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向愷然先生著《太極徑中徑》(五)

虛 實

虛實原可以開闔呼吸二義包括言之。但恐初學之人,著法未熟,不易領悟。太極拳經所謂虛實宜分清楚者,因太極之全部作用,只在捨己從人四字。質言之,即是因敵變化。欲於用時能捨己從人,能因敵變化,在練時非虛實分清不可。太極拳之所以異於外家拳者,即在每一動作中,包含作用甚多。然學者不可就其著法之形於外者意為附會。謂某手作何用,某手如何應敵。如此牽強附會,以求太極之作用,則太極不逮外家拳遠矣。

練外家拳有假想敵,練太極亦自不能例外。但太極之假想敵,應隨著法而異。每一著法之注意點寸寸移動,即假想敵亦寸寸變換。無一成不變之攻,即無一成不變之守。攻守即虛實,亦即粘走、開闔、動靜、剛柔、陰陽、弛張;名異而實同。以單鞭論,為左右之開闔,其樞在脊。練時只應注意左手從右脅穿出時,在勢為闔,在氣為吸,與左雲手之闔時無異。故右臂須隨之左移,此時兩肩有向內抱合之意。俟重心移至左足,則勢變為開,氣變為呼,兩肩向左右張,而注意點則從脊向左肩而左臂肘,左腕,以至緣左手掌側達於掌心寸寸移開,斯為縝密。

吾人須知古人創造拳架,無非集合幾許著法,使得柔活其肢體,運用之妙,豈有定式。能用太極幾許著法,使四肢百骸同其柔活。用時須捨棄一切著法,方能實得太極之法。如以著法為法,將並人類生而具有之自衛本能亦消失無餘。學者如昧於此理,太極無一法可用。明乎此,任取一勢,皆足應付一切而不窮。蓋臨敵時迅如風雨,豈容有用腦餘地;非令四肢百骸全部能自為攻守,將何以凌越於外家拳乎?欲臻此境,全在虛實分清。練體則「一處有一處虛實」七字盡之。知此七字之意,便知不但兩腳要分虛實,一腳亦應分出虛實,兩手固有虛實,一手一指乃至無在不有虛實。此之所謂虛實者,注意之先後次第也。

練時萬不可認定幾許著法為打人之法,以貽買櫝還珠之誚。練用之初步工夫,在掤捋擠按四勢分別清楚。掤之意義有二,一屬於內,一屬於外。屬於內者為掤勁。掤勁也者,如木漂水中,隨按隨沉,隨起隨浮,隨撥隨轉之意。太極粘連黏隨不丟不頂之作用,皆掤勁為之。屬於外者為掤勢,即掤捋擠按之掤,為十三勢之一。在推手中與按不同之點為按意向下,掤意向上;掤為前進,按為後退。有謂以被掤之手為掤,以掤手為按,謂系駕禦敵人之按手,使不致按至胸腹貼近故曰掤,是誤掤勁為掤勢矣。如此掤勁,何勢無之,無則不成為太極。推手之掤,系以雙手粘住對方肘腕,向對方胸前掤去。在勢為進,在用為攻,在體為動,在氣為呼,在式為開,在變勢為實。被掤者用捋,因勢利導,使掤勢落空。捋者,在勢為退,在用為守,在體為靜,在氣為吸,在式為闔。故須沉肩墜肘,含胸拔背,與掤者完全相反。掤者落空,乘機用擠。捋者因擠變按。擠仍為攻,按仍為守。按後轉守為攻,仍以掤擠加諸人,而受其捋按。循環往來,互為虛實,所以互練觸覺也。

至於攻者實中有虛,守者虛中有實;則掤擠之手為實,其餘一手為虛,捋按之手為實,余手為虛。唯掤按為兩手同行,虛實可互換;擠捋則一手獨任,兩手虛實已甚分明。虛實變換,是在轉移。溫縣陳品三所著太極拳圖說中,稱此轉移為纏絲勁,亦是虛實觸處變換之意。或曰:捋按同屬動,云何在體為靜。曰:掤擠為攻,為自動,故在體為動。捋按為守為被動,其體本靜。唯其能靜,乃能因敵而動,捨己從人,故雖動猶靜也。十三勢行功心解言:「靜中觸動動猶靜」。其意即是,本在靜中,因觸覺而有動,雖動而其靜之體不變。又言:「一靜無有不靜」。眼耳鼻舌身意有一不靜,便不能因觸覺隨機應付。

拳術雖小道,實具佛家寂而能興,感而遂通之理。即謂太極拳為了生脫死至高無上之妙道,非誇也。聞之前輩有言,楊露禪先生臨終預知時至,端坐吉服而逝。古之高僧,何以加焉。推手只求掤捋擠按四勢,乃為初學入門求便利,故列采挒肘*為四隅推手。實則采挒肘靠應包含於掤捋擠按之中,如擠中有靠,捋中有肘有挒,按中有采,非如此其式不備,其用不全。前言掤擠為進,捋按為退,而顧盼亦在其中。如右擠則左顧,左捋則右盼,其勢順,其機暢也。至於中定,前已言之,為一切法之所由出,是推手必十三勢具備。習之久,然後虛實能分清矣。

推薦閱讀:

左先生右先生,都不如『對先生』
【轉載】王虎應先生卦例:比丘特的神箭遇到了牆
關凱先生談族群政治(Ethnic politics)
先生最後的留言(轉貼)
李仁柳先生著《吳式太極拳基礎》(五)

TAG:先生 | 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