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雅軒 楊式太極拳名師
06-12
楊式太極拳名師——李雅軒 2009-02-19 16:58:28來源:互聯網文字大小:【大】【大】【中】【小】
p{margin-top:10px}楊式太極拳名師——李雅軒 作者: 來源:taiji.net.cn 發布時間:2008年05月29日 點擊數: 【字體:小 大】 李雅軒是楊氏太極拳宗師楊澄甫先生的得意高足,追隨楊師十餘年,在太極拳、劍、刀、槍、推手、散手等方面,技藝全面,造詣甚深,達到了爐火純青的上乘境界。他自始至終保持了楊式太極拳的純正風格,武德高尚,治學嚴謹,桃李滿天下,堪為後人楷模。 李師名椿年,字雅軒,河北交河縣人,生於1894年。家貧,未進過公辦學校,只讀過幾年私塾。李師家鄉武風盛行,從小即受尚武精神的影響,性格酷好武術,每遇逢場廟會,不計道路遠近,總是不辭辛苦地趕去觀看武術,回來後就愛手舞足蹈,有時連飯都忘記吃。家鄉當時有位練少拳的武師陳殿福,很有名氣,李師父親見李師好武,就帶他到陳老師那裡去學少林拳。陳老師見李師天資聰慧,性格剛強,欣然收他為徒。李師勤學苦練,數年之後,功夫很有長進。一日逢篇廟會,遇惡少十數人,欺辱一做小買賣的老人中,李師生性嫉惡如仇,路見不平,出面干涉,眾惡少欺李師孤身一人,圍而攻之,李師大怒,奮拳還未當者跌出丈外,其餘頭破血流,狼狽而去。從此,李師武技已聞於鄉里。 筵前比武,粗識太極 1914年,李師滿20歲。從這一年起,李師與太極拳結下了不解之緣,走上了專攻太極拳的道路。 一天,李師的鄰居好友張彬如家裡來了客人,請李師作陪。客人名傅海田,言談間知其修練太極拳,李師見其表演出手鬆軟無力,步法緩慢,如半睡狀。但一比試李師只覺得如捕風捉影,腳下站立不穩,初以為偶爾失手,誰知連連跌倒,不知究竟。李師佩服已極,而且心服口服,第二天親自上門向傅海田學習太極拳。傅海田向李師講述太極拳原理,李師從學數月,頗服其太極理論高深,便正式提出拜傅海田為師。但是,傅海田對李師說:你天份極高,領悟能力頗高,我這點本事確實不能給你當老師,我的老師廣平楊澄蒲,家學淵源,海內獨步,我現在介紹你到老師那裡去重新學習,成全你的志向,你將來也就不可限量。李聞言大喜,第二天收拾行李,帶上傅海田的介紹函,上北京,正式拜一代太極拳宗師楊澄蒲先生為師。從此,李師以畢身精力致力於太極拳技藝的研究,終於成為一代太極拳名師,得列楊氏門牆,潛心苦練。 1914年,李師正式拜楊澄蒲為師,專攻太極拳術。楊師對李師的人品極為器重,希望最深,關係最密,親如父子。在教拳方面,對李師要求極為嚴格,耳提面命,口傳心授,李師領悟最快,功夫日進,對於楊師示範的動作潛心琢磨,不僅學其形,更重學其神,每練一動作,總上練不百遍,千遍,直到楊師滿意為止。為了鍛煉下盤功夫,增強腿力,李師練習太極行步,為使不至起伏,請師兄弟在用力把胯向下壓的情況一邁步行走,一走即是數小時,汗水順著行走的路線往下淌個不停。李師每次總能堅持幾十分鐘,雖汗流浹背,濕透衣衫,楊師不喊停止決不停止,常常吃飯,走路,睡覺都在比劃打拳。經常半夜披衣起來,不管天寒地凍,總先把想到的心得體會記下來,然後比劃楊師推手、發勁的神態動作,直到完全領悟為止。師兄弟們都說:雅軒練拳,就好象著魔一樣。楊師稱讚說:雅軒學拳的天才你們眾人不及,其刻苦耐勞,好學鑽研的精神,你們也是有不及他。 尋師南下,投考南京中央國術館 1928年,澄蒲師受南京中央國術館館長張之江之聘,赴南京任教務長。李師當時因家事羈絆,未能隨行,心中非常焦急。這一年冬天,李師將家微薄的家產變賣,湊足了路費,決心到南京尋師。誰知到南京後,才知澄蒲師已經在前一月辭掉了南京國術館的職務,到其他地方去了。李師盤纏將盡,舉目無親,而且人地兩疏,進退兩難。正在此時,適逢南京國術館招考教授班學員,李師心想何不暫時報考,如能錄取,一來可以暫安羈旅之身,二來可以廣天下名手,慢慢再打聽老師去處。於是李師報名投考,表演的項目是一套太極拳,一套太極大槍。李師氣魄雄壯,打起太極拳來氣勢磅礴,舒展優美,靜如山嶽,動若山河,特別是太極大槍更惹人注目。考試結果。李師本該名列第一,因為有一位參加報考的是張之江的學生,所以,就將他取為第一名,李師名列第二,成績優異,錄取入學,從此李師暫留南京國術館。 太極散手,驚心動魄 1929年,李師打聽到楊澄蒲師在杭州浙江省國術館任教育長,立即請假離開南京國術館,到杭州追隨楊師,繼續深研太極功夫,擔任該館太極拳主任教員之職,直到1934年。1934年,南京組織太極拳社,李師趕南京就任社長之職,1935年在南京國民體育學校任武術同上校(舊官制,享受上校級軍官待遇)設計員,直到抗日戰爭爆發。這期間,很多武術高手慕楊師太極之名,來找楊師試手,都由李師出面對付。李師武德高尚,從不輕易傷人,比試時點到即止,即使如此,敗者雖未受傷,但仍然感到李師出手雖然看起來很鬆軟,但卻使其驚心動魄,心驚膽戰。 流寓四川,傳播太極拳 1937年七七事變,抗日戰爭爆發了,同年陰曆11月間,日寇飛機轟炸南京。李師離開南京,經徐州,鄭州到漢口,武昌,直到1938年夏天,武漢危急,李師又經沙市,蘭州到重慶。同年秋天,來到成都,從此李師定居四川。自李師入川以後,四川的武術才增加了太極拳這一拳種。李師以其精純的武技和高尚的武德,使太極拳在四川生根,發展,廣為流傳,並在四川武林中,使太極拳佔有重要地位。
推薦閱讀:
p{margin-top:10px}楊式太極拳名師——李雅軒 作者: 來源:taiji.net.cn 發布時間:2008年05月29日 點擊數: 【字體:小 大】 李雅軒是楊氏太極拳宗師楊澄甫先生的得意高足,追隨楊師十餘年,在太極拳、劍、刀、槍、推手、散手等方面,技藝全面,造詣甚深,達到了爐火純青的上乘境界。他自始至終保持了楊式太極拳的純正風格,武德高尚,治學嚴謹,桃李滿天下,堪為後人楷模。 李師名椿年,字雅軒,河北交河縣人,生於1894年。家貧,未進過公辦學校,只讀過幾年私塾。李師家鄉武風盛行,從小即受尚武精神的影響,性格酷好武術,每遇逢場廟會,不計道路遠近,總是不辭辛苦地趕去觀看武術,回來後就愛手舞足蹈,有時連飯都忘記吃。家鄉當時有位練少拳的武師陳殿福,很有名氣,李師父親見李師好武,就帶他到陳老師那裡去學少林拳。陳老師見李師天資聰慧,性格剛強,欣然收他為徒。李師勤學苦練,數年之後,功夫很有長進。一日逢篇廟會,遇惡少十數人,欺辱一做小買賣的老人中,李師生性嫉惡如仇,路見不平,出面干涉,眾惡少欺李師孤身一人,圍而攻之,李師大怒,奮拳還未當者跌出丈外,其餘頭破血流,狼狽而去。從此,李師武技已聞於鄉里。 筵前比武,粗識太極 1914年,李師滿20歲。從這一年起,李師與太極拳結下了不解之緣,走上了專攻太極拳的道路。 一天,李師的鄰居好友張彬如家裡來了客人,請李師作陪。客人名傅海田,言談間知其修練太極拳,李師見其表演出手鬆軟無力,步法緩慢,如半睡狀。但一比試李師只覺得如捕風捉影,腳下站立不穩,初以為偶爾失手,誰知連連跌倒,不知究竟。李師佩服已極,而且心服口服,第二天親自上門向傅海田學習太極拳。傅海田向李師講述太極拳原理,李師從學數月,頗服其太極理論高深,便正式提出拜傅海田為師。但是,傅海田對李師說:你天份極高,領悟能力頗高,我這點本事確實不能給你當老師,我的老師廣平楊澄蒲,家學淵源,海內獨步,我現在介紹你到老師那裡去重新學習,成全你的志向,你將來也就不可限量。李聞言大喜,第二天收拾行李,帶上傅海田的介紹函,上北京,正式拜一代太極拳宗師楊澄蒲先生為師。從此,李師以畢身精力致力於太極拳技藝的研究,終於成為一代太極拳名師,得列楊氏門牆,潛心苦練。 1914年,李師正式拜楊澄蒲為師,專攻太極拳術。楊師對李師的人品極為器重,希望最深,關係最密,親如父子。在教拳方面,對李師要求極為嚴格,耳提面命,口傳心授,李師領悟最快,功夫日進,對於楊師示範的動作潛心琢磨,不僅學其形,更重學其神,每練一動作,總上練不百遍,千遍,直到楊師滿意為止。為了鍛煉下盤功夫,增強腿力,李師練習太極行步,為使不至起伏,請師兄弟在用力把胯向下壓的情況一邁步行走,一走即是數小時,汗水順著行走的路線往下淌個不停。李師每次總能堅持幾十分鐘,雖汗流浹背,濕透衣衫,楊師不喊停止決不停止,常常吃飯,走路,睡覺都在比劃打拳。經常半夜披衣起來,不管天寒地凍,總先把想到的心得體會記下來,然後比劃楊師推手、發勁的神態動作,直到完全領悟為止。師兄弟們都說:雅軒練拳,就好象著魔一樣。楊師稱讚說:雅軒學拳的天才你們眾人不及,其刻苦耐勞,好學鑽研的精神,你們也是有不及他。 尋師南下,投考南京中央國術館 1928年,澄蒲師受南京中央國術館館長張之江之聘,赴南京任教務長。李師當時因家事羈絆,未能隨行,心中非常焦急。這一年冬天,李師將家微薄的家產變賣,湊足了路費,決心到南京尋師。誰知到南京後,才知澄蒲師已經在前一月辭掉了南京國術館的職務,到其他地方去了。李師盤纏將盡,舉目無親,而且人地兩疏,進退兩難。正在此時,適逢南京國術館招考教授班學員,李師心想何不暫時報考,如能錄取,一來可以暫安羈旅之身,二來可以廣天下名手,慢慢再打聽老師去處。於是李師報名投考,表演的項目是一套太極拳,一套太極大槍。李師氣魄雄壯,打起太極拳來氣勢磅礴,舒展優美,靜如山嶽,動若山河,特別是太極大槍更惹人注目。考試結果。李師本該名列第一,因為有一位參加報考的是張之江的學生,所以,就將他取為第一名,李師名列第二,成績優異,錄取入學,從此李師暫留南京國術館。 太極散手,驚心動魄 1929年,李師打聽到楊澄蒲師在杭州浙江省國術館任教育長,立即請假離開南京國術館,到杭州追隨楊師,繼續深研太極功夫,擔任該館太極拳主任教員之職,直到1934年。1934年,南京組織太極拳社,李師趕南京就任社長之職,1935年在南京國民體育學校任武術同上校(舊官制,享受上校級軍官待遇)設計員,直到抗日戰爭爆發。這期間,很多武術高手慕楊師太極之名,來找楊師試手,都由李師出面對付。李師武德高尚,從不輕易傷人,比試時點到即止,即使如此,敗者雖未受傷,但仍然感到李師出手雖然看起來很鬆軟,但卻使其驚心動魄,心驚膽戰。 流寓四川,傳播太極拳 1937年七七事變,抗日戰爭爆發了,同年陰曆11月間,日寇飛機轟炸南京。李師離開南京,經徐州,鄭州到漢口,武昌,直到1938年夏天,武漢危急,李師又經沙市,蘭州到重慶。同年秋天,來到成都,從此李師定居四川。自李師入川以後,四川的武術才增加了太極拳這一拳種。李師以其精純的武技和高尚的武德,使太極拳在四川生根,發展,廣為流傳,並在四川武林中,使太極拳佔有重要地位。
推薦閱讀: