夢就要隨喜迴向功德。
起床之後,在佛堂當中、在佛像面前頂三個禮。當然,有的時候我們在外面,佛堂不可能帶著走,觀想佛像在我們前面就可以了,反正佛陀周遍一切虛空,你觀想在哪裡,他就在那顯現。我們觀想上師、佛在前面的虛空當中,向他頂三個禮,頂禮之後再洗臉、刷牙等等。把這些事情都做完之後,開始在佛前供養:供水、供香,這方面全部做好,這就是晨起修行。
做完之後就開始正式修行了,日間修行的方式有前行、正行、後行三個部分。
日間正式修行
一、前行:
首先,我們要把一些瑣事全部做完,不要等到你打座之後,突然想起門還沒關,馬上就站起來去關門。要把所有的瑣事做完,直到真的沒什麼事情了,這個時候你的手機不要開,或是將開著的手機放到其他房間,不要讓它的鈴聲打擾到你。不管是早上修行、白天修行還是晚上修行,都是一樣的。反正這段時間什麼都不做,只是修行。所有的瑣事全部處理完,修行時將所有的事情放下來,不要在修行的時候,心中還挂念著什麼事情,一方面修行,一方面又挂念著事情,沒辦法達到高質量的修行。所以準備工作必須要做好,把一些事情做完,門關好,然後開始入座,這是很重要的。
1、身要:入座的時候,先選擇坐墊,坐墊要比較舒適。當然,太軟了可能是舒適,但是那種舒適只是坐得軟而已,這地方講的舒適,主要是指打坐的時候比較舒適。一般來講,坐墊不能過軟了,過軟它會往下面陷,或往後倒,你要費勁去調整坐姿,比較困難。所以,太軟不行。太硬也不行,對於一些老修行者,在外面修行的時候,坐在石板、石頭上面,他坐得很習慣。而對我們初學的修行者來講,不要太硬了,太硬的坐墊也不行,稍微的軟硬適度,現在很多墊子都應該是可以的。它也不是特別硬也不是特別軟,反正坐起來很舒服。如果習慣平坐,就不用在屁股後面墊東西,如果不習慣,稍微墊一點點,不要太高了,後面屁股的地方墊高一些,前面低一點。自己的身體放鬆,不要綳得太緊,心也要放鬆,這樣稍微調整一下,休息一下。
然後作毗盧七法。第一,雙足是金剛跏趺座、雙盤,雙盤盤不了的話就單盤,單盤也盤不了的話,散盤也可以。反正它就是盤腿而坐,但是,是不是完全要盤腿而坐呢?一般來講是這樣要求的,如果有些實在沒有辦法的話,有些大德說,你坐在椅子上把腳放平也可以,反正不要坐歪,端端正正坐好就行了。
第二,兩手結定印,上師講記上也有畫的樣子,左手在下面,右手放在上面,兩個拇指接觸,放在臍下,這就是雙手結定印。
第三,脊背要端直,不要東倒西歪的,不要靠在牆,也不要往前俯得很厲害,這都是不行的。在打坐的時候,如果時間長了、累了,休息的時候可以靠一下,但是一邊靠著牆,一邊打座是不行的,你不能後面靠著東西打坐,這是不行的。如果身體不好的話,稍微靠一下可以;如果身體好的話,就不能靠。這有些是規定,有些稍微變通的地方也有。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我們身體端直的話,身體當中的脈就很端直,脈直的話心就直,如果心端直的話就很容易證悟,覺性就容易現前,這都是世俗的緣起。
雖然有些大德講,你要修定,如果心能安住,你躺在躺椅上也可以,沒有說不行的。但是這裡面,有些姿勢都是某種緣起,如果你這樣做更容易相應。行住坐卧都可以在禪當中,你歪來歪去,心也可以調伏。但是在同等的條件之下,你做這些姿勢就更容易證悟。並不是說其他的姿勢不行,沒有這個意思,而是同等的條件之下,你這樣做更容易相應一點,這方面我們要了知,這是脊背的要求。
第四,頸部稍向前屈,不能往後仰。稍微往前屈一點,下巴往裡面收一點點,不能往後仰,也不能左右歪斜,這是很重要的。
第五,肩膀往後展,要放鬆,不要綳得很緊。肩膀稍微往後展一點,不要往前收,這是它的要求。
第六,眼睛雙目的要求。雙目的要求就是垂視鼻尖,這是標準的毗盧七法。而在一些修法當中,其他地方是作毗盧七法,但是眼睛是平視的,睜開眼睛平視,有的時候稍微往上看一點。但是這裡面沒有講,其他的修法當中,它也要求眼睛睜開,往前看,平視的,注視前方一尺虛空,或者有的時候往上看的,這個也有。這裡面就是看著鼻尖,不能睜得太大,也不用使勁,順其自然就可以了。這些都不要用力,你看的時候,不要用力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鼻尖上面,我一定要看準鼻尖,不要讓鼻尖跑了,沒有這樣要求,只是你稍微地注意一下就行了。
主要是讓你的眼睛不要東看西看,因為我們眼睛一看,馬上就想:咦,這個是什麼?瞟過去的時候,這邊是什麼?它就會做很多很多的分別念,你看鼻尖的話,它就是一個很單純的東西,它就是鼻尖,沒有什麼可分別的,而且鼻尖每天自己都在看,也不會說東邊來個人,我要看看他長什麼樣子?他是多大年齡啊?右邊來個人,他是怎樣的。這樣東張西望的話,他的心就定不下來,只是看鼻尖的話,他的心就容易收。
第七,舌抵上顎。自己舌頭往上翹,抵在自己的上顎上面。
毗盧七法是很重要的。以前大恩上師在講《大圓滿禪定休息》的時候,無垢光尊者就講了一個公案:很早以前,山裡面有一群仙人在修道,有的是躺著的,有的是卧著的,有的是倒立的,有的是金雞獨立,他們做很多姿勢,動作都不規範。當時,有一隻猴子懂毗盧七法,它為什麼懂毗盧七法?因為猴子在動物中比較聰明,很早以前,山裡面有很多獨覺,在修行的過程中,都是用毗盧七法,它經常看,經常模仿,於是就懂了毗盧七法。
這隻猴子看到這些仙人們在修行時姿勢不對,它就走過去,矯正他們的姿勢,腿伸長的就讓他們把腿收起來,讓他們作毗盧七法,給他們做示範。仙人們看了以後,覺得姿勢很稀有,他們也是有一定的善根,就全部跟著照做,照做之後很快就證道了。他們姿勢調整以後,該得禪定就得禪定,該得神通就得神通,該證悟就得獨覺,因為那時候也有獨覺。
從這個公案就說明了,有的時候你很精進,可能心力夠了,但是你的姿勢沒對,它的緣起差一點點,就沒辦法直接證悟,只要把姿勢調了那就好了。有些時候是你的姿勢很重要,有些時候是你的發心很重要,有的時候是你的飲食很重要。像米拉日巴尊者,他所有的這些條件都具足,但最後的時候就是飲食太差,沒辦法現前那些功德,最後稍微調整了一下飲食,吃得好一點點,馬上就顯現了證悟。
世間的緣起對修行來講,還是有影響的。我們不能說,只要你心好就可以,什麼都不要管,當然,我們過度去耽著這些東西的話,有的大德就會講,反正一切都是你顯現的,這些日期也不要看,吉日不吉日,天天都是好吉日;你這些都不用管了,風水也不用管了等等。我們太過於執著的時候,大德就會呵斥我們,這些不重要。但是從不同的教義講,前面我們講的這幾種情況,的確有的時候會對我們有影響。
無垢光尊者在《禪定休息》當中也專門講了,如果你要修行,怎麼挑好的地方修行,哪些地方能修,哪些地方不能修。飲食方面是怎麼樣的,春天吃什麼東西好,夏天吃什麼東西好,這些都要講,還有坐姿。無垢光尊者在《心性休息》當中,還專門有個心性休息的手印,這樣的做法也有。
很多地方修行的時候都要說你怎麼做,要麼毗盧七法,要麼心性休息坐勢,這方面都要講的。對初學者來講絕對會有影響,如果你修行已經差不多純熟了,你選什麼地方都是好地方,哪一天都是吉日。但是,顯現上法王如意寶他老人家、大恩上師也是說:今天是什麼日子?這個日子很好,很吉祥,我們要修什麼法?他們老人家也是要觀待緣起的,世間的緣起是客觀存在的一個規律,我們在這裡面多多少少會受影響。
但是也不能過於把所有修行放在風水上面,放在姿勢上面。當然這個方面是重要的,沒有重要到那個程度,把其他的東西都丟掉了,只是關注風水,風水再好,如果你的心不修行也沒用。這是蓮花生大士修行、虹身的山洞,你把山洞霸佔了,整天住在裡面。山洞是很好的,修行的地方是很好的,但是你自己不修行、不努力的話,想在很短的時間內得到功德,也是不可能的事情。重要是重要,主要和次要也要分,這些都要分,不能走兩個極端。
2、語要:語要主要是排垢氣。排垢氣很簡單,還是保持前面的坐勢,右手握金剛拳。首先,我們把手伸直,大拇指壓在無名指的指根,然後把其它的四根手指蜷回來,壓住拇指,叫做金剛拳。
右手的金剛拳壓在自己右大腿的動脈上面,左手以三股金剛印,上師講記上也有畫的。三股金剛印是指自己的中指、無名指和大拇指接觸,剩下的兩個手指伸直。三股金剛印壓住自己的鼻孔。
剛開始的時候,左手按住左鼻孔,按住不要呼吸,從自己的右鼻孔當中排三次垢氣。觀想排垢氣,這個時候,無始以來自己和眾生嗔心所造的罪業,通過白色氣體的方式往外排出。排的時候到底是短還是長呢?這沒什麼規定了,比較慢一點、舒緩一點也可以,快一點也沒什麼不行的,沒有什麼具體的要求。或者慢慢地呼出去,觀想把所有自他眾生嗔心造的罪業,通過白色氣體排出體外。從鼻孔中排出來,做三次。
然後再調換,左手握金剛拳壓在左大腿根的動脈上,右手三股金剛印按住右鼻孔,從左鼻孔當中排出貪心所造的罪業,紅色氣體的方式往外排,排三次。觀想我們第一次嗔心清凈了,第二次貪心清凈了。第三次雙手都握金剛拳,壓在兩個大腿的動脈上面,從兩個鼻孔當中同時排三次垢氣,觀想無始以來痴心所造的罪業,通過黑色氣體的方式往外排出,這叫做九次垢氣,有的地方叫做九節佛風。
排九次垢氣,主要是在修法之前,讓我們的相續清凈,這也是一種觀想。這樣觀想懺悔、排垢氣的方式,讓我們的心相續清凈了。排完之後,觀想自己的心相續很清凈,再去修法就容易相應。後面可以念一些母音咒、輔音咒、緣起咒,或者不會念,上師說念「嗡啊吽」也可以,通過觀想佛的身金剛、語金剛、意金剛給我們做加持。這就叫做語要。
3、心要:調正自己的發心。
1)發心有無記心、噁心和善心三種。首先,噁心是徹底必須要拋棄的,不能產生的;第二個無記心,要把它轉變成善心;第三個善心,我們要依止。善心又分兩種:一是世間的善心,一是出世間的善心。
世間的善心,比如救畏心和善願心。救畏心,像害怕墮惡趣、害怕怨敵,「救畏」就是祈禱上師三寶救度我們的怖畏,這叫救畏心。通過這樣的發心和修行,是為了我的病能夠治好等等,就叫救畏的發心。救畏的發心雖然是善心,但是不究竟的。「善願」是對於一些善因善果有些希願、希求,比如自己想要發財,或者健康漂亮等等,或為了後世能生善趣,它都叫做善願。願後世生善趣,願現在得到賢善的身體、賢善的財產,都叫善願。這些就是一種善,但是不究竟。這樣的發心去修,只能得到輪迴當中的救畏和暫時的賢善本體而已。現在我們是要修解脫道,而且是大乘的修行,所以這也必須要拋棄的。
出世間善心分小乘和大乘。小乘是聲聞、緣覺,只是為自己解脫,這相應於小乘的心。大乘的發心不單單自己解脫,也願一切眾生都能解脫,我現在打坐修行,也是為了一切眾生都能夠獲得解脫。為了一切眾生能夠獲得解脫,現在我來修行,我來做為了一切眾生能夠解脫的一種準備,積累很多的資糧。
在大乘菩提心的本體當中,它一定是有解脫的心,相當於小乘想讓自己解脫的心,在大乘菩提心裡已經包含了。因為小乘的出離心,為自己解脫的心,相當於是共同的中士道發心,大乘的行者內心當中也是首先要希求解脫。如果你自己不希求解脫,都不知道解脫是怎麼回事,你怎麼可能希望一切眾生解脫呢?我要幫助一切眾生都解脫,你都不知道解脫有多好,不知道不解脫有多大的過患,你不知道這個,卻說:我要願眾生解脫,那願眾生解脫的是什麼?你如果自己沒有切身的體會,對於解脫是什麼樣的狀態,有多大的必要,根本就無從談起。
這是我們首先修出離心的原因。首先,我們要體會出離心的必要性,一定要求解脫道,否則,在輪迴當中沒有一個安樂的地方,它是周而復始的輪迴,一定要徹底的從輪迴模式當中解脫出來,就生起了出離心和想要解脫的心。再想,我一個人解脫固然是好,但還有這麼多有情眾生,他們和我一樣都在輪迴當中漂流,而他們自己根本沒有意識到,還有解脫道可得,還在耽著輪迴。這個時候想,不行。我不能夠自己求解脫,要幫助眾生一起求解脫,所以他這個願眾生一起求解脫道的真誠發心,一定是在我自己很願意解脫,我自己知道解脫是怎麼回事的時候,我才願眾生解脫。這時候的菩提心就很真誠、真實了,而不是空洞洞的:我要成佛!成佛是什麼?佛果是什麼?不知道,反正可能是很好的一個東西,我一定要成佛,一定要讓眾生解脫。解脫是怎麼回事?也不太清楚,反正是一個很好的狀態吧。這就比較空洞。
為什麼說你要在修菩提心之前一定要修好出離心?因為我自己知道解脫是怎麼回事,特別想要解脫,我才願眾生也這樣解脫,這個時候就是很充實、很紮實的菩提心。解脫就是這樣的,我要讓眾生達到這個狀態,我要為了眾生達到這個狀態,我去努力、奮發、奮鬥,這個時候就很好,不但是解脫而且還要成佛。
成佛是怎麼一回事,我們要學佛果是怎麼回事,它是斷除一切障礙,圓滿一切的證悟。它的智慧是怎麼回事。這個方面,其他地方專門講佛果,這個時候我們知道了佛果是這麼回事,我成佛之後是這樣的狀態,我也願眾生達到這樣的狀態。這時,救度眾生的心意很真實了,成佛的心也很真實了,這個時候我們菩提心當中說,「發心為利他,求正等菩提。」全都落在實處,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我們先要生起自我解脫的心,但是這個不究竟,我們要轉念。小乘在產生解脫心的時候,他把自我解脫的這條路走到底,中間不會變。剛開始發願是為了自己解脫,他也是為了這個目標一直修行,最後自己解脫了,他就把出離心走到底了。大乘的時候,首先要生起出離心,他要轉變,不能把一條路走到底,一條道走到底就成了小乘修行人。他走了一部分時候說,我要轉變方向了。怎麼轉變方向呢?不能一個人解脫,解脫固然很好,但我一個人解脫沒有什麼意義,而且是一種很殘忍的心,這麼多眾生在輪迴中掙扎,這麼多有情都曾經做過我的父母、親友,給我這麼大的幫助,都是我的大恩人。現在我居然一個人想解脫,不管他們,這不行。我要把他們都帶上,他的心就從這開始轉了,沒有把這條路走到底,走到一部分的時候就開始轉行了,為了利他方面去轉行,這個時候就相應於大乘菩提道。
從菩提心開始分開大乘、小乘。前面講了,剛開始出發的時候,小乘和大乘從出離心的階段看都是一樣的。走到一定時間的時候,小乘就一直走下去,大乘從這旁邊就走了,開始發大乘心去了。所以前面是共同道,後面是不共道,原因就是這樣的。我們一定要產生菩提心,調整自己有好的發心。
調好之後要祈禱,這裡有簡略的祈禱上師的上師瑜伽。觀想在自己前方虛空一尺高的地方,自己的上師坐在千瓣蓮花獅子寶座上面,如果對上師的信心很大,就直接觀上師的樣子,現在上師是什麼樣子就觀他的樣子,如果自己的信心沒那麼大,就把上師觀為本尊、聖尊的形象。觀為聖尊的形象,有些道友學佛的時候搞不清楚,兩者到底是什麼關係?其實就是說他的本體是自己的上師,只不過上師變成了觀世音菩薩的樣子,他的形象是觀世音菩薩,他的本性是上師,上師變成這樣子。上師變成了釋迦牟尼佛,上師變成了蓮花生大士的形象,外面顯現的是蓮花生大士的形象,內在就是自己的上師。
然後在上師面前祈禱:「十方諸佛菩薩的智慧總集根本上師如意寶您,請一定要垂念我加持我!讓佛法融入我的心,遣除所有的迷亂分別,讓我修行圓滿成功,最終獲得無上證悟。」這是非常重要的。我們要一心一意地真誠祈禱上師加持我,讓我一切的分別念遣除掉,一切的修行成功,證悟佛果、度化眾生,這是總祈禱。尤其是,如果我們正在修暇滿難得,我們就說:願我像上師您一樣,人身難得的境界在相續當中生起,上師的相續中已經完全生起了暇滿難得的功德和境界,我們就發願:我要像上師您一樣,相續也同樣生起這樣一種境界。如果修無常,就祈禱無常的境界在我們相續當中生起,以此類推。
一方面我們要這樣祈願、發願,一方面要念上師的祈禱文,念七遍或二十一遍,都可以的。念祈禱文的時候,心要很真誠,很強烈,真正地想要得到您的幫助、得到您的加持,非常非常希求得您的加持。因為剛剛修行的時候,我的力量很弱,按這種速度修下去,不知道哪一年哪一月哪一劫,我才能夠真正相應,這不行,不能憑自己的能力去做。因為本身佛菩薩有發願的,他有幫助我們的發願,為什麼不用呢?一定要好像自己很有性格一樣,我一定要自己去奮鬥,我一定不要藉助其他人,沒有這個必要。反正輪迴都這麼苦了,佛菩薩也已經發願要幫助你,承諾要幫助你,只不過你去祈禱一下,你呼喚他,真誠地從內心呼喊過,要得到您的幫助,請您幫助我,加持我。如果我自己很強烈,他本來也有這個意思,因緣和合就可以得到加持了。
得到加持之後,修行就很快,而不是自己一個人去奮鬥,慢慢地走,這個不行。今生當中也沒有那麼多時間,尤其是現在很多道友們學佛的時間本來就晚,再不通過這樣強烈的信心祈禱求加持,有時要相應不是那麼容易的,中間還容易退失。所以,我們一定要努力,祈禱上師三寶加持,這是很重要的。祈禱完之後,上師變成光明,進入到自己的相續當中,自己的心和上師的智慧變成無二無別,這個時候安住。
二、正行:
下面是正行,正行就是前行修完之後,該修什麼就修什麼。如果要修上師瑜伽,前行修完之後,就一邊磕頭,一邊念上師瑜伽的祈禱文,或者你要打坐修上師瑜伽正行也可以。如果正行是修暇滿難得,在修完前面加行之後,就開始修持人身難得,人身難得作為今天打坐的主要修法。如果修的是無常,就把無常作為主要打坐的修法,這就是正行。
當然,時間上師也講了,有的時候修一百天的,有的時候修一百四十六天,有的時候一天修一個,三天修一個或者五天修一個。都有不同的觀點,看自己的時間和精力而定。修行完之後,如果我們半小時或一個小時打坐,時間到了,開始起座。
在打坐的過程當中,在修持正行的時候,就是把暇滿難得的意思反覆去觀察,到底暇滿難得是從哪個角度講到了難得?難得和我現在的修行到底有什麼樣的關聯?像這樣去修,修到最後:暇滿這麼難得,這麼珍貴,千萬不要浪費時間,我要用最暇滿、最難得、最珍貴的人身,一定要修佛法,要達到這個標準。我們所有的暇滿難得的觀修,都要朝這個目標去走,要達到這個標準。
我們可以把半小時打座分成若干段,不要一座打到底,修五分鐘一輪,修一輪之後休息一下,稍微休息個十幾、二十秒,或者半分鐘,再開始觀,觀一會後再休息下,中間可以有很多很多次,觀想很多輪,但是你不要一直觀,有時候觀時間長了,就會散亂了。剛開始五分鐘幾分鐘還可以,時間長了就昏沉了,該睡覺就睡覺,該胡思亂想就胡思亂想,這就沒有什麼質量了。我們就可以分成很多小段,在五分鐘當中好好觀,把它有質有量的觀好,觀好之後就放鬆一下,放鬆下我就不觀了。不觀之後重新再來,第二輪五分鐘,我就在五分鐘當中把它做好。因為它時間短,可以操控,時間長就操控不了了。即便是一座當中,也可以分成若干段,時間可以很短,短一點可以很多次反覆來。之後有意識地休息,觀完之後休息一下,休息之後我再開始觀,保證每個五分鐘,都是保質保量的,最後修下來半小時或者一個小時,整個修行都可以達到一個比較高的水準、比較高的質量,而不是我一上去就一定要是兩個小時,一會兒看著表,走了五分鐘了,一會兒又開始看錶,這個其實沒有必要。你主動地停止:我修一段就停下,休息一下,休息下我再開始。
這就是它的觀修和放鬆,這樣做不容易累,而且質量容易保證,像我們平時講數呼吸,你不要數太多了,最多數二十一遍一輪,有時數七遍,因為時間短,容易專註,長了就散亂了,這就是一般的人在修定、修法之前的共同情況。我們修暇滿難得也是一樣的,在一座半個小時當中,我們可以把它分成若干段,分成若干段之後,每一次可以短一點,休息一下再開始,這就比較好一點。
三、後行:
後面迴向,我們就觀想「諸佛菩薩如何迴向,我亦如是普皆迴向。」然後就念一遍普賢迴向品,如果不行的話,念「文殊師利勇猛智,普賢慧行亦復然,我今迴向諸善根,隨彼一切常修學。三世諸佛所稱嘆,如是最勝諸大願,我今迴向諸善根,為得普賢殊勝行。」這叫作無上迴向。
晚睡修行
白天修法修完了,或工作完了,晚上要睡覺之前,把供佛的供品收掉,供護法該供就供了。一般來講供護法,有些講閉關的地方說,在黃昏太陽下山的時候,就開始供護法了。如果是要燒焦煙作煙施,也是在黃昏的時候,護法也是在那個時候開始的,一般在那個時間當中。如果沒辦法的話,我們可以在晚上睡覺前,該供護法就供完,供佛的供品收了,之後就在佛面前頂三個禮。早晨起來佛前頂三個禮,睡覺之前頂三個禮,這是所有修行人應該養成的一個好的習慣。養成習慣之後,在睡覺之前自然而然就會想到要頂禮。
然後開始總結一下今天的修行,如果比較散亂,就呵斥自己。如果修行比較精進,就隨喜。隨喜也分兩種,一個叫自隨喜,一個叫他隨喜。自隨喜就是隨喜自己的功德,相當於對自己功德的一種肯定。其實我們還是要不斷地自我肯定,這個做得好,這個做得對,因為我們肯定了,才願意繼續做。如果否定了,我們就不願意做。自我肯定自隨喜也很重要,他隨喜隨喜他人也很重要。這地方主要是自隨喜。
做完之後睡覺的時候,有些是坐著睡,夜不倒單。「單」就是講床單的意思,「夜不倒單」就是不倒在床單上睡,坐著睡。坐著睡,有些大德說,對於修行很好的人來講,它的意義很大,但對初學者來說,還是不提倡的。初學者還應該保持一個高質量的睡眠,你可以睡得少一點,但你的質量必須要高。有些人坐著睡,就一直沒辦法完全放鬆,第二天起來的時候,他的精神狀況不好,睡得不好。有的時候養成習慣之後,只要一打座,坐在那個位置,擺好姿勢自然就睡著了。
對初學者來講,一般不太提倡。禪宗有些說,夜不倒單不是睡覺,而是入在禪定當中,那另當別論。他不是在睡,是在入禪定,那時是高質量的,他一晚上都在禪定當中,不會耽誤白天正常的工作、生活。獅子卧也可以,當然,如果你習慣夜不倒單,而且質量可以保證得很好,這個沒什麼不可以的。
觀想上師融入我們的相續,或者融入心中觀想的四瓣蓮花當中,在無量光芒當中入睡,或者觀想上師發光,整個器情世界融入自己,自己融入上師,上師化於法界當中,入睡也可以。有些人是在念「喇嘛欽」的過程當中入睡的。
有些人是在修自他相換。以前我們學《修心七要》的時候,也是這樣講的。自他相換呼吸,吸進來的時候,就觀想一切眾生的罪業我來代受,呼氣的時候,觀想自己的善根布施有情,他就在施受法當中入睡的。反正還有很多觀想的方式,意思都是說睡覺的時候不要胡思亂想,也不要什麼都不想,安住在正念當中睡覺。如果白天也是這樣精進,晚上睡覺也是這樣精進,那晚上做夢也容易吉祥,容易做一些修善法的夢。如果做夢經常性地能夠修善法,中陰的時候也容易憶念善法,這是一整套體系的。
我們講了一些修行的方式,雖然後面不是那麼困難,但我們還是覺得比較重要的地方,挑了一些講了,上師也講了。我們要好好去做,反正都是傳承上師們總結出來的經驗,對我們修行很有必要的,我們不要小視了。
今天的課就講到這個地方。
所南德義檀嘉熱巴涅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內尼波札南潘協將摧伏一切過患敵
傑嘎納齊瓦隆徹巴耶生老病死猶波濤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願度如海諸有情
推薦閱讀:
※2013年中醫執業醫師考試輔導:皮膚癌其他治療
※緒論-輔導
※凌波微步「功法」包括周天功(大小周天) - 功法輔導(求助區)
※《入行論》第200課 生西法師輔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