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科學·人文·教育
宗教·科學·人文·教育
——靈性培育系列之三
愚仆
據《世界名人論主宰》①載:《中國青年報》記者的一篇報道中這樣寫道:「宗教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對客觀世界的一種虛幻的歪曲的反映,人們相信上帝,神道,精靈等,把希望托於天國或來世。在階級社會裡,剝削階級利用它來麻醉人民以鞏固其統治。馬克思說,宗教是麻醉人民的鴉片。宗教的產生,反映了原始人對於他們所不能理解的嚴酷的自然現象無能為力,因此它一開始就是違反科學的,可是,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人類的科學技術高度發達,原子能、電子計算機、宇宙航行等相繼問世,標誌著人類對自然界和對客觀世界的認識日益深化。在這種科學昌明的形勢下,宗教理應退出人們的心靈和生活,然而在西德這樣一個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的工業國家裡,宗教信仰卻如此盛行,就連許多著名的科學家,也離開實驗室去教堂做禮拜。德國血統的火箭專家威爾諾·封·布勞恩,外國人稱他為「火箭之父」,他為在月球著陸做了卓越的貢獻。就是這樣一個大科學家,也是信上帝的。他說每逢他感到無能為力的時候,他總是要向上帝祈禱的。一方面搞尖端科學,另一方面卻虔誠地拜倒在上帝腳下,這確實是值得認真思考和探索的一個問題,但這就是西德社會的現實。
上述報道指出了宗教信仰與科學知識集科學家於一身的事實,並提出對這種現象的不解,不理解的原因是說宗教源於先人的愚昧,宗教的內容是對客觀事實的歪曲反應。這種觀點顯然是建立在「認猴為祖」基礎上的,而這一進化論的提議者達爾文在談起上帝是卻有很美麗的語句:「對於上帝存在的主要論點,據我看來是這樣的,這個偉大而奇特的宇宙包括我們這些有意識的人在內,絕不是偶然出現的,說他是偶然出現的想法是不可想像的。」宗教的產生並不是現代人無端臆測的,是前人愚昧的產物,在《薄伽梵歌》②里絕對真理說:「無論何時何地,每當宗教衰落,反宗教盛行,我便降臨。為拯救虔誠者,剷除惡徒,重建宗教原則,一個年代復一個年代,我便親自降臨。」聖哲帕布帕德解釋說:「絕對真理的每一個化身(指顯現於物質世界的身體形象)都是根據特定環境下特定的人們所理解的程度,盡量宣傳宗教,但使命只有一個——教育人們服從宗教原則,引導人達到對絕對真理的知覺。有時祂親自臨世,有時派遣祂的真正代表,以祂兒子或者僕人的身份降臨,有時祂又以隱蔽的身份降臨。」如基督教中的耶和華自稱是上帝的「兒子」,這在《聖經》上有記載;三千年前佛教中的喬達摩·悉達多是絕對真理的化身,這在五千年前的《聖典博伽瓦譚》③中早有預言;五百年前外士那瓦④奉愛宗的聖主柴坦尼亞也是絕對真理的一個化身,卻以奉獻者的身份秘密顯現,這在相關經典中也有預言。這些宗教都有創始人,而且創始人皆非常人,有著常人所沒有的大智和大能。宗教的內容並非是客觀世界的歪曲反應,而是對人們無法探知的客觀精微物質及靈性存在的直接宣講,關於這一點,將在下一個專題論述。
清末民初的社會動亂造成國人思想的混亂,從所謂「新文化」運動開始,歷經半個多世紀政治運動中信仰偏差的推波助瀾,至「文化大革命」運動,無神論思潮達到巔峰,造成了信仰的絕對真空,直至今日使國人仍未回過神來,在心猿意馬、浮躁不安的情緒下,難以「頓悟「(即駐足而覺悟)人生目的,無法「靜思」(即寧靜地思索)宗教信仰。如前一時期與一位同行長輩網上交流,當被問及何為「宗教信仰」時,他雖然一無所知,卻始終抱定宗教是麻醉人類的精神鴉片之信念,很代表當代絕大多數人的思想觀點。「宗」為「源頭」、「廣大」,「教」為「訓導」、「引領」,「宗教」即「源頭的訓導」或「引領至廣大的教育 」;「信」為「相信」,「仰」為「崇拜敬仰」,「信仰」即「相信和崇拜具神聖性和超越性的存在即絕對真理」。真正的宗教雖有宗教規條,但它是自我覺悟與抵達真理的必要途徑,就象有道德與法律的約束才能使人達到自由狀態一樣,它絕不是人性的摧殘和精神的誤導。德國科學家丹尼爾曾分析研究近四個世紀以來的偉大啟蒙科學家的哲學思想,結果發現共290位科學家中就有242位當著證人宣布信仰了真主,有28名尚未達到任何信仰,有20名尚未開始注重宗教,這組數據充分證明宗教信仰並沒有麻痹人們的思想,也沒有禁錮人們的正當行為。
宗教和科學的關係是一個長期以來困擾人類心智的問題,讓我們聆聽幾位著名科學家的認識吧。(下面幾位科學家的話語亦摘自《世界名人論主宰》)
牛頓(英國·物理學家)說:「這個美麗無比的太陽,行星和慧星的體系,只能藉一位大能的,即明智而有權威的存在體的計劃而存在。這位存在體永存不滅,無所不在,因著他的永存不滅與無所不在而構成了時間和空間。」
愛因斯坦(德國人·物理學家)在談對上帝的認識時,曾有這樣的記載:有一天某雜誌社的記者訪問他,詢問他對宗教的認識及神的存在問題。正好他剛送走一位客人,桌上還設有咖啡杯、糖果、餅乾等宴客之物。愛氏問:「記者先生,君知否何人將咖啡杯等物安放於此處?」記者答道:「自然是閣下。」愛氏接著說道:「小如咖啡杯等物,尚須一種力量從事安排,君試思宇宙擁有多少星宿。而每一星宿均依某一軌道運行無間,此種安排運行之力量即是神。」愛氏又說:「有些人認為宗教不合乎科學道理,本人是一位研究科學的人,我深切知道今天的科學只能證明某種物體的存在,而不能證明某種物體的不存在。因此我們現在尚未能證明出某種物體之存在,並不能斷定它就是不存在。…宇宙間的一切,都受著同一自然規律的支配,日月星辰的運行,是多麼莊嚴,分子原子的運動,又是多麼精微,這一切卻又是受著同樣的力學定律的支配,這裡難道沒有上帝嗎? …任何一位認真從事科學研究的人都深信,在宇宙的種種規律中間,明顯的存在著一種精神,這種精神遠遠地超越於人類的精神,能力有限的人類,在這一精神面前應當感到渺小。…在我看來,宗教的實質和精華,就在於:凡是我們不能用五官所感知的東西,在宗教看來是真正存在的,而且是真正可以顯示的。他往往是以最高的智慧和令人驚嘆的美向我們揭示。但是我們遲鈍的理智,除了用一些象陰影一般原始形式去理解以外,我們對其究竟是相當無知的。」
愛迪生(美國·發明家)在有幾位新聞記者要求他准許他們發表他是反宗教的,愛迪生勃然大怒,他用堅強的口吻回答他們說:「具有哲學思想的人,對於不得不承認的事實,總應當接受。從萬物所表現的情況看來,宇宙實在是全能者意志的偉大成績,假若否認至上權能的存在,我們就等於褻瀆自己的知識。科學與宗教同一根源,其間決不會發生衝突。我相信我主的訓示,人與物是由一個領袖來指導,世界的命運是由一位至上者來支配。」
艾·卡利遜·
哥白尼(波蘭,天文學家) 在《天體運行論》原序中寫道:「哲學家的目的是在上帝允許人類所及的範圍內,追求一切事物的真理。所以我認為應該擺脫那些違背真理的錯誤意見。」
現代科學只是現代人用自己的智力,在有限範圍內的對物質現象的探索,宗教是絕對真理及代表對人類無法探知的物質和靈性知識之源頭的直接宣講,並逐漸使人覺知絕對真理,兩者並不對立,「科學越發達宗教就越沒有立足之地」的觀點是錯誤的,相反科學越發達,對信仰宗教越堅強。但現代科學卻以不可一世的權威形象盤踞於現代歷史的舞台,充斥於教育的方方面面,人們迷信科學,把物質科學家發出的每一個聲言都當成是經過檢驗的真理去盲從,喜哉?悲哉?「科學」是現代最大最時髦的名詞,是今人集體炒作的嘩然稱謂,世博會開幕式中的煙花盛況堪稱高科技薈萃,但佇高遠望卻無異於兒戲的鞭炮或螢火蟲的光亮,只此而已。為科學而科學已蔚然成風,幾乎成了今人活動的全部,現在是否應該警之戒之?本人撰寫此文,算是對國人「現在中國何以培養不出世界級科學家」疑問的回答,也算是對溫總理愧疚之心的慰藉吧!
人文素質教育與培養是指通過人類傳統文化的教育,培養人的優良品性,提高人的文明素質,並進一步使人正確認識生命及人生價值,從而達到超然解脫的自由境界,但問題是人類傳統文化能否擔當起這一使命,或者說人類傳統文化是否就是先人高尚品德的真實寫照和完美人生的楷模典範。相對於與宇宙同步起源的人類歷史,區區五千年有文字記載的過程,僅是彈指一間,人們卻特別迷戀這一段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並視文字的產生是人類文明的標誌,殊不知文字乃人類智力下降、記憶力減退的無奈之舉。並且就我們對當代現實的書寫記載來說不乏有許多的不實與偏頗,前人的歷史記錄也難逃此籬舍,建立在錯誤基礎與理論上的推論與思辨,得出的結論自然是荒謬的。由於沒有文字記載,現代人類便無從考證史前文明狀態,一個未經證實的「認猴為祖」的荒誕提議,竟使今人確信古人是愚昧無知與野蠻落後的,並以己為榮,但從甲骨文遺留的零散祭祀崇拜的內容,依稀使我們看到先人的淳樸善良和聰穎睿智,他們擁有「天人合一」「天人感應」的大智大慧和大勇大謀,他們崇拜神靈,愛護同類,憐憫弱小。而現代人一次次「思想解放」「個性張揚」運動的掀起,並沒有帶來更多更大的安樂喜慶,相反把每一個人都推向更尖銳的對立和更大的危險中。本人有幸拜讀北京大學樓宇烈教授關於《文化素質與人文素養》的演講,可謂傾聽了當代人文教育與培養的權威聲言和最新成果,有些觀點則不敢苟同。樓老教授言「人文學科是在動態中的研究,有很多不確定的東西。」無論人有無宗教信仰,應該無一例外的相信物質因果定律,對於「很多不確定的東西」,則必然有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是人不願探究還是探究不出來,無論怎麼說,目前卻終是一項空白。樓老教授把宗教視為人類文化現象顯然不妥,因為自人類的產生便存在了宗教,它顯然是人類社會現象而非人類文化現象,前文已說明宗教的產生。據說深染「四大缺陷」⑤的受限人類,缺乏真正的智慧,不能認識事物的真相,從而不能規劃人生,指導社會,惟有不受束縛的高等權威或解脫之士才能擔此重任。棄規範做人的宗教聖典而不用,而去古籍篩選和垂釣,儼然守著金山銀海而不取,卻到處搜尋鍍金塗銀的破銅爛鐵一般。演講中反覆強調「多讀人文書籍,多學人文知識,但不要僅作知識學,更忌諱炫耀,重在體悟人生。」但人生百態,體驗各異,勢必產生「盲人摸象」的胡扯,難免「小馬過河」的尷尬。演講中把北京大學校長馬寅初撰聯「寵辱不驚,閑看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慢隨天外雲捲雲舒」稱為有「開闊的胸襟」,如果馬校長有宗教信仰或進行過精進的靈性修行,是可以被認可的,而未必與其深厚的人文素養有直接關聯。如果馬校長沒有堅定的宗教信仰,不過書寫了一幅自視清高的對聯或透露些無奈的悲涼罷了,就像前一時期被網路包裝的犀利哥和「人吼狗咬為佐料,殘羹冷炙是美餚」的乞丐精神無異。對此只有馬校長心裡最清楚,他人的評說只是走馬觀花或宮牆外望。因為據說人或生物都是從屬個體,無完全的獨立性,要麼依附物質事物,要麼依附靈性存在,依附於物質(包括物質軀體)則受束縛,依附於靈性則獲解脫。
縱觀我國的教育歷史,從「內聖外王」「學而優則仕」的古代仕途教育,到「唯古是疑,唯疑是尊」的近代實證主義教育,從「反思文化現象」「回歸元典」的現代唯物史觀教育到「邏輯推理」「知識技術相結合」的當代功利主義教育,留下我國教育曲折變遷的軌跡,彰顯教育目的的狹隘與茫然,教育方向的多變與迷失。時下倫理道德的急劇滑坡,腐敗現象的擴散蔓延,違法犯罪的日益增長,向教育提出了巨大的挑戰。現代科學文化研究和教育改革,都在沿襲「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路徑,但都無法解釋和解決我們面臨的種種疑惑,相反在不斷的製造著更多更大的麻煩,下面聆聽寓言《殺雞取蛋》:從前有一個智者,得到了一隻能產金蛋的雞,看到一個個黃燦燦的金蛋,其樂無比。而此時智者突發奇想:雞能下金蛋是件好事,但它每天都要吃很多的食物,如果不吃食物而天天產金蛋該有多好啊。左思右想,終於決定將雞頭割掉,結果雖然達到了雞不取食的目的,但也失去了獲得金蛋的收益。同樣斷章取義、自圓其說的科學文化研究和知識教育,除了激起「小動物讚揚大動物」的短暫效應,於文明的人類何益之有?金條支票鑄不出高尚的人格,鋼製大印蓋不出偉大的靈魂。
把人視為「動物」「高級動物」「半人半猿的怪物」(
正確認識並適宜接受真正的宗教,客觀對待和合理使用傳統文化及科學知識,重新核定教育的內容,讓教育擔負起健康育人的使命,是今人所需和所須。
注釋:
① 世界名人論主宰》:南宮鶴,http://ecrane.blog.sohu.com/
②《博伽梵歌》:節選於描寫世界古史的梵文史詩《摩哈巴茹阿特》(舊譯《偉大的巴拉達》、《摩哈婆羅多》)中的哲理對話。在距今大約五千年前的庫茹王朝內部,為爭奪王權而骨肉相殘的一場戰爭正值張弓待發之際,阿爾諸那突然想放棄職責退出戰鬥,於是至尊主奎師那(絕對真理)向他(至尊主的朋友兼奉獻者)講述了這最偉大的宗教哲學話語。博伽梵歌,Bhagavan-gita,即神之歌.
③《聖典博伽瓦譚》:Srimad-Bhagatam(Bhagatam-Purana),(宇宙古史─博伽梵之部),由神的文學化身維阿薩撰述,內容是有關奉獻者對至尊主作純粹奉獻服務的記載,被譽為完美無瑕的「普苒那經」(為梵文音譯,即宇宙古史)。
④外士那瓦:Vaisnava,至高無上的絕對真理(即奎師那)的奉獻者。外士那瓦人士是人格神主義者,接受奎師那為至尊性格神首。
⑤人類的「四大缺陷」:必犯錯;愛迷惑;好欺騙;感官不完美。詳見拙作靈性培育系列之五《完整的知識暨完美的教育》
⑥假我:人體內一種精微物質成分,它與「知性」「心意」三者構成精微內體,使人產生錯覺,認為:「我即軀體」「與這個軀體相關的即我的」。詳見拙作靈性培育系列之四《絕對真理與人類》。
推薦閱讀:
※【維生素不能隨便吃!收好這份科學補充維生素指南】
※教粑粑麻麻們如何科學轉奶
※中國科學家拍到UFO?
※真的胖不起!科學家發現肥胖會給造血幹細胞造成永久不可逆轉的損傷,或與血液癌症有關 | 科學大發現
※14萬年前真的存在一位『夏娃』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